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 半两钱 半两钱-简介,半两钱-秦半两钱的出土

众所同知,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同时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统一货币有:及至秦,中国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宝、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半两钱_半两钱 -简介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之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作为秦始皇帝统一政策中的一节,秦半两钱的发行多有论述。但是,随着近年来新的考古文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又有了新的看法。从各地区出土的半两钱看,其重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半两”二字的文体也多有不同,乍一看,很难判定是统一后的货币。同时,1976年发现的《睡虎地秦简》中,可以了解到战国时秦的货币制度的情况,其中,在《文物》1982年第一期上刊载了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出土的有关田律记录的木简以及半两钱的出土情况。这一发掘成果,至少如实地报告了战国时的秦国已经发行半两钱的情况。以上事例说明,关于半两钱,并非秦始皇帝统一货币之后的半两钱,而一定是战国时在秦国流通中出现的半两钱。那么,秦前后共发过两次货币。《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由此得知,前336年与前210年,秦发行了货币。半两钱与这些记载究竟有何关系?半两钱是汉武帝发行五铢钱之 前,长时期内连续发行的重量有相当变化的一种货币。半两钱的形状为圆形方孔。钱面上重量的记载对后代货币产生了很大影响。

半两钱_半两钱 -秦半两钱的出土


一、秦半两钱的出土情况

秦半两 半两钱 半两钱-简介,半两钱-秦半两钱的出土

最近关于半两钱的出土事例,有大量出土报告,下面表格中列举了中国各地发表的报告及秦半两钱的出土情况。表中的时期一栏记的是根据报告等推断的半两钱的埋藏时期。认为埋藏于汉代的钱币明确认为是四铢、半两钱的,在此谨做省略。

所列,很明显,秦半两钱的出土集中在陕西、四川等地。陕西是秦之旧地,四川尽管战国前期属巴蜀,但于前316年归属了秦。而雍城又是秦的旧都,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于咸阳后,仍为重要都市。更何况作为秦的中心咸阳,以及在始皇陵周围的遗址中,无疑有大量的文物出土。至于其他地方的出土报告就很少。即使偶然发现秦半两钱的地方也与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山西省河津县在战国时称作皮氏,属魏国之地,前329年为秦所攻占。前272年,秦于河南省南阳一带,设置南阳郡。另外,关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等出土地,均在秦筑长城附近。


半两钱首先,青川县战国墓,自1979年-1980年,先后发掘了三次,清理了72座墓。其中50号墓中出土了有田律记载的木简,又出土了7枚半两钱。根据木简的记载得知,在中国,这座墓的年代当是秦昭王元年(前306),同时,有不少情况是以出土的7枚半两钱为标准来对战国秦半两钱编年的。但是就其埋藏年代来说,间濑收芳先生从出土文物及其他条件来看,认为这座墓的年代应在楚都郢陷落(前278)以后,而且枚半两钱的重量从2.1g-9.5g不等,差额较大,以此为编年标准似乎不太合适。

雍城遗址高庄秦墓,1977年,发掘清理了46座,共出土580枚半两钱,属战国晚期的1号墓中出土了15枚,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3.2cm,重6.75g,为最早类型的钱币。

咸阳遗址长安张堡,于1962年冬发现有“杜市”印的釜里装有1000枚古钱。除了有两甾钱1枚,,7贝益化钱2枚外,其余均为半两钱。这与《睡虎地秦简・金布律》中的“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相符。报告作者将这些半两钱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钱径较大,最大者3.7cm,一般的3cm以上,最重者11g,一般为6-7g之间,钱穿大多不规则,周边有流铜现象。钱文古朴、粗放,没有一定的规格,认为使用的是泥范。总计148枚,占全体的16%。

第二类:钱体大小厚重不一,较为小、轻、薄,一般钱径2.5-2.8cm,重3-6g,铸造粗劣。共738枚,占79.80%。

第三类:规格重、大、厚,规范化,直径均在3-3.2cm,重为6g左右,相当于秦制的八5,6钅KG-*2朱;厚0.15c


半两钱m,钱穿方正。铸造技术先进。钱文规整。有38枚,占4.2%(表3),这些半两钱为何时所埋,根据陶釜为战国器物及第三类半两钱与四川巴县冬笋坝战国墓、青川县50号战国墓出土的半两钱基本相同等情况来看,与汉半两有明显的区别。认为第一、二类为民间私铸,年代应为秦惠文王二年以前;第三类则是国家统一的铸行钱币,即惠文王二年以后的钱币。同时,作者将半两钱的铸行时期追溯至秦献公七年的“初行为市”时期。至少确定其贮藏时期应在秦统一六国以前。因为这一出土资料可以说明在战国时期,尽管这些半两钱发行时期的早晚、钱形大小、钱的轻重有很大差异,但都同时流通,并且以1000枚为单位将其收藏便于使用。此外,在这里,有战国时齐国的,贝益化钱、两甾钱与半两钱同时出土。两甾钱钱径3.1cm,穿0.9cm,重5g,贝益化钱2枚,1枚钱径2.3厘米,穿0.8厘米,重3克,另一枚钱径2.4厘米,穿0.6厘米,重3克。关于两甾钱与半两钱同时出土,已由1954年四川巴县冬笋坝49号战国墓的发掘报告中得知,可同样在表1-27的长庆桥镇,1988年12月出土的铁罐内,发现了2万余枚半两钱及贝益化钱1枚,两甾钱2枚。两甾钱为战国秦货币的可能性较大,可何时在何种状况下铸造而成尚不明确。贝益化钱为战国齐国货币,这属秦国领地且在当时的都城出土,资料非常重要。两甾钱、贝益化钱与半两钱的组合中,也许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咸阳遗址长陵车站附近,1962年3月在沙坑中出土了15种战国货币140枚与铜料块。


半两钱其中有秦半两钱,魏安邑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5152.html

更多阅读

特大秦半两 鎏金 径65mm 重107g 出土秦半两

爱好集藏研究半两钱的朋友都知道,半两钱行用秦汉两朝,公私均铸,大小轻重不一,存世量大,最轻薄的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而大且重者可达几厘米数十克。近年来,随着基建考古工作的发展,半两钱的出土量越来越大(河南永城芒山梁孝王墓在1991年一次出

秦半两里的金字塔 秦半两真的值几百万吗

秦半两隐藏着秦国秘密,秦人把标准融合到钱币里,钱币到哪里,标准就到哪里。道无(人,仁,点)中生有(圆),规中生矩(方),规矩生泉(货币),泉生金字塔(信仰)我把这三枚古币(秦半两,汉五铢,康熙通宝)拿来做个对比,发现三枚古币的方孔前两枚基本相等,我就以五铢为样本

秦.汉半两的区分 大汉泥炭土型号区分

先秦半两是容易分辨的:铸法原始、古朴,幕面不甚平整,背面或有铜渍,铸口宽大而不修平,有上下左右流口;外形不圆,厚薄不均,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圆孔;钱径较大,钱体较厚;面文“半两”二字,大小不一,“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常见“长人

秦《“半两”特大银钱》春节珍赏 春节夜市赏花灯图片

最古银质镇库钱 非止名家才可有秦《“半两”特大银钱》春节珍赏春节之际,当赏银珍。故特将帐中所深藏之特大型“半两”银钱一品,遣上博来品赏,以飨众泉好。此品难得一见,见之有喜,先以此祝诸位博友泉好开春大吉矣!“半两”钱,乃秦与汉

声明:《秦半两 半两钱 半两钱-简介,半两钱-秦半两钱的出土》为网友小心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