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的外形特征介绍 虹鳟鱼 虹鳟鱼-简要介绍,虹鳟鱼-外形特征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鱼,鲑科冷水性鱼类,塘养鱼中的珍贵品种。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要求较高。虹鳟是一种食用鱼,被移入多个国家,但在一些地区成为了入侵物种。食用作用中养在水库,体重3千克左右,烤虹鳟极美味。

虹鳟鱼_虹鳟鱼 -简要介绍


虹鳟鱼出海型又名硬头鳟,体大、淡蓝色,也是游钓鱼。

虹鳟体重可达约2.8公斤(6磅),硬头鳟(大型湖泊中的类型)可从约4.5公斤到超过此重量的一倍以上。另一虹鳟类型爱达荷州坎卢普斯虹鳟(Kamloops),可重13.6公斤以上。

虹鳟鱼(rainbowtrout),誉为“水中人参”,属鲑形目、鲑科。最大体长:120cm,栖息深度:0-5公尺,又称瀑布鱼、七色鱼。

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美国加州山涧中,喜栖于清澈无污染的冷水中,以食鱼虾为主,为高寒鱼类,只能在20℃以下的水温中生长。生存条件要求高,属娇贵鱼种。鱼身非常优美匀称,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清晰的彩虹样的痕迹,这是它的名字“虹鳟鱼”的来历。命名者(Walbaum,1792)。

虹鳟鱼_虹鳟鱼 -外形特征

虹鳟鱼性成熟个体沿侧线有1条呈紫红色和桃红色、宽而鲜红的彩虹带,直沿到尾鳍基部,在繁殖期尤为艳丽。似彩虹,故名。鱼体呈纺锤状,略侧扁。有一脂鳍,体色美丽。体侧有一条棕红色纵带,状似彩虹。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头部、体侧、体背和鳍部不规则的分布着黑色小斑点。

虹鳟鱼_虹鳟鱼 -生活习性

虹鳟鱼为肉食性鱼类。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

虹鳟鱼_虹鳟鱼 -生长繁殖

虹鳟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虹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五次的例子。其雌雄鱼的鉴别,外观主要依据鱼的头部,头大吻端尖者为雄鱼,吻钝而园者为雌鱼。

虹鳟鱼_虹鳟鱼 -分布区域


虹鳟鱼图片

虹鳟鱼在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加拿大、美国、墨

西哥的太平洋沿岸、日本、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东亚地区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里均有分布。虹鳟为引进品种。全国的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大多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

虹鳟鱼_虹鳟鱼 -栖息环境

虹鳟鱼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

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最适水质为:生化需氧量小于是10毫克/升。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虹鳟有陆封型(终生在湖泊、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长的硬头鳟)两种。两者的杂交子代可以入海。

虹鳟鱼_虹鳟鱼 -渔业价值

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山川溪流中。1866年始移殖到美国东部、日本、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东亚地区养殖并增殖。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的养殖名贵鱼类。我国养殖的虹鳟最早是1959年4月自朝鲜赠送周恩来总理象征中朝友谊的8000颗受精卵开始,后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逐渐推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里都有分布。自1874年以来,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移植驯养。1985年5月首次从甘肃玛曲养殖场引进虹鳟鱼种至青海省海晏县哈达木泉养殖,获成功。虹鳟鱼系冷水性凶猛鱼类,喜栖息于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山川溪流中,以水生昆虫及幼虫、甲壳类、小鱼虾、蝌蚪和掉入水中的陆生昆虫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给的颗粒饲料。虹鳟鱼有很发达的胃,肠道短,幽门垂发达。游泳迅速,适宜集约化养殖,单产很高。目前全国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

虹鳟鱼_虹鳟鱼 -养殖介绍


虹鳟鱼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在上方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场应该是独立的。池塘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水沟形均可,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池子宽度不宜过大,稚鱼池宽多为1.5米~2米,成鱼池宽多为4米~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鱼池以0.2%为宜,成鱼池以0.8%为宜,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池塘可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厘米~30厘米。稚鱼池一般为30平方米~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平方米~200平方米。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需注意使饵料遍撒水面,待喂养两周后,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比较常用的稚鱼开口饵料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饲料。投喂动物饲料须先将饲料弄细或剁成糊状撒在池水上游水面上,使鱼摄取,也可将制成糊状的饲料抹在细铁丝网上,分挂池中,供鱼摄食。后期稚鱼渐大,投喂时可将几种

饲料混合调成糊状煮熟后,制成小颗粒状,撒到水中。投喂配合饲料,前期粒径为0.3毫米~0.5毫米,后期粒径为1毫米以上。饲料中动物性蛋白量高于植物性蛋白量。随着稚鱼的成长,可适当增加植物性蛋白含量,初期每天投喂次数需多些,日投6次~8次为宜,后期日投2次~4次。一般水温10℃以上、稚鱼体长13厘米以下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2%~7%投喂,鲜饲料则按2.5%~13%投喂。体长14厘米以上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0.5%~2.4%投喂,鲜饲料则按1.0%~4.9%投喂。

初期稚鱼的放养密度为5000尾/平方米~10000尾/平方米。当稚鱼体重达到1克左右(全长4厘米~5厘米)时,需要按个体大小不同分池饲养。2克左右的鱼(全长5.5厘米)放养密度为1200尾/平方米~1500尾/平方米。5个月以后,鱼体重在20克~30克的个体,放养密度为500尾/平方米~100尾/平方米。

成鱼饲养

国际上虹鳟一般以尾重150克~300克为上市规格。鱼尾重60克~70克,放养密度为23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鱼尾重100克~150克,放养密度为100尾/平方米~150尾/平方米。同时,要随水温的升高加大水的流量。

成鱼饲养池多为长方形,长宽之比10:1为宜,面积以100平方米~200平方米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平均流速应大于2厘米/秒,一般可在3厘米/秒~5厘米/秒,溶氧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氨氮不得超过1毫克/升。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排干池水,洗刷池子。如进行高密度养殖时,需人工增氧,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

三倍体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一20%。

虹鳟鱼_虹鳟鱼 -经济利用

虹鳟肉多,刺软,少腥味,为高级食用鱼。由于幼鱼肉嫩味美、生产周期短,国际上的商品规格大都为150~300克。日本等国常以油炸酱渍虹鳟鱼块、生鱼片、酱渍酥鱼、 盐渍鱼子等作为宴客佳肴。0.5千克以上的成鱼在欧、美各国多制成熏鱼出售。中国目前的商品鱼规格大致为 0.5千克左右,以鲜销为主,也有少量冷冻品。在欧、美各国,虹鳟又是游钓的主要对象之一。

虹鳟鱼_虹鳟鱼 -种苗管理

水质的要求

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mg/L。

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公斤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养殖池条件

1、鱼池形状:各地养殖虹鳟的鱼池形状各异,但以长方形为多。一般长宽比例为8:1--10:1,可根据地形确定适当比例。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保持一定的坡降(1/50--1/100),便于水体交换和排污。池与池之间可利用地形分级跌水排列布局。

2、鱼池面积与深度:大致可参考如下尺寸:

鱼池类别面积(m2)深度(m)

孵化池、仔鱼池2-60.3-0.5

鱼苗池16-300.3-0.6

鱼种池50-3000.6-0.8

马蜂的外形特征介绍 虹鳟鱼 虹鳟鱼-简要介绍,虹鳟鱼-外形特征

成鱼池100-7000.8-1.0

亲鱼池200-10000.8-1.2

3、鱼池建设:鱼池结构为砖混结构,内壁用水泥抹光滑。进出水口设在鱼池上中部,以便于保持水位。同时,进出水口都要设栅栏,以防逃鱼。

苗种及投放

1、苗种的放养密度:各养殖阶段参考密度

阶段体重(g)水温(℃)密度(尾/m2)备注

卵黄吸收前135000溶氧6-8mg

开食1-2月0.5kg131000-500

开食2-4月3kg15500-300

开食4-6月15kg17300-200

开食6-9月80kg19200-100

开食9-12月180kg15100-50

二龄鱼1000kg1530-15

亲鱼1000-2500kg153-5

2、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3、鱼苗、鱼种在投放时要消毒处理。

饵料的要求

1、虹鳟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要求饵料营养全面,粗蛋白含量幼鱼在45%左右,成鱼不低于40%,饵料中要有较高的脂肪含量,还应注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

2、饵料可就地取材,利用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动物性原料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

3、饵料一定要新鲜。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

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一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

养殖技术

虹鳟(Oncorhynchusmikiss)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是目前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

饲养成鱼是我们的生产目的,一般饲养成鱼是用满1龄的鱼做为鱼种开始饲养,也有的是从当年鱼开始一直养到食用鱼出池,各地可根据条件来决定。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

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

3.管理

(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2507.html

更多阅读

香樟树的外形特征和作用 香樟树春夏秋冬的特点

香樟树的外形特征和作用——简介香樟树是常绿乔木,一年四季都是绿色而且有香气。香樟树的全身都是宝,从树叶到树根,都可以入药,而且还是非常优良的木材。下面winterpoem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樟树的外形特征及其作用。香樟树的外形特征和

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小论文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本文获县级科技小论文二等到奖)在一年级里,我就在自然课里了解了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一直就在想自己观察一下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今年暑假,我就实现了这个计划。下面就是我的观察与分析。一、蚂

松树的外形特征 草原狼 草原狼-外形特征,草原狼-分布范围

草原狼,犬科动物,灰狼的亚种之一,机警、多疑,形态与狗相似,体型比北美灰狼瘦小,其智能颇高,可以通过气味、叫声与同伴沟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代表一种强悍、坚韧的精神,狡诈、勇敢、机智、凶残、雄心、耐性是它的代名词,这也是它生命力顽

声明:《马蜂的外形特征介绍 虹鳟鱼 虹鳟鱼-简要介绍,虹鳟鱼-外形特征》为网友太软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