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 盂兰盆 盂兰盆-诗词正文,盂兰盆-盂兰盆节的由来

“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会之起源是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印度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连尊者,修法得到六通之后,用天眼观看到自已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极大苦,心生悲痛,就以神通力用自己的钵盛食物给母亲吃,但是所有的食物刚到母亲口边就化成炭火。佛陀告诉尊者,十方的众生,都应当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也就是众僧解夏自恣的日子,用盆子装百味美食,为自己七世父母及现世在厄难中的父母,供养十方僧众,以这种殊胜的功德,来救度亡故的父母及六亲眷属,为在世的父母及六亲眷祈福消灾。

盂兰盆_盂兰盆 -诗词正文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盂兰盆_盂兰盆 -盂兰盆节的由来

佛典《盂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神通眼观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用自己的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目连依尊师的指点,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陀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适)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中元节的真正来由可能在中国阴历历法。道家道术对阴阳五行的理解最为深刻,运用也极为广泛。道术把古代阴历的一、七、十月的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认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为什么有这样的见解呢?其一、按阴历一年十二月划分,七月正在一年之中,称作“中”恰如其分;其二、按日月会辰,七月为“申”月,属于阳气盛极,阴气暗生之月,阴气即杀气、鬼气;其三、按二十八宿运行规律,七月里强调死亡、灾难、拯救、慈悲之义……所以个人认为,正是这些死亡、灾难、拯救、慈悲之义演变出中元节、孟兰盆会、水陆大会、祭鬼拜祖等一个个节目。

盂兰盆会之起源是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印度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连尊者,修法得到六通之后,用天眼观看到自已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极大苦,心生悲痛,就以神通力用自己的钵盛食物给母亲吃,但是所有的食物刚到母亲口边就化成炭火。目连见后,悲痛欲绝,大哭不已。救母不成,于是目连来到佛所,将自己所见告诉佛陀,以求救度母亲的方法。

佛陀告诉尊者,你的母亲因为生前罪要深结,所以才会感招这种苦报。这种苦报不是你一个证到阿罗汉的人可以解救 的。现在只有仰仗供养十方僧众的功德,才能使你的母亲获得解脱。

佛陀告诉尊者,十方的众生,都应当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也就是众僧解夏自恣的日子,用盆子装百味美食,为自己七世父母及现世在厄难中的父母,供养十方僧众,以这种殊胜的功德,来救度亡故的父母及六亲眷属,为在世的父母及六亲眷祈福消灾。因为这一天,“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正是因为用盂兰盆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过去世父母,六亲眷属的三涂之苦,应时就得到解脱,衣食自然,现在世的父母,能得到福乐百年的果报。如果七世父母生到天上,会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目连尊者就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示去供养,果然自己母亲因为这个功德而脱离饿鬼道,超生天道。目连高兴不已。感念佛陀的恩德和盂兰盆供养的功德。请求佛陀为众生做开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吐甘咽苦。无始以来父母养育之恩,情深似海。莲池大师说:“父母重过于山丘。五鼎三性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说如果让父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作为子女的孝道才能圆满地成就。

: 南无密利多 多婆曳 娑诃 nā mó mì lì duō, duō pó yì suō hē。

盂兰盆节 盂兰盆 盂兰盆-诗词正文,盂兰盆-盂兰盆节的由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8249.html

更多阅读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的来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中元节)跳转到: 导航、 搜索中元节、盂兰盆节香港的一个盂兰节组织中文名称繁体中元節、盂蘭盆節、鬼節、七月半简体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七月半日文名称日文汉字盂蘭盆 · お盆假名うらぼん · お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嘉兴藏B093 佛说盂兰盆经仪轨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菩萨沙弥古吴 智旭 新疏菩萨比丘温陵 道昉 参订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 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 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

中国盂兰盆节/中元节/七月半鬼节的由来与各地的习俗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佛教徒称之为盂兰盆节,道教徒则称为中元节。事实上,这个节日和周朝在七月举行的几项祭礼也有著内在的联系。《礼记》「月令」篇上说:「是女也(七月),农乃登榖,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

《佛说盂兰盆经》及念诵仪轨 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炉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海会)云来集菩萨摩诃萨(三遍)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净身业真言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净意业真言

盂兰盆中的大功德 盂兰盆

文:张中钢盂兰盆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民间在这一天也有很多的习俗,多是以祭祖为主,这些也都是盂兰盆节的流变。盂兰盆节缘自“目连救母”的典故,佛陀以此因缘宣说了《盂兰盆经》,为我等凡夫留下殊胜的修行方法——置盂兰盆,得大功德。

声明:《盂兰盆节 盂兰盆 盂兰盆-诗词正文,盂兰盆-盂兰盆节的由来》为网友輕禾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