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影片推荐,万紫千红总是春-内容

万紫千红总是春,诗歌名句(出自宋・朱熹 的《春日》),另有同名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9年,导演沈浮,张瑞芳、孙道临主演)以及相关图书等;电影的主要剧情为:1958年,上海的家庭妇女组织起来参加社会劳动。里弄的居民小组长王彩凤在丈夫刘根发的支持下,报名参加里弄的玩具生产组,遭到婆婆的反对。蔡桂贞的丈夫郑宝卿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阻挠妻子参加缝纫组。后经里弄居委会主任戴妈妈做工作,才使王彩凤、蔡桂贞等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万紫千红总是春_万紫千红总是春 -影片推荐


万紫千红总是春电影名:万紫千红总是春
导 演:沈浮
编 剧:沈浮瞿白音田念萱
主 演:张瑞芳沙莉汪漪范雪朋黄晨
上 映:1959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万紫千红总是春_万紫千红总是春 -内容提要


万紫千红总是春 (1959)故事梗概
根据陈其通同名话剧改编。
1935年5月,在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通过彝族区后,又出其不意地在安顺场突破了大渡河敌人的坚固河防。但由于渡口狭小,又仅有一条渡船,加之大渡河水流湍急,难以架桥,又不能涉水,数万大军难以通过。尾随之敌已经不远。蒋介石妄想在这里重演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历史,歼灭长征途中的红军。红军指挥部命令部队急转,掉头夺取敌人在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口。深夜,大渡河两岸,国民党军和红军点着火把,向泸定桥急速行军。红军前卫营副营长罗顺成带队疾行。他骗过了河对岸的国民党军队。营长赵志芳和教导员李有国对疲劳的战士们进行着鼓动工作。倾盆大雨直泻下来,敌人忍受不了寒冷,躲起来避雨。红军战士不顾饥饿寒冷,直扑泸定桥,终于在拂晓时分赶到。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有几十丈宽,铁索桥上的桥板被敌人抽去,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铁索,桥面距水面十数丈高。上级命令,赵志芳率领冲锋队吸引敌人火力,罗顺成带领后续部队铺设桥板。在战士们的神勇攻击下,敌人的防守被打垮,红军打开了通往四川的道路,但教导员李有国在战斗中受伤。红军渡过大渡河,沿着川康边境,向着终年积雪、人迹罕见的大雪山进发。雪山的天气变化无常,转眼间乌云密布,大风雪来临。炊事员老周为了保护自己的武器――行军锅,被风雪卷下山去,许多英勇的红军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站起来。红军战士们终于翻越了飞禽难以飞过的大雪山,创造了历史的奇迹。1935年8月,红军来到毛儿盖藏族地区,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艰苦的环境中,李有国旧伤复发倒下。为了走过草地无人区,战士们决定把教导员用担架抬过去,李有国坚决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好意。房东老大爷见实在无法挽留,把自己仅有的一匹马送给了李教导员。草地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忽而风雪交加,忽而狂风大作,到处是乌黑的泥潭,随时吞噬着人的生命,饥饿也在威胁着红军战士们。许多战士倒下去了。首长杀掉了自己的坐骑,分给战士们吃。李有国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能坚持到底了,但他还是以乐观坚毅的精神鼓舞着同志们,直到他英勇牺牲。战士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沉痛悼念这位勇敢坚毅的战友。红军即将走出草地,国民党马步芳军队来袭,战士们一鼓作气打垮了敌人。接着,红军战士们又以勇不可挡的气势,突破国民党重兵防守的天险腊子口。1936年12月,经过艰难转战的红军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历史上最伟大最英勇的长征。
本片摄制期间,导演成荫和摄制组同志沿着长征的道路,跋涉四千多公里,在气候瞬息万变的恶劣环境中,付出了十五个月的艰辛劳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在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长驱两万五千里这一震惊中外的壮举。红军战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不退缩、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以及远大的革命理想与追求,都得以充分表现。影片创造了真实、恢宏的氛围,油画般的浓郁色彩和强烈的感情投入使之成为一幅由红军战士的鲜血和生命凝就的光辉历史画卷,具有史诗般的气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国庆10周年献礼影片
※※※※※※※※※※※※※※※※※※※※※※※※※※※※※※※※※※※※※※※

上海吉祥里的一群普通家庭妇女,积极参加了大跃进。她们纷纷要求走出厨房,走进工厂,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居民委员会主任戴妈妈理解她们的心情,全力支持她们。于是,街道上建起了托儿所、食堂和刺绣、缝纫、玩具生产组。但是,这群家庭妇女的行动却遭到了各种落后思想的阻挠。王彩凤的婆婆刘大妈就不同意儿媳妇参加。解放前,刘大妈受尽了苦难。解放后,儿子在工厂当了工人,一家大小有吃有穿,她要王彩凤好好守住这个家,不同意她参加生产组。王彩凤的丈夫刘根发与妈妈的意见不同,他支持妻子的主张。刘大妈认为王彩凤不顾家了,非常生气,她找到戴妈妈说理。戴妈妈批评她的落后思想,使刘大妈受到教育。她亲眼看到里弄里的托儿所、食堂办得非常好,就放心地把孙子送进了托儿所,她和媳妇王彩凤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在吉祥里的另外一家,丈夫郑宝卿是一个有浓厚大男子主义的人,他阻止妻子蔡桂贞参加生产组。但蔡桂贞不顾他的阻挠,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后,担任了缝纫组的组长。郑宝卿觉得妻子违背了他的意愿,竟然两次闭门,不让蔡桂贞进家门。蔡桂贞忍无可忍,要与丈夫离婚。戴妈妈劝阻了蔡桂贞,并和蔡桂贞一起帮助郑宝卿认识了自己旧思想的错误,改变了轻视妻子的态度,他们的家庭生活变得美满幸福了。缝纫能手陆阿凤虽然愿意参加缝纫组,但怕缝纫组借用她的缝纫机,就报名参加了刺绣组。当缝纫组为儿童教养院赶制棉衣时,陆阿凤心中惭愧,精神苦闷。王彩凤和蔡桂贞以为她身体不舒服,送她回家休息。陆阿风深受感动,自觉转到了缝纫组,并要把自己的缝纫机拿出来支援生产。冲破旧思想的束缚,生产组蓬勃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蔡桂贞第一次拿到工资,请回家一幅毛主席的画像,代表生产组的全体妇女将画像高高挂在生产组的墙上。妇女们深深感到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新社会才使她们走出了家门,有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影片推荐,万紫千红总是春-内容

万紫千红总是春_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歌名句

诗歌原文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译文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_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词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_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2)
朱熹(1130―1202)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师事刘子□等人,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2494.html

更多阅读

超女总导演王平不可能逃跑 2017央视春晚总导演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湖南代表团代表 王平一早,新浪博主阳光写了篇文章,危言耸听,说超女之母王平将出任旅游卫视台长,呵呵,假的!舞美师用六大事实证明王平不可能离开湖南卫视。第一,王平是2005年超女

2015年羊年春晚总导演及三位主持人曝光 2017春晚总导演

去年6月8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时,就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办春晚,探索新思路、开门办春晚,把春节联欢晚会真正办成全民大联欢,引领时代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就在去年7月12日,央视也确实敞开大门邀请了著名导演冯小刚担任2

声明:《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影片推荐,万紫千红总是春-内容》为网友蕝蝂尛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