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斗机 歼6 歼6-历史沿革,歼6-战机型号

歼-6型飞机(英文:Shenyang J-6或F-6,北约代号:Farmer,中文:农夫)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F-6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是第一种国产超音速战斗机,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国产喷气飞机,在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20多架各型战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编制序列。

歼6_歼6 -历史沿革


歼6战斗机

歼一6曾是中国空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战机,是中国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机型。共生产了4,500架,远远超过该型飞机在苏联生产的数量。

中国空军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从苏联进口了少量的米格-19,由于数量有限及使用超音速飞机的经验不足,所以米格一19基本上没有参加当时的战斗值班任务。

1958年1月,中苏两国签订了苏联向中国提供米格一19生产技术的协定。同年3月,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米格一19L有限全天候截击型战斗机。1958年12月12日,仿制型米格一19L在试飞员王书怀的驾驶下首次试飞成功。由于部队反映需要米格一19C型前线战斗机,沈阳飞机制造厂在米格一19L的基础上,参照C型机进行了改型试制。1959年9月30日,首架仿制C型机试飞成功,该型机被命名为59式歼击机,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然而就在中国进一步进行米格一19全套仿制的过程中,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中止了技术援助并撤走专家,同时拒绝提供任何零配件,从而使59式歼击机的生产、研制工作全面陷于困境。

紧接着又是人为的大跃进,这对研制工作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困难吓不倒中国人,沈阳飞机制造厂的专家和工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努力,他们采用推倒重来的办法,重新复制了米格一19C的图纸和资料,1963年9月,全部使用优质零件的国产米格一19C型歼击机总装成功。经过静力实验和试飞,证明飞机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同年12月,经国家鉴定委员会批准,该型机被命名为歼一6,投入批量生产。

歼一6战斗机的仿制成功,说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掌握了试制比较复杂的航空产品的全套技术,具备了独立自主研制飞机的能力,是中国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一次巨大飞越,完成了由高亚音速飞机到超音速飞机的转变,对以后中国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歼一6装备部队时,世界军用飞机的发展已进入到二倍音速。时代,美制的F-104、F-105、F一4,苏制的米格一21、苏一7.苏一9/11等二倍音速战斗机相继投入现役,而且这些飞机主要以空空导弹作为空战武器,在平飞速度、飞行高度、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均超过了以三门机炮为主要空战武器的歼一6。仅从技术数据上来分析,歼一6已明显落后于这些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然而,在实际的空战中,却多次出现了歼一6击落这些二倍音速战斗机的战例,令人刮目相看。

我人民空军侦察航空兵所使用的飞机,大多由现役飞机改装而成。1953年以前主要使用拉一11型,1954-1955年主要使用米格一15,1956年以后主要使用伊尔一28P和米格一15。1966年,应部队要求,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将歼一6改装成侦察机。1967年改装出歼一6中低空昼夜侦察机,并投入小批量生产。1971年,沈阳飞机制造厂又改装出歼一6高空昼间侦 察机。1975年,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改装歼一6高空与中低空两用侦察机;并于1976年改装成功。以上这几种飞机尽管是改装机,但习惯上也都称为歼一6。

1976年1月,沈阳飞机制造厂接受上级任务,正式研制歼侦一6。该机的机体结构、系统设备原则上采用1975年开始改装的歼一6两用侦察机方案,1976年设计定型。

在歼一6成为中国空军的主战飞机后,如何训练飞行员尽快学会驾驶歼一6、尽快形成战斗力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1966年10月,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 批准了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飞设计研究所上报的歼教一6改型设计方案,试制开始。 1970年 11月6日,歼教一6首飞,经过近三年的试飞,1973年5月,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教一6设计定型,同年间月,歼教一6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歼6_歼6 -战机型号


歼教6

歼一6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F-6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共生产了数千架。该机采用头部进气,后掠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尺寸少、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近距空战格斗,除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该机有F-6Ⅰ、F-6Ⅱ、F-6Ⅲ、FT-6(歼教六)、F-6甲等多种改型。

歼-6甲:全天候战斗机,即米格-19P,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霹雳-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1954年7月首飞,1955年开始大量生产。甲型是由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制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1958年,我国在引进米格-19歼击机的同时,引进了苏制K-5M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可全天候使用,缺点是无线电驾束制导体式较为原始,难以跟踪具有较佳机动能力的飞机,只适合攻击轰炸机等大型飞机。米格-19或歼6歼击机的翼下可挂4枚K-5,导弹采用尾追攻击,通常一次发射2枚,以保证命中。

歼-6I:高空截击型,由沈阳飞机厂于1966年研制成功,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

歼-6II:昼间高空截击型,具有高空高速拦截能力,实用升限17500米。用于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

歼-6II的主要特点是:改进进气系统,自59式之后首次在歼-6上进气道中央加装可调激波锥,改善高速条件下的进气效率并减小阻力;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增加8个辅助进气门;发动机仍采用加大推力的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时;由于歼-6I仅装备1门30毫米航炮,火力不足,因此在机头左下方增加1门23毫米航炮;此外,歼-6II也沿用了歼-6I的方法,拆除不必要的照相枪、信号枪等设备,进一步扩大机翼面积,以求减轻重量。

1969年,沈阳飞机厂开始改进研制歼-6II。当年3月25日,歼-6II首次试飞成功。该机仅生产2架,至1980年退役。就当年的实际情况来看,1968年美国停炸北越,1969年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的战斗已接近尾声,至1969年底美军即停止了使用无人侦察机侦察我西南边境的行动。因此歼-6II改进的进展虽快,但服役时已几无用武之地。

歼-6Ⅲ:1969年8月5日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进气道同歼-6Ⅱ,减速伞舱移到垂尾底部。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设两级可调进气调节锥。减小了翼展,延长翼弦,增加翼面积,使翼载减小6千克/平方米。

歼-6IIIG:沈阳飞机厂针对歼-6III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进设计型号。1974年5月开始研制,1975年8月1日首飞成功。仅生产2架原型机。后歼-6IIIG的编号赋予按照该型号标准进行改进的歼-6III飞机。

歼-6IIIG的主要特点是:前机身长度比歼-6III增加375毫米;航炮配置不变,但增加翼尖导弹挂架,可以挂装霹雳-2号导弹;采用零高度低速度火箭弹射座椅。

歼-6IV:夜间截击型,针对目标是夜间高空侦察机。由沈阳飞机厂于1970年开始设计,1970年9月首飞,1971~1974年共生产7架。

歼-6IV主要特点是: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捕获面积增大;机头延长,按照歼-6甲的模式布置分体式雷达;拆除机身航炮,仅保留两门翼根航炮;机翼采用歼-6III的机翼;没有关于发动机的记载,但按常理推测应为涡喷-6甲。

歼侦-6:战术侦察机,用于对浅近纵深、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获取战役战术情报。

中国空军侦察航空兵当时多采用现役飞机改装的方式获得侦察平台。在1953年前主要使用拉-11,1954~1955年更新为米格-15,1956年后增加了伊尔-28P。歼-6服役后,以其高速度成为改装侦察机的首选。

沈阳飞机厂改装出的第一批歼侦-6(中低空昼夜侦察型)于1967年7月并装备部队。根据部队要求,沈阳飞机厂继续改装歼侦-6高空昼间侦察型。该型机1971年4月2日由刘建凡操纵完成首飞,后装备部队。1975年,歼侦-6高/中低空两用侦察型试飞成功并装备部队。1976年1月,沈阳飞机厂按照上级指示开始研制全新的歼侦-6,而不是利用歼-6机体作改装。新的歼侦-6机体结构、系统设备原则上采用两用侦察型方案。1976年12月歼侦-6设计定型。

歼侦-6的主要特点是:保留歼-6的基本设计,但在机腹下增加侦察设备舱(凸出机身外),以安装航空侦察相机;2门翼根航炮保留,但拆除机身左下那门航炮。

歼教-6:歼-6系列的双座教练型。

1966年10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了歼教-6改型方案。1967年沈阳飞机厂投入试制工作。1970年11月6日歼教-6在王春友操纵下首飞成功。1973年11月,歼教-6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至1986年停产,总产量634架。


歼6歼教-6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串列双座布局,前风挡和座舱盖增加80毫米,前座椅头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以改善后舱视界;风挡同时换成34毫米无机钢化胶合防弹玻璃;前机身自9号框前加长375毫米,以容纳增加的后舱;增加一套后舱设备和机内通话器;机头罩右上方装3型航空照相枪;增设全罗盘、信标机和无线电高度表;发动机仍采用较旧的涡喷-6;取消2门翼根航炮,只保留1门机身航炮;翼下有一对前伸挂梁,可以挂载火箭发射器;后机身单腹鳍改为双腹鳍,补偿前机身加长和座舱升高造成的方向安定性下降;减速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

歼教-6主要用于歼-6、强-5飞行员的高级飞行训练。在歼-7、歼-8装备部队后,歼教-7服役之前,歼教-6还担负着对这两型飞机的飞行员训练任务――但由于气动特性差别太大,训练效果较差。1974~1975年,空军螺旋事故严重,空军和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于1976年2月10日至12月4日在11航校进行螺旋性能试飞,使用歼教-5、歼-6、歼教-6飞机。但在随后进行的螺旋普及训练中,歼教-6两次出现发动机断轴现象,即停止使用该机进行螺旋训练,以至该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BW-1:即“变稳1号”。中国第一代变稳机,歼教-6用于科研试飞的重要改型。

1980年代,大陆航空工业开始涉足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领域。变稳机作为电传飞控系统的重要检验手段之一,研制势在必行,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在确定变稳机平台时选择歼教-6。在当时来说,歼教-6是唯一可用的双座超音速平台――歼教-7至1985年才试飞成功。但在第一个变稳机方案全部推倒重来后,歼教-6仍被选为变稳机平台,歼教-6虽然老旧,但各种特性均已掌握,这对于检验电传飞控系统是有利的;而歼教-7性能虽好,且机翼特点更接近现代战机,但当时中国还没有掌握三角翼飞机的尾旋特性(直至1990年代末才突破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理论)。

1984年事故后重新研制的变稳机就是BW-1,该机加装了数字式气动变稳系统、模拟式电液伺服人感系统、数字式目标跟踪显示系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和遥测发射系统、试验信号放大器、大气扰流信号发生器和各类传感器、变换器、电气和液压副件等共136项。在外观上,BW-1加装了一个机腹设备舱和背鳍鼓包。1989年4月22日,BW-1首飞成功。至当年9月28日,BW-1完成全部闭环试飞。

弹射试验机:1970年前后,歼教-6弹射试验机开始研制,至1973年11月定型,主要用于弹射救生系统空中弹射试验。

1976年,开始研究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1983年,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获国家立项,至1986年首飞成功。1989年首次进行弹射试验。2001年6月21日,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完成高速弹射试验,标志着我国首次按照国军标进行的平飞、俯冲、滚转、俯冲拉起、倒飞、大速度弹射试验全部完成。

在服役过程中,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完成了多种弹射救生系统的鉴定试飞,为国产弹射救生系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歼6_歼6 -性能参数


歼6结构图

机长:14.64米(不包括空速管时12.54)

翼展:9.04米

机高:3.89米

空重:544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824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7400千克

正常载重:19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450千米/小时(高度9000米)

巡航速度:90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7900米

最大航程:1390千米,带副油箱2200千米

续航时间:1时43分,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武器装备:3门航炮,翼下可挂空空导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歼6_歼6 -实战战绩


歼6机群

第一个使用歼一6的是巴基斯坦。在1965年9月爆发的印巴战争中,美国对参战双方实行军火禁运,巴空军此时所有的前线战斗机(F一86和F-104)都是从美国进口,这无异于釜底抽薪。时任巴基斯坦空军司令的努尔-汗在写给总理布托的信中明确提出必须寻求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信中说:“我们的西方盟国已经抛弃了我们,印度正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武装起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象中国那样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来帮助巴基斯坦……因此,我们的目光必须转向这一方向。”

伊斯兰堡寻求友谊的努力得到了中国的热情回应。1965年10月,两国开始就向巴基斯坦援助歼一6和培训飞行员事宜进行谈判。第一批秘密到达中国的巴基斯坦飞行员有15名。这批身穿中国空军制服的飞行员在中国学习了2个月,在歼一6上每人飞了10个架次共20小时。培训巴基斯坦飞行员对双方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空军中很少有人能讲英文,为巴飞行员配备的翻译又大都不懂飞行。巴空军前训练部司令、后来成为空军副元帅的萨德-路丁回忆到:“我们在F一6上训练时,对后座的教员说英文,教员把我们的话先传递给空管员,塔台译员再把翻译后的信息传递回来。虽然采用了这些试验性的办法,但没有出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大多是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飞行员。”

1965年12月20日,由努尔-汗空军元帅率领的巴空军有关人员,乘坐C一130运输机从杰格里拉直飞中国和田。在那里,12架歼一6战斗机交付给巴基斯坦空军。这批飞机分5个编队从和田转场萨戈达,编入第23中队,并参加了次年5月的巴国庆阅兵。这些歼一6属于第一生产批次,飞机垂尾根部没有减速伞舱,装备的是炮口带消焰器的NP-30机炮。

歼20战斗机 歼6 歼6-历史沿革,歼6-战机型号

由于印度空军的威胁日益加大,巴空军飞行员没有学完全部科目便回国效力。在中国接受培训的13人作为种子教官组成了第25中队的核心骨干。经过2个月的适应飞行训练后,23中队1966年2月8日开始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努尔-汗元帅后来回忆说:“当第一架歼一6按照命令升空起飞后,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巴基斯坦空军不再挎着没有子弹的空枪充门面了!”

随着后续歼一6源源不断地到来,巴空军根据自己的情况为歼一6制定了具体的作训规则和西方化的飞行守则。这一东西合壁式的组合模式在后来被证明是相当成功的。

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开战初期印度空军拥有飞机625架,主战飞机是米格-21和苏一7;而巴空军仅有飞机285架,主战飞机是亚音速的F一86和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一6。印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占有明显优势。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这是一场难解难分、势均力敌的对阵。歼一6的机会来了。


歼6战斗机

12月3日黄昏,巴空军战机编队对多个印空军基地展开空袭。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按计划出动70架猎人式战斗机和苏一7歼击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巴基斯坦机场。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应该是在为它们的胜利庆祝,机场一定疏于戒备。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狂风暴雨般猛烈的空地夹击。巴空军的反击以歼一6为先锋。拉提夫少尉和赛福兹少尉驾驶歼一6,分别击落、击伤1架苏一7;卡兹少尉则驾驶歼一6将印度空军1架猎人战斗机撞毁,他也成为第一位牺牲的巴空军歼一6飞行员。在瓦解了印度空军进攻的同时,巴空军出动歼一6对地面的印军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压制,摧毁了印军18门火炮和一个弹药库。

印度空军没有吸取教训,竟然在5日晚又进行了一次相同的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印度空军连续两夜出动670架次,仅取得摧毁巴方7架飞机的战果,自身损失却高达52架。

12月7日,巴军歼一6双机-5印度空军的4架苏一7遭遇。一场激烈的拼杀过后,2架苏一7被击落。

这次战争中最经典的空战发生在12月8日。巴雷达突然发现印空军2架苏一7,欲低空偷袭巴空军里萨勒瓦拉基地,2分钟后到达目标。基地指挥官立即命令本基地值班飞行员哈斯米中校驾歼一6起飞迎击。形势千钧一发。哈斯米中校果断地在滑行中投掉副油箱,使用加力紧急起飞。刚刚升到2000米高度,即在左前方发现2架苏一7。哈斯米中校随即以大坡度迅速接敌。歼一6优异的爬升性能在这一突如其来的考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印机猛然发现歼一6已经占据后下方有利的战术位置后,便慌忙掉头,边做摆脱动作,边打开加力加速逃离,但为时已晚。’600米处,哈斯米的歼一6抓住了苏一7,当即发射1枚响尾蛇空空导弹,苏一7凌空爆炸。另一架苏一7惊慌之中一个俯冲至50米迅速拉起,试图急上升转

弯摆脱。驾驶苏一7的印度空军飞行员不知道,在低空和超低空和歼一6玩这种机动,简直就是班门弄斧。哈斯米迅速切半径跟踪至350米处,三炮齐发。第2架苏一7也一头栽下。

哈斯米中校的经典空战之后,苏联苏霍伊设计局曾经专门借调2架米格一19与苏一7系列飞机进行模拟空战,希望找出苏式飞机折戟沉沙的真正原因。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歼一6主要执行战场和要地防空任务,共飞行650架次,击落敌战机7架,自己损失4架。

1972年初,中国同意援建巴基斯坦一座歼一6大修厂。1978年,中国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巴基斯坦100多架歼一6,装备第15、17、23和第25中队。歼一6在巴基斯坦空军中的数量最多时达260架,装备9个飞行中队。

歼一6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56年,直到2002年5月27日才结束战斗生涯。由于歼一6的出色爬升率,巴空军恋恋不舍,仍在每个机场都保留几架歼一6,以对付印军的突然袭击。其中25中队的14架歼一6飞机就被部署到卡拉奇附近。

萨蒙里基地自1979年以来一直是歼一6的飞行基地,也是最后一架歼一6退役的地方。歼一6退役之际,巴空军举行隆重仪式。空军司令穆萨夫-阿里-米尔和前任空军司令努尔-汗出席了仪式。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部也派出代表参加。米尔在讲话中动情地说:“我们来此聚会,是为告别歼一6,并欢迎歼一7PG正式加入巴基斯坦空军。在过去36年中,歼一6出色地完成了巴基斯坦空防任务。所有巴空军飞过该机的飞行员都认为飞歼一6是他们一生中荣幸的经历。在我飞过的战斗机中,我想说,飞歼一6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歼一6的出现正值我们西方盟国由于1965年战争而背弃我们的时候,使巴空军在经受特别严重考验的关键时刻还能飞起来。歼一6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它气动布局合理,易于驾驶和维护,此外从中国来的备件供应不受阻碍。歼一6成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我们向这种伟大的机种致敬,尽管它退役了,但它仍使我们记起中国人民对我们巴基斯坦的关注和慷慨。我们把歼一6看作是中国人民对我们永久不变的爱和亲密关系的最好表达。”

歼6_歼6 -出口

越南(北越)是同时间接受中国歼一6的另一个国家。

1965年中国培训了一批北越飞行员,次年北越空军得到了第一批中国援助的歼一6战斗机,1968年美国宣布停止轰炸北越后,中国又向北越提供了一批歼-6,全部配属北越空军第5联队。由于拥有出色的爬升率、加速性能以及威力巨大的机炮,歼一6非常适合北越空军采用的“打了就跑”的战术。但是,由于越南战争的特殊性,越方的战略重点在地面,并且以游击战为主,狭窄的北方地域没有足够的机场容纳大量的飞机,所以,尽管中国敞开援助,北越空军接受的歼一6数量也从来没有超过40架。

歼一6与美军战斗机的第一次空战发生在1 972年5月8日。在代号为“后卫一I”的大规模空袭中,美军第1 5战术战斗机中队飞行员巴顿-P-克鲁少校和凯斯K・琼斯上尉驾驶F-4在河内上空用1枚麻雀导弹击落了1架歼一6。但两天后歼一6就还以颜色。美军第452战术侦察机联队的飞行员鲍勃・劳治少校和罗杰・罗克尔上尉驾驶F-4战斗机执行对杜梅大桥的侦察任务时,被北越空军的2架歼一6击落。鲍勃・劳治少校当场毙命。同一天,北越王牌飞行员乐桑岛和李多苏的歼一6双机编队还击落了1架F-4E,飞行员J・哈里斯上尉和D・威金森上尉丧命。在空战中,北越飞行员以自己独特的战术与美军周旋,常常趁美军飞行员不备突然发起攻击,在美军编队中造成混乱并寻找机会攻击落单美机,一击之后便退出战斗。这种“游击”战术让美国人在北越上空吃尽了苦头。1972年5月28日一7月28日的两个月中,歼一6飞机就在越南参加空战8次,击落美机7架。一度迫使美国空军赴巴基斯坦试飞歼一6,了解其制胜奥秘。

孟加拉国空军的24架歼一6来自巴基斯坦空军的转赠,1978年,这些飞机被编入了孟空军驻吉大港的第8和第25中队。接着巴空军又转赠了第2批16架歼一6。孟空军的歼一6采用与巴基斯坦空军一样的灰色迷彩涂装,机头处和垂尾上都涂有黑色战术编号。孟加拉国自独立之后就始终没有遭遇战争,歼一6也无施展的机会。1991年4月50日,一场飓风袭击了孟加拉,多架歼一6战斗机被毁。

歼一6在柬埔寨的命运堪称“悲惨”。1975年越南与红色高棉发生边境冲突,1977年中国援助了柬埔寨政府16架歼一6。这是该国空军第一次拥有超音速战斗机。这些飞机被装箱自海路运抵柬埔寨的磅清扬机场,但最终只组装完成6架。后来越南入侵柬埔寨,掳走了这些飞机。1980年夏,越南空军在柬埔寨暹粒机场还部署了几架歼一6。

中东鏖战

1980年发生的两伊战争中,歼一6同时出现在交战双方的空军中。这些歼一6都不是中国赠予或出售的。伊拉克的歼一6是1983年埃及赠送的,共40架。伊拉克空军用这些歼一6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由于对地突击效果有限,后来大部分转作训练用途或退居二线,驻扎卡尔巴拉、阿马拉、拉西德和贾里巴机场。伊朗的24架歼一6据称由朝鲜提供,于1983年4年海运至伊朗,遂行国土防空任务。在8年的空战中,由于战争指导的原因和双方空军的战术水平都乏善可陈,歼一6没有值得称道的战果。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军的歼一6还在伊拉克空军服役,由于多国部队空中力量的压倒优势和大规模“电子屠杀”,歼一6连升空的机会都没有。2005年的伊拉克战争,美英部队从沙漠里挖出来的只有歼一7,歼一6已不知去向。

中东地区拥有歼一6最多的国家是埃及。1976年埃及与苏联闹翻后.中国向埃及提供了一批歼一6战斗机,装备了埃及空军驻贝尼苏韦夫的第242旅和驻比埃比利斯的第241旅。埃及空军对一部分歼一6进行了改装,以挂载法国魔术空空导弹。

由于性价比可观,歼一6在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中广受欢迎。1 974年坦桑尼亚空军接收了12架中国支援的歼一6,装备了驻米库米的1个中队;1977年赞比亚空军也装备了12架歼一6战斗机,与歼一5战斗机混编成了2个防空/对地攻击中队。苏丹空军也进口了歼一6以加强其对地攻击能力。

1977―1978年,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边境战争,索马里空军的飞机损失过半。战后,索马里空军从中国得到一批歼一6,相比于巴基斯坦的第1生产批次,到这时这些飞机已是中国第105或第106生产批次了。索马里空军的歼-6多采用沙漠迷彩涂装。由于缺乏备件,不得不以拆散零件的方式维持飞行。199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摩加迪沙机场和哈尔格萨机场曾发现了几架被遗弃的歼一6,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已被武装匪徒洗劫一空。

阿尔巴尼亚是唯一使用过歼一6的欧洲国家。1961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分歧而转向中国,中国随之援助了阿尔巴尼亚大量的军备。1965年中国用12架歼一6战斗机从阿换回相同数量的米格一19PM,用于研究。阿空军前后共接受了70架歼一6,装备了5个航空兵团。1990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下台之后,这些歼一6在将红五星外套的军徽改成了黑色双头鹰之后,仍继续服役。

歼6_歼6 -退役


歼6退出空军编制序列:2010年6月12日,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6飞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从济南军区空军某训练基地最后退出空军编制序列的这批歼-6飞机,一直担负飞行员改装训练任务。这批飞机将在月底前完成就地拆卸工作,地面转运至空军某编余飞机储存中心后组装封存,作为空军编余战斗力继续储备。

无人机改装服役: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3年1月号刊文称,在福建连城基地,有越来越多的歼-6(J-6)无人攻击机进驻,2011年7月31日的卫星图片数出了至少55架。这是福建地区歼-6无人攻击机最多的机场,这里还进行了重修。除此之外,大批歼-10A(J-10A)战斗机同年进驻福建某基地。汉和猜测称,连城距离台湾中部接近400公里,连城、水门都可能是前线转场基地。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离格斗空战,退役后可大量改装为无人攻击机。

改装靶机服役:2013年12月24日,中央7频道首次曝光歼-6战斗机改装的无人靶机,这是用旧的退役战斗机改装的歼-6无人靶机,非台海前线的歼-6无人攻击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1586.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歼20战斗机 歼6 歼6-历史沿革,歼6-战机型号》为网友长情战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