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奇石 奇石 奇石-形态特征,奇石-中国四大奇石

奇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的石头,其材质、造型、色彩及花纹不同寻常的石头种类。奇石在我国历史上又称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几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异石、孤赏石等,我国台湾及港澳称谓雅石,日本称水石,在韩国称寿石。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奇石最大特征在于不仅具备天然性,还要具备自然性,石头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或合成。奇石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观赏石,其自身的自然性,即无人工加工或雕琢,是区别于其他观赏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四大奇石有:“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

奇石产地_奇石 -形态特征


奇石

奇,异也,有别于一般者为“奇”一般泛指经过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炼的,石形独特,石色鲜艳,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具有一定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极高的石品,都可

称为奇石,“奇”也指石品上的造型及图案奇特。

奇石的最大特征在于:奇石不仅具备天然性,还要具备自然性,简单的说,就是石头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或合成。

奇石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观赏石,其自身的自然性,即无人工加工或雕琢,是其区别于其他观赏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赏石、石玩艺术的审美观,是通过人们观感而产生的,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共同感应,奇石不仅是一种形象艺术,也是一种心境艺术,心境艺术是赏石艺术的最高境界,在赏石过程中,并不是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神,进而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人们能够从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身上,联想出人生的各种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借以充实脑海,丰富自我心灵,进而从奇石王国里探索出天然艺术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质,这就是钟爱奇石的真谛。


戈壁奇石

而古代赏石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给人清奇古怪,风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面起伏跌荡, 纡回峭折,阴阳正背,石肤富于变化,又就有

了皱的苍桑;加上石体玲珑多孔,左右上下宛转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处通达,内部变化多端,这样就具备了”四字”的全部精 。它们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协调,相互掩映,给赏者以心灵震撼。

岩石破碎为一定块度后,经地下水长时期溶蚀,有的就能形成可供观赏的奇石。它形成后原地保存,并被泥沙埋藏起来,这才能保证不被风化破坏。

要寻找山石类供石,首先应了解所需石种的石脉走向,范围路也应大致确定。然后到山坡上有形成和保存条件的地段去找,有时在新滑被处更易找到,因为自然力已为我们扒开了复土层。采集山石应主要采用挖掘的方法,其好处一是可以保存原石的完整性,二是不会破坏自然景观。露头石较易挖掘,深藏石则非得有齐整的装备及较强的人力才能动手。有的石种,非钢锯、斧凿不能采取,也应抱着谨慎观察的态度。首先要明了是否违反当地政府有关水土保持之禁令,用硬力采集后对当地自然景观是否起到破坏作用,其次是采集的部位、角度要明确,大而无当反不如小而精巧。

在奇石中佛教题材尤其比较受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对民间观音菩萨,弥勒佛的信仰中,传递到奇石中去。

中国四大奇石 奇石 奇石-形态特征,奇石-中国四大奇石

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

奇石产地_奇石 -中国四大奇石


中国四大奇石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奇石有东坡肉形石、岁月、小鸡出壳和中华神鹰。东坡肉形石现藏于“台北故宫”,因其栩栩如生的外形成为了四大奇石之一。岁月属戈壁石类,这块奇石约为成人

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和头发宛如真人,能够形成人脸状的奇石,而且眼睛、嘴、下巴等器官的比例与真人的比例是如此近似,甚至皱纹都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最精巧和最具争议的当属小鸡出壳,属于天然玛瑙奇石。此石似一只色泽淡黄毛茸茸的小鸡从蛋壳内向外张望伸头欲出,形象逼真、色泽艳丽,小鸡出壳的整体造形以及局部形态都与实物相仿,然而业内人士对于其天然属性却存在疑问。中华神鹰属黄龙玉石种,出自广东紫金南母寺。这是一块神话传说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大小又与真鹰比例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中国四大奇石都因形神具备才能称之为奇。


奇石

奇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奇石收藏在中国流行已久,而且形成了以奇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

奇石产地_奇石 -收藏价值

奇石的天然性


奇石

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天然性为首要标准。除了其必要的表面清理之外,

且不可有目的性的人为加工,否则不可谓“奇石”。

奇石的自然性

奇石和其他的观赏石不同,必须是未经任何人工雕琢和处理过的,因为自然性是‘奇’的天然价值属性,任何人工都会破坏其自身作为奇石的标准。

奇石的稀有性

奇石所以为奇,就是因为它稀有、罕见、奇珍无比、异乎寻常。在其质、形、色、纹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见。也就是说在同类石头中成因难而美者。

完整性和完好度

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么样的奇形怪状,都不是奇石的缺损。相反的还会增加它的美感和收藏价值。

奇石的赏玩价值

核心地讲,奇石的收藏价值与其赏玩价值是密切相连或呈正比例关系的。奇石的赏玩价值大,则收藏价值亦大,奇石的赏玩价值决定其收藏价值,赏心悦目人见人爱者最佳。

奇石的体量


奇石

作为收藏的奇石,虽然有其或大或小的个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区别于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

是不是所有的奇石都很值钱呢?答案肯定不是,奇石便宜的可能几十元,顶级极品奇石可能上亿元,中间有非常多的档次区别,真正的顶级极品奇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那什么样的奇石才算是真正的顶级极品奇石呢?奇石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天然形成,不经过任何的人为加工就能造型奇特耐人寻味。

奇石产地_奇石 -文化溯源

石文化


长江石-飞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期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期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逐步定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就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文化现象不分古今、中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赏石文化则是人类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块(而非石制品)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奇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因此,其发展历史要比广义的石文化史要年轻得多,晚得多。而且由于东、西方民族在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显着差异,东方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是分别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内容和特色在许多方面也截然不同。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赏石发祥


奇石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为现货对象的话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太平御览・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而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很可能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宝玉或石雕、石刻制品)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园圃(早期园林)的出现,赏石文化首先在造园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秦、汉时期古籍、诗文所描述的情景得知,秦始皇建“阿房官”和其他一些行官,以及汉代“上林苑”中,‘点缀的景石颇多。即使在战乱不止的东汉(公元一、二世纪)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三一六世纪),一些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和宫观寺院都很注意置石造景、寄情物外。东汉巨富、大将军梁冀的“梁园”和东晋顾辟疆的私人宅苑中都曾大量收罗奇峰怪石。南朝建康同泰寺前的三块景石,还被赐以三品职衔,俗称“三品石”。南齐(公元五世纪后叶)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其“楼、观、塔、字,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南齐・文惠太子列传》)。1986年4月,考古学家在山东临肪发现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魏威烈将军长史崔芬(字德茂,清河东武人)的墓葬,墓中壁画多幅都有奇峰怪石。其一为描绘古墓主人的生活场面,内以庭中两块相对而立的景石为衬托,其石瘦峭、鼓皱有致,并配以树木,表现了很高的造园、缀石技巧。这幅壁画,比著名的唐朝武则天章怀太子墓中壁画和阎立本名作《职贡图》中所绘树石、假山、盆景图,又提早了100多年。可见,中国赏石文化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叶的东汉便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到南朝(五、六世纪),已达相当水平。

唐宋赏石

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赏玩天然奇石,除以形体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园,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巧者”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隋唐赏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期。曾先后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纪初、中叶)手下担任过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庄”,其中的怪石与奇花异树在当时就极负盛名,号称各地奇石“靡不毕致”,而奇石品种之多,仅有名号者既达数十余种。李德裕“平泉山庄”和诗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园艺术和景石,点缀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许多赏石诗文,他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十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末)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字元漳)、苏轼(号东坡)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宋代赏石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许多赏石专着,如杜绍(字季阳)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其中仅《云林石谱》便记载石品有116种之多,并各具生产之地、采取之法,又详其形状、色泽而品评优劣,对后世影响最大。又据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怪石辨》载:“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足见当时以”怪石”作为文房清供之风已相当普遍了。

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字元肆)是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其实当时癖石者甚众,米芾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爱石而癖”绝非米氏所独钟者。据文献载:“米尝守涟水,地接灵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名,入室终日不出。”当时有位监察使叫杨杰的,“知米好石废事,往正其癖”。但正当他老先生振振有词地教训米芾时,“米径前以手于左袖中取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米举石宛转翻复以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左袖。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杨亦不顾,又纳之左袖。最后又出一石,尽天画神楼之巧;又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攫得径登车去。”这个故事十分生动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家奇石多小巧玲咙、富于山水画意的天然特色,和当时上层社会爱石、藏石的浓厚风气。

明清赏石

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大书画家赵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607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边城悲剧色彩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摘 要]《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四个传说流传了四对有情人的爱情悲剧。现在,究其原因,我们控诉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封建统治者。其实不然,放

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 中国四大古城墙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距离成都大约200多公里,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城内有近200多处名胜古迹,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

中国四大 中国四大古都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为文殊菩萨道场峨嵋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为普贤菩萨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为观音菩萨道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为地藏菩萨道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 :湖北十堰龙虎山 :江西鹰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邮票欣赏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董永和七仙女》邮票欣赏2|分类:邮票收藏|标签:邮票文化|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文学名著中,除了有史书记载的古典文学作品外,像前面我跟大家介绍过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系列,还有一类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它不仅数量众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 中国的鬼节

中国四大鬼节: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据各地风俗,有的地方认为七月十四是鬼节,有的地方则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十月初一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

声明:《中国四大奇石 奇石 奇石-形态特征,奇石-中国四大奇石》为网友性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