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 人生感悟――烦恼即菩提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烦恼即菩提”乃一句禅宗的偈语,读过N遍,仍觉得难解其意。昨晚,不意一则英语小故事竟使我茅塞顿开。故事的题目是“烦恼树”,译文如下:

烦恼树

我雇了一位木匠帮我修缮旧农舍。第一天的工作很糟糕,刚开始,他的汽车轮胎瘪了,耽误了整整1个小时;后来电锯坏了;现在忙了一天后他的旧卡车竟不能启动了。我只好开车送他回家。一路上,他像石头一样沉默不语。到达目的地之后,他邀我进去见见他的家人。

到了门口,他先在一棵小树前停一会儿,用手碰了碰树枝。

门开了,一进去,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棕色的脸庞溢满了微笑,他高兴地拥抱两个孩子,然后深情地吻了吻妻子。

烦恼即菩提 人生感悟――烦恼即菩提

告别木匠幸福的一家,他送我出门,再次经过那棵小树时,我不禁好奇地问:“进门前你在树前听一下做了什么?”(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噢,这是我的烦恼树。”他回答说,“我知道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许多烦恼,这是我所不能控制的,但妻子和孩子是无辜的,我不该把烦恼带给他们。我知道有一件事自己能控制,就是每晚进门前把烦恼挂到门外的树上。等到第二天早晨离开家上班时,再把它摘下来。”

“有趣的是,”他微笑着,“每天早上我准备把它们取回时,都会发现树上的烦恼比我前一晚挂上去的要少得多。”

读完上面的故事,油然想到了那句偈语“烦恼即菩提”。禅书曰:“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佛家把菩提比作美玉和莲花,烦恼比作顽石和淤泥:没有顽石和淤泥,就不会有美玉和莲花,没有烦恼,就不会促使人悟得佛法;一旦从思想上摆脱了烦恼,这个人也就获得了佛家的智慧。因为智慧来自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烦恼树”的故事不啻生动地演绎了此理: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一旦“把烦恼挂在门外的树上”,进门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棕色的脸庞溢满了微笑”。

生活中烦恼无处不在;烦恼与智慧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放下烦恼就是智慧;忘却苦愁,轻快便会即刻溢满心间。

细细体味,便油然想到了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乒乓球赛:一直震撼于乒乓健儿的胸襟――马琳、王皓、张继科……何以能这般“拿得起放得下”――即便已是三比零的残局,哪怕到了10:3的局点;双方皆能如此气定神闲?此刻,那开球前的镜头也蓦然浮现在眼前:王皓抹抹头上的汗,马琳擦擦球台……抹去的不正是难以按捺的烦躁,擦去的不正是患得患失的苦恼?这样的举动不也如轻拍“烦恼树”一般?决战关头竟能如此自律,即刻达至归零的心态;再挥拍,怎能不击出智慧的弧光,怎会不展现出超凡入圣的丰采!此时,刘国梁主教练观看男单决赛时的评述也油然耳边:从王皓捡球时的一溜小跑,即可看出他心态的转变――心态、心态、还是心态!放下烦恼就是智慧;心态决定状态。无怪乎本届冠军张继科赛后仍这样勉励自己:“放下、放下、再放下”――烦恼即菩提,超凡入圣只在一念之间。

人性相通,中外无异;平民英雄,无二无别。

烦恼即菩提,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9132.html

更多阅读

烦恼即菩提 柯云路 烦恼即菩提

烦恼即菩提济群法师【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在佛教中称为四谛法门。谛,是真实义。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道理。佛陀初转法轮时,对乔陈如等

滴血莲花菩提 滴血莲花怎么剥教程

菩提及滴血莲花:“菩提”一词,意思是[url=]觉悟[/url]、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

声明:《烦恼即菩提 人生感悟――烦恼即菩提》为网友汏尐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