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历简介 于少平 于少平-简介,于少平-履历年表

于少平,又名于愚公,著名画家,1957年生,号白虚,山东省黄县人。从事现代艺术、油画、版画、中国画、书法创作。先后在中国、奥地利、美国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览二十余次。197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于少平是20世纪80年代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曾经活跃在现代艺术领域,一度远离最初的追求而沉寂下来,十几年后一经出现又获得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于少平_于少平 -简介

于少平,又名于愚公,著名画家,1957年生,号白虚,山东省黄县人,现居苏州。


于少平

从事现代艺术、油画、版画、中国画、书法创作。先后在中国、奥地利、美国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览二十余次。他画画,是把他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精神品格的一个过程,来探索和研究传统的,他在做着持续不懈的努力,这点值得称赞。倒不是说他画的面貌已经怎么出奇制胜的,但是有潜

力,那是比一般的人,可以看到的是更具潜力、更耐看。于先生是在中国的系统里面在做,因此不只是利用一些元素,从体系上,从技到道,从意到人,他统统地融在一起在做努力,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于少平_于少平 -履历年表

197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1984年在苏州发起“现代艺术展”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


于少平生活照

1985年版画和油画作品被选入“珠海现代艺术幻灯展”。

履历简介 于少平 于少平-简介,于少平-履历年表

1986年书法作品选入《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

1987年 《江苏画刊》七月号专题介绍其版画及油画作品。

1988年在苏州举办版画展。

1989年刘海粟题字“于少平艺术作品展览”,并写序。同年特邀参加黄山现代艺术研讨会。《美术》杂志选登两件作品。

1990年徐州市博物馆举办“于少平艺术作品回顾展”,两件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同年应邀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个人画展。


于少平

1995年应美国东方艺术协会邀请在旧金山举办个

人画展。

1997年在苏州举办书画展。

1998年在苏州举办版画展及国画小品展。

2000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于少平画集》。

2001年荣宝斋杂志专题介绍其国画。

2002年应南京博物院邀请举办中国画展;被选为荣宝斋“传统魅力名家展”特邀画家;同年四十八件作品选入《中国当代国画名家小品集成》

2003年在扬州八怪纪念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中国书画》专题介绍。同年定居北京。

2004年《东方艺术》、《艺术市场》专题介绍其国画。


于少平作品

2005年参加中国美术出版界中青年画家提名展;中国文化报专版采访《文化以不同而具价值》―谈当代中国画的定位。

2006年《荣宝斋》、《芥子园》杂志专题介绍其国画。

2006年6月29日中央电视台10套《人物》栏目推出专题片《传奇书画家――于少平》。

于少平_于少平 -性格


于少平

于少平属于有个性有思想而且行动力强的人。于少平自认为是一个“无趣”的人,过去还能喝点酒,酒也不喝了,没什么乐趣。无论怎样的场合,无论怎样的开场,无论怎样的转场,善言的于少平总能把话题转到艺术上来。于先生身上有着中国文人的血气。其实中国文人的一生是悲哀的,他们一生不会对现实感到满足,而无论这个社会完善到怎样的程度。在于少平先生这里,每每论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常常扼腕叹息,愤怒声讨之后,先生总是摇头作罢,无奈写满双颊。于少

平常说,他做不到的,从不要求别人做到,可是能做到的,为什么不去做呢;于少平常说,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坐在冷板凳上,没有人愿意的话,他就自己来了。冯其庸先生曾说,于少平的功力在同时代的画家中是不多见的。于少平曾经这么说过,人嘛,不就一百斤血吗,撒在墙上也就是一片。

于少平_于少平 -风格发展


于少平

于少平开始是学油画,到后来他搞行为艺术,最后又转到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变化,代表着当前中国美术思潮,反映了中国美术思潮变化的一个方面,不是他一个人,这个现象有一点普遍性。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当西方的文化信息和艺术展览来到中国之后,引起中国青年人的广泛兴趣,那个时候,青年人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研究西方的现代艺术。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很凶猛地产生了新的艺术思潮,这个艺术思潮就称为“八五新潮”,愚公当时也卷在里边。

他对西方艺术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感觉到西方艺术不能满足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他的创作欲望,他在这个现代艺术里面得不到完全的满足,他看到了西方现代理念的不足和缺陷。而这个时候整个的中国的美术思潮是向传统复归,就是他开始接受传统的艺术,传统的书法,传统的文人画,在这里好像给他启开了一扇大门。进去以后,他发现这里面有很多艺术的瑰宝,有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国传统的书法,这些东西他过去了解的不多,既而进去之后,他觉得对他有种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非常有魅力的。曾经有一个前卫的理论家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凡是一接触到传统的文人画,就被他牵着鼻子走,就被文人画迷住了,愚公也是这种情况。他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到21世纪初有10多年,这10多年他精心地去钻研传统的书法和传统的文人画,而且能深入其中。

于少平_于少平 -作品特点


于少平

于少平从笔墨上到精神上,到艺术观念上,到最后成型的作品上,他是自由的。他是没有任何期盼,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束缚限制他的发展,时间限制不了他,金钱限制不了他,其他种种都限制不了他,所以我想经过这一段时间,他以后艺术的发展是会连着上几个台阶。他的绘画从现在来看,是在回归传统。他画的都是传统的水墨画,而且画的是山水,基本是以明清的传统为主,也在吸收一些宋元山水画,所以从他前一段,10多年的创作状况来看,他回归了中国的传统。

他画画,是把他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精神品格的一个过程,来探索和研究传统的,他在做着持续不懈的努力,这点值得称赞。倒不是说他画的面貌已经怎么出奇制胜的,但是有潜力,那是比一般的人,可以看到的是更具潜力、更耐看。于先生是在中国的系统里面在做,因此不只是利用一些元素,从体系上,从技到道,从意到人,他统统地融在一起在做努力,这是他的一个特点。于少平的书法,首先让人感到他是在写字,不像大多数书法家在那里“画字”;在他的字里行间,看不出那种急功近利的作秀,让人感到的是那种入境后的心手双畅。再看他的山水画册页,更让人感到一种自由恬淡的魏晋遗风,每一笔都是那样一丝不苟,笔意充盈。在他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出一种遁世的宁静、平和,可以看到那些久违了的自由心性。

于少平的作品表现就是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握。他接近这个东西,他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而且他能掌握,包括他笔墨的情绪,包括绘画语言,书法的语言,他能比较准确地掌握这个精神。

他所创作的作品,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会发挥他的作用,发挥他的影响力。他作品艺术对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来讲,这种艺术它是有一种精神力量的。当代中青年人是需要提高这方面修养的,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把它丢失掉,假如有更多的人做这方面的事情的话,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续,不但可以得到延续,而且可以在新的时代里得到和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

于少平_于少平 -教学方法


于少平

于少平教学生的方式是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先教鉴赏,从笔墨、线条开始讲起,然后再教学生怎么样练习基本功,像他这种教授的方法教传统艺术的方法,就是文人画的教育方法,是师傅带徒弟,它不是规模制的学校教育,从画石膏像、从素描入手的这种教育方法。他教学生先认识、先品味,懂得什么是好,什么不好,要在临摹的基础上。他是要去临摹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的作品、认识大师的作品,然后怎么用线、怎么用墨、怎么用色彩,掌握中国画的章法等等。

他带学生的特点是,能够很快地让学生入门,能够让学生很快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基本的绘画理念,可称之为美术教学的速成法。他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人家需要三五年才能达到的那种艺术水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7829.html

更多阅读

时希平 时希平-个人履历,时希平-分管工作

时希平是河南杞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7年进入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政治系学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干部、中组部研究室副主任、中组部企业干部办公室副主任、中组部干部五局副局长(正局级)

于来山 于来山-人物履历,于来山-分工分工

于来山,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湖南省益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于来山_于来山 -人

个人履历 龚学平 龚学平-个人履历,龚学平-关注民生

龚学平,男,1942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大学学历,高级编辑,1965年11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龚学平_龚学平 -个人履历龚学平1962年8月至1967年9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学习。1967年9月至1968

于革胜 张巨红 于革胜 于革胜-主要履历,于革胜-主管工作

于革胜,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湖北天门人,1976年9月入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2011年9月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声明:《履历简介 于少平 于少平-简介,于少平-履历年表》为网友爱满满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