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投资大陆,鸿海精密-历史发展

鸿海精密集团创立于1974年,鸿海在董事长郭台铭先生的领导下,以前瞻性的眼光,自创颠覆电子代工服务领域的机光电垂直整合『eCMMS』商业模式;提供客户从共同设计(JDSM)、共同开发(JDVM).到全球运筹及售后服务等等之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一次购足整体解决方案。

鸿海集团市值_鸿海精密 -投资大陆


鸿海精密集团“鸿海”于1977年赴大陆投资,现今“鸿海”已成为大陆台商的第二大出口商,“鸿海”大陆厂的成本竞争优势、研发技术不断提高,获利更是逐年提升。据悉,鸿海连续销售成长62%,成绩骄人,而其中公司大陆厂的生产占了相当重要部分。“鸿海”生产重心已经移至大陆,设立于1996年的深圳龙华科技工业园,占地1500亩,员工3.3万,建成后为“鸿海”开始大规模生产个人计算器硬设备奠定了基础。
位于深圳的富士康集团是鸿海在大陆的公司,早在七八年前,就排外商投资的第六位,同样名不见经传。2001年富士康出口额达24亿美元,占深圳当年出口总值的6.2%,在“中
国出口200强”排名中高居第二,而与他并肩的是东方国际、中国石化、普天信息、摩托罗拉(中国)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有趣的是,郭台铭虽然对自己及鸿海不事张扬,却总爱张扬“山西”二字,“总裁我是山西人,未来世界是3C(山西的谐音)(3C就是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性数码电子Consumer-electronics)。”类似宏论鸿海内外耳熟能详。郭台铭爱喝酒,或者说爱喝汾酒,自己和集团“喝酒必汾”。在深圳,每进一个酒店都先问有没有老白汾,一声没有扭头就走。“因为我,深圳各大酒店都摆上了老白汾。”这成为郭台铭十分开心的一件事。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位纵横三大洲、麾下五万兵的IT枭雄,居然对37岁才涉足的家乡一往情深。捐500万为桑梓葛万村修桥,捐200万设立“爱吾奖学金”,投资500万美元,设立富晋精密模具公司……
鸿海自1988年移师大陆创办富士康以来的十多年内,年均增长率均超过60%,其它年份也在60%左右,如2001年50%多,2002年70%多。2003年突破3000亿台币大关已经山头旌旗在望。

鸿海集团市值_鸿海精密 -历史发展

综述

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投资大陆,鸿海精密-历史发展
1974年鸿海以30万台币、十来个员工草创时,生产的产品是黑白电视机旋钮,由于旋钮与他后来生产的连接器一样,模具开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产品品质,所以从1977年开始,好不容易蓄积起第一笔资金的郭台铭,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到日本买进模具设备,盖自己的模具厂。二是买地建厂,不用再租借厂房;三是在原料面临涨价的情况下,买原料囤积居奇。面对金钱游戏的诱惑,几经挣扎,郭台铭决定选择前者。而就在模具厂盖好半年后,郭台铭原先想购买的那块土地已涨了3倍,原料也水涨船高。许多同仁不理解:“到外买(模具)反而比较便宜,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呢?”如果求近利,他还可以把模具厂卖掉,回去买地。但是一心想打出江山的郭台铭,始终没有回头。1980年鸿海模具厂开始出现业绩,后来鸿海陆续建立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与同业的距离。进入80年代,PC工业起飞,黑白电视衰退。拥有模具技术的鸿具驾轻就熟,很快切进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从此建立起连接器霸主地位。

模具

鸿海以模具起家,郭台铭总爱对外强调他做的是“机械”而非“电子”。在富士康集团,鸿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FOX-cavity”,饶有趣味地以“狐穴”喻精密模具大家能够理解;而其内部代号或简称竟是一本正经的“核心”。
一位IT之腕说:“代工是生产别人不能做的产品,而不是生产别人不想做的产品”郭台铭凭借模具为龙头的技术基础,成功地做到了“在我的领域内,没有竞争对手。”这就是为什么会在EMS厂中排名第五而赢利居然第一的原因。但鸿海做大的最关键一步,是选客户。郭台铭甚至不惜以“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来突出鸿海的“一流客户”。郭台铭在30岁时即发誓只与世界一流大厂做生意,紧跟一流高手才能迅猛发展。IBM、康柏、英特尔、索尼、惠普、戴尔、思科、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著名的IT业公司均是鸿海的客户。鸿海早已具备电脑等整机生产能力,但郭台铭却没有自己的“品牌梦”。各大公司不用担心会突然冒出一个“鸿海牌”来和自己竞争,更加放心地拓展与鸿海的合作。鸿海没有自己的品牌,然而每一个品牌都有鸿海!换言之,任何一个名牌都可能因失误而重挫倒下,如果鸿海遭遇类似命运,只能有一个前提,每一个至少大多数名牌都已重挫倒下。
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其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
1999年,一口气吞下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2002年,鸿海跃居台湾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在《商业周刊》2002年“全球科技百强”中排名第三。
2003年,鸿海在手机代工毛利率急剧下降的情形下逆势而上,显露出其强大的野心。将其在PC代工上构造的完整价值链移植到手机上,进一步发挥这种结构的潜力,是鸿海显而易见的目标。作为台湾制造业的后起之秀,业界已经看到,未来的鸿海有望直逼手机代工业的龙头宝座。
2010年7月6日,鸿海精密科技集团宣布透过新加坡子公司以3600万欧元取得FoxconnSlovakia,spol,s.r.o即原索尼斯洛伐克液晶组装厂股权,累计持股达90.1%。连同去年底买下索尼的墨西哥液晶电视组装厂和有媒体报道的将再买进西班牙组装厂,加上鸿海旗下富士康在加速内迁,令鸿海集团布局转移的路径逐渐清晰。
集团蓝图:扎根中国、全球运筹。坚持在多元化发展方向基础上着力于一体化建设的鸿海集团。

世界500强

排名公司名称(中英文)营收(单位:百万美元)净利润(单位:百万美元)
43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6101.html

更多阅读

鸿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 鸿海集团与富士康

  鸿海集团鸿海集团又称鸿海精密集团,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其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台湾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缐缆及组配、电脑机

鸿海集团 转型 鸿海获索尼斯洛伐克厂90%股权 悄然布局转型?

  作者: 严翠   7月6日,鸿海精密科技集团宣布透过新加坡子公司取得FoxconnSlovakia,spol,s.r.o,即原索尼斯洛伐克液晶组装厂股权,累计持股达90.1%,交易价为3600万欧元。连同去年底买下索尼的墨西哥液晶电视组装厂和有媒体报道的将再买

声明:《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投资大陆,鸿海精密-历史发展》为网友隐身守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