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生平简介,科恩兄弟-社会评价

乔尔・科恩与其弟伊桑・科恩的“科恩兄弟”组合在美国甚至世界独立影坛都几乎是无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员期望与之合作的对象之一。从演职员名单中,非常明确哥哥乔尔是导演,弟弟伊桑是制片,两人合作撰写剧本。但现实工作中却没有这样明确的区分,兄弟俩总是一起策划、一起写剧本,一起去看电影,片场上经常看到他们窃窃私语,交换着只有他们才懂的意见,甚至在生活中他们都共同抚养一个他们收养的孩子。



科恩兄弟:右,乔尔;左,伊桑

Coen Brothers
乔尔・科恩(Joel Coen)和伊桑・科恩(Ethan Coen)兄弟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制片。哥哥乔尔生于1954年11月29日,弟弟伊桑生于1957年9月21日,都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由于他们作品的编剧、制片及导演都是两人共同合作完成,故被称为“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生平简介

乔尔生于1954年11月29日,伊桑生于1957年9月21日,他们的父亲爱德华(Edward Coen)在明尼苏达大学教经济学,母亲丽娜(Rena Coen)是圣克劳德国立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兄弟俩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郊区圣路易斯帕克(St. Louis Park)长大,直到他们念大学才离开这儿。他们的童年是平静的,这种平静后来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刻薄而阴暗的世界的大门。少年时科恩兄弟便开始接触摄影机,他们用给人修剪草坪得来的钱买了一部超8毫米摄影机,和邻居家的孩子Mark Zimering(a.k.a. Zeimers)一同改编制作一些电视里看来的影片,通常是一些“拙劣仿制”的好莱坞式电影,比如Cornel Wilde的The Naked Prey(1966)被改成了《Zeimers在赞比亚》(Zeimers in Zambia),伊桑在里面被描绘成一个拿着长茅的土著人。乔尔・科恩在著名的纽约大学攻读电影,在学业末期开始了在纽约大学的教书生涯,但他不久就辞去了此职位,转而投入到小成本恐怖电影剪辑助理的工作中。伊桑・科恩则是在德州大学简短的中转以后到了普林斯顿,获得了哲学学位,而后在普林斯顿接受了商业培训之后,做了一系列临时性的工作,如在梅西斯(Macy's,美国一家大百货公司)做秘书,负责统计工作。兄弟俩空余时间里聚在一处为独立制作人写剧本,包括萨姆・莱米(Sam Raimi)共同编剧的《XYZ杀人犯》(Crimewave,1985年)。

1994年乔尔和女演员弗朗西丝・麦克多曼德(Frances McDormand)结婚,他们领养了一个孩子Pedro。麦克多曼德出演了科恩兄弟的多部影片,并因在《冰血暴》(Fargo,1996年)的出色表演而获得奥斯卡影后。伊桑的妻子则是电影剪辑Tricia Cooke。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社会评价

科恩兄弟的作品带着魔幻色彩的黑色风格、和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情节,营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与好莱坞主流电影也有着天差地远的区别。由于兄弟二人一直是美国独立电影界的风云人物,但在主流电影行业内却很难受到肯定。《老无所依》的出现使他们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肯定了他们的成功。科恩兄弟平静的童年生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电影世界的大门,他们从小便与电影相伴,这个美丽而又虚幻的世界仿佛他们的玩伴儿一样熟悉,无论是祥和安静的乡村还是黑暗堕落的城市都是他们故事的发生地。科恩兄弟对于故事背景的选择绝不是漫不经心的,恰恰相反,他们每次都经过认真地选择,每个故事也都是在这样一个刻意选好的背景下顺理成章的发生与结束。好莱坞的落魄编剧《巴顿・芬克》,寒冷小镇上的家庭绑架《冰雪暴》,城市流浪汉的意外经历《谋杀绿脚趾》,南方旧日的快乐时光《逃狱三王》,上层社会的爱情故事《难耐的残酷》,每个故事都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域。任何一个科恩兄弟的故事都有着十分明确的故事背景,如同“商标”一样,代表了一定区域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背景对故事的反讽表现在: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识便越肤浅,因此他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少,其故事也就越发充满陈词滥调。世界越小,作者的知识便越完善,因此其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多,结果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故事以及对陈词滥调宣战的胜利。”科恩兄弟的作品中有八部影片开始便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足见他们二人对于故事发生地点的重视。任何人和事都无法脱离他们存在的环境,强调故事发生的背景更能增加影片的真实性。通过对于地理美学的运用,科恩兄弟向观众逐步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美国,为观众提供了审视美国社会的独特视角,他们将固定的无法改变的地理因素与可变的甚至是可造的艺术创作相结合,向观众打开了科恩兄弟独有的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电影职业生涯


科恩兄弟科恩兄弟不仅以出色的作品证明了两个人之间合作的亲密无间,而且他们的工作方式也显示着兄弟组合的非同寻常,甚至令人联想到血亲兄弟的神秘传说。从演职员名单中,非常明确哥哥乔尔是导演,弟弟伊桑是制片,两人合作撰写剧本,但现实工作中却难以这样明确区分。科恩兄弟两个总是一起策划、一起写剧本,一起去看电影,片场上经常看到他们窃窃私语,交换着只有他们才懂的意见,甚至在生活中他们都共同抚养一个他们收养的孩子。显然,这一对兄弟的合作甚至要比双胞胎兄弟之间的合作还要密切和谐。

1984年,科恩兄弟花了80万美元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影片《血迷宫》(Blood Simple)。这部黑色犯罪影片被很多人看作是希区柯克式的悬念作品,但影片呈现出的一些特征又把它和希区柯克作品截然分开。虽然希区柯克作品中的警察大都愚蠢,而这部犯罪影片里干脆就没有一个警察形象出现,其残忍黑色的程度也比希区柯克更强烈。和希区柯克大多相对工整的用镜相比,片中镜头出现的一些独特的视点和镜头方式,也更为开放更为诡异,从形式上表明了它的80年代身份。影片获得第一届桑丹斯电影节最佳影片,成为独立制片史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而影片这些内容和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甚至影响了以后很多的美国影片,尤其是90年以后出现的大量独立制片作品,而在大约十年后成为一种潮流。


科恩兄弟《血迷宫》的成功,当时只是表现在影片成本与票房的比例上,至于影片所产生的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还要再等上几年才能显露出来。所以,接下来的两年中,兄弟两个只完成了一部《罪恶浪潮》(Crimewave,1985年)的剧本,并没有马上开始下一部影片的制作。直到1987年,科恩兄弟才再度推出他们的新作《抚养亚利桑纳》(Raising Arizona),三年后的1990年又推出《米勒的十字路口》(Miller's Crossing)。三年一部作品,似乎难以满足不耐久候的影迷,但每一部作品的推出,都令所有人无法忘掉两个人展现出的惊人才华。在传统影片题材范围内,讲述一个并不十分特别的故事,风格化的手法,阴暗的黑色调子,让你在明白故事之后,又恍惚于迷离的手法。这一切,都使得所有看过这一对兄弟影片的观众和影评人,难以忘掉他们平和的怪异、温柔的夸张和彬彬有礼的黑色幽默。

1991年的《巴顿芬克》(Barton Fink),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国际影坛的扬威之作。此前的三部影片,都仅仅是在想象与现实的疆界上逡巡,而从这部影片开始,科恩兄弟步入了二者之间广阔的灰色地带。即使《巴顿芬克》不是自传,也无疑是来自科恩兄弟现实中的经历,尤其是其中对于好莱坞大制片商的讽刺性描绘,则肯定是自《血迷宫》成名之后兄弟两个最大的感受体现。对于那些好莱坞大亨们来说,影片中的电影公司老板就是一个带着明显夸张的人物,金钱至上的态度使他可以跪下去吻一个编剧的脚,也可以把一个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一脚踢开。在《巴顿芬克》一片中,不多的人物和场景都是提炼自生活,经过夸张处理,明显带有魔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是西方文化自卡夫卡以降的现代派思潮在90年代电影领域的体现,形成科恩兄弟影片最大的特色。巴顿・芬克在空旷寂寞的房间里恶梦般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卡夫卡著作的某一页;而其中带着幻觉的荒诞性描绘又与萨特的《厌恶》有着共通之妙;虽然最后影片中的鲜血谋杀和"疯子"杀人狂并没有了结一段故事,但在整个片中还是营造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氛围。

所有这些都为这部影片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盛誉,影片还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大奖,科恩兄弟从此跻身世界
科恩兄弟级大师名导行列。同时,这一对编、制、导全面合作的兄弟组合,更以其近乎传奇的合作方式,为他们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又是两年多,科恩兄弟在《巴顿芬克》辉煌的成功之后,创作了一部近代都市童话轻喜剧,《金钱帝国》(The Hudsucker Proxy,1994年)。这部闪亮着银灰色质感的影片制作非常精美细致,显然是《巴顿芬克》的成功给兄弟两个带来了足够的制作资金。不过,影片由于过于精致、过分注重故事的流畅和传奇色彩,反而使这对习惯特立独行和微妙想象力的兄弟难以尽展才华。在这部影片中,无论这个代理人是否可以带来巨大利润,他都是一个傀儡,最多也不过是有用的傀儡和没用的傀儡这一点小小的区别而已。

再接下来的1996年,又是两年以后,科恩兄弟又以一部恢复旧有风格之作《冰血暴》(Fargo)博得一片喝彩。略显黑色的荒诞情节,接近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让这部影片带着难以描绘的特异风格。影片是近年来科恩兄弟最得主流认可的影片,不仅商业上更加成功,而且获得了奥斯卡的多项奖励。

1998年,科恩兄弟的《谋杀绿脚趾》(The Big Lebowski)问世,影片仍旧有着一贯的,含混着黑色、喜剧、神秘、甚至是略带矫揉装饰的风格。男主角花子本来只是为了一条喜欢的地毯才向大富豪索赔的,但最后居然卷进一个神秘复杂的绑架故事。有点象是喜剧风格的卡夫卡或格里耶的小说。而片中大量关于美国政治历史的暗示、隐喻、嘲讽,则更加晦涩。

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生平简介,科恩兄弟-社会评价

《老无所依》获得6项奥斯卡奖项2000年,《逃狱三王》(Brother, Where Art Thou?)由原本的一个逃狱喜剧,改动为一个奥德赛式的关于美国历史和信仰的神秘剧。和科恩兄弟的上一部影片《谋杀绿脚趾》一样,影片对美国历史和政治进行了隐喻式的探讨,追寻着美国民主政治、宗教以及民众心态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历史性变迁,在这一点上,影片可以被称为一部史诗而当之无愧。

最近的两部作品显示出,科恩兄弟继续着重发展自己影片中的暧昧性,而更加淡化影片的故事性,同时也使自己的影片结构、电影语言能够更加自由。尤其是后一部影片,史诗的原始架构、纵横驰骋的想象力,荒诞而又恰到好处的细节,宗教、政治和历史的种种隐喻,都带给影片宏大的气魄,堪称科恩兄弟新风格的又一高峰之作。

2001年,科恩兄弟自编、自导并担任制片人的黑色喜剧及悬念惊险片《缺席的人》实际上也是一部谋杀侦探片,它模仿好莱坞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黑色经典片,讲述了一个与社会疏远的理发师杀死自己妻子的情妇的故事。影片延续了科恩兄弟对于影片结构的把握,节奏缓慢,慎重也有节制。本片采用黑白胶片拍摄,在光与镜头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缺席的人》获得当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与大卫・林奇并列),并于2002年美国金球奖上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编剧以及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电影风格


科恩兄弟在这对非主流兄弟导演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故事,这些好莱坞电影至关重要的元素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成为科恩兄弟描述环境和历史的砝码。人被环境、人被社会、人被历史禁锢,是科恩兄弟一贯的主题,人已经不再重要了--虽然科恩兄弟还是保持着对人的关怀和期待,但事实是,人已经不重要了。在这个黑色而荒谬的世界中,人即使有心也会变得无力。人在社会中挣扎,如同一条岸上的鱼,正在被空气所窒息。科恩兄弟虽然指出了世界的荒谬,描绘了社会的黑暗,但他们仍然对人抱有一份同情和关怀。所以在他们的影片结尾,基本都是胜利、救赎、回归等喜剧样式,正如在《金钱帝国》中的结尾,天降神灵帮助了本来走投无路应该摔死的男主角,《逃狱三王》中天降洪水救出了即将被处死的三个"新史诗英雄",类似这样的结尾存在于科恩兄弟的大部分影片中。在一切努力都没有效力之后,人类不得不向虚幻的宗教神灵祈求平安和幸福,科恩兄弟也向他们处境可悲的同胞们送上安慰的微笑。

当习惯于好莱坞大公司娱乐作品的观众们最初看到他们作品的时候,一时间很难明了影片在说什么,是在讲一个诡异的故事,是在揭示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还是表达一种卓尔不群的思想,还是关于政治历史的隐喻?而科恩兄弟作品带着魔幻色彩的黑色风格、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情节,营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与好莱坞主流电影也有着天差地远的区别。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主要作品

2007年《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6年《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segment "Tuileries"
2004年《师奶杀手》(The Ladykillers)
2003年《真情假爱》(Intolerable Cruelty)
2003年《圣诞坏公公》(Bad Santa),乔尔・科恩制片
2001年《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0年《逃狱三王》(Brother, Where Art Thou?)
1998年《大保龄离奇绑架》或《谋杀绿脚趾》(The Big Lebowski)
1996年《冰血暴》或《雪花膏离奇命案》(Fargo)
1994年《金钱帝国》或《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
1991年《巴顿・芬克》(Barton Fink)
1990年《米勒的十字路口》或《黑帮龙虎斗》(Miller's Crossing)
1987年《抚养亚力桑那》(Raising Arizona)
1984年《血迷宫》(Blood Simple)


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

《血迷宫》

《抚养亚力桑那》

《黑帮龙虎斗》




《巴顿芬克》

《金钱帝国》

《冰血暴》




《真情假爱》

《逃狱三王》

《缺席的人》


《真情假爱》 《真情假爱》 《真情假爱》 《真情假爱》科恩兄弟

《真情假爱》

《师奶杀手》

《巴黎,我爱你》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主要获奖纪录

2013年《醉乡民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8年《老无所依》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贾维尔・巴尔登)
2001年《缺席的人》与大卫・林奇一同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7年《冰血暴》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1997年《冰血暴》获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卫・里恩导演奖
1997年《冰血暴》获独立精神奖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
1996年《冰血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6年《冰血暴》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电影
1996年《冰血暴》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编剧
1991年《巴顿芬克》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约翰・图图罗)
1990年《米勒的十字路口》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86年《血迷宫》获独立精神奖最佳导演
1985年《血迷宫》获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片评审团大奖

科恩兄弟_科恩兄弟 -常用演员

在科恩兄弟的影片中,你经常能发现下面几位演员的身影。他们并非在每一部出演的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但他们富有个性的表演为科恩兄弟的影片增色不少。

斯蒂夫・布斯塞米(Steve Buscemi)参与演出了《米勒的十字路口》、《巴顿芬克》、《金钱帝国》、《冰雪暴》、《谋杀绿脚趾》、《巴黎我爱你》。作为好莱坞的王牌配角,布斯塞米在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配角,其中在《冰雪暴》中饰演的绑架者,是整部电影里最让人开怀的角色,科恩兄弟的幽默都是通过他那张喋喋不休的嘴传达给观众的。

弗朗西丝・麦克多曼德(Frances McDormand)参与演出了《血迷宫》、《抚养亚历桑那》、《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缺席的人》。麦克多曼德原先是纽约的演出戏剧,她从耶鲁学习时期的好友霍莉・亨特(Holly Hunter)那儿得知:一对非常古怪的兄弟正在为他们的第一部电影招募演员。她顺利的获得了饰演《血迷宫》中艾比(Abby)这个角色的机会,打下电影生涯的基石。不仅如此,通过这部影片,麦克多曼德还成了乔尔・科恩的女朋友,后来又成了他的夫人。后来,又在《抚养亚历桑那》和《米勒的十字路口》里露了露脸。当然,她最重要的角色是为她赢得奥斯卡影后称号的《冰血暴》怀孕女警官玛吉(Marge)一角,其实在影片中她的戏份并不多,多数只是平静的对话,但正是她在影片中原生态的演出征服了奥斯卡评委。

约翰・图图罗(John Turturro)参与演出了《逃狱三王》、《谋杀绿脚趾》、《巴顿芬克》、《米勒的十字路口》。凭借在《巴顿芬克》中的出色表现,让他荣登戛纳影帝宝座。

约翰・古德曼(John Goodman)参与演出了《抚养亚历桑那》、《巴顿芬克》、《金钱帝国》、《谋杀绿脚趾》、《逃狱三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3036.html

更多阅读

新世纪钢琴田园派风格大师----凯文.科恩 科恩兄弟风格

凯文.科恩KevinKern,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硕士,著名钢琴演奏大师。开创了他自己的钢琴流派,以钢琴为主体演绎音乐的心情和旋律。珍爱今生的钢琴,散发出活跃、引人深省的聆赏魅力,即使是在极弱到几乎无声的乐段,依然洋溢出无法言喻的深刻

冷兵器之青锋剑---科比·布莱恩特 穿越之科比布莱恩特

青锋剑:利刃也,剑光淡青,剑气凌人,所到之处,有劈山开海之势,有鸿冠乾坤之举。NBA篮球历史上有这么一号人物:他,名冠联盟,声扬四海,他,攻击手段犀利,防守概念清晰,眼中只有胜利,从不轻言失败。在还是尘世间的精灵时,他就敢叫嚣八方豪杰,而当他成长为

转载 科恩·凯达 萨莎.拜伦.科恩

原文地址:科恩·凯达作者:一个泡泡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怕死的,就算他真的不怕死,你也要让他明白他死得没价值。如果遇到很坚强的家伙,你就要让他记起生活中值得留恋的;如果是软弱的人,你就要拍胸口保证他以后的生活…… 早起的鸟有虫吃,早起的

声明:《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生平简介,科恩兄弟-社会评价》为网友撕扯旳寂寞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