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风骚 风骚-典故出于乌衣巷,风骚-?基本信息

风骚,《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汉族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汉族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举止轻佻,行为放荡。风骚的后一种涵义的来源,显然与《诗经》《楚辞》之类高雅的艺术扯不上关系,一般人也很难想象作风有点问题的风骚,其实来源于对疾病的描述。风与骚作为疾病都有一种痒的症状,人痒了就忍不住要动手抓,一动手抓就会出现搔首弄姿、挤眉弄眼等效果,自然看起来就不太正经,因为古人是非常强调人的姿态的,讲究人的坐、立都要稳重,不能乱动,而乱动之人不符合传统的礼数,渐渐的,人们就将风骚人抓痒痒时的肢体语言与人的作风(性)联系起来,于是风骚便有了俗语中的后一种涵义。

风骚_风骚 -典故出于乌衣巷


风骚

提及“风骚”一词,一般会认为这不是好词。特别是用它来形容女性的时候,常常使人联想到放荡轻佻、卖弄姿色等。然而,“风骚”一词最早就源于《宋书》,并与南京乌衣巷一位原来的“住户”很有关系。

许多人对乌衣巷的记忆都来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怀古七绝。“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首诗刻在巷口左侧一块毛体狂草石碑上,许多人路过时偶尔会看看这块碑,感觉夫子庙的小吃和秦淮河的游船远比千年古巷更有吸引力。

而实质上“乌衣巷”这个名字蕴含的历史,至今大约已经2000年了。相传东吴孙权的军队着黑色军服,驻扎在秦淮河北岸以拱卫京都的营地称“乌衣营”,这就是乌衣巷的来历。东晋时期,乌衣巷因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宰相王导,以及谋划淝水之战大胜、中兴晋室的宰相谢安及其世族子孙,绵延近300年居住于此而声名远播,并留下许许多多兴衰浮沉、变幻无常的故事。

相传谢安的重曾孙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其诗写得很有才气。《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莫不祖同风骚。”意思是400多年来,文体虽不断在变,但仍以《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为典范。赞美诗作“媲美风骚”,指文采斐然,是非常高的称誉。

风骚_风骚 -?基本信息

【词语】 风骚

【拼音】fēn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风骚 风骚-典故出于乌衣巷,风骚-?基本信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7202.html

更多阅读

金屋藏娇的故事 金屋藏娇的典故图片

“金屋藏娇”这出自西汉时期的典故,当然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伴随这段佳话的却是东窗之内的阴谋和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西汉的五世皇帝汉景帝刘启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荣,老二刘彻,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 季布的故事

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

转载 “卸磨杀驴”的典故由来 土司的由来 美食典故

原文地址:“卸磨杀驴”的典故由来作者:老师傅杨正文闹汤驴肉也是我市的特产,我们曾当做礼品赠送给外宾。所谓“闹汤”,就是取多年熬制的高汤加入驴蛋白、椒盐和香料以及少许淀粉,随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之后变成一碗香浓的汁料,食用时取薄

声明:《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风骚 风骚-典故出于乌衣巷,风骚-?基本信息》为网友红尘笑寂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