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自然环境概况 吉县 吉县-基本概况,吉县-自然环境

翔安区自然环境概况 吉县 吉县-基本概况,吉县-自然环境

吉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素有“秦晋通衡”之称。至2013年,吉县下辖3个镇、5个乡,79个行政村,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08381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亿元元。

吉县_吉县 -基本概况


吉县

吉县是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所辖县。

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西省西南部,东西长62公里,南 北宽48公里,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辖3个镇9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吉县地居军事要冲,有“兵家必争”之说。吉县东接临汾、蒲县,西频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与乡宁县相连,北与大宁县毗邻。位于县西侧的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境内有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滔滔黄水在这里敛水成束,流水直泻,景色非常壮观。种植苹果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为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吉县_吉县 -自然环境

吉县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山大谷深,塬岭相连,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是个山地丘陵区。吉县三面环山,一面滨水,东高西低,海拔从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黄河畔,高差大。主要山峰,东有石头山、小南山、高祖山、管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天山海拔1820米,为最高,其次是人祖山海拔1742米。吉县河流以清水河最长,发源于高天山西麓,从东北流向西南,流程60多公里注入黄河。北部河流均属昕水河支流。

吉县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气温较高,降雨集中,多有伏旱;秋季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0℃,一月零下5℃,七月23℃,年降雨量58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175天。

吉县_吉县 -历史沿革

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

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战国时属魏之屈邑。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北屈称朕北。东汉时复置北屈县,隶河东郡。三国时期属魏,称平阳郡北屈县。五代十国时为河东道慈州治,辖3县。北宋时,为河东路慈州下团练,辖吉乡、文城、乡宁3县。金天德三年(1151),废慈州称耿州,置文城郡军。明昌元年(1190)改耿州称吉州,辖吉乡、乡宁2县。元大德九年(1305)改平阳路为晋宁路,吉州隶之。明朝期间为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吉州,辖乡宁1县。清壅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辖蒲县、乡宁2县。乾隆三十七年(1772)划乡宁县为平阳府,降吉州为散州。
民国元年(1912)废州称吉县。1947年10月吉县解放,隶属晋绥吕梁十专区。1948年12月划归西北区晋南专区。1949年6月划归晋绥晋南专区。1949年10月,划归山西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城为镇。1961年7月,复置吉县。1970年划归临汾地区至今。

吉县_吉县 -行政区划

吉县辖3个镇9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镇:城关镇、屯里镇、壶口镇。
乡:兰家河乡、曹井乡、窑渠乡、明珠乡、文城乡、王家垣乡、东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

吉县_吉县 -发展概况

工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 23.35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豆类、高粱等。林木复盖面积为69.4万亩。工业主要有煤矿、化肥、农修、毛毯、铁木、缝纫等行业。县所属的中垛、吉昌等乡镇是吉县苹果的主产地,年总产量4000多万公斤,经注册“壶口”牌商标后,销往广州、北京等10余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国外。东城、文城等乡镇出产的绿豆、大豆、花生等小杂粮注册“壶口”牌、“人祖山”牌等商标精选加工包装后,销往广州、上海等南方大城市,还销到了香港市场。吉县种植苹果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为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县参与苹果运输的车辆多达3000余台,直接或间接从事苹果种植、分捡、装运、销售的农民多达3万余人,全县销售苹果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3000户,3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200户,农民收入的40%来自“苹果产业”。

交通

临汾到七郎窝、临猗至大宁两条干线公路途经县境,此外还有县级公路多条,大部分乡镇可通汽车。但由于吉县山高沟多,地形复杂,交通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山区人畜驮运仍占主要地位。

城乡建设


吉县投资35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2个自然村、5000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让群众喝上方便水、安全水、洁净水;投资150万元,建设功能齐全、防疫检疫配套的生猪定点屠宰场。投资2000万元建设十里河住宅小区;投资600万元实施1000人的移民搬迁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修建林雨村、兰家河村等农民住宅小区,为城乡居民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投资1200万元建设县城客运站和壶口景区客运站;投资340万元硬化城区主要沟巷道;投资300万元筹建公交公司,方便县城居民和壶口景区游客的通行;投资1800万元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16个村15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

投资350万元实施农村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投资330万元改造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维修10所农村中小学校;投资500万元建设一所高标准的职业中学,同时争取投资6000万元,新建一所现代化的高中。投资600万元在县城建设蔬菜和煤炭交易市场各一座,投资100万元实施流通企业建设工程,健全乡村生产资料及日常用品流通体系,促进商贸发展,方便群众购物。

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所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医院;投资350万元实施扶困救助工程,提高农村低保补贴差标准,对城乡重大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为全县农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敬老金,投资150万元实施锦屏山公园工程,形成与文化广场相呼应的休闲、娱乐、健身新场所,并投资300万元在壶口风景区建设一座垃圾处理场,提高景区的档次和品位。

吉县_吉县 -文化渊源

吉县古称“屈”,


吉县实际上“吉”与“屈”乃一音之转,是后人为避其“短亏”、“困顿”等贬义,才谐为“吉”的。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为了实施其消灭虞国和虢国的计划,采纳了大夫荀息的建议,以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去贿赂虞君,请求借道南下伐虢。所谓“屈产之乘”便是屈地所繁育的良马;“垂棘之璧”是垂棘(在今泽州县,一说在曲沃县,一说在潞城市)所产的宝玉,这是两种晋国特有的珍稀之物。起初晋献公还舍不得送给虞君,荀息劝道:“只要虞国允许借道给我国,这两件宝物只不过是在外寄存些时候罢了”。果然三年后,晋国利用虞君的短视先后消灭了唇齿相依的虢国和虞国,良马和宝玉又重新回到了晋献公手中,只是“马齿长矣”。
几乎与伐虢战争同时发生的另两件与屈有关的史事便是“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1277.html

更多阅读

安东尼·伯吉斯 马丁·瓦尔泽

安东尼·伯吉斯(1917.2.25—1993.11.22)英国作家,评论家,作曲家本名约翰·安东尼·伯吉斯·威尔森(John Anthony BurgessWilson),安东尼·伯吉斯

上海静安区图书馆 静安图书馆地址

12月19日至24日,“丹青意象 梦韵东方——韩煜后现代海派书画展”在静安区图书馆海关楼一楼展厅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四十余幅韩煜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韩煜先生在书法上走碑帖结合的道路,独树一帜;在绘画上将中国水墨画技法与西方现

声明:《翔安区自然环境概况 吉县 吉县-基本概况,吉县-自然环境》为网友哥只会喝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