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简介 巴蜀中学 巴蜀中学-学校简介,巴蜀中学-学校历史

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国家考试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坐落在宏伟壮观的黄花园立交桥畔,背靠枇杷山麓,对千香四季,这里是育人的沃土,成才的苗圃。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学校简介

重庆巴蜀中学,座落在宏伟壮观的黄花园立交桥畔,背靠枇杷山麓,面对千里嘉陵江,江山环抱、绿树成阴、芳草萋萋、花香四季,这里是育人的沃土,成才的苗圃。

巴蜀中学_基础设施

全校现有121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名,是全国中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除本部外,还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巴蜀中学龙湖花园分校,有占地3万多平方米、金科花园分校,有占地9万多平方米的巴蜀中学渝东分校,占地3万3千多平方米的附属龙湖巴蜀小学部。
新校区鲁能校区是鲁能星城花费2.6亿元引进的。该校区包括巴蜀幼儿园,巴蜀小学,巴蜀中学。2006年,再度追加投资1.6亿元,巴蜀中学鲁能校区从80亩扩增到158亩.。全校占地195亩,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36.6%。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流。有全国中学罕见的近万平方米室内体育馆,包括体操房,四个篮球场、50张球台的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网球场、六条百米跑道。上层地面有11700平方米塑胶田径场、足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另外还有1650平方米的三个中心篮球场。现代技术教育中心――逸夫科技楼拥有全国最先进的理化生专用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一千兆网络计算机管理

中心、多功能教学厅、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和考试监控中心等。每间教室装有两台柜式冷暖空调、29寸彩电、班班通电教设施。高规格学生公寓,每间寝室有空调、电话、写字台、壁柜、浴室等。师资一流。学校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好、科研型的教师队伍,管理和办学理念一流。学校有一个目光远大、思想先进、锐意。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学校历史


重庆巴蜀中学

从1933年建校以来的70年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学校培育出遍布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各类英才,有两院院士、将军、博士导师、高级工程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门专家、学者,有艺术家、运动健将、企业家、劳模、英雄、有省市级直至中央的领导,有为国捐躯的热血男儿和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特别是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教育教学科研和改革创新硕果累累,教育质量突飞猛进,铸就了巴蜀中学教育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丰碑。与时俱进的巴蜀中学从历史名校跨入21世纪现代中华名校,独具巴蜀特色与风范,补誉为重庆普教战线的一面旗帜。重庆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础,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办学条件


巴蜀中学

全校现有121个教学班六七千学生,是全国中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除本部外,还占地1万平方米的巴蜀中学龙湖校,有占地3万多平方米,设计精美的巴蜀中学多科分校,占地3万3千多平方米的龙湖巴蜀小学部。全校占地195亩,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36.6%。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流。有全国中学罕见的近万平方米室内体育馆,包括体操房,四个篮球场、50张球台的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网球场、六条百米跑道。上层地面有11700平方米塑胶田径场、足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另外还有1650平方米的三个中心篮球场。现代技术教育中心――逸夫科技楼拥有全国最先进的理化生专用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一千兆网络计算机管理中心、多功能教学厅、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和考试监控中心等。每间教室装有两台柜式冷暖空调、29寸彩电、班班通电教设施。高规格学生公寓,每间寝室有空调、电话、写字台、壁柜、浴室等。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师资力量

总体师资


巴蜀中学

师资一流。学校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好、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其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25人、中国数、理、生、化、信息学奥赛高级教练16人,高级、特级教师、研究员共100余人,先后有10余人赴美、英、澳、加等国家学习交流。教师中有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省市劳模等。管理和办学理念一流。学校有一个目光远大、思想先进、锐意改革、勇于开拓新的领导班子。

名师风采


全国十佳卓越校长:王国华

全国十佳卓越校长:王国华
王国华,巴蜀中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中学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渝中区优秀教师,全国十佳卓越校长,历任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特邀委员。在巴蜀中学三本核心办学理念基础上,创新提出践行“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德育理念,创新构建“131”校本课程体系,首创践行“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管理理念,正带领巴蜀中学朝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伟大学校的愿景大踏步前进!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傅唯泉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傅唯泉
1982年8月至今在巴蜀中学工作,现任政协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委、市政府兼职督学、鲁能巴蜀中学董事长。历任总务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200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重庆市十佳校长”称号,2000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重庆市2002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2004年被全国科教文卫体工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勇
张勇,男,生于1954年,中共党员,中学物理研究员,重庆市教育学会物理专委会副理事长,现任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201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教委首届优秀骨干校长”、2002年获得“重庆市劳动创新奖章”、2001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工会工作者”,“重庆市教育工会校务公开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优秀党政干部”、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办学理念


巴蜀中学

核心

确定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理念: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核心是注重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

学校对素质教育有独特的理解,素质教育以发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及特点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人格塑造的情商开发,张扬个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巴蜀有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紧追随时代潮流,以及现代社会需求的“三会”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会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交际能力,树立国际意识、现代意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会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具有快速高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会阅读,精通阅读技巧,全面解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学校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现代才能的特长的现代人才。

成效



以十六大代表曹黎枫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走自己的路,办好初中,为高中输送优质生源,从初中九五级到初二零零级,连接六年获得全市重点高中联考第一,成为全市中的一面旗帜。初中基础扎实雄厚,高中出彩夺魁,高96级高考上级人数乎次升位,高98级进入全市前三强。近几年数、理、化、生参加各科竞赛,2000年到2003年,共有近500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17人进入数、理、化冬令营,一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其中高2001级数、理、化三竞赛的全市第一均由巴蜀中学夺得。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派出10多名骨干教师赴北京等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回校后开设30多门选修课,自编教材,具有多样性、科学性、实用性特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选研究课题。高2004级自选100多项课题,将其成果向全市40多个区县汇报展示受市教科院和各方好评,获研究性课程一等奖。高2005级124个课题,初2004级和初2005级共170余项研究性学习成果。现场会也在巴蜀召开,充分展示了巴蜀中学初中学生超一流的能力和水平。高中教学,连年获得市教育颁发的高中工作优秀奖,特别优秀奖。高2001级实现历史性突破,据市招办统计数据,巴蜀的专科、本科、重点各段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26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高2002级再创辉煌,除多项指标保持全市第一外,27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而且包揽了重庆市文理科双状元。巴蜀中学办学水平、办学实绩已进入全市最先进水平,被社会公认为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大的一所普通高中。“巴蜀现象”抢眼夺目,媒体将巴蜀誉为“全市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2003年再创新高,继2002年双状元之后,文科状元又花落巴蜀,20名优秀生考上清华北大,为普教战线的旗帜再添光辉。巴蜀中学2003年中考多项指标全市第一:上巴蜀中学高中分数线(518分)175人,为全市第一;上550分高分段达53人,为全市第一;在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5人次(数学9人、英语9人、物理2人、化学3人,信息学2人),为全市第一。自2000年以来,学校党委在学生中发展了党员20多名,受到中央及地方党政表彰和媒体关注,“宏志班”被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导。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巴蜀为“国际象棋传统学校”。校国际象棋队在全国中学生中居顶尖水平,历届全国比赛获冠军之多,为重庆市其它项目所不及,校园际象棋队队员黄茜升为国际大师,多次在世青赛中夺冠,为最年轻的国家队队员。学校还培养出在中学时代已出书两部的全国最年轻的作协会员龙艳,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2003年是巴蜀万人欢庆的巴蜀学校七十华诞,人们不会忘记巴蜀的历史,不会忘记重庆直辖以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巴蜀中学的大力支持,不会忘记为巴蜀书写辉煌的每一个人。拥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日渐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巴蜀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教学成果


巴蜀中学

以十六大代表曹黎枫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走自己的路,办好初中,为高中输送优质生源,从初中九五级到初二零零级,连接六年获得全市重点高中联考第一,成为全市中的一面旗帜。初中基础扎实雄厚,高中出彩夺魁,高96级高考上级人数乎次升位,高98级进入全市前三强。近几年数、理、化、生参加各科竞赛,2000年到2003年,共有近500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17人进入数、理、化冬令营,一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其中高2001级数、理、化三竞赛的全市第一均由巴蜀中学夺得。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派出10多名骨干教师赴北京等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回校后开设30多门选修课,自编教材,具有多样性、科学性、实用性特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选研究课题。高2004级自选100多项课题,将其成果向全市40多个区县汇报展示受市教科院和各方好评,获研究性课程一等奖。高2005级124个课题,初2004级和初2005级共170余项研究性学习成果。现场会也在巴蜀召开,充分展示了巴蜀中学初中学生超一流的能力和水平。高中教学,连年获得市教育颁发的高中工作优秀奖,特别优秀奖。高2001级实现历史性突破,据市招办统计数据,巴蜀的专科、本科、重点各段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26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高2002级再创辉煌,除多项指标保持全市第一外,27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而且包揽了重庆市文理科双状元。巴蜀中学办学水平、办学实绩已进入全市最先进水平,被社会公认为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大的一所普通高中。“巴蜀现象”抢眼夺目,媒体将巴蜀誉为“全市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2003年再创新高,继2002年双状元之后,文科状元又花落巴蜀,20名优秀生考上清华北大,为普教战线的旗帜再添光辉。巴蜀中学2003年中考多项指标全市第一:上巴蜀中学高中分数线(518分)175人,为全市第一;上550分高分段达53人,为全市第一;在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5人次(数学9人、英语9人、物理2人、化学3人,信息学2人),为全市第一。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特色办学

自2000年以来,学校党委在学生中发展了党员20多名,受到中央及地方党政表彰和媒体关注,“宏志班”被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导。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巴蜀为“国际象棋传统学校”。校国际象棋队在全国中学生中居顶尖水平,历届全国比赛获冠军之多,为重庆市其它项目所不及,校园际象棋队队员黄茜升为国际大师,多次在世青赛中夺冠,为最年轻的国家队队员。学校还培养出在中学时代已出书两部的全国最年轻的作协会员龙艳,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2003年是巴蜀万人欢庆的巴蜀学校七十华诞,人们不会忘记巴蜀的历史,不会忘记重庆直辖以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巴蜀中学的大力支持,不会忘记为巴蜀书写辉煌的每一个人。拥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日渐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巴蜀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社会荣誉


巴蜀中学有着七十多年的文化积淀,有着“公正诚朴”的治校风尚,有着精益求精的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直保持着优良的教育品质。特别是近几年,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加之以科学管理,连年取得突出的教育教学佳绩。2001年-2008年,初中的各项综合升学指标在全市遥遥领先,高中历年升学率都保持在95%以上,重点大学升学率60%以上,20%以上升入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一流重点大学和国际一流大学,其中有288名同学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并且在近六年中产生了4个重庆市文科状元、2个理科状元。同时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方面也大获丰收:巴蜀中学学生在国内外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全国奖1567项,其中国际金牌1名,亚洲金牌1名,进入国家集训队19人次,进入冬令营33人次,全国一等奖258人次;近两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世界银奖1名,获全国金奖2名,获重庆市金奖6名及一等奖20余人次;我校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全国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积极培养人才,近八年里,校国际象棋队先后产生了女子国际特级大师3名、大师4名、国家运动健将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16名,并获2项世界女子冠军、14项全国团体冠军、29项全国个人冠军。
巴蜀中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中学毕业生。一大批校友在教育科研部门、重点企业、国防单位和政府机构担负了重要工作,成为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为巴蜀中学争得了荣誉。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世界跳伞冠军刘德欣、世界国际象棋大师黄倩等世界级名人先后毕业于巴蜀中学。
2009年高考
1.该校有65人被清华、北大、港大及美国

前50所大学录取,创巴蜀历史新高;
(1)上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54人,实际录取44人
(2)美国综合排名前50所(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大学录取11人
(3)香港三所大学录取10人
2.该校文科李浩加分后666分,居全市第一;
3.该校理科李博远加分后709分,居全市第一;
4.该校文科被北大录取14人(全市共录取24人),居全市第一;
5.该校高考上线率达98.2%
6.该校保送北大、清华11人,居全市第一,其中刘令琦的保送考试成绩居全市第一。李晓聃保送北大小语种(全市唯一)。
1.该校五科竞赛冬(夏)令营11人(全市20人),居全市第一;2.该校五科竞赛一等奖57人,63人次(全市172人),居全市第一3.该校创新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①获机器人国际奥赛搬运赛全国冠军,国际银牌;②获“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三等奖(重庆最好成绩),③获科技创新市长奖。
1.该校樊雨鑫、李紫分别以总分1080(全国第一)、1069(全国第三)的好成绩被清华美院录取;2.该校艺术特长生曾文(小提琴)、刘晶(声乐)被北大录取3.参加清华艺尖测试,成绩突出。附:2005年考入清华北大51人;2006年考入清华北大38人;2007年考入清华北大44人;2008年考入清华北大53人;2009年考入清华北大44人;以上均含保送人数。
2010年,重庆巴蜀中学成功保送清华北大17人,并在2010年的高考之中,有36人考入清华北大,共计53人,举重庆之首。

2012年,重庆巴蜀中学有45人考入北大清华,是全市唯一一所上40人的学校,居重庆第一,实现三年冠。并有104人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历任校长


王国华校长2010年至今

王国华校长
傅唯泉校长1994年―2010年
夏进林校长1984年―1994年
周维校长1966年―1984年
王霞量校长1957

刘西林校长1950年―1957年
周勖成校长1933年―1950年
巴蜀学校董事长王缵绪1933年―1950年

巴蜀中学_巴蜀中学 -知名校友


吴天一



男,1935年6月25日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原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现任青海高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高原医学研究国际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青藏高原长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在人类高原适应学科领域,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和不同群体的大量对比,提出了机体对高原低氧适应依靠器官水平功能适应和细胞水平组织适应两种途径的论点。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几个水平上,证明藏族对高原的适应与其它群体(如移居汉族及南美印地安人)有着差别,藏族具有最完善的氧传送系统和最有效的氧利用系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遗传适应的结果,为人类低氧适应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式,引起国际高度关注。在国内首次组织国际阿尼玛卿山学术登山队,获取大量高山生理学资料,获得国际贡献奖。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学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证实青藏高原存在Monge病。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接纳为ISMM国际标准。提出了符合我国高原实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取得良好实效。
成就及荣誉
主要论文发表于HighAlt.Med.&Biol.J.Appl,Physiol等杂志。
主编和参与编著高原医学专著5册。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6月荣获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青藏铁路生命"守望者"――记吴天一院士高原四月,春色芳菲。记者在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见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这位年过7旬的科学家对青藏铁路建设中“高原病零死亡”纪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通过刻苦学习,195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吴天一与妻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平壤医院工作了两年。1958年夫妇俩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青海。扎根高原46年,他成为青海省地方科研院所里走出来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塔吉克族的第一位院士。
蓝天、白云、雪山、草原……初到青海,身为军医的吴天一无心贪恋高原美景,他看到许多初到青海的内地建设者出现了高原反应甚至严重的高原病,许多人心慌,胸闷,头疼欲裂。救治病人和探索病因成了他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当时,对于高原环境的特发性疾病,国内与之相关的研究甚少。
1980年,为了全面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吴天一带队深入高海拔牧区调查牧民体质特征。从此,吴天一12年的科研工作都是在风雪严寒的高海拔缺氧环境中进行的。
牧民们散居,户与户之间离得很远,从这家帐篷到那家帐篷,调查队员常常要骑马走上好几十里地,在忍受高寒缺氧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体力。青藏高原夜晚的气温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吴天一和队员们住在单薄的帐房里,数日不能洗脸,煮熟的羊肉冻成冰坨子,用刀割下就着冰碴吃,渴了,就到牧民家讨碗茶喝。
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精通英语、俄语、塔吉克语、汉语的吴天一,还学会了藏语。20多年的科研工作,吴天一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4省区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上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
1991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氧舱。吴天一成为第一个模拟试验者。气压从海拔5000米的高度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间,吴天一头疼欲裂,鼓膜被打穿……但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2001年,吴天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青藏铁路开建,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对高原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立即运用于拯治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高原疾病上,他和同事们共同研制的抗缺氧药物、保健品发挥了作用,他主导开设的高原病科也为西进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完善的抢救治疗环境,他撰写的《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被送到最前沿的施工者手中。他参与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五年建设期间未发生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亲临工地指导科学施工,他的汗水也渗进入一个个工程奇迹。原青藏铁路中铁二十局工地医院院长丁守全说,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没有吴天一,我们就不可能创新式地采取科学举措,解决施工人员缺氧难题,打通这一世界第一高隧就不可能如此顺利。
今天,坐在青藏铁路的列车上,一本吴天一主编的《青藏之旅健康行》又让广大旅游者在进入高原之前对自己身体有了科学了解和充分自信。

李里

巴蜀中学简介 巴蜀中学 巴蜀中学-学校简介,巴蜀中学-学校历史


29岁,重庆人,现为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国学教授。他自从14岁开始平日里穿着长衫,因此被人称为“长衫先生”。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自幼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令他备受熏染,四书五经烂熟于胸。26岁那年,李里被四川师范大学聘请为视觉艺术学院的老师。去年末,“长衫先生”走进央视《面对面》,王志对他的访谈,开始使这位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名扬天下。
青年国学学者李里回母校巴蜀中学讲国学

华龙网讯(记者郭晓静实习生叶小霞)一袭长衫、一杯清茶,昨天下午,著名的青年国学学者李里回到久别的母校巴蜀中学,面对自己初中时代的几位老师,他诚然下跪,行了八拜之礼,并为巴蜀中学数百名高中学生讲起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巴蜀中学小礼堂里,几百名学生齐声背起了《论语》,他们以这样特殊的方式欢迎学长李里登台讲国学,而李里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一拜谢当年曾教过他的老师。行完大礼之后,李里不紧不慢地说:“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尊师重道,除天子要三叩九拜之外,对老师要行八拜之礼……”
从上古伏羲到春秋孔子,从游牧文化到华夏文明,李里博古通今、信手拈来,他儒雅温和敦厚的气质令人折服,前来听讲座的高一女生柳皓云说:“李里教授讲的内容和考试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相反,我觉得他讲的东西很有意思。”
李里说,巴蜀中学是他上过的最后一所“学堂”,初中毕业后,他便没有再受过正规教育,但至今,李里已经成为四川省社科院特聘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被首家国学公立学校―――文翁书院聘为“形象大使”。13岁就开始穿长衫的他游历天下研习国学,17岁在重庆罗汉寺藏经阁整理经书,20岁寻根师承季羡林、张岱年等国学大师,从2000年22岁时起又开始个人祭孔。李里著有《旅途记游》、《游遍西秦》等,张岱年老先生曾为他的书稿《国学通观》题词。多年来,他一直义务讲学,“用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来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李里这样描述他推崇国学的目的。
李里先生来我校谈国学
西政新闻网讯我校渝北校区4120教室挤进了300多同学,聆听来自四川大学的李里先生所作的题为"国学的精神"的讲座。讲座由教务处主办、学生教学信息中心承办。
讲座中,身着灰色长衫的李里先生从"祖国"的概念开始讲起,又用经、史、子、集来阐述国学。他说,经是国学的魂魄,史是国学的血肉,子是国学的筋络,集是国学的皮毛。
在讲国学的形成时,李里先生阐释了文化在"符号、文字、思想"的发展历程,描画了人、男、女、妇、易等字在古代的写法,并做了现场示范。接下来,李先生从"礼、诚、明、恕"和"仁、义、勇、忠"这两条线索阐述了国学的思想,并对国学与人、社会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2847.html

更多阅读

巴蜀松:中国可能最早摆脱次贷危机影响转

很可能是这样,因此这轮全球的股市调整,中国股市也应该最先见底大幅度反弹,技术上也可能这样。随时准备出现大涨。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铁路?附:巴蜀松:中国可能最早摆脱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10月27日06:18 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真龙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有哪些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传说,早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

巴蜀大画家冯建吴 斗罗大陆之回巴蜀唐门

浣花草堂闲话(三)浣花闲人―――从冯建吴《青城白云阁》图品鉴谈开去引子――题己未春日冯建吴《青城山白云阁》曾忆青城白云阁,祖孙三人游兴多。巨松蔽日远山秀,且眺晴峦听爷说。近代蜀中书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冯建吴大师简介冯建吴先生字

声明:《巴蜀中学简介 巴蜀中学 巴蜀中学-学校简介,巴蜀中学-学校历史》为网友未蓝澄海的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