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银 高晓旭 高晓旭

个人履历

1973.1―1978.1 无为县忠台初级中学任教。教师
1978.2―1982.1 安徽农学院植物保护系读书。
1982.1―1990.8 原安徽省皖南农学院茶叶系,历任助教、讲师。
1990.9―1994.10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讲师。
1992.9―1993.7 安徽农学院进修研究生主干课程。
1994.11―2002.7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副教授
1997.9―1999.7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通过全国英语统考,获硕士学位。
2002.8―现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业系,教授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中国华银 高晓旭 高晓旭

执教3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茶树昆虫学》、《茶树病理学》、《茶树病虫防治学》、《茶树病虫防治学实验》、《茶树生态学》、《茶文化学》、《茶文化学概论》和《茶学专业英语》等8门课程的教学,同时还承担了研究生课程《茶树保护基础理论与实践》、《茶树害虫高新防治技术》的教学。平均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8人,每年都参与或组织本科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1.《茶文化学》新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校级,主持(1998-2003); 2. 《茶树病虫害》重点课程建设,校级,主持(2000-2003); 3. 无公害茶叶生产栽培系列课程体系的建立,校级,主持(2005.1-2006.12); 4. 《茶树病虫防治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校级,主持(2007.1-2007.12); 5. 茶树害虫预测预报及无公害治理措施, 校级, 主持(2007.3-2008.5); 6《茶文化学》多媒体教学,校级,主持(2008.1-2008.12); 7. 无公害茶叶生产栽培系列课程教学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级, 主持(2009.1-2010.12); 8. 高等学校茶学特色专业建设, 教育部, NO.6, 2008.1-2012.12.

主要研究领域


茶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主要科研项目


科研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科学课题5项:
1.茶园微生物区系及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99J10050),主持,安徽省教育厅,2000-2002
2.茶树抗性机理,活性物质提纯及应用的研究(2004KJ149),主持,安徽省教育厅,2004-2005
3.皖南山区茶园主要害虫成灾规律与无公害控制机理(2005KJ394ZD),主持,安徽省教育厅,2005-2007
4.茶树对茶尺蠖危害诱导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安徽省科技厅,排序第2,安徽省科技厅,2005-2007
5.茶树对茶尺蠖诱导防御反应机制及相关基因的筛选(30671331),排序第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7-2009.

主要科研成果


1. 曾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叁等奖1次; 2. 获安徽省优秀科技论文贰等奖1次; 3. 获安农大教学研究成果贰等奖1次; 4. 获安农大优秀教材贰等奖1次; 5. 安徽省教学成果贰等奖1次; 6. 2009.6获安徽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次。

代表性论文论著


出版教材
1.面向21世纪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茶文化学概论》(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4.《农业昆虫学》(参编, 科学出版社,2012,待出版)。
论文论著
1.高旭晖. 增产菌对茶云纹叶枯病等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国生物防治,1995(1):
2.高旭晖. 茶赤叶斑病与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茶叶科学,1997(1):
3.高旭晖等. 茶赤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1999(2):
4.高旭晖等. 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控制原理和措施,中国茶叶加工,2005(2,3,4)
5.高旭晖等. 茶尺蠖生物学习性的研究, 植物保护, 2007(3):
6.高旭晖等. 茶云纹叶枯病病原菌侵入与叶位关系的研究,植物保护,2008(2):
7.高旭晖等. 陆羽及其《茶经》对当代青年学子的人生启示,农业考古,2007(2):
8.高旭晖等. 茶与文化, 台北. 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534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国华银 高晓旭 高晓旭》为网友草尖上的花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