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白玉县 白玉县-历史沿革,白玉县-行政区划

白玉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度36分至99度56分与北纬30度22分至31度40分之间。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理塘两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至2011年底,白玉县辖区面积10591平方公里,辖1镇、16乡共156个行政村,2011年末总人口5.36万人, 人口出生率8.64‰,人口自然增长率6.67‰。2011年,白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比2010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白玉县具特色的白玉县城。依山傍水,金沙江支流偶曲河水穿中而过,形成面积20万平方米的河东、河西两条主街。集现代建筑风格与民族特色于一体。白玉县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玉,故名。一说系藏语白藏之意,藏俗谓白为护法神,玉为地域,即护法神所在之地,意为平安幸福。

白玉县_白玉县 -历史沿革

东汉白玉县系白狼国夷地。隋为附国所属婢药部落,曾慕义内附。唐隶吐蕃;宋属岭国。元初归附中央王朝,置“亦思马儿甘军民万户府”于沙马, 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崇祯十二年(1639)后渐为德格土司所辖。清末改土归流于宣统元年(1909)置麻陇设治局,辖白玉一部分,清末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设武城县,三岩委员,辖白玉盖玉区部分,同年改置白玉州,民国2年(1913)改称白玉县,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7年(1918)被藏军占领后划属西藏,历时14年。民国21年(1932)归属西康。1955年10月并入四川省。《清实录》记巴塘、德格两条传统入藏道路之间为“山暗巴地方系通藏大道”简称“山岩”、“山艾”、“山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清置白玉州。1914年设县。县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五,故名。一说系藏语白藏之意,藏俗谓白为护法神,玉为地域,即护法神所在之地,意为平安幸福。

2000年,白玉县辖1个镇、16个乡:建设镇、金沙乡、绒盖乡、章都乡、麻绒乡、河坡乡、热加乡、登龙乡、赠科乡、阿察乡、麻邛乡、辽西乡、纳塔乡、安孜乡、盖玉乡、沙马乡、山岩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01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建设镇5064金沙乡2316绒盖乡1886章都乡2050麻绒乡1410河坡乡3326热加乡3732登龙乡1905赠科乡3952阿察乡2978麻邛乡1756辽西乡840纳塔乡2663安孜乡1783盖玉乡3216沙马乡1122山岩乡2014

2004年,白玉县辖1个镇(建设)、16个乡(金沙、绒盖、章都、麻绒、河坡、热加、登龙、赠科、阿察、麻邛、辽西、纳塔、安孜、盖玉、沙马、山岩)。

白玉县_白玉县 -行政区划


白玉县

白玉县辖1个镇、16个乡:建设镇、金沙乡、绒盖乡、章都乡、麻绒乡、河坡乡、热加乡、登龙乡、赠科乡、阿察乡、麻邛乡、辽西乡、纳塔乡、安孜乡、盖玉乡、沙马乡、山岩乡。

白玉县_白玉县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白玉县总人口42013人。

至2011年底白玉县总人口5.36万人, 人口出生率8.64‰,人口自然增长率6.67‰。藏族是白玉县的主体民族,占该县总人口的94.8%,其它民族有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白玉县_白玉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玉县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白玉县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36′至99°56′与北纬30°22′至31°40′之间。

白玉县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县、理塘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东西跨越128.8公里,南北纵横143.4公里,幅员面积10591平方公里。

气候

白玉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属大陆季风高原性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2.3℃,1月均温-1.6℃,7月均温15.8℃,年降水量600毫米,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133.6小时。

地形地貌

白玉县地处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全境属沙鲁里山地段。南与巴塘县接壤之麻贡嘎山峰海拔5725米,最低处山岩乡金沙江河谷海拔2640米。县境东部为山原地貌,西部及南端为高山峡谷,东北部为浅切割山原及丘原。多宽谷价地及平坝。

水文

白玉县境西金沙江自北向南流,隔江与西藏相望。东岸纳偶、赠曲、降曲三水注入。金沙江在县境流程181公里,三条一级支流偶曲、昌曲、降曲,一条二级支流登曲,纵横全境,河道总长3608.7公里,流域面积9529平方公里。平均河流密度0.348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36.37亿立方米。

白玉县_白玉县 -自然资源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白玉县 白玉县-历史沿革,白玉县-行政区划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享有多金属王国之美誉。已查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床159处,其中超大型2处,大型20处。掘出的6300克自然狗头型整金块闻名中外,蕴藏的价值逾800亿人民币的特大型呷村银多金属矿为亚洲之最。上述矿床普遍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种类多;二是储量丰;三是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优势突出。金沙江在县境流程181公里,三条一级支流偶曲、昌曲、降曲,一条二级支流登曲,纵横全境,河道总长3608.7公里,流域面积9529平方公里。平均河流密度0.348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36.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流量10.62万立方米。且水流急、落差大,约为10米公里,水能蕴藏量124万千瓦。有高山湖泊110多个,水域面积1318公顷,总积水量2.5亿立方米,对调节河流水量作用十分明显;有较大温泉21处,以碳酸水为主,硫化氧水次之。

白玉县_白玉县 -经济

综述


白玉县

2010年,白玉县地区生产总值6.61亿元,比2009年增长6.9%,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7亿元。

2011年白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比2010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比2010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8%;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6%、73.3% 和17.1%。

第一产业

2011年白玉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完成主粮播种面积3529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8727吨,比上年增长20.1%。实施畜禽养殖示范村建设6个,“燎原计划”示范村53个,发展农村经纪人15人;牦牛产业化发展成效显着,完成牛羊肉产量6493吨,奶类产量9023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5.1万头,牲畜的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5.7%、21.8%、14.1%。

第二产业

2011年,色达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5%。有民营企业40户,注册资金2.19亿元;个体工商户381户,注册资金2034万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71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手工业


白玉藏刀和镶嵌的饰物

白玉县河坡乡相传是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其民族手工艺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在唐朝时藏王就为战争所需铸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岭・格萨尔兴起之后,更是广集工匠,制造兵器。同时由于嘎拖寺在河波的建成,使该县民族手工艺与宗教有着剪不断的渊

源。

第三产业

2010年白玉县共接待游客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21.06万元。

2011年白玉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比2010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7元,比2010年增长15.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比2010年增长31.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61万元。

白玉县_白玉县 -社会

教育

至2010年底,白玉县全县有学校23所,在校小学生5353 人,在校中学生1722人。为855名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85.5万元,45名学生就读“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99942.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白玉县 白玉县-历史沿革,白玉县-行政区划》为网友男神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