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真皇后历史评价 李茂贞 李茂贞-封妻皇后,李茂贞-历史评价

李茂贞(公元856年-公元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五代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受封岐王。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宋文通以军功迁神策军指挥使,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朱玫等藩镇节度使以反抗田令孜为由起兵攻打唐僖宗,宋文通以护驾之功拜武定节度使,并改名李茂贞。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唐僖宗由凤翔返回长安,遭遇藩镇李昌符拦截,护驾部队与李昌符的军队发生激烈冲突,李昌符兵败逃走,僖宗命李茂贞追击,李茂贞不负僖宗所托将李昌符击败斩杀。僖宗晋升李茂贞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封陇西郡王。之后南征北战发展了大片地盘,并开始对朝政指手画脚。使得嗣位的昭宗李晔十分不满。景福年间(公元893年)朝廷与李茂贞发生多次冲突,先后数次出兵讨伐,结果连连战败。宰相杜让能、李溪、韦昭度先后被杀,唐昭宗被打得损兵折将。而李茂贞不但未获罪反被晋封为岐王,加守尚书令。唐朝灭亡后,李茂贞未向后梁称臣,沿用唐哀帝的天佑年号,并准备联合王建、李克用出兵讨伐朱温,但因各怀心事而不了了之,后唐建立后,李茂贞心怀不安,上表给庄宗李存勖,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因其是旧朝老臣,不加怪罪,改封其为秦王。改封秦王后不久,李茂贞病死,时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敬。

李茂贞_李茂贞 -封妻皇后


李茂贞

李茂贞没有出兵讨伐朱温,也没有称帝,但他却做起了事实上的皇帝:开设岐王府,自己使用皇帝的仪仗,让妻子做了皇后。但他的辖地却逐渐缩小,河东、后梁和蜀地政权都想从他手里揩点油,到后梁的末年,他的领地只剩下了七个州,成了一个小独立王国。

李茂贞的长相很差,贼眉鼠眼,但他性情宽容,对待军民都很随和。因为地小府库空虚,他便下令实行油的专卖,还禁止松枝入城,怕百姓用它点火把当灯用。有个伶人大胆地讥讽他:“臣请一块禁月亮之光。”李茂贞笑了笑,没有发火。他手下有个将领符道昭,别人告他谋反,李茂贞便亲自到他的家里,让他的护卫出去,自己在他的床上睡了一夜回来,谣言不攻自破。有两个军士打斗把官司打到他那里,他不问是非,斥责道:“自家兄弟打斗什么,吃我一顿棍子就让你们和解了!”军士惭愧得无话可说,两个人握手言欢,将士们很佩服他的雅量。李茂贞随和起来一点架子也没有,掌管府库钥匙的人也能呼他司空太保,和他的威名相差很远。

李茂贞还是一个孝子,对母亲非常好,在母亲病故时,他哀痛得几乎丧失了理性,大家见到的和听到的无不佩服他的孝道。

但李茂贞治军有些欠缺,军纪较差。在要吃饭的时候才命人埋锅做饭,吃的时候就地而坐。也许他的军队战斗力较弱和他随和的性格有关。军纪严明才能增强战斗力。

后唐灭掉后梁,李茂贞以叔父的名义给李存勖写了封信,祝贺他攻占开封。等李存勖定都洛阳后,他心里很不安,上表称臣,又让儿子去朝见李存勖,基本上归附了后唐,因为后唐的国号和被朱温取代的唐朝的年号相同,李茂贞原来是唐朝的岐王,现在归附称臣也很正常,没有什么投降的意思。李存勖因为他是旧朝的元老,对他很尊敬,仍让他任旧官职,还改封他为秦王。

李茂贞病时,李存勖还派人去给他送药慰问,封秦王后时间不长,李茂贞便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九岁。

大唐秦王陵

“敢不敢说东有兵马俑、西有秦王陵?”大唐秦王陵博物馆馆长林广生问道。

当然不能比。因为即使在宝鸡市,也未必有多少人知道大唐秦王陵,知道这里埋着一位原名宋文通的河北汉子,晚唐五代交替时的一代枭雄。 7月4日上午,带着疑问,我们登上了茫茫陵塬。

陵塬北枕陇山,俯临渭水,三面环沟,东隔金陵河与贾村塬相望,西隔长寿河与紫塬相望,渭河悠然远去。纵目望去,秦岭一脉尽收眼底。

在我们的采访中,这位大唐秦王的面目逐渐浮现了出来,一些谜团也随之闪现。

神秘墓主自有“千秋功过”

一直到2001年的一个夏日,考古人员在淤泥中掘出了一方“大唐秦王忠敬墓志铭”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冢疙瘩”里的神秘墓主,原来就是传说中的李茂贞了。

“此秦王非彼秦王”,博物馆的“军师”郭清华如此说道。因为提起大唐秦王,很多人首先会想起秦王李世民。此位秦王本名宋文通,唐僖宗赐其姓名李茂贞,列入皇家典籍,唐昭宗加封其为岐王、秦王等职,后梁承认其岐王一职,后唐则再次加封其为秦王。李茂贞一生中两次被加封为秦王,“大唐秦王”也算是“货真价实”了,省政府也于2003年9月确立大唐秦王陵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夕阳西下之时,地方割据,藩镇林立,九州大地山河破碎,落霞与孤鹜齐飞,乱世英雄风起云涌,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茂贞32岁便出任凤翔节度使,仗着秦岭之险、渭水之利而威震关西、陇东及川北,以至于偌大关中,除京师长安之外,其余均为其所有。他以镇压黄巢起义起家,勤王护驾有功,却三次火烧长安城;他杀人如麻,却重修法门寺,给后世留下千年古刹;而当朱温灭唐,各地强藩相继称帝之时,他却未随波逐流,一直奉唐正朔。当年参加秦王陵发掘的考古队长刘军社,曾概括李茂贞是“生于农家,起于行伍,兴于战乱,盛于分裂,终结于北方的局部统一”。

李茂贞“终结”前,从麟游、彬县等地拉来优质石材,一块块拼接起来,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在北陵塬上掩埋了起来。现在的石展台上,还散落着天王、力士的浮雕石柱础,有石雕莲花座以及刻有汉梵文字的石经幢等,还有从陵塬村收集来的陵墓前的石雕马头。

沿斜坡“摸”进墓室,似在步入历史深处,幽深的甬道两壁,壁画斑驳。

耳室的玻璃上滴着露水,雾气弥漫,依稀可辨识出汉人牵马、胡人牵驼,是八抬大轿,是鸳鸯牡丹,是十八乐伎,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诸多谜团尚待解开


李茂贞

李茂贞及其夫人刘氏的墓,是按“同茔不同穴”的帝后墓形制合葬的。

从1998年勘探、2001年试掘并于2003年5月开放至今,随着岁月流逝,有些谜团已涣然冰释,有的则愈加扑朔迷离,比如“天象图”,比如石函,比如无字墓志盖,比如文武杂列的“神道”等。

夫人墓室的端楼高达7米,砖雕仿木,华丽非凡,端楼下以乱石堆砌,盗墓贼胆敢挪动,后果可想而知。端楼后的石门,绝难开启,但就在甬道与墓室南壁顶部相接处,套压的一块楔形石条被抽出,形成了可供一人出入的小洞,专家认为是当初修墓工匠为盗墓所预留。而后面的墓室,大青砖逐层内收而券成的穹窿顶上,赫然有一个盗洞!

盗洞被因“洞”制宜地通往地面做成通风口,墓穴里的气息“空穴来风”地排出地面,而当初找通风口时的发现,却令每个人惊讶不已,“盗洞通上去的地面,是个苹果园,取土时发现有砖,一挖就是好大一片,那就赶紧清理,有的上刻工匠姓名,有的拓有工匠手印”,郭清华说。

这堆唐砖,北宽南窄,中间隆起,四周翘起,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因无砖而空出的位置,则连成了一幅北斗七星图,“天象图确立了墓的规格,只有帝王陵才有天象图,地上的天象图更是极为鲜见”,林广生说。细观天象图,有一个向东指的齿牙状规则豁口,旁边还有砖摆成箭头,用意何在,玄机重重。

顺着齿牙状的砖往下“走”,便直达夫人墓室,但当初胆敢标出箭头,若被发现,岂非要人头落地?难道盗墓者当年已混迹其中、并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盗墓的玄机?从实际效果看,这个箭头,确为盗墓贼对墓室顺利实施“垂直打击”起了关键的“导航”作用。而那些或隆起或散开的砖块,应该是历历皆有所指。

除神秘“天象图”外,李茂贞及其夫人墓的神道上,既有人臣墓的石羊、石虎、石人,也有帝王陵前的石马、华表,且文武两厢错杂排列,但终其一生并未称帝,这些石雕含意何在?

武则天的无字碑天下闻名,李茂贞也有个无字的墓志盖,盖周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墓志铭也是洋洋洒洒,但墓志盖上只字全无,这又是为何?

“还有石函,至今不知道是啥东西”,郭清华介绍,当初开启石函时,可谓一波三折,打开后,是个铁锈斑斑的物件,是否丹书铁券?如果不是丹书铁券,又是什么呢?至今无解。

只有李茂贞的石像,因被传说摸摸可以却病,开始变得油光可鉴。

诸多谜团,依旧缭绕。

千年陵寝风雨飘摇


李茂贞

大唐秦王陵博物馆场地内,有一座兔肉加工厂,按博物馆前任负责人与其所签合同,还要经营到2009年底。而曾几何时,类似电影《功夫》中“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机构也考察过这座院子,认为墙高地平,适合特定人群在此“休养生息”。博物馆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走马灯地换着经营者,第4任的老林又能“坚守”几年呢?

其实直到现在,关于这座博物馆,当初是否属于抢救性发掘?发掘队伍是否有资质?民企能否并如何开发帝王陵等诸多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就在接受采访时,老林手里还捏着一份向宝鸡市国土资源局提请行政复议的报告。

但毫无疑问的是,李茂贞就在这里,大唐秦王就在这里,诸多谜团就藏在这里。

曾几何时,国民党建陵塬机场,墓前大量精美石刻被毁;后来“文革”时修水库,大量石刻沉入湖底。墓室里曾出土过宋代铜钱,如果排除恶作剧成分,那么被盗史可上溯至宋初了,也就是说李茂贞入土百余年后即被“造访”。雨水由盗洞渗入,积年泥浆逐渐将墓室、甬道尽数淹没,将精彩壁画席卷而去,砖雕石刻长年浸泡其中。李茂贞夫人墓中,认为乐伎砖雕后藏有金银珠宝,盗墓贼将这些砖雕悉数毁坏。雨水沿盗洞积年渗漏,端楼砖雕上的青苔,历历可见。

李茂贞曾在凤翔城东北为其夫人修有“李氏园”,苏东坡任职凤翔时,此园仍存,苏东坡在诗中写到,“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扣其户,幽响答空谷”,他徜徉于这座“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的小园,不禁抚今追昔,百感交集。

“断碑衰草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李茂贞雄踞于此数十年,但在历史长廊里,他也是个行色匆匆的过客。 李茂贞夫人的墓中,精美砖雕“瑞鸟衔草图”,两只鸳鸯相互顾盼,将一枝牡丹花从嘴里送来送去,显得颇为恩爱,牡丹怒放,色彩明快热烈,令人过目难忘。

只今唯余宁静的墓园,幽深的甬道。远处,墓木已拱,郁郁葱葱。

后时间不长,李茂贞便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九岁。

李茂贞_李茂贞 -历史评价

李克用:唐不诛茂贞,忧未已也!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茂贞居岐,以宽仁爱物,民颇安之。

李茂贞_李茂贞 -史书记载

《新五代史・卷四十・杂传第二十八》

李茂贞_李茂贞 -秦王陵寝

睿真皇后历史评价 李茂贞 李茂贞-封妻皇后,李茂贞-历史评价

主词条:大唐秦王陵


大唐秦王陵

大唐秦王陵位于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顶,距市区仅 2.5 公里,是展示唐末秦王李茂贞及夫人刘氏“同茔不同穴”的合葬陵寝为样板的专题博物馆,距今1100年历史。

大唐秦王陵始建于公园九零七年,地宫内有保存完整的世界罕见的砖雕飞檐古端楼,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的“地面天象图”,有全国罕见的帝后地下宫殿两座,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大唐秦王陵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在唐代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1993.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周育民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

李茂贞墓陕西宝鸡 陕西宝鸡地图

从宝鸡火车站坐公交到西关,再倒到陵塬的班车,15分钟即到李茂贞墓,快捷便利。其墓是国七,现在虽是国家资源,但属于私人性的开发,墓园内整修的环境倒是很舒畅。李茂贞墓在它的省保碑和宣传册页上依旧叫着“大唐秦王陵”,此秦王非唐初李世民

李茂贞 朱友珪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藩镇军阀,五代时期岐王。曾经开岐王府,妻称皇后,各种仪示都跟皇帝一样。后向后唐称臣,封秦王。人物简介李茂贞(856—924),唐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字正臣。本姓宋,名文通。行伍出

历史典故 李存审出镞教子 李存审授镞阅读答案

[历史典故]李存审出镞教子汇编:符 斌(广东廉江)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文言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

声明:《睿真皇后历史评价 李茂贞 李茂贞-封妻皇后,李茂贞-历史评价》为网友帮我找回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