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戏 曲子戏 曲子戏-简介,曲子戏-特点

曲子戏是流行于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曲子戏的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秦腔、眉户的艺术成分。其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其中舞台演出俗称“彩唱”,有文武场和服装道具,道白用当地方言,表演要求旦角扭得欢,走得漂,舞蹈轻盈活泼,形象生动,丑角则需幽默诙谐,滑稽伶俐。地摊坐唱俗称清唱,不受演出场地的限制,不需服装道具,只要唱者嗓子好、唱调准、曲调多、板路稳就可以入座献唱。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多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民间社会生活等。

曲子戏_曲子戏 -简介

曲子戏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


曲子戏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曲子戏的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秦腔、眉户的艺术成分。其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其中舞台演出俗称“彩唱”,有文武场和服装道具,道白用当地方言,表演要求旦角扭得欢,走得漂,舞蹈轻盈活泼,形象生动,丑角则需幽默诙谐,滑稽伶俐。地摊坐唱俗称清唱,不受演出场地的限制,不需服装道具,只要唱者嗓子好、唱调准、曲调多、板路稳就可以入座献唱。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多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民间社会生活等。

曲子戏简称"曲子",又有"念曲子"和"曲子戏"之别。


曲子戏"念曲子"也叫"地摊子"、"围鼓子"或"板凳戏"。据载:"曲子歌时,和以三弦、月琴、琵琶之属,节以音响。昔时私塾学子逢会节聚友歌唱,谓之"念曲子"。它不需专设舞台,更不用化妆,似今日戏曲清唱,少到仅"三弦"配一"碟子",即可演唱,许多山乡村落至今犹存。

"曲子戏"就复杂些,它和其它戏曲演出一样,首先要化妆,其次是唱、念、做、打并重,再则还要有齐全的服饰、道具和复杂的文武场进行伴奏,并在舞台上演出。

曲子戏的调很多,向有三十六小调,七十二大调之说。据老艺人讲,曲子戏的调远不止这些,它"一曲为调,大曲率以'月调''背弓'、'五更'、'金钱'、'紧数'、'慢数'、'月尾'等调集成一曲甚似南北曲之成套",大多直接采用眉户调。如"钢调"、"银纽丝"、"西京"、"采花"、"紧诉"、"慢诉"等等,也有象"剪花调"、"莲花落"、"钉缸"等当地民间小曲演变而成的新调。由于曲子戏演出方便,题材多民间生活故事,贴近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

曲子戏_曲子戏 -特点


曲子戏

曲子戏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集中,短小精悍,短者在台上演出十几分钟。剧目的题材除部分源于大戏(秦腔等)的某一特定片段(折戏)外,结合现实生活艺人编创的

占有绝对优势。前者如《断桥亭》、《李彦贵卖水》、《四郎探母》、《刺目劝学》、《莺莺降香》、《白蛇盗草》等,后者如《张连卖布》、《老少换》《打懒婆娘》、《刘三抽烟》、《春姐找父》、《闹老爷》、《相面》、《二傻(读"瓜")子吆车》、《捅乱子休妻》、《双喜接妹》、《王婆骂鸡》、《大夫小妻》、《傻(读"瓜")女婿拜寿》、《白虱告状》、《白先生看病

》、《十八摸》、《货郎担担子》、《跛子送丈母》、《两
曲子戏亲家打架》、《告斧头》、《张三背板凳》、《啃羊头》、《拉猴》、《瞎子接亲》、《瞎子嚷店》、《李志英站店》、《推磨》、《花子拾金》、《下四川》、《顶花砖》、《当皮袄》、《货郎背包袱》、《剜蔓菁》、《卖豆腐》等。在乐器伴奏上,文场面以三弦为主,配以板胡、二胡、笛子;武场面原以四页瓦、碰铃为主,后来受秦腔等大戏的影响,加上了干鼓、铙钹、勾锣等。曲子戏的曲调颇为丰富,其中某些独特的曲牌,如"山歌调"只用于"六瓶花"等; 但大多数与流传在陕西省眉县、户县一带的"眉户戏"曲牌有着血缘关系,而在具体演唱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整个声腔体系由一百多个曲调组成;就表达感情上看,可分为"苦(哭)音类"和"花(欢)音类"。为塑造人物、烘托气氛提供了丰富的要素;其音乐调式属"征调式"。

曲子戏和其他民间文学艺术一样,在旧时代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据现存碑文及其他资料可以推知,最晚在宋代即开始在境内传唱。据健在的民间艺人回忆,清末民初相当兴盛,遍及7县(区)。1949年以后,随着大戏秦腔的普及,曲子戏虽时有兴衰,但总体上处于沉寂状态。但在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曲子戏与其他民间文学艺术一样,被视为民间文化遗产而得到广泛采集、整理。

曲子戏_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


曲子戏作为敦煌地区民间一度繁荣的地方戏曲,敦煌曲子戏已经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至今逢年过节,民间仍有小规模演出。有研究表明,尽管在内容上有所演变,并增加了民间新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但在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敦煌曲子戏中,仍保留有敦煌遗书中的曲子词和曲调,这使敦煌文化的余脉在民间得到了延续。

曲子戏以民间业余演出为主,专业演出团体很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曲子戏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现已濒临失传。为保护和弘扬曲子戏,扩大影响,有关方面采取了举办曲子戏艺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集中发掘、整理、传授曲子戏剧目和录音、录制剧目等多种措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在此基础上,仍需巩固现有成果,将抢救、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曲子戏_曲子戏 -华亭曲子戏


曲子戏甘肃华亭县地处关山东麓,古代是关陇通往西域的丝绸古道。总面积1186.55平方公里,辖5镇5乡,112个村,总人口155017人。

华亭曲子戏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尤以民国为最。华亭曲子戏是戏剧的一种,在流传地习惯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杂剧的遗痕。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从内容上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曲子以《前月调》、《后背宫》曲牌开头,《月调尾》收场,在剧终唱词中报剧名,一唱到底,唱词的长短句式及宫调,具有元曲、宋词遗风。保留了曲艺向戏曲蜕变的痕迹。剧目全为短小折戏,情节简单,演出时间上只在正月初五至二十三,平时婚丧及庙会时演出,至今仍保持自演自乐性。做功主要在表情和行为动作上,无武打


曲子戏戏,表演无固定程式,旗作轿、鼓作磨、鞭作马、帐子为床。行当分为生、旦、丑。乐队分文武:文乐队以三弦为主,辅以板胡、二胡、笛子、低胡;武乐队开场锣鼓打场子,演唱以“四页瓦”、水子(碰铃)敲出节奏。民国后由于秦腔眉户的传入,以呐河为界,呐河以北区域仍保留曲子戏的老腔老调和表演模式;呐河以南区域则吸收了眉户剧的某些特点,但从根本上还是以曲子戏调式及表演形式为主。

华亭曲子戏为活跃山区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陶冶情志、扬善抑恶、寓教于乐中教化群众。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曲子戏受到了严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元文化的渗透,信息网络、电视普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加上曲子戏传承人过世的或年事已高等诸多因素,1990年普查剧目失传五十多个,曲牌失传达50%,使曲子戏到了濒危的地步。

曲子戏_曲子戏 -现状


曲子戏曲子戏和其他民间文学艺术一样,在旧时代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据现存碑文及其他资料可以推知,最晚在宋代即开始在境内传唱。据健在的民间艺人回忆,清末民初相当兴盛,遍及7县(区)。1949年以后,随着大戏秦腔的普及,曲子戏虽时有兴衰,但总体上处于沉寂状态。但在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曲子戏与其他民间文学艺术一样,被视为民间文化遗产而得到广泛采集、整理。

曲子戏以民间业余演出为主,专业演出团体很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曲子戏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现已濒临失传。为保护和弘扬曲子戏,扩大影响,有关方面采取了举办曲子戏艺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集中发掘、整理、传授曲子戏剧目和录音、录制剧目等多种措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在此基础上,仍需巩固现有成果,将抢救、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曲子戏_曲子戏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曲子戏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甘肃

曲子戏 曲子戏 曲子戏-简介,曲子戏-特点

编号: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敦煌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曲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子戏_曲子戏 -参考资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chinaich.com.cn/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http://drama.sysu.edu.c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main.jsp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http://www.chinayigou.com/news-admin/Article/zt/whyc/xwbd/

曲子戏_曲子戏 -相关词条

京族哈节吴桥杂技锡伯族西迁节天桥中幡沧州武术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曲子戏_曲子戏 -相关链接

1.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zhuanti/whycml/2007-06/15/content_8396011.ht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5249.html

更多阅读

南昌方言与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打底劝夫

一、方言和戏曲的关系1、戏曲的含义戏曲是中国民族戏剧艺术的统称,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戏曲的范围很广,可以指一切具有叙事内容和民族艺术形式的舞台说唱表演艺术。戏曲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

曲云同 曲云同-简介

曲云同系中国旗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三希堂艺术馆书法师,中国香港东方艺术馆终身馆员,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副理事长。曲云_曲云同 -简介曲云同曲云同:男,字旗云,号大同。1959年生人。大

高甲戏 高甲戏-简介,高甲戏-分布区域

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高甲戏系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未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它主要流传于泉州、晋江、南安、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台湾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高甲戏语白采用泉腔,唱腔主要来自南音兼收俚歌

声明:《曲子戏 曲子戏 曲子戏-简介,曲子戏-特点》为网友叫自己放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