缅茄 缅茄 缅茄-缅茄,缅茄-正文

缅茄的原产地在缅甸,在高州西岸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树高20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8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厘米;5月开红色花,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

缅茄_缅茄 -缅茄

缅茄_缅茄 -正文

【药名】:缅茄

【拼音】:MIANQIE


缅茄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缅茄的种子。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牙痛,疮毒。

【性味归经】:辛、平肝经

【用法用量】:外用:水磨涂。

【别名】:沔茄(《灵秘丹药笺》)、木茄(《粤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广东、云南等地有栽培。

【拉丁名】:PahudiaxylocarpaKurz

【考证】:《云南中草药选》①《灵秘丹药笺》:“缅茄儿,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画皮样。”②《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如荔枝核而有蒂。”③《粤志》:“广东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缅茄也。

缅茄_缅茄 -形态特征

果为荚果,通常在12月间成熟;果长圆形,略扁,果皮坚硬,成熟时黑褐色,长达18厘米,每荚有种子3~6个,也有少数为单子,种子长约3~4厘米。它的种子红紫黑色,扁椭圆形,坚硬且有光泽;种子的基部有角质的假种皮,色如黄蜡,坚实如硬木。

缅茄_缅茄 -用途

包着种子的一部分,可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也可用来刻图章,既美观,又耐用。缅茄还具有有驱魔辟邪、带来好运的力量!

缅茄_缅茄 -种植历史

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十颗给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饮誉全球。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1986年元旦间,胡耀邦总书记到高州视察时,曾指示:“不要让他断子绝孙,要想办法繁殖这稀有的优良树种。”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古缅茄的种子奇特。缅茄为苏木科缅茄属常绿大乔木,一般种植树10年后才进入结果期,每年端午前后(5~7月)开花,花白色或淡紫色,香味与玉兰相似,果实翌年1~2月成熟,荚果,每荚有种4~6粒。种子明显分为两截,上半截为革质假种皮,称为蜡蒂,呈正方形或长方形,色泽金黄,质地坚韧;下半截称为核仁,宛如荔枝核,圆滑,呈黑褐色。当地雕刻艺人在蜡蒂上精雕细刻成工艺品,除图章外,还传统地镌刻出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

缅茄_缅茄 -功用主治

①《灵秘丹药笺》:“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涂治牙疼。” ②《滇略》:“拭眼去翳,亦解疮毒。”

缅茄_缅茄 -名家故事

文学大师、散文家秦牧讲述的含冤树的故事,在《茂名县志》(清嘉庆)中有记载。秦牧在《花城》中《含冤树--缅茄》一章的篇首中说:“全国仅有一株能够结可以雕刻的树粒的‘缅茄树’,生长在广东高州。”又道:缅茄子“它
缅茄模样儿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所不同的,是核上有一个异常坚硬的‘蜡头’,颜色如蜡,但是坚硬得就如象牙。这个‘蜡头’可以雕刻各种风景人物,使这颗‘缅茄子’形成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在广东境内百年以上的缅茄古树还有3株,一株在高州城的南关街,树龄逾200年;一株在廉江市横山圩,树龄100余年;一株在徐闻县城,树龄100余年。秦牧所指高州西岸那株缅茄已达420岁高龄,堪称我国缅茄的寿星。

缅茄_缅茄 -领导视察

据说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高州视察时,在参观了这棵珍稀的奇树、听完当地的介绍后,曾当面指示“不要让它断子绝孙”。建国以来,林业科技工作者采用温水浸种或人工去蜡沙土培育等各种方法繁育了少量缅茄树苗,其中有些已进入开花期。1986年1月2日,已故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到高州,在现市委大院栽植缅茄树一株,1994年开花,1995年挂荚果5枚,种子同样有蜡蒂,与西岸古缅茄种子一样。

缅茄_缅茄 -高州缅茄树

在高州市西岸区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耸立着一棵颇具传奇色彩的古缅茄树(Afzeliaxylocarpa)。它是我国缅茄树中的老寿星,树高18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缅茄树是我国一种珍稀树种,系苏木科缅茄属乔木,原产于缅甸,目前除在滇南有少量分布外,其余仅多见于高州,而高州目前也只在西岸、南关、顿梭、市委大院四个地方各生长有一棵,西岸的这棵为母树。

缅茄 缅茄 缅茄-缅茄,缅茄-正文

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是“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记载“四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

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古缅茄的种子奇特。缅茄为苏木科缅茄属常绿大乔木,一般种植树10年后才进入结果期,每年端午前后(5-7月)开花,花白色或淡紫色,香味与玉兰相似,果实翌年1~2月成熟,荚果,每荚有种4~6粒。种子明显分为两截,上半截为革质假种皮,称为蜡蒂,呈正方形或长方形,色泽金黄,质地坚韧;下半截称为核仁,宛如荔枝核,圆滑,呈黑褐色。当地雕刻艺人在蜡蒂上精雕细刻成工艺品,或龙或凤,或狮或虎,栩栩如生。除图章外,还传统地镌刻出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远销海外,饮誉全球。1957年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并获奖,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1957年5月,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10颗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90701.html

更多阅读

缅王疆括流亡中国去世七十年祭 缅怀亲人去世的诗词

旧文重发缅王疆括流亡中国去世七十年祭兼怀必雨老师缅末代王孙-召莽洒-班都拉-疆括召莽洒-意为皇太子;班都拉-缅军名帅-意为高德;疆括方为其名疆括之父美克雅,是贡榜王朝第九任国王曼东王的长子,他和末代缅王锡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洛神花茶 洛神花茶是玫瑰茄吗

洛神花茶,有补血养颜、瘦身、降压之功效,特别适合现代女性饮用。今天送女儿去上学,学校门口看到有大妈在卖新奇的东西。问了,大妈说叫红桃K。红桃K,我的印象就是前些年铺天盖地卖广告的保健品。难道那红桃K就是用这货制成的么,对于

茄汁青鱼罐头的做法 茄汁青鱼罐头价格

茄汁青鱼罐头的做法——简介今天推荐给您一道超好吃的【茄汁青鱼】。青鱼的刺很多不好剔除,那就干脆不用剔除直接食用,既补钙还省了不少麻烦!吃过【茄汁青鱼】罐头,鱼酥烂,味酸甜特别好吃!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味道绝不输给罐头,甚至比罐头

精致的1882年欧米茄球形怀表(情侣表) 欧米茄1882怀表

精致的1882年欧米茄球形怀表(情侣表)1926年爷爷去国外回来时买了一对瑞士的球型怀表,一大一下是情侣表,其中一块送给了奶奶作为定情物,后来战争开始了,爷爷上了战场,就把他的一块让奶奶收藏好,等他回来。但以后爷爷再也没有回来。奶奶去

声明:《缅茄 缅茄 缅茄-缅茄,缅茄-正文》为网友馭電追風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