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Есенин,1895――1925),俄国田园派诗人,以创作抒情诗文为主。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一度加入意象派又离开意象派,代表作有《白桦》以及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等。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叶赛宁_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生平


叶赛宁1895年10月3日,谢尔盖・叶赛宁出生在俄罗斯帝国时期梁赞州康斯坦丁诺沃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祖父母的家中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并于9岁时便开始写诗。

1912年,叶赛宁毕业于师范学校并只身前往莫斯科,在一家印刷公司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次年,他申请就读莫斯科国立大学,并作为一名外来学员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半。早期时候,他的诗的灵感大都来自俄罗斯的民间传说。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1915年,他来到圣彼得堡,渐渐结识了亚历山大・勃洛克、尼古拉・卡拉约夫、谢尔盖・高罗德斯基(СергейГородецкий)和安德烈・别雷等当时俄国的著名诗人,并于同年发表了第一本诗集:《亡灵节》(Радуница),开始闻名于文坛。勃洛克促进了叶赛宁作为诗人的早期创作生涯,并与卡拉约夫教授他抒情诗歌方面的一些写作技巧。而别雷则在诗歌的形式方面对叶赛宁有较大指导和影响。

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春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对叶赛宁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开始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以至于形成了所谓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为形态的“叶赛宁气质”(但此说法并不普遍)。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

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1921年,他离开意象派,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1922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1924年,叶赛宁出版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而后又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著名作品。

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我的朋友》。28日拂晓前用一根皮带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叶赛宁_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感情生活

第一次婚姻

叶赛宁从军队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第二次婚姻


叶赛宁与邓肯1921年秋天,在叶赛宁访问阿列克谢・雅科夫列夫的工作室之际,他认识了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邓肯是一个比他年长18岁的女子。他们在1922年的5月2日结婚,然后结伴去了欧洲和美国,在此期间,叶赛宁对酒精成瘾,逐渐失去控制。他经常喝醉,因而导致暴力肆虐,甚至损毁酒店的客房和引起骚乱,此行为被国际新闻界四处宣传,对夫妻双方都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使其与邓肯的婚姻近乎告终。

1927年9月14日,邓肯围着的长围巾突然卷进汽车轮子里,飞旋的车轮当场把她勒死。时年49岁。

第三次婚姻

1923年5月,叶赛宁返回莫斯科,几乎是迅速地与演员奥古斯塔开始了交涉,有谣言说他与奥古斯塔举行了民间仪式的婚礼,尽管他尚未同邓肯离婚。

第四次婚姻

1925年3月初,在一个家庭晚会上,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相识,9月他们结婚,然而婚后并不幸福,并最终导致了叶赛宁的自杀。

后代

1923年,他与女诗人娜杰日达・沃尔平(НадеждаВольпин)生下一个儿子,名亚历山大・叶赛宁-沃尔平,但叶赛宁并不知道他有这个儿子。亚历山大・叶赛宁-沃尔平逐渐长大,后移居美国,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

叶赛宁_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作品风格

真诚


叶赛宁叶赛宁是一个用生命写诗和把诗视为生命的人。他的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颇具磁性、让人心动。诗和生命的交融是叶赛宁诗的动人之处。他以真诚的心感受世界,以一种孜孜不倦的态度撷取外部世界的色彩、光影、声音、旋律、质感来酿造诗化世界的多彩意象。为选取酿造各种意境中的物象,叶赛宁从生活到书本,从民间文学到经典作家,从理论到实践不断积累与探索,他的诗就其所表达的感情的深度和真诚来说,都具有了一种返朴归真的艺术美。

诗人在《你多美,我亲爱的俄罗斯》里写道:“天国我不要/只须留给我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另一首诗《山楂果又已红熟》中写道:“故乡,生我的故乡啊/永恒的耕者和战士/如柳树下的伏尔加/你低头陷入了沉思。”都流露出一股浓浓的乡恋情怀,那是诗人赤诚的故国家园之恋。

纯净

叶赛宁的抒情诗纯净与天然“夜莺啊/你为什么忧愁/狂风呵/请给朋友捎个信/……金黄色的树林说话了/用白桦树欢快的语言”,这些景致烙上了叶赛宁所独有的色彩,对诗人来说,大自然是他心灵的一部分,是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这种纯朴的情感,源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切体验,源自于他对俄罗斯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源自于他对大自然痴迷的热爱。

对诗人来说,俄罗斯的美丽存在于纯朴、宁静的乡村里,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大自然中往往揉和了乡村生活、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历史变迁及个人情感。叶赛宁的诗体现了他纯美的自然观,他将自己的一生包容在美丽的自然万物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乡土气息,用自己清新、纯净的文字描绘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物象,并且在诗歌中将自己心目中浓郁的乡愁和爱国之情有机地融入美丽的大自然中。

忧伤


叶赛宁叶赛宁笔下的自然,也有着令人悲伤的情愫: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诗中歌唱简陋的木桥/站在落叶缤纷的白桦间/参加它们诀别前的祈祷。这是叶赛宁与即将消失的俄罗斯乡村景色生离死别的心声,是他情系大自然的写照。

在叶赛宁的《窥视心灵之室的后窗》中,诗人写道:窗头挂着月/窗前拂着风/凋零的白杨树银光亮铮铮/孤独的手风琴声/迢迢的哀怨/是那样的亲近/又那样遥远/不祥的歌声在笑/又像在哭/……诗的情调美丽而忧伤,无论是月、风还是白杨树、手风琴甚至是歌声,都笼罩在一种深深的哀愁之中,这种忧伤又是透明的纯净的,它可以引起人的同情,却不会使人消沉,它让人从中体味出一种美感,这情感与俄罗斯的大自然结合得如此完美,使人觉得叶赛宁和他的诗,就是俄罗斯的自然本身,就是一片忧郁的秋天的白桦林。

叶赛宁的忧伤还体现在城市及工业文明对乡村自然美的破坏上,在叶赛宁笔下,城市和乡村是对立的,乡村的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厄运。

谢尔盖.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

神秘

叶赛宁前期的诗歌也带有浪漫主义情调和神秘主义色彩,只是他不故弄玄虚,不故作深奥,这位“天才的乡村歌手”,在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旅程和诗歌创作中,抒写了大量歌颂俄罗斯乡村生活和景色的抒情诗,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生活画卷,徜徉于静穆、浪漫和迷人的叶赛宁田园诗境中,俄罗斯大地幽蓝而神秘、灵动而和谐的意象与情韵,无不以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人们。如《我沿着初雪漫步》:“我沿着初雪漫步/心中的力量勃起像怒放的铃兰/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最后一句“夜晚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新奇而贴切的比喻,营造出宁静、恬淡、充满神秘的梦幻般的意境,使雪后夜晚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叶赛宁_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绝命诗

《再见,我的朋友,再见》
原文
Досвиданья,другмой,досвиданья.
Милыймой,тыуменявгруди.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оерасставанье
Обещаетвстречувпереди.

Досвиданья,другмой,безруки,безслова,
Негрустиинепечальбровей,―
Вэтойжизниумиратьненово,
Ноижить,конечно,неновей.
(1925)

中文翻译
再见,我的朋友,再见。
我亲爱的,你活在我心中。
虽然注定分手,
但承诺今后团聚。

再见,我的朋友,不需要握手,无需任何的言语;
请别忧伤,也别愁眉不展,
死亡在这人生中屡见不鲜,
当然,还有活着也不新鲜。
(1925)

叶赛宁_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死因研究

莫斯科医学科学院教授阿・马斯罗夫多年以来从事俄罗斯苏联历史名人之死的研究,2012年,他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论证沙皇伊凡雷帝、苏维埃将领伏龙芝、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和诗人叶赛宁死亡的研究论文,其中关于诗人叶赛宁的研究比较引人注目。但据他本人解释,他正在从事的事业,是调查研究而不是做法医鉴定。

自缢身亡的可能性


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自缢身亡后,被抬到“安格列杰尔”旅馆的5号房间的床上。关于叶赛宁的自杀,在俄罗斯文学界早就有一批持反对观点的人,他们认为,在“安格列杰尔”旅馆那条垂直的水管子上是根本不可能自缢的。就在叶赛宁死后不久,当时“安格列杰尔”旅馆还没有进行翻建,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文学院的大学生就进到叶赛宁自缢身亡的那个房间,进行了一次实地模拟自缢,结果,他们套在水管子上的皮带总是滑下来,在上面根本呆不住。另一位医学教授马拉霍夫认为,当时,叶赛宁要想自己把自己吊到近4米高的天花板上,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莫斯科曾经出版了一本名为《叶赛宁之死―――卷宗、事实和推测》的专著,里面刊登了1993年6月28日,关于叶赛宁自缢现场的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原“安格列杰尔”旅馆的房间高度,根据当年现场照片的显示,不高于3。52米,身高168公分的人借助150公分高的物体,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直径为0。6―1厘米的盘绞绳索(麻绳、棉绳或者丝绳)固定在距地面3。58米,直径为3。7厘米的水管子上。并且,从绳索的承重度上分析,悬挂一个100多公斤人的身体也绝对没有问题。

持反对观点的人指出,从莫斯科有关部门提供的叶赛宁尸体的照片上,根本看不到一条脖子上的缢痕。1925年12月29日,叶赛宁尸体在奥布霍夫医院的停尸房进行了解剖,执刀人是该院经验丰富的法医阿・季里亚列夫斯基。他在解剖报告中写到:“脖颈喉结上部有一缢痕,另一道缢痕从左向上延伸至外耳轮。缢痕从右侧向上延至后脑部。”

阿・季里亚列夫斯基认为,这样的缢痕特性已经说明,是身体自重的力量束紧了绳索的圈套。此外,缢痕还显示由于身体悬垂过程中,绳索受力不均衡,所以,缢痕在叶赛宁尸体上留下的深浅度也不同。俄罗斯另一位著名的法医谢・尼基金也证明说,他仔细研究了叶赛宁尸体在解剖后的照片,底版非常清晰,完全不用修版,可以引发呼吸阻塞的缢痕非常明显。

头伤的秘密


叶赛宁的全俄作协莫斯科分会会员证有关叶赛宁死后,遗容额头上出现的“伤痕”是一件尽人皆知的事情。莫斯科有一位独立研究人员在其分析报告中写到:“从叶赛宁头颅上的伤痕可以看出,除了用那种生铁制成的沉重的空心烙铁,别的东西都不足以造成这种伤害。”根据当年的验尸报告中描述,尸体的面部是朝着水管方向的,那么,额头上那块伤痕,根据专家的分析,是由于与坚硬的圆柱型物体的碰撞造成的。显然,这里说的是水管子。进一步的检验数据表明,叶赛宁头颅并没有因此而骨折。也就是说,外界的碰撞并不足以使叶赛宁头部受到损坏,诸如颅骨损伤和脑震荡等当时就已经排除了。

有关叶赛宁头部生前受伤的传说还是在圈内外流传很广。俄罗斯女诗人西多林娜也曾经研究过叶赛宁头部的伤情,她在自己的一篇论文里提出:“根据我的调查结果,叶赛宁死前头部确实受过创伤,而且是钝器击打或者是被子弹射伤。甚至连鼻子都骨折过。”

关于叶赛宁死前头部是否真的受过创伤的问题,马斯罗夫曾经和西多林娜面对面地交换过意见。经过他们共同查阅资料后发现,叶赛宁的鼻子曾经患有先天的鼻中隔弯曲,后来还受过轻伤。他们找到的证据,就是叶赛宁当年给本尼斯拉夫斯卡娅的一封信,那信里说:“亲爱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就是骑了一会儿马,摔破了鼻子。其实鼻子一点事都没有,根本不用去管它。”马斯罗夫强调说,过去和现在都有人说,叶赛宁死前头部和面部都受过伤,但是,无论新老研究人员的观点多么新颖,也应该遵守当年的法医鉴定,那上面可是写得非常清楚:“头骨完好无损。”

警官证词

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自缢身亡后,赶到现场的警官米・格尔勃夫比较详尽地描述了现场的情形,他的证词写道:“发现在中央暖气管上吊着的男人是这样的:他的脖子吊在绳子的死扣里,但只是右侧的脖子,面部朝着暖气管,右手握着管子……在自缢者的身边还发现翻到的床头柜,原来在上面的烛台已经掉在地板上。尸体解下后,发现从右手臂到掌心处有刺伤,左手有擦伤。左眼下有淤血。此人的证件上写着:“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作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1407.html

更多阅读

赛尔号盖亚怎么打 赛尔号哈莫雷特怎么打

赛尔号盖亚是本周五出现的新boss,随着系统通知出现,70级,战斗系,体力为2000。每次出现30分钟,而且据玩家反映:盖亚是在周五,周六,周日出来的,盖亚应该是周五出现在火山星,周六出现在双子阿尔法星,周日出现在露希欧星,为大家总结了各个玩家的打

叶赛宁的精美抒情诗 叶赛宁的夜赏析

 叶赛宁的精美抒情诗    叶赛宁在俄国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是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叶赛宁的诗作歌颂了俄罗斯农民的风习、乡村的和平生活和大自然秀丽的景色,歌颂了美丽和爱情,表现了人生的欢乐和忧愁,人类灵魂细致的波动

赛尔传奇第四章:盖亚智夺露西欧

第四章盖亚智取露西欧英卡洛特由于太为狂妄,轻视了帕尔西斯的正义军团,在斯诺星上失去了大多数兵力。现在,他们早已退回云霄星,养精蓄税,再也不敢妄自出兵作战。再说谱尼。谱尼,一直是在傲视群雄。除了英卡洛特,他再也没有对手。帕尔西

声明:《谢尔盖.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为网友懦弱给谁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