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 生平 苏小小 苏小小-人物简介,苏小小-人物生平

苏小小,史书中没有记载的青楼才女,传说中的名妓,曾经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传说她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爱也是爱得轰轰烈烈,可是在阮郁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苏小小也仅难过了一些时候,便放下了,照旧与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苏小小_苏小小 -人物简介


苏小小

苏小小,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

苏小小_苏小小 -人物生平


苏小小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籍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籍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籍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建业。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_苏小小 -人物传说


苏小小苏小小魂断西泠桥

南齐时,钱塘(今杭州)西泠桥畔一户姓苏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这女孩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父亲吟诗诵文,她一跟就会,亲戚朋友都夸她长大后必成为才女。

小小六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为了生计,小小的母亲忍辱为妓。几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岁时,母亲竟一病不起。临终时,她把小小托付给贾姨妈:“我的心是干净的,但愿小小莫负我!”

几年过去了,小小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小小从小喜爱读书,虽不曾从师受学,却知书识礼,尤精诗词,信口吐辞,皆成佳句。小小还酷爱西湖山水,她将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别致,迎湖开一圆窗,题名“镜阁”,两旁对联写道:“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

西子湖畔还有一座情人桥,那就是和才女苏小小一起铭刻在野史上的西泠桥。它也因有了苏小小的香魂一缕,而最惹诗人缱绻,比起其他曲折有致、飘逸似带的美丽的桥有着更多的华丽篇章。

掩映在柳荫深入的西泠桥,是栖霞岭连接孤山风景区的惟一通道,古名西陵、西林和西村。在古代此桥未建时,都要在此摆渡。所以在古人诗画中,有“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的佳句。

而南宋定都杭州后,西泠桥更成为了人们游湖的汇集之所。元宵节过后,都人争先出城,泛舟湖上,所谓“探春”。一时水面上的龙舟画舫,栉比鳞次;双歌箫鼓,声闻远近。至午,外湖游船尽集西泠桥畔,而后依次徐徐过桥进入里湖。“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从弁阳啸公司周密留下的词句里,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当年西泠桥畔的繁盛景象。

秀丽的风光往往会衬出野泼泼的人格魅力。才女苏小小毫不屈尊于称誉天下的西泠桥。历代吟咏苏小小的名诗佳句,都把她的故事和西泠桥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她的资格也远远比后来同样享誉西子的名人要老得多。你看,苏东坡是杭州太守,岳飞是保国名将,他们也都在西湖边享有一楼香火,可是,后人在咏西湖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入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飧一章曰“钱塘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苏小小相传是南齐时的钱塘人,生得聪敏美丽,是一个能歌善舞、很有才气的女子。但是,她的身世却很不幸,幼年父母俱丧,从小就寄住在西泠桥畔的姨母家里,后来竟沦为歌妓。她并不随波逐流,自甘堕落,而是很知自爱,对爱情非常忠贞。

她可以成为大家闺秀,曾经忍辱为妓的母亲为好留下一大笔钱财,但她却宁可抛洒在自然的风景中,将灵魂陶冶于湖光山色,生活困顿后毅然出山;她可以做帘后的侍姬奉妾,但却看不惯那些以色取人的行尸走肉,宁愿将美色展之于世;她甚至可以有幸成为宰相的媳妇,但情郎的软弱和她自身的气节,让她不愿低头求人。她的恋爱史带着诗情画意。有次,她乘车出游,在白堤上碰到骑马缓缓而来的青年阮服,两人邂逅时,一见倾心。为了表达心中的爱情,苏小小就随口吟了一句诗: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这首诗,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俊美的马,载着相爱的人一起奔向那爱的圣地,多么美的意境啊。又传说苏小小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在她是随着个性,用银两铸就她对读书人的尊重,但正是如此,她那秀外惠中的灵性在读书人中张扬到了极致。苏小小的故事在英杰荟萃的西子湖畔一直流传千年,她高尚的品格在学子中流传不息。


苏小小画像

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社会并没有给她以怀感的报偿,反而不断地压迫她,压迫一个人人可以玩赏的歌妓。在思念和反抗中,她重病死去。而在死亡将临之时,她却恬然淡适,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前造访了她,是对她最好的成全,因为她可以一直让美留在人们的心中。

苏小小的形象似是一个梦,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倒活得更为洒脱,在历史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她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构成了与正统人士人格的奇特对峙,构成了与传统女性思想的叛逆。她的反抗带着调侃,她的追求带着诗意。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和对才学的尊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的一缕灵香。

鲍仁回来了,带着如花似锦的功名和刻心铭骨的感恩。他把苏小小葬在西泠桥畔,墓碑上写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七个大字,并在墓上造了一座慕才亭。亭上原有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在西泠桥畔如茵的草坪上,与苏小小墓为邻的,有同为才女的冯小青墓。她葬于孤山北麓,与西泠一桥之隔。冯小青系明末杭州冯云将的小妾,她从小就善于音律,精于诗词,十六岁和冯云将结婚后,因见妒于大妇,被徒居于孤山别业,从此就再不得与其夫谋面。小青在孤山别业孤凄寂寥的生活中,惟以咏诗排遗时日,不久就抑郁而亡,死时年仅十八岁。据说其死后,生前所写的诗大部分被那个歹毒的妒妇所焚毁,仅有数首流传至今,讲述了旧时代妇女的不平和哀怨。

苏小小 生平 苏小小 苏小小-人物简介,苏小小-人物生平

西泠桥畔虽然历来景色迷人,但在解放前,这一带桥畔道路坎坷,树木稀少,呈现出衰颓的景象。解放后,西泠桥畔面貌大改,在原凤林寺等旧址上,先后兴建了杭州饭店、西泠宾馆等现代化建筑物,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杭州访问时,常在这里下榻。桥畔还增植了许多花木,铺就了如绒的草坪,满眼是杨柳依依,花红树绿。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现在,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苏小小口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情诗,却在古乐府里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苏小小_苏小小 -苏小小墓


苏小小墓

钱塘苏小小墓

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湖西泠桥畔。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提到:“苏小小,在西湖上,有‘湖堤步游客’之句,此即题苏氏之墓也”。明代书画家徐渭(1521年-1593年)来此凭吊时,墓还完好。到清雍正十年1746年,“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郑板桥到西湖西泠桥畔遍寻苏小小埋玉处不果,曾写信向熟悉西湖掌故朋友打听苏小小墓所在。根据《浮生六记》作者(清)长洲人沈复的记述,在西泠桥侧的苏小墓,最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皇帝1780年圣驾南巡,曾询问苏小小墓。1784年春乾隆帝再次南巡,沈复随父亲迎接圣驾,那时苏小墓已石筑为八角形,上立一石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沈复叹道:“馀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苏小小墓上筑有一个六角攒尖顶亭,叫作“慕才亭”。王韬在咸丰八年(1858年)游杭州西湖孤山。在《漫游随录图记・西泠放棹》中叙述过慕才亭的来历:“苏小小墓在山麓,绕孤山行数百步即是,近为特鉴堂将军所修治,建亭其上,题曰慕才。”

破坏与重建

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这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桃花流水沓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3728.html

更多阅读

苏小莫 冷小莫

苏小莫总喜欢趴在阳台上晒太阳。楼下买菜的大妈,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有时候她想:我要是成了别人的媳妇儿也这样吗?“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个布娃娃?”想到这,苏小莫就要忍不住大笑起来。苏小莫喜欢别人叫她丫头,喜欢喜欢的人

全世爱1 苏小懒全世爱

爆笑小夫妻日记:全世爱  序:  苏小懒是让人看了一眼,就能记住的作者文/郭敬明话说,每个月《最小说》上,打得最好看的就是那个每月一次的排行榜了,数万的调查表从全国各地飞来,读者们客观而又残酷地在作者们的文章上画圈画叉,柯艾的作者

苏小和:胡舒立就是一个写字的

苏小和 财经作家 独立书评人 胡舒立11年的经济话语,如今读来,并不过时,大多数文章今天如在杂志上再刊登一次,仍然叫人坐立不安。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胡舒立视野开阔,她一直比别人看得远,看得透;要么就是这些年中国的经济格局并没

苏小和:和刘晓光谈论中国企业家(4)

我们需要改革的声音 苏小和:你曾经也遇到过一些麻烦事,你现在看上去很淡然,看上去气色很好,满面春风。 刘晓光:因为只要你是在循环,在生意和经营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风险,有些会是你肯定想不到的。 苏小和:你的心态很好。我对张文中的

苏小和:和刘晓光谈论中国企业家(3)

固有的国有企业机制目前无法改变 苏小和:就是制度设计不一样。你怎么看王石?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看了之后跟我交流。我问他在万科做了十多年,为什么没有去尝试管理层收购,让万科成为一个全球企业,为什么没有走这一步?是不是因为与他个人

声明:《苏小小 生平 苏小小 苏小小-人物简介,苏小小-人物生平》为网友夹缝的瑰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