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3篇)

核舟记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 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3篇)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情况,简介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

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字音,熟读全文。

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文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熟悉的一些雕刻素材导入,激发兴趣。

二、题解

1、作者: 魏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7588.html

更多阅读

阅读《核舟记_wanglixia 口技核舟记对比阅读

(二)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问题。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窗上刻的文句出自何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刻这些句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___苏轼____暗示核

《核舟记》专项练习

《核舟记》专项练习姓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髻(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矫(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八上:《核舟记》赏析附朗读、优秀课件

核舟记《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

23课《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八上《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翻译

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声明:《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3篇)》为网友脚踏实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