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发音的成语 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成语,烂醉如泥-发音

烂醉如泥是一个成语,形容大醉的样子。

烂醉如泥_烂醉如泥 -成语

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_烂醉如泥 -发音

làn zuì rú ní

烂醉如泥_烂醉如泥 -解释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ke发音的成语 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成语,烂醉如泥-发音

烂醉如泥_烂醉如泥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烂醉如泥_烂醉如泥 -示例

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自辰以迄四漏,计各尽百壶。曾~,沉睡座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烂醉如泥_烂醉如泥 -解释


“烂醉如泥”中的“泥”为何物
在汉语中,人们经常用成语“烂醉如泥”来形容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许多人在读到、听到或用到这一成语时也往往会望文生义,以为该成语中所说的“泥”即是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许多词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释成“烂泥、稀泥”。这种解释看似通顺合理,其实是不确切的。

寻根溯源,成语“烂醉如泥”来源于我国古代诗文中的“醉如泥”一词,而“醉如泥”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南朝宋人范晔所撰的《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传・周泽传》中载:“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朝李贤注曰:“《汉官仪》(按:该书为东汉人应劭所撰)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在我国古代的诗文中,“醉如泥”一词十分常见,甚至可以说俯拾即是。如“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元稹・《酬乐天喜邻郡》)、“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唐・李白《赠内》)、“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李白《杂歌谣辞・襄阳歌》)、“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三》)、“不独别君须强饮,穷愁自要醉如泥”(白居易《北楼送客归上都》)、“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唐・李商隐《留赠畏之》)、“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之二)、“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宋・欧阳修《浣溪沙》)等等。

那么,“醉如泥”一词中的“泥”究竟是指什么东西呢?对此,南宋人吴曾在其笔记《能改斋漫录・事实》“醉如泥”条下曾作过如下考辨:“按,稗官小说:‘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而明人张岱在其《夜航船》卷十七《四灵部・虫豸》“泥”条下亦曰:“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故诗人讥周泽曰‘一日不斋醉如泥’。”除此之外,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绿》和洪迈的《对雨编》、宋代佚名的《五色线》、明代陈继儒的《群碎录》、清代的《康熙字典》和吴景旭的《历代诗话》等书中都有类似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醉如泥”一语中所说的“泥”是一种生长在南海中的虫类,它身上无骨,在海中能自在悠游,一旦到了陆地上就“失水而醉”。由于人喝醉后的样子跟泥“失水而醉”后的样子很像,所以人们就用“醉如泥”一词来形容一个人喝醉后的样子。后来,人们为了形容一个人醉的程度极深,又在“醉如泥”一词前添加一“烂”字,遂使其演变为成语“烂醉如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7695.html

更多阅读

形容时间快的句子 形容时间快的成语

形容时间快的成语光阴似箭:时光如箭,迅速流逝。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到。泛指时光流逝。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返,毫无情意。比喻时光消逝,无意停留。白驹过隙:如同骏马在极小的缝隙前飞越而过。形容时间迅速流逝。斗转星移:北斗转向

含有马字的成语及解释 含有如字的成语及解释

一、“如”在第一位的成语有121个:如臂使指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如不胜衣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如出一口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

声明:《ke发音的成语 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成语,烂醉如泥-发音》为网友街捔一个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