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董振堂 董振堂-简介,董振堂-人物生平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自幼跟父亲习武,中学时获“优秀模范”称号。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春,参加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馀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牺牲。 在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振堂_董振堂 -简介

董振堂(1895―1937年),宁都起义领导人。字绍仲,新河县人,1920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


董振堂

“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馀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董振堂 董振堂-简介,董振堂-人物生平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所部编入红军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

董振堂_董振堂 -人物生平

投笔从戎

董乃煌出生时,一家老小正在外颠沛流离,他一开始姓姥姥家的“赵”姓,1946年在冀南区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回到邢台市新河老家重新安定下来,给他改回“董”姓。

董振堂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国民军在绥远丘原誓师向甘肃、陕西进军,同北伐军南北呼应。

投奔苏区


董振堂

董乃煌介绍,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馀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26路军广大官兵纷纷要求北上抗日,保卫家乡,但遭到蒋介石的斥责和重兵阻拦。董振堂在困守宁都的几个月中,面对红军的宣传和革命活动,他看到了中国希望之光。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1.7万名官兵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从1932年7月到1934年9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1932年4月,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长征中,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1934年11月底,红军向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突进,由于前面部队携带了大量“坛坛罐罐”,行动迟缓,不能迅速过江,加重了红五军团的掩护任务,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当时红五军团仅有第13师、第34师两个战斗师,兵力约1.1万人。当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34师已被敌军重重包围。最终,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中央红军趁滇北防守空虚,决定兵分三路,从3个渡口同时渡江,董振堂的红五军团负责掩护军委纵队从中间的皎平渡渡江。按照这个部署,红五军团在江南岸的石板河一带掩护3天便可撤防。但渡江行动开始后,第一军团找不到渡船,架了半截的浮桥又被江水冲垮,第三军团也无法架浮桥,于是中央军委命令第一军团沿江而下,第三军团沿江而上,都改从皎平渡渡江,而皎平渡仅有6只小木船,渡江所需时间延长,因此,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连续3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壮烈牺牲


董振堂陵园

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馀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馀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炮火的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董乃煌说,祖父牺牲后,国民党祖父的头颅在高台县挂了很多天,姑姑目前还保存着这张照片,“用铁丝捆着两个耳朵,吊在城墙上。家人每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还说,后来叶剑英等人特意到高台寻找过祖父的尸体,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

董振堂牺牲后,毛泽东曾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乃煌用“伟大”一词来评价祖父的一生,他说董家为祖父的英勇事迹而自豪,家人时常到华北烈士陵园去凭吊和看望祖父。

董振堂_董振堂 -家庭成员

妻子
贾明玉哥哥董升堂,1940年,哥哥董升堂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师长。儿子董用威,原名董光桢,生于1924年,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0年3月至1957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助教。1990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女儿董光苔侄子董光模侄子董光权

董振堂_董振堂 -人物评价

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38年黄镇同志出版的《长征画集》中,写有魏传统同志评价董振堂的诗句:“军团长,董振堂,战士雄姿人尊仰,随身不离枪。”

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振堂_董振堂 -后世纪念


董振堂

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内设序厅和主厅,共500多平方米。董振堂半身雕像和毛泽东的手书大字“坚决革命的同志”矗立在序厅。

董振堂故居


董振堂

位于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一条新修的公路即可直达。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新河县对董振堂将军故居进行了修缮。这里是董振堂出生的地方,常有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参观,体味将军清末民初的农家生活。

董振堂族墓

是邢台市新河县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董振堂的遗孀贾明玉和骨肉同胞、祖上先辈。经过修葺,董氏墓地又树立了董振堂将军纪念碑。碑体高大宽厚,镌刻着董振堂生平简介。

董振堂纪念碑


董振堂

1957年,高台烈士陵园建成。陵园内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园内董振堂纪念亭柱上的楹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亭内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隶书“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北面镌刻着360馀字的《董振堂烈士传略》。

董振堂墓


董振堂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内,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馀人包围,董振堂和3000多名将士壮烈殉难,董振堂埋于其牺牲处。

建军纪念日怀战烈

1962年,叶剑英写了一组《建军纪念日怀战烈》来赞颂董振堂: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

高台题词赞董杨

198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魏传统,于8月30日在高台烈士陵园题词并写下了一首《董振堂杨克明同志千古》的诗:昔言讲学设高台,未料城崩动地哀。董杨血战抛头颅,此来含情尤缅怀。

七律诗赞誉

1988年1月23日,红军老战士陈靖感慨万端,写下一首《七律・高台怀古》来称赞董振堂。诗句为:黑水河畔苦思寻,难忘滔滔烈士魂。 西去艰难勇碎骨,东返险危敢粉身。正确使命正确路,英雄军队英雄城。高台城头当高瞻,荣光首属红五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6180.html

更多阅读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秦三世 秦三世-人物简介,秦三世-人物生平

秦三世即秦王子婴(?~前206年),嬴姓秦氏,名子婴,或单名婴。性格隐忍软弱。在位仅46天。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天便设计谋杀赵高,并把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周娴君 周娴君-人物简介,周娴君-生平

周娴君是一名医护人员,籍贯是中国湖南市长沙市人,毕业于湘雅护士学校,在医院担任护士职务,在多年的工作中不断进取,努力上进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医护人员,并取得了南丁格尔奖章。凭良心做事”是她干好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落后的地方,没有落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欧亚平 欧亚平-人物生平,欧亚平-简介

欧亚平,1962年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系,经济师,教授。百仕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集团创始人及控权股东,亦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以及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之董事长。2013年10

声明:《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董振堂 董振堂-简介,董振堂-人物生平》为网友半邊陽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