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成份 吲哚美辛栓 吲哚美辛栓-药品名称,吲哚美辛栓-成份

吲哚美辛栓为脂肪性基质制成的白色或淡黄色鱼雷形栓,主要成份为吲哚美辛,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 吲哚-3-乙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及急性痛风发作等。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吲哚美辛栓

【英文名称】

Indometacin Suppositories

【汉语拼音】

Yin Duo Mei Xin Shuan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成份


吲哚美辛栓

本品主要成分为吲哚美辛。

化学名称: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HClNO

分子量:357.79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性状

本品为脂肪性基质制成的白色至淡黄色栓。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适应症

本品为吲哚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

①关节炎,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性炎及赖特(Reiter)综合症等的症状,使疼痛和肿胀减轻,及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但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度;

②痛风,可用于缓解急性通风性关节炎的疼痛及炎症,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不适用于慢性痛风的长期治疗;

③滑囊炎、肌腱炎及肩周炎等非关节软组织炎症,在应用一般药无效时可试用

④高热的对症解热,可迅速大幅度短暂退热;

⑤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及创伤后痛等的镇痛对症治疗。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用法用量


吲哚美辛栓

肛门给药,先将栓沿铝箔边切口处撕下一粒,再沿栓粒顶部两层铝箔间撕开,取出栓粒,塞入肛门。一次一粒,引入肛门内,一日一次或遵医嘱。(详见图1、图2)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布洛芬、萘普生及双氯芬酸多。

(1)胃肠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等症状者有12.5%~44%。出现溃疡、胃出血及胃穿孔为2%~5%。

(2)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及失眠等约10%~25%,严重者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

(3)肾:出现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多见;

(4)各型皮疹,最严重的为大孢性多形红斑(Steven-Johnson综合征);

(5)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哮喘,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

禁忌:

(1)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本品时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这类患者禁用。

(2)本品用于妊娠的后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孕妇禁用。

(3)本品可自乳汁排出,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4)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及病史者禁用。

(5)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本品可使病情加重。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禁忌

1.对本品及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有血管性水肿或支气管痉挛时禁用。

2.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3.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禁用。

4.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禁用。

5.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6.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引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7.本品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对肝肾均有一定毒性。故肝、肾功能不全时应慎用或禁用。

8.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本品可使病情加重应慎用。

9.因本品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故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此外,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应慎用。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注意事项

1.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

2.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4.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的步骤。

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马上寻求医生帮助。

5.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lDs)时,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

6.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

7.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 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应告知患者严重皮肤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在第一次出现皮肤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停用本品。

8.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致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血清尿酸含量下降,尿酸含量升高。

9.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1)血象及肝肾功能;2)长期用药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本品能导致角膜沉着及视网膜改变(包括黄斑病变)。遇有视力模糊时应立即作眼科检查。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儿童用药

14岁以下小儿患者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此药,应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防止严重毒副作用发生,一旦发生即停药。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合用可增加肾脏毒副反应。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增高。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用时并不能加强疗效,而胃肠道副作用则明显增多;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加强,可增加出血倾向。

(3)饮酒或与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用,可增加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的危险。

(4)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时,本品可使洋地黄的血浓度升高(因抑制从肾脏的清除)而增加毒性,因而需调整洋地黄剂量。

(5)与肝素、口服抗凝药及溶栓药合用时,因本品与之竞争性结合蛋白,使抗凝作用加强。同时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有增加出血的潜在危险。

(6)本品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加强降糖效应,须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7)与呋塞米同用时,可减弱后者排钠及抗高血压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肾脏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本品还有阻止呋塞米、布美他尼及吲达帕胺等对血浆肾素活性( 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增强的作用,对高血压病人评议其PRA的意义时应注意此点。

(8)与氨苯蝶啶合用时可致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氮质血症)。

(9)本品与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同用时,可致后二者血药浓度增高,因而毒性增加。

(10)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及胆汁的清除,增高血药浓度,使毒性增加,合用时须减量。

(11)与秋水仙碱、磺吡酮合用时可增加胃肠溃疡及出血的危险。

(12)与锂盐同用时,可减少锂自尿排泄,使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加大。

(13)本品可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增高,并延长高血浓度时间。正在用本品的病人如需以中或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应于24-48小时前停用本品,以免增加其毒性。

(14)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同用时,可使后者清除率降低,毒性增加。同时本品的毒性也增加,故应避免合用。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药物过量

每日剂量应为1枚(0.1g),如超过2枚,容易引起毒性反应,而治疗效果并不相应增加。

药理毒理:

1、药理:(1)药效学:本品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至于退热作用,由于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2)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4小时可达给药量的90%,食物或服用含铝及镁的制酸药可稍使吸收缓慢,直肠给药较口服更易吸收,吸收入血后,药有99%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5mg时血药浓度为1.4μ g/ml,50mg时为2.8 μ g/mg;t1/2平均为4.5小时,早产儿明显延长。本品在肝脏代谢为去甲基化物和去氯苯甲酰化物,又可水解为吲哚美辛重新吸收再循环。60%从肾脏排泄,其中10%-20%以原形排出;33%从胆汁排泄,其中1.5%为原形药;在乳汁中也有排出(每天可达0.5-2.0mg)。本品不能被透析清除。

2、毒理: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药理毒理

据文献报道本品为前列腺合成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有效成份可穿透直肠黏膜到达炎症区域,缓解急慢性炎症反应,对因外伤或风湿病引起的炎症,本品可使炎性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直肠给药较口服更易吸收,吸收入血后,约有99%与血浆蛋白结合。本品不能被透析清除。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贮藏

遮光,密封,在25℃以下保存。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包装

复合铝箔,6粒/板,2板/盒。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药品成份 吲哚美辛栓 吲哚美辛栓-药品名称,吲哚美辛栓-成份

吲哚美辛栓_吲哚美辛栓 -妊娠分级

FDA妊娠分级:B;D-如持续使用超过48小时或在妊娠34周以后用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6804.html

更多阅读

我向全国的西医呼吁:老人发热勿用吲哚美辛栓!

我向全国的西医呼吁:老人发热勿用吲哚美辛栓!谢文纬作为一位老中医,我向全国的西医呼吁:老人发热勿用吲哚美辛栓!因为在中医看来,吲哚美辛栓是发汗峻猛之药,虽然退热效果好,但常常引起病人大汗淋漓,造成病人极度虚弱、脱水而致亡阴亡阳之

奥克 药品 奥克 药品 -成份,奥克 药品 -性状

奥克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商品名,本品作用于胃腺壁细胞,为H+-K+-ATP酶抑制剂,选择性对胃酸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起效迅速,适应症为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和卓一艾氏综合症(胃泌素瘤)。口服本品后,经小肠吸收,1

声明:《药品成份 吲哚美辛栓 吲哚美辛栓-药品名称,吲哚美辛栓-成份》为网友你我在学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