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边缘观后感 明日边缘观后感、影评

《明日边缘》:机甲大片下的人文情怀

剧情简介:

美国将军William Cage(汤姆-克鲁斯)被遣往海滩前线对抗外星生物Mimic。任务当天,外星生物知晓他们的行踪,飞船遭遇外星人袭击。William目睹C-squad队友逐个丧身,杀敌无数的军队长Rita(艾米莉-布朗特)也死在自己身旁。毫无作战经历的William炸死了扑向他的Mimic头领Alpha,Alpha的血液侵蚀到William体内。当William醒来时,他已经回到营地报道的那一天,他发现自己开始一次次重活这一天。这能力到底从何而来,而他又能否利用自己的不死只生拯救地球呢?

影片评论:

老故事新讲法

穿越时间的概念在许多好莱坞科幻片中都有过描写,且同样是主角重复过一天的故事早在比尔-默瑞的爱情喜剧片《偷天情缘》就为观众所熟知。《明日边缘》的特别之处在于精心排布许多的情节碎片,让观众自己连接起这个故事的所有线索。与其他一些科晦涩难懂或是画蛇添足的科幻大片相比,《明日边缘》对于故事细节的交代恰到好处。

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外星人入侵的背景作过多赘述,而是直接把冲突焦点放在与外星人的直接交锋上。在片初许多模糊混乱的新闻剪辑中,被无数大战外星人电影熏陶的观众已经可以从破碎的片段捕捉到影片背景的线索。William在军营醒来时,观众几乎和主角一样猛地被推入一个自己似乎了解却又有无数问题的世界里。

在William的每次重置时间过程中,观众都与他一起捕捉到越来越多的信息,从外星人的攻击路数到组织分析,从战友的言语动作到性格背景,所有新的发现几乎都是银幕上下同步。而导演在每一次穿越时都会丢掉已知,加入未知,因而使得情节并不显得重复一直保持抓人。故事许多小段落单独来看也都非常精致,比如William首次降落海滩看到被飞船残骸砸中的战友。从看着战友被砸死,到救他而自己被砸,到救战友并成功自保,到最后放弃战友看他被砸,这一个小章节本身就完成了小小的循环。

明日边缘观后感 明日边缘观后感、影评

点睛之笔的群戏

与《遗落战境》中阿汤哥一人独角戏不同的是,本片对配角的塑造着墨不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科幻片常客比尔-帕克斯顿饰演的军士长每次出场都异常抢戏,严苛刻板外表下是对自己士兵的爱护。而为最后卢浮宫一站立下大功的C-squad成员第一次出场时,每一个人都显得鼠头獐目,看起来是毫无责任感的混混。然而关键时刻他们的自我牺牲却在精心的铺垫下显得并不唐突。艾米莉-布朗特的表现更是亮眼,她的坚毅果决和沉稳干练都是由男性角色主导科幻片类型中少有的女主形象。这些演员的塑造使得汤姆-克鲁斯的角色更加丰满,故事也更加可信和紧凑。

大片巨制的浪漫内核

在守卫地球的庞大设定下,这个故事其实很大部分依旧是关于William与Rita的情感。这份情感并非一方保护另一方的传统好莱坞构架,而是并肩作战的暧昧情愫。更重要的是William的能力使得他对于Rita的了解逐渐加深,然而Rita对于他只能一直停留在原地。阻碍他们的还有影片淡淡带过的Rita此前的一段情感。那个同样是拥有William能力的人,最后的死去令Rita变得执意于战斗而心房紧锁。

片中对于二人感情线的描写并不显刻意,而只是用如同William知道Rita喜欢咖啡加三份糖这样的小细节时不时的点到为止。最终结局难免走入好莱坞的旧套路中,不过皆大欢喜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也算给观众一个圆满的交代。

机甲下的人文情怀

或许是由于片中的外骨骼大多是实体拍摄而非特效勾勒,相较其他机甲类科幻片《明日边缘》显得更富人文气息。两主角在去往大坝的旅途中其实都在剥去一层层的机甲,Rita机甲失去能量,两人的车烧完油,到William走出装甲,在小屋二人疗伤小憩时二人已经毫无机械的牵绊。影片最后William捣毁Omega,也是褪尽武器和装甲潜入水中,与生命最初的母体环境相应。

在直升机一战Rita死去的时候终于告诉William她的middle name是Rose,再次提醒观众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与试图记住外星生物的每一招棋相比,更重要的事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知道喜欢的人的名字。

视效作辅情节取胜

导演曾在《史密斯夫妇》和《谍影重重》里展现的对动作片节奏的掌控使得《明日边缘》近两小时片场几乎毫无冷场。而因为最初拍喜剧起家,本片中也自然融入了许多喜剧桥段,让人重新认识到汤姆-克鲁斯的笑匠天赋。与主打视觉效果,前作口碑以及明星阵容的其他暑假大片相比,《明日边缘》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精密构思的故事。道格-里曼一直崇尚“拍拥有商业片外壳的独立精神电影”,这一点在《明日边缘》可谓发挥到极致。然而影片的挑战是,营销方面依然容易被观众定位成又一部无脑爆米花电影。

《明日边缘》影评:在电影里体验游戏的快感

有一类电影,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游戏式影片。所谓游戏式,并非是影片根据游戏改编,而是影片的表现形式更加游戏化,观众的观影过程好像玩游戏。比如大家都很爱的《罗拉快跑》,主角如游戏一样选择自己的人生;或者是《滑动门》,关于生活的A面B面。片中的生活都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游戏化的人生。

科幻片《明日边缘》也是一部游戏式的电影,影片中的重复复活模式,非常像大家玩游戏的反复读档,不断的更新,重启。好像之前非常火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对一切规则都非常陌生,只有反复的失败与测试,才能找到最好的角度与力度,最终闯关成功。而这样的反复闯关过程,也是《明日边缘》主打的创意。所谓失败了还可重来,将真人世界游戏化,赋予其游戏味道。正是这游戏味,才成为本片深受好评的原因,它可让让观众在电影里体验游戏的快感。

本片根据日本的轻小说改编,原书就是一个基于科幻背景的战争故事,反复的重生构成影片的主线。经导演道格・里曼改编之后,故事则更加紧凑,目标也更为明确。主人公从对战争一无所知的菜鸟,变为身经百战的高手,一路如何演变,最终目标怎样达成,都讲得干净利落,观众看起来也很过瘾。

有人将本片形容为战争版《源代码》

有人将本片形容为科幻版的《土拨鼠之日》或战争版《源代码》,是因为这几部影片都有一个相同的创意,那就是让时间重复。所谓时间重复,就是让主人公不断回到过去,去重复经历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不过只有他的记忆是累积的,但其他人的记忆则随着时间的逆转而消失。记忆的不对等,成为影片最大的妙处。利用记忆不对等,主人公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去积累经验,以探寻真相。就好像片中的汤姆・克鲁斯,本是个连枪都不会用的文职军人,却在不断的重启时间之后,被训练成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种游戏感十足的设定,成为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突出游戏感的同时,影片还有一个略带沉重的主题,那就是生死体验。主人公凯奇每死一次,都会带来一次时间重启,让他重回到一天之前,并带着全新的记忆继续求生。听起来是很酷的事情,仔细想想却很可怕。因为他所面对的死亡是真实的,由死亡所带来的疼痛与恐怖感同样是真实的。主人公复生几百次,也就意味着他要承受几百次死亡的痛,包括目睹同伴死去几百次。虽然影片以很多娱乐的方式消解了死亡的恐惧感,但这种悲观氛围其实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对死亡的重复是为了展示生的珍贵,这样也可以让最后一场大战更加紧张,当主人公失去重启时间的能力,重复了无数次的告别将成为真正的永别,影片则马上惊险起来。

对科幻迷来说,影片的时空逆转设定以及外骨骼装甲等设备也是他们的燃点。从时空旅行的角度,本片思路很清晰,不断重启时间以获取更多战争经验,每次重启则重新洗脑,这种反腐抹除的设定,你基本找不出太明显的bug。而外骨骼装甲则是这几年战争类科幻片的最爱,好像马特・达蒙去年的《极乐空间》。相比精致的太空战役,这种外骨骼装甲带野性,更有工业感,虽然粗糙,却更带着男人味,自然更受男性观众欢迎。

只是,道格・里曼始终是一个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导演,他的作品很流畅,也很精彩,却总缺少些灵性。如《明日边缘》这样的片子,要承认这部影片很好看,又总感觉差了一口气。影片很顺畅,却缺少一个过瘾的高潮,就好像《环太平洋》中的香港大战。影片缺少一场紧张刺激到让人血脉喷张的动作戏,很多关键的地方,仅是点到为止,无法更多深入。包括影片的高潮大战,设置得也很潦草,这多少有些让人遗憾。

即便如此,这仍是近期非常值得观看的一部院线片,这点毋庸置疑。

且杀且珍惜的时空恋旅人

预告片背景音乐有一处听上去很有《攻壳机动队》主题曲的味道。比起美国漫画和电影动不动就“上尉”,貌似日式的科幻故事里更偏爱把主角军衔设定为“少校”,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不过相比之下,本片主角的主营业务是战忽,显然是一项更为崇高的使命。这种重要岗位如果是在我朝,恐怕非得是少将一级的军官担任不可,美帝明显对此重视不足。

出来混早晚要还的,靠卖脸和打嘴炮忽悠别人去当炮灰的阿汤哥被强迫送上前线,因临阵脱逃未遂,还被人把少校的军衔给撸了。降级为普通大兵的阿汤哥遇到了自己的新长官,九头蛇特工出身的士官长,并被霸王硬上弓的塞入了一具笨重的战术机械外骨骼,然后送上前线去杀触手怪。在战场上阿汤哥与一只触手怪互撸互丢,并被那只触手怪喷射了一身。

本应就此扑街的阿汤哥居然满血复活在了出征前的军营。原来是那些喷在他身上的可疑液体赋予了他“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的读档能力。而他也通过对这种能力的熟练应用,逐渐从一个只能任由触手怪临幸自己、一走进战场就扑街的战五渣逐渐成长为依靠风骚的走位各种临幸触手怪的超级赛亚人,最后拯救全人类,登上人生巅峰。

幽默并不是本片最大的卖点,但本片的笑果比起一些以喜剧为定位的电影也不遑多让。这些笑点大多是通过阿汤哥的各种扑街来营造的,有飞来横祸的突兀与荒诞,还有阿汤哥面对队友杀自己完成读档行为时的紧张怯懦。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阿汤哥第一次从卡车下翻滚结果被碾那一场戏,那一声娇嗔实在太萌了。

阿汤哥真的是个敬业的演员,吃得了苦、卖得了萌。之前跳迪拜塔让人大开眼界,这次又亲自上阵穿着笨重的外骨骼完成大量动作戏。不过本片中阿汤哥可不是一直威风八面的。前半段他得努力表现出各种怂样,用来反衬女主角的英姿飒爽。

艾米丽布朗特扮演的女主角原本也拥有扑街读档的能力,这也是她能在之前的战役中大杀四方并成为全民偶像的原因。可惜后来她因为接受输血而丧失了这种能力。一开始我很好奇她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消失了的,因为很明显她没法再通过扑街的方式来给过去的自己传递任何信息,所以她对于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应该是无法确定的。后来我想到,验证她的能力还在不在,其实可以通过别的阿尔法的死对自己的影响来判断。

本片中的时间线应该是单一的,只不过触手怪的大脑欧米茄可以把时间轴上的进度条往回拉,也就是片中所谓的重启。每次重启后,应该是所有的阿尔法以及像输血前的两位主角一样体内有阿尔法血液的人类可以不受所处时间点的限制,保留经历过的所有事的记忆。女主角有可能杀死过一只以上的阿尔法(概率极低但也未必没发生过),并经历过因为别的阿尔法的死而造成的重启。而在输血之后,她可能又杀死了一只阿尔法(但这次没有沾到血)或者得知有别人杀死了阿尔法,而自己却并没有因此经历重启,由此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已经消失。到了见到男主角时,她就可以百分百确定这件事了,因为男主角目睹她死了无数次,可是却并没有相关的扑街的记忆输入到她脑子里。

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在英国,女主角也是英国人并且还演过女王,而我觉得这影片的一些搞笑方式也比较偏英式幽默。去年有部很有趣的治愈系英国电影About Time,中文名叫《时空恋旅人》。我觉得本片就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版的《时空恋旅人》。两部电影都是在前半部分不厌其烦的反复穿越,在帮观众了解设定之余,也通过短时间内密集的重复与对比来构成喜感。

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主角的续航时间越来越长,导演则换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因为这时候再大段的重复一定会给观众带来乏味感。后半部分出现的新情节,往往是一开始让观众以为这一段主角与戏外的自己一样是第一次经历,而看到后面才知道其实同样的情节前面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导演巧妙的利用了观众的脑补能力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既保证了情节的紧凑,又让观众觉得耐人寻味。

士兵们的机械外骨骼也可以算是本片的主演之一,由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几乎是本片作为一部商业大片的根基。没有它,本片的故事可能依然成立,但作为一部电影却会因此完全坍塌。最终决战,一行人去卢浮宫找圣杯…我是说,找欧米茄。两名队友自愿留下来殿后那里,很有《黑客帝国3》的即视感。不过由于对本片来说这段情节并不算很重要,所以也没有让他们坚持很长时间。

看电影找熟脸一向是我的一大乐趣。本片中的兵营实在是个美剧中反派改过自新的好去处,除了上面提到的《神盾局》里的千里眼,还有《权力的游戏》里波顿的家臣洛克,就是绑架布兰未果被扭断脖子那货。不得不感叹,守夜人军团的科研实力实在太雄厚了,直逼中科院附近的寺庙。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8751.html

更多阅读

心灵捕手观后感600字 观心灵捕手有感

观心灵捕手有感(一)这个假期,有机会看了几部电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的《心灵捕手》。一个在学校做清洁工的数学天才,一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一个出色的心理医生,外加一个个平淡却很真实的故事情节,构成了这部精彩的电影。两个小时的电影

小鞋子观后感400字 观《小鞋子》有感

  观《小鞋子》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这样一个小男孩。他仅仅是一个九岁的小学生,家境十分贫寒,家中一共有三个小孩,弟弟、妹妹,他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九岁的阿里在帮家里买菜时,顺便帮妹妹修一双漂亮的小红鞋,却在买菜时不

声明:《明日边缘观后感 明日边缘观后感、影评》为网友今非昔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