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影评赏析 《闻香识女人》影评

闻香识女人翻拍自1974年迪诺・莱希的同名电影女人香,该片是片中演员维托力欧・盖斯曼的巅峰之作。而本次的版本除艾尔・帕西诺夺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外,影片还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三项奥斯卡提名。

《闻香识女人》――通往天堂的窄门

一、黑暗和蜜蜂***

***瞎眼的金丝雀***

大多数为生存忙碌的人是不相信奇迹的。那是只存在于书本或者遥远梦想中的奇葩,当年天真的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便不再做梦。如果人们看不见奇迹,他们便不再留有梦想。就像瞎了眼睛的金丝雀便不再歌唱一样。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剧本的改编弱化了弗兰克?史雷德中校的缺点、压抑和阴暗的一面,他虽然险些败给生活,却仍旧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他对女人的喜爱与对气味超越常人的判断力让他更像个魔术师,创造奇迹的人。他对世界的仇视与热爱同在。而他的原型,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笔下的上尉法乌斯托,更加真实、平凡。他没有对气味的敏锐,整天躲在一副厚重的墨镜下,最大的兴趣是用恶毒的方式让自己高兴。他用尖刻的语言让身边人的痛苦昭然若揭。这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暴风雨比阳光更好,因为阳光只能制造寂静和安宁的假象,而暴雨让你知道身在何处。

跟着法乌斯托游历罗马和那波利的大学生是典型的迷失的年轻人。他不喝酒,不玩女人,从没有任何想法,也从不作什么决定。他反而更像在黑暗中摸索踌躇不前的盲人。他像大多数人那样,对生活从不做过多思考,逆来顺受地忍受着痛苦,却不知道如何摆脱。

九年前军事演习的一次意外让法乌斯托失去了视力和一只手。这让他的负伤没有任何英雄主义色彩,也谈不上什么荣誉奖章。仿佛刚刚还走在阳光普照的大街上,下一秒却突然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不过,他仍旧不同于普通的盲人,不同于和他处境相似的温琴佐中尉(他们是战友,温琴佐中尉也双目失明),因为他像“一张底片上的影像,突出于世间万物之外,以讥讽世间万物,使它们更显平庸,更显遥远”。防御外壳下,他心中的世界不断被摧毁着,剩下了断壁残垣。不过,他仍旧向世间万物开炮。不管你喜欢他与否,都得承认他让人心生畏惧。

法乌斯托凶狠、刻薄的诅咒常常让人咬牙切齿,觉得他简直就是魔鬼的化身。对此,他自有一套观点来回击――奇迹是伴随着魔鬼的。世界正因为惧怕魔鬼,才分好坏、善恶,奇迹是因为苦难而存在的。没有了制造苦难的魔鬼,自然也就没有了奇迹。有人认为犹大背叛了耶稣,是因为他等不及奇迹的出现,借此来帮助耶稣加快制造神迹的步伐。当然,很少人愿意以苦难换得奇迹,却有很多人因为内心的残疾和痛苦去追寻苦难,进行苦修。就像法乌斯托的堂兄弟一样,他没有选择待在条件不错的学校,而是做了教堂的神甫。他把那里当做自己的非洲,安慰不安心灵的栖息地。他甚至羡慕法乌斯托变成了瞎子,因为痛苦与他时时相伴,敦促他前进。这也成为了法乌斯托口中所谓的“魔鬼般的优势”。是的,他偶尔会从失明中体会一点点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极其微弱、稍纵即逝。

他就是一只瞎了眼睛的金丝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仍然坚持唱歌,也许声音嘶哑、找不准调子,却比大多数人的歌喉都动听。

***黑暗和蜜蜂***

“我们的任务是同这个不牢固的、不稳定的地球如此深入地、如此痛苦地、如此充满激情地相互渗透,使让他的真谛在我们身上无形地再生。我们是不可见的蜜蜂。我们不停地采撷可见的蜂蜜堆积到不可见的金色的大蜂房里。”――[奥地利]里尔克

“黑暗和蜜蜂”这个名字更适合这本书,弥漫着世俗的苦涩和痛楚,而电影的名字则太过浪漫和诗意了。

法乌斯托苛责他人,也不放过自己,他从不放过讽刺生活,拿自己身体的缺憾打趣的机会。他冷不丁冒出来的小故事,总是让人在捧腹大笑之后思索良久。他提议和姑娘们玩瞎子捉人的游戏,给那个傻乎乎的青涩大学生讲有关中尉的趣闻。那个战争中的小中尉,为了偿还打牌输掉的钱,即使怕得要死,也不得不参加一些无意义却危险的行动,为此还获得了奖章和升职。在打牌和用生命冒险之间,他选择打牌。这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个不可思议的答案。这种看似荒唐的选择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看来,只要活着,我们就有追求的欲望,就有比仅仅是活着更多的索求。

对于法乌斯托,你没法拿好人和坏人的标准来评价他,这不是算数学题那么简单,有现成的答案。他有很多缺点,看似得到很多关心和爱却从不放在心上或是给予回报,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天使的事实。一个满嘴酒气,脏话连篇的天使。他会突然发神经一样买下街边老头所卖的全部彩票,但决不会用充满怜悯的神态,而是不耐烦的,骂骂咧咧的絮叨着。仿佛在对上帝说,你可千万别觉得我帮了什么人。我是个坏蛋!一旦他做了好事或是关心了什么人,一定会像个懊恼的小鸟,拼命揪自己身上的羽毛来掩饰。他费劲地用一只手给表姨妈写信的时候是这样,打电话给自己的小猫时也是这样。一定得发发怒,满脸严肃地作为结束。你看,他的逻辑其实像孩子一样简单。

至于爱情,并没有成为最终拯救法乌斯托的良药,却还是逐渐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萨拉甚至不承认她对法乌斯托的感情是爱情,她称这个是“忠贞、信任和依赖”。就算他比她大21岁又怎么样?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爱他,决定了这辈子得跟他一起度过,哪怕不是以什么妻子、女友的名义也无所谓。她想跟他一起走进黑暗,采撷那些所谓的真谛堆积到自己的生命中。萨拉和其他女人不同,她痛恨别人谈到她时用大众的形容词,用惯常的经验评价她。她拼命想像法乌斯托一样用双眼看清世界,她努力为了得到爱而付出爱。

法乌斯托试图用死亡寻找黑暗世界的出口,试图用死亡寻找他生命的奇迹。最后他发现,想要得到光明就得自己点亮灯火,想得到奇迹就得承受痛苦,那些未知的奇迹就会自然的降临。他无法到达的地方,无法接受的爱,都将慢慢融入他的生命。

在与法乌斯托相处的几天,让那个陷入迷茫的大学生看到了,也懂得了很多东西。但这并不能让他马上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或者立刻变得坚强、勇敢。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无形的,缓慢的,像是蜜蜂采蜜一样,一次只是一点点。

“今天,我是一只蚂蚁还是一只鸣蝉,是一只野兔还是一条狗,世界是符合《圣经》教义的一种惩罚还是日常卑劣圈套,这都无足轻重,只要来自萨拉的榜样能够给我勇气就够了。这是我的勇气,是为了自己所需要的勇气,是为了寻求一个庇护所所需要的勇气。我应该在生活中挖掘这样一个庇护所,并且使之温暖舒适。”

二、闻香识女人***

***通往天堂的窄门***

电影讲给我们的道理,也与生命有关,却与原著不太相同。相同的法乌斯托(弗兰克?史雷德),身处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故事发生。

片中人物的设定给电影注入了鲜明的美国价值观――家庭。无论是弗兰克?史雷德,或者大学生查理?西门,还是乔治?威利斯,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的性格和观念都深受家庭的影响。乔治?威利斯虽然表面风光,其实全靠他有钱的老爸,出了事情就像夹着尾巴的小狗,之前的颐指气使全然不见了踪影,只会躲在老爸的衣袋里以求自保;查理?西门残破贫穷的家庭让他深知生活的艰辛,所以会比常人更加努力奋斗。他比看上去更坚强、有价值,他是一颗未经打磨的宝石。而弗兰克?史雷德更是比小说中的人物多了一大沓子家人,关心他的,讨厌他的,他们的爱与谴责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万圣节,弗兰克闯入大哥家那一幕制造了一场典型的家庭冲突,沟通的障碍,对于感情不擅表达,都是最后不欢而散的罪魁祸首,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存在矛盾的症结所在。

电影把原作对生命痛苦的渗透简化成一种对生命的选择,这只是一种简化,并非让问题变得简单。弗兰克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遇到事情担负责任的人,一种是找靠山的人。查理?西门正是遇到了这种选择,是出卖朋友得到光明的前途,还是承担守口如瓶的后果。

很多人对于查理?西门宁愿牺牲前途,去保护几个根本不是自己朋友的人感到不解。其实,他不管做何选择,都有其道理,这便是“对”与“对”的矛盾,而在另外的角度来说,他又都做错了。在《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中展现的世界,“不仅有‘对’与‘错’、或‘善’与‘恶’的抗争,而且还有‘对’与‘对’(也是‘错’与‘错’)”的冲突。阿伽门农为了维护全军的利益,杀死自己的女儿祭神;母亲克鲁泰墨丝特拉维勒为了给女儿报仇,让丈夫血债血偿;奥瑞斯忒斯又为了替父亲报仇甘愿被复仇女神追捕(因为弑母)。这些人都有复仇的道理,都坚持着自己的正义和真理,但是他们又都违背了人类的道德观念。这种“对”与“对”的冲突才是现实中最让人痛苦的抉择。也是查理?西门要面对的选择。不过,这两种选择又有微妙的不同,那即是他的选择是否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乔治?威利斯面对父亲的压力供出自己的朋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选择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让他在查理的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查理?西门的选择虽然看起来过于固执、无谓,但是他却并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他人,而没有选择自保。这便是他值得赞扬,也是让弗兰克慷慨陈词的原因。这种牺牲自己利益,维护他人的精神就是弗兰克口中的“正途”,这是查理的“原则之途,通往人格之路”。当你不可能把事情做到全对的时候,起码要保证没有为了自己牺牲他人。这才是作为领导人的基本条件。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13-14节写道:“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查理?西门选择的正是很多人不愿走的窄门,那是难以坚持的正途。

***闻香识女人***

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是电影成功的保证。不论叫弗兰克?史雷德还是法乌托斯,这个男人都很难用笔墨形容。他是一种精神,一种难以名状的激情和痛苦的混合。他会突然大笑,仿佛是一种宣告又像是一种嘲弄,在你还没回过神的时候这笑容便立刻消失在空气里。喜欢他的人会非常爱他,讨厌他的人也会对他不屑一顾。

弗兰克在阿尔?帕西诺的演绎下魅力逼人,这种魅力几乎盖过了人物的痛苦,这种魅力让痛苦都变得甜蜜。他对于女人的吸引力就像唐璜,只不过他不用傻兮兮的在人家窗下唱小夜曲,只需要动动鼻子,她们就会像蝴蝶一样飞过来。他还赋予人物标志性的大喊:“Hu-Ah!”这就是他对生活开炮的子弹。不同时刻,这句大喊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嘲讽,也可以是一声哀鸣,更可以是一句欢呼。简单的词汇都被帕西诺诠释的丰富感人。至于那场酒店大堂的探戈舞更是电影的神来之笔,也让电影更像一个人人都向往的美梦。虽然这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感,但这并不会减弱电影带给人的启迪和震撼。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影片传达的一种精神。

乔瓦尼?阿尔皮诺在书的结尾这样写道:“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无论生活的面目是温顺还是狰狞,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选择、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标做出努力。而死亡永远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和途径,活着需要有比选择死亡更大的勇气,承担责任的勇气。

作者:九尾黑猫

标题:《闻香识女人》影评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012375.html
沙发回目录

评《闻香识女人》--- 女人香,男人情

兰子君 | 2013-03-29 13:23

女人香,男人情

《闻香识女人》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什么,选择中庸的我当然是不忘那段探戈喽:优雅老练盲人中校配涉世未深的妙龄少女,卓然而飘逸,淡雅而不凡地一同曳起一段并不华丽的特别舞步,就轻易地成就了影史上最经典的舞蹈桥段。起源于“潘帕斯”的探戈被誉为“舞中之王”,它刚劲有力,却又暧昧温情,是一种“火与水”、“力与美”、“刚与柔”的矛盾结合体,这正如主角弗兰克中校人生的真实写照。而且探戈一旦舞起便无所谓错步,即使你偶有差错,请不要在意,继续舞动你的精彩吧,当然前提是“你愿意”。

同样的一首《Por Una Cabeza》小提琴协奏曲不免让人拿来比较:《真实的谎言》中阿诺德口叼玫瑰、深情款款的探戈旨在讨巧肌肉壮汉的错位新奇;《纵横四海》中大盗三人组嬉笑逗乐、雍容华贵的舞步意在掩盖不可告人的别有洞天。反倒是《闻香识女人》中这堂短短两分钟的“探戈辅导课”来得是那么的纯粹单纯。就如两颗摆动的心,单单是为了舞蹈出探戈的初衷:中校渴望爱情的炽热和女孩向往浪漫的懵懂。(我不得不奉上这段经典的探戈选段,然后再附上一些剧照:

女性化的片名,男人间的故事。男人和男人会发生什么样故事呢?这恐怕要依照各自的为人和品性。先由他们相互介绍一下:查理评价中校:“you're a good-looking guy,and you're fun to be with, and you're a great travel companion,sensitive, compassionate. (你可是一个帅哥,而且还很风趣幽默,然后还是一个旅途良伴,敏感而富同情心。)”那中校怎样看待好孩子查理呢?中校这样评价:“This boy's soul is intact.It's non-negotiable. (这个孩子的灵魂是完整无缺,不可侵蚀。)” 。他们可不是相互吹捧,中校是位盲人绅士,但意志坚强、刚正不阿;他还讨得一副好口才,时而粗话满口、唾沫横飞,时而吟诗做赋、言辞秀美;还有嗅出各种香水的“特异功能”,伴随的常是女士小姐们惊讶的表情,“闻香”便是中校的最大魅力所在。年轻人查理也不赖,他自强不息、艰苦朴实、真挚守信、勇敢善良,但就是有一点他这个年纪少不了的腼腆和羞涩。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很富责任心。

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中校和查理通过旅途结为好友,但又情同父子,有时也是发号施令的长官和忍气吞声的士兵、谆谆教导的老师与虚心遵导的学生。他们的故事是男人和男人的故事,本就不需滥情和婆妈,但依然感人肺腑。

朋友之间交往免不了聊天说地,既然中校和查理是好友,那谈话内容理所应当随性一些。就谈谈女人吧,男人们喜欢聊这个,就像女人聚在一起也喜欢谈论男人一样。在头等机舱内弗兰克中校陶醉地叙述着他对女人的看法:

“Women! What can you say? Who made them? God must have been a fuckin’genius.

The hair -- They say the hair is everything, you know.Have you ever buried your nose in a mountain of curls and just wanted to go to sleep forever ?

Or lips -- and when they touched yours were like that first swallow of wine after you just crossed the desert.

Tits ! Whoo-ah ! Big ones, little ones,nipples staring right out at like secret searchlights.

And legs -- I don't care if they're Greek columns or secondhand Steinways.What's between them... passport to heaven.”

(照例我来翻译:“女人!你还能说什么?是谁造就了她们?上帝一定他妈的是个天才。

秀发,你要知道有人说那才是女人的全部,你有没有尝试过将你的鼻子埋在群山的翻卷之处,然后就永远地睡去。

香唇,当它们触碰到你的时候,就像刚刚穿越沙漠后咽下的第一口美酒。

双峰!呜哈!大的,小的,乳头瞪得就像隐秘的探照灯。

美腿,我不在乎它们是不是希腊的殿柱或是二手的施坦威钢琴,反正在它们之间的是…通往天堂的护照。”)

中校对女人的见解很“独到”,查理听得也很入神,你可以看作粗俗不堪,当然也可以感叹精辟至极,反正满是毫不掩饰的欲望和本性,但愿女权主义者没有异议。中校的最爱是美女,所有男人的喜爱也是一样,“Above all things!”,呜哈!

男人间还喜欢聊汽车,男人是爱车的,更偏爱跑车,火红的法拉利怎么样,驾着至爱的法拉利飞驰……那也是男人至高的追求,但对一个盲眼中校来说却是永远的奢望。幸好中校有查理这双“眼睛”,这才有了这次的难忘“兜风”。

朋友间的交往理应是平等的、愉快的、调侃的、互换的。中校为查理形象生动地上了一课,查理顺其自然地帮助中校实现了“法拉利梦想”。不仅如此,他们一路上相互扶持,相互支撑,是一对真诚的“忘年交”。(同样我还是要截下这段开车的影音并附上剧照,因为这也是经典)

板凳回目录

《闻香识女人》影评:告密的孩子没糖吃

兰子君 | 2013-03-29 13:23

有回上课,大家学习访谈方法,便挑了个最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童年。我们问到老师Linda, 她上小学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刚上学的有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叫小朋友们不要动。结果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老师回来后,Linda便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给Linda留下来作为惩罚。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解:“为什么?”我问。在我看来,这算不算赏罚不清?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

Linda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原来如此!我想到了一层,没有想到另外一层。老师让同学们不要闹,是她定下的规则,由她来执行判断和赏罚。小朋友打小报告,则违反了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团结如一,不互相出卖。小朋友不听话,自有老师来收拾,自有家长来教训,至少在理论上,这应该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

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果哪个同学如果动不动跟老师打小报告,会被其它同学瞧不起。只是这种时候,选择放在老师手里,你是鼓励学生这种告密行为,以扩大自己了解的范围,靠信息不对称来实施自己的统治?还是你根本就把小报告踢回去,不让小孩长大成一个个特务?混蛋?长舌妇?风平浪静的时候,这样的小孩不过是传播一下流言蜚语,一旦到了文革这样的时期,那就成了邻居、同事、亲人之间互相揭发,互相背后打黑枪的一幕幕惨剧了。

如果将这个小故事放大,戏剧化,那就是《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中学生查理见证了一件恶作剧,学校胁迫学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卖朋友,却要面临被学校勒退的威胁。然而选择出卖的美国人还是不少的。退休军官Frank说得更悲观:你的朋友乔治会说出去的,会像个金丝雀一样卖乖。你也会,查理,一旦你说了,我的孩子,你就加入到那美国成人那个漫长的、灰暗的队伍中间(Your friend George's gonna sing like a canary. And so are you. And once you've sung, Charlie, my boy, you're gonna take your place on that long, gray line...of American manhood)。我想Frank的担忧和悲观,更是反衬出Linda小学老师的无私和睿智。

在中国,按规矩出牌的人反成笑柄,都想着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达成自己之所需。你说这是大环境也好,小环境也好,或许我们都无法改变,不过如果你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那不如顽抗到底吧,就像《闻香识女人》里头的那个查理那样。我改变不了世界,可是世界也别想来改变我。

#4楼回目录

《闻香识女人》影评

兰子君 | 2013-03-29 13:24

从《教父》里认识了阿尔帕西诺,但是印象不深。最近看了他的《西蒙妮》,我对他的表

演了解了更多一些,发现他是我喜欢的那种NB演员。今天又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闻香识

女人》,简单谈一点感想吧。

整体上觉得《闻香识女人》和马特戴蒙主演的的《心灵捕手》有些许神似。《心》中是一

个年长的心理医生帮助数学天才少年走出心理阴霾,《闻》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少年帮助一

个退伍中将走出笼罩他多年的人生低谷和心理阴影。《闻》多出来的是有一段中将帮助少

年从卷入的风波中脱身的故事。《闻》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退伍中将由于长期走不出自我

的精神折磨而表现得言行怪异,甚至有些变态,这是《心》中没有的。主人公这种怪异的

举止使得整部影片的表现风格上略显另类,而这对片子所要表达的积极思想毫无阻碍,而

是恰恰相反地间接有力地支持着主题。

可以想象这名退伍中将年轻时是一位放荡不羁的热血青年,勇敢正直,在即将被提干为将

军前夕的一次酒后事故转折了他的整个人生,前途和光明一起丧失。从查理初见他时他的

表现可以想象他在那以前是怎样的自暴自弃,无度酗酒,怒视一切,仇视生活。窗外小女

孩可爱的调皮都能惹他雷霆大发,整日憋在自己的房间里,对性表现出变态的迷恋。在那

个感恩节前夕,查理来到以前,状况就是这样。而那个感恩节周末过后这一切发生了质的

改变。我猜想中将在年轻时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被侄子揭底时,说他被“内定为将军

”,他强烈带有某种感情色彩地打断并将“内定”重复了一次。我认为这是他骨子里磨灭

不掉的正直和理想主义情结的凸显。然而我悲哀的看到他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蜕变了(我

相信主人公的内心和作为观众的我对于这一点同样悲哀,或者很可能比我更悲哀)――在

闻香识女人影评赏析 《闻香识女人》影评

影片最后的中将演讲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我这些年经历很丰富,丰富到我每次遇到十

字路口都能确信能分辨哪些是好的方向,哪些是相反的方向。但是,我不再敢朝那些好的

方向走,因为那太艰难。但是查理不同……”讲到此时,阿尔帕西诺的眼神复杂,我理解

这眼神中至少有自豪和期望。对比他在纽约的豪华宾馆里,一个上午的沉睡后仍要查理“

let me sleep”的绝望的眼神;在等红灯时突然横穿公路的木然苍白的眼神,这改变全部

来自于查理的影响。中将疯狂地开法拉利的场景让人心寒,而他决定自杀和查理拼命劝阻

将二人的情感对白和思想的相互渗透推向高潮。结尾“法庭”上中将的演讲很精彩,表达

也很明确,“我不知道这里查理的沉默是对是错”,他不评价查理包庇哥们的对错,而将

矛头直指舍监的贿赂和滥用职权,对学府的精神积淀和查理的正直大加赞赏才是他要说的

,也是帮查理脱身出这个trouble的直接手段。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很沉重,需要观众反

复品味和深思,结局皆大欢喜,积极向上。

片中阿尔帕西诺的表演真可谓惊为天人,将退伍中将的扭曲心理、暴躁脾气和变态言行表

演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饰演查理的小伙很俊,和阿尔帕西诺跳探戈的女孩儿唐娜也很

漂亮,赞。

#5楼回目录

《闻香识女人》影评

兰子君 | 2013-03-29 13:24

《闻香识女人》又名《女人香》,以“女人”为片名,却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在一部作品里把迥然相异的两个人用一个偶然事件串起来,使其原本平凡的人生迸发出绚丽的火花,这是艺术家们屡试不爽的手法。影片《闻香识女人》的高明之处不仅体现在故事结构上的精巧,其中,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加上对人格中最真挚最纯净部分的讴歌使它不象是一部电影,而更象是一则都市寓言!

要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融是最难表现的,何况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原本就分处不同的人生阶段。并且,对命运的感悟也是天差地别。让这样两个人携手人生,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剧本不行、缺少了演技超凡的演员更不行。

幸运的是,导演在两个小时的篇幅里,用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和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为我们完整的勾勒出生命从“毁灭”到“重生”的全部过程。

习惯了快节奏情感戏的观众可能会对本片那慢如抽丝的感情交流失去耐心。不错,与那些动辄海枯石烂,三分钟相交莫逆的言情片相比,《闻香识女人》的导演表现出了惊人的克制与自信。他不想用一杯兑水的咖啡来给观众提神,却钟情于涓涓细流似的情感表达。这种独特的手法让情感火花的每一次闪现都显得弥足珍贵,也让观众在不断积累的感动中自然沉醉。

在一张一弛的叙述节奏中,导演为我们安排了几段饶有趣味的插曲。以欣赏、品评女性为第一乐事的主人公似乎有种仅靠直觉就能准确判定女人类型的天赋。他当然不会放过邀请身边女孩共舞一曲的机会,但即便如此,当一段飘逸、洒脱的探戈映入眼帘时,还是让我感到吃惊。舞池中的男女一个老练一个羞涩却配合得天衣无缝,似乎有种催人迷醉的魔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段音乐我非常熟稔。印象中《辛德勒名单》的开始,《真实的谎言》开始和结尾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此段音乐,当单纯欣赏它的时候,三部迥然相异的影片在脑海里交相辉映绝对是件趣味盎然的事。

千万别小觑文艺片剧情的爆发力,当不断积淀的情感最终喷涌而出时,所带给人的畅快和亢奋绝非一般娱乐片可以比肩。影片结尾处,看到弗兰克站在贝尔中学的礼堂中央与校长分庭抗礼、慷慨陈词,不仅让我们深切的体会了友情的可贵,也让影片前段时间郁结于心的阴霾一扫而空。这不仅是一段演讲,更是一篇对陈腐体制的战斗檄文。是重新扬帆的生命旅程的宣言书。

好莱坞特别擅长营造高潮时的欢腾情境。本片对这一技法的运用可谓水到渠成。当那不难预见的结局终于到来时,你还是会被感动、震撼。所有这些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归功于前两个小时的默默铺垫。印象中,在此种技法的运用上,能与本片媲美的就只有《阿波罗13》。国产影片《生死抉择》曾沿用了这样的叙事技巧,相信我,那不过是东施效颦。

如果有人问,一个演员能否凭借其超凡的演技成为一部影片最耀眼的亮点。回答是肯定的。阿尔.帕西诺在本片中魅力四射的表演堪称典范。翻看浩如烟海的电影史,你很难找到比这个更复杂的角色了。暴戾、自负、抑郁、好色、正直且富于同情心,不仅如此,角色生理上的缺陷也极大地制约了演员对情感的表露。因为那意味着被迫关闭一扇心灵的窗户。

然而,所有这些都未能限制帕西诺的发挥,反而成全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表演空间。当我们再次回味影片中弗兰克拥抱理想时的兴奋与不堪重负时流露出的苍凉和悲怆以及两种情感间顺滑、自然的过渡,你不得不对大师超凡的功力折服。在影片《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再一次用厚积薄发、张力十足的表演塑造了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角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9345.html

更多阅读

郭沫若诗歌赏析《天上的街市》(发言稿) 郭沫若诗歌

郭沫若诗歌赏析《天上的街市》(发言稿) 文/琴墨胡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

赏析《乡愁四韵》 乡愁四韵 吉他谱

赏析《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

影评:《零的焦点》日本推理电影的杰作

  影评:《零的焦点》日本推理电影的杰作文/张国飞  这部电影是无意中发现的,是在某下载网站下载自己想看的电影时,看到了它的宣传海报就点击了下看了个大概的内容,然后就观看了这部电影。其实,我所观看的很多电影都是在无意之中发

电影《闻香识女人》 闻香识女人 1992 电影

电影《闻香识女人》,听起来很美妙,但是女人并不是主角,却只是一种载体而已,一种寄托的情怀。影片的主角只是一个青年男学生和一个老中校,但是却让我们看见一种寓意香味的精神——正直之香和不放弃的坚韧之香。一个影片,两个故事。一个退伍

《闻香识女人》:“即使跳错了步子,那也是探戈!”

双目失明的退役军官施莱德中校是个“老江湖”,有“闻香识女人”的本领。他要高中生查理陪同飞到纽约,准备吃喝玩乐一通后自杀。他身上有不少可爱的地方,可是他脾气暴躁,一路上骂骂咧咧,四处抖威风,炫耀见识,享用美味佳肴、嫖妓、飙车……

声明:《闻香识女人影评赏析 《闻香识女人》影评》为网友雪落苍山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