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 太阳系-形成演化,太阳系-结构组成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系也远离了银河系恒星拥挤群聚的中心,接近中心之处,邻近恒星强大的引力对奥尔特云产生的扰动会将大量的彗星送入内太阳系,导致与地球的碰撞而危害到在发展中的生命。太阳系位于一个被称为银河系(直径100,000光年,拥有约二千亿颗恒星的棒旋星系)的星系内。

太阳系_太阳系 -形成演化

星云假说

太阳

太阳系七大奇观

系的形成据信应该是依据星云假说,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46亿年前在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的。这个星云原本有数光年的大小,并且同时诞生了数颗恒星。研究古老的陨石追溯到的元素显示,只有超新星爆炸后的心脏部分才能产生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阳的星团必然在超新星残骸的附近。可能是来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邻近太阳附近的星云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胀压力造成塌缩,因而触发了太阳的诞生。

相信经由吸积的作用,各种各样的行星将从云气(太阳星云)中剩余的气体和尘埃中诞生:

一旦年轻的太阳开始产生能量,太阳风会将原行星盘中的物质吹入行星际空间,从而结束行星的成长。年轻的金牛座T星的恒星风就比处于稳定阶段的较老的恒星强得多。

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太阳系会维持直到太阳离开主序。由于太阳是利用其内部的氢作为燃料,为了能够利用剩余的燃料,太阳会变得越来越热,于是燃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导致太阳不断变亮,变亮速度大约为每11亿年增亮10%。

再过大约76亿年,太阳的内核将会热得足以使外层氢发生融合,这会导致太阳膨胀到半径的260倍,变为一个红巨星。此时,由于体积与表面积的扩大,太阳的总光度增加,但表面温度下降,单位面积的光度变暗。

随后,太阳的外层被逐渐抛离,最后裸露出核心成为一颗白矮星,一个极为致密的天体,只有地球的大小却有着原来太阳一半的质量。最后形成暗矮星。

大爆炸形成假说

在大爆炸时期,黑洞的爆炸使其内核及外壳物质在强烈的爆炸中,产生裂变反应,在爆炸中形成的碎片迅速膨胀,其体积由几倍到几十倍,由几十倍到几百倍,由几百倍到几千倍,由几千倍到几万倍,由几万倍到几亿倍……在裂变过程中,产生了含有大量氕及其它能产生聚变物质的气团,这些气团中的可致聚变的物质达到一定量,气团的体积和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该气团的核聚变产生了。这样就形成恒星的幼体。幼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或同其它恒星合并,或吞噬漫长的旅途中所遇到的残体,不断发展壮大自身,逐淅成为今天的太阳。这些碎片的迅速澎涨,其实是一个裂变的过程,在裂变过程中,有的以固态的形式保持下来,这些物质和其它的固态物质随时相遇,通过相互吸引,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合并在一起;不断的吞噬所遇到的体积小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使其体积不断增加,质量不断增大,捕捉和吸引其它物质的能力逐渐增强,终于,吸引住了一个体积较大的固态物质,该物质又有一定的反引力的效应,这样就成了行星和卫星的系统。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有可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太阳系_太阳系 -结构组成

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大概地分为五部分。

太阳系结构概要距离(距太阳)(AU)恒星行星 和 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备注0G2V黄主序星:太阳――掠日彗星 的近日点0~2太阳风层 :
太阳风
行星际物质
太阳风层电流页类地行星 :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近地小行星 :
阿登群 阿波罗群 阿莫尔群恩克型2~3.2谷神星小行星带主带彗星3.2~30类木行星 :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特洛依群半人马群木星族 哈雷型喀戎型30~50冥王星 妊神星 鸟神星柯伊伯带短周期彗星 来源50~75阋神星黄道离散盘长周期彗星 来源
非周期彗星 :
抛物彗星双曲彗星75~110终端震波 日鞘
太阳风层顶―太阳 磁场 边界110~230弓形震波―230~10000星际物质―奥尔特云 内侧:
塞德娜10000~100000―奥尔特云太阳重力边界100000~最近的恒星:
比邻星系外行星――太阳系外

太阳

符号:⊙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也是太阳系里唯一自身会发光的天体,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员。它有足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3万倍)让内部的压力与密度足以抑制和承受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并以辐射的型式,例如可见光,让能量稳定地进入太空。 太阳在分类上是一颗中等大小的黄矮星,不过这样的名称很容易让人误会,其实在我们的星系中,太阳是相当大与明亮的。恒星是依据赫罗图的表面温度与亮度对应关系来分类的。通常,温度高的恒星也会比较明亮,而遵循此一规律的恒星都会位在所谓的主序带上,太阳就在这个带子的中央。但是,比太阳大且亮的星并不多,而比较暗淡和低温的恒星则很多。太阳在恒星演化的阶段正处于壮年期,尚未用尽在核心进行核聚变的氢。太阳的亮度仍会与日俱增,早期的亮度只是当代的75%。计算太阳内部氢与氦的比例,认为太阳已经完成生命周期的一半,在大约50亿年后耗尽进行核聚变的氢,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并变成更大与更加明亮,但表面温度却降低的红巨星,亮度将是太阳中年时的数千倍。太阳是在宇宙演化后期才诞生的第一星族恒星,它比第二星族的恒星拥有更多的比氢和氦重的金属(这是天文学的说法:原子序数大于氦的都是金属。)。比氢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恒星的核心形成的,必须经由超新星爆炸才能释入宇宙的空间内。换言之,第一代恒星死亡之后宇宙中才有这些重元素。最老的恒星只有少量的金属,后来诞生的才有较多的金属。高金属含量被认为是太阳能发展出行星系统的关键,因为行星是由累积的金属物质形成的。

行星际物质

除了光,太阳也不断的放射出电子流(等离子),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这条微粒子流的速度为每小时150万公里,在太阳系内创造出稀薄的大气层(太阳圈),范围至少达到100天文单位(日球层顶),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行星际物质。 太阳的黑子周期(11年)和频繁的闪焰、日冕物质抛射在太阳圈内造成的干扰,产生了太空气候。伴随太阳自转而转动的磁场在行星际物质中所产生的太阳圈电流片,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结构。


所有的内行星

地球的磁场从与太阳风的互动中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水星和金星则没有磁场,太阳风使它们的大气层逐渐流失至太空中。 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极光,可以在接近地球的磁极(如南极与北极)的附近看见。

宇宙线是来自太阳系外的,太阳圈屏障着太阳系,行星的磁场也为行星自身提供了一些保护。宇宙线在星际物质内的密度和太阳磁场周期的强度变动有关,因此宇宙线在太阳系内的变动幅度究竟是多少,仍然是未知的。

行星际物质至少在在两个盘状区域内聚集成宇宙尘。第一个区域是黄道尘云,位于内太阳系,并且是黄道光的起因。它们可能是小行星带内的天体和行星相互撞击所产生的。第二个区域大约伸展在10-40天文单位的范围内,可能是柯伊伯带内的天体在相似的互相撞击下产生的。

内太阳系

内太阳系在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的名称,主要是由硅酸盐和金属组成的。这个区域挤在靠近太阳的范围内,半径还比木星与土星之间的距离还短。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 太阳系-形成演化,太阳系-结构组成

内行星 四颗内行星或是类地行星的特点是高密度、由岩石构成、只有少量或没有卫星,也没有环系统。它们由高熔点的矿物,像是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成表面固体的地壳和半流质的地幔,以及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所组成。四颗中的三颗(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实质的大气层,全部都有撞击坑和地质构造的表面特征(地堑和火山等)。内行星容易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阳的内侧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行星运行在一个平面,朝着一个方向。

类地行星

水星(Mercury)(不是♀,应该是?

)(0.4 天文单位)是最靠近太阳,也是最小的行星(0.055地球质量)。它没有天然的卫星,仅知的地质特征除了撞击坑外,只有大概是在早期历史与收缩期间产生的皱折山脊。 水星,包括被太阳风轰击出的气体原子,只有微不足道的大气。截至2013年,尚无法解释相对来说相当巨大的铁质核心和薄薄的地幔。假说包括巨大的冲击剥离了它的外壳,还有年轻时期的太阳能抑制了外壳的增长。

金星(Venus)(不是♂,应该是♀

)(0.7 天文单位)的体积尺寸与地球相似(0.86地球质量),也和地球一样有厚厚的硅酸盐地幔包围着核心,还有浓厚的大气层和内部地质活动的证据。但是,它的大气密度比地球高90倍而且非常干燥,也没有天然的卫星。它是颗炙热的行星,表面的温度超过400°C,很可能是大气层中有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的。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金星的地质活动仍在进行中,但是没有磁场保护的大气应该会被耗尽,因此认为金星的大气是经由火山的爆发获得补充。

地球(Earth)(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4092.html

更多阅读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 高技术产业系统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JY035)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高技术产业系统的演化方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发展

对酒店行业的个人认知 个人认知的形成与扩散

在简要介绍了奥菲克关于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的基本思路后,我们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在他所发现的“商业交换促进人脑进化”这一核心结论。本节中,我依据奥菲克提供的思路,对个人认知的形成与扩散,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认知和特定行为模式的出

权贵集团的形成过程 论管理集团的形成与再造(上)

  摘要:  剖析管理集团形成与再造的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之源及人性之初。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种种表现则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本文的探讨,不同于西方的管理理论的研究,更侧重于从传统文化和东方人性的方面去分析,可

国际传媒集团形成原因 论管理集团的形成与再造(下)

  摘要:  本文的着眼点放在了管理“艺术”上,所以难免有不“科学”之处。从传统的文化中挖掘人性中的东西,然后根据这些人性的东西,分析集团的形成与再造的过程。探导中国传统的管理艺术,知之越多,越觉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传统的管理

声明:《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 太阳系-形成演化,太阳系-结构组成》为网友漫步繁华街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