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书里面的几首小句 ,洪武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是由陈梧桐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发行于2005年。



洪武大帝

作 者:陈梧桐著

I S B N: 7221070520

出 版 社:贵州人民

出版日期: 2005-8-1

内容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这部大型传记.运用丰富扎实的史料,生动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朱元璋从贫苦出身的小行童。到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再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传奇经历和主要活动,如实地反映了他求实的作风和多疑的性格,对其“治隆唐宋”的功绩和历史的局限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较强可读性的历史著作。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运用了丰富扎实的史料,生动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明太祖朱元璋从贫苦出身的小行童到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再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传奇经历和主要活动,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较强可读性的历史著作。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_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书里面的几首小句: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武事,略不之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

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书里面的几首小句 ,洪武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_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本书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苦难的青少年

第一节 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二节 从放牛娃到小行童

第三节 如蓬逐风,飘泊淮西

第二章 从起义战士到红巾军统帅

第一节 “挑动黄河天下反”

第二节 奋臂相戕,投奔起义

第三节大宋政权的左副元帅

第三章 营建江南根据地

第一节 南渡长江攻占集庆

第二节 建立江南行省政权

第三节 攻夺浙东

第四节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四章 削平陈友谅和张士诚

第一节 应天保卫战

第二节 北援安丰

第三节鄱阳湖大战

第四节 攻灭东吴

第五章 推翻元朝统治

第一节 帝王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平定浙东闽广

第三节 北伐中原,攻占大都

第六章 创建大明王朝

第一节 登基称帝

第二节都城的择定

第三节 全国封建政权的重建

第七章治国方略的确定和实施

第一节 尊孔崇儒,倡导理学

第二节明礼定律,教刑并用

第三节 安民为本,宽猛适中

第四节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第八章 统一全国的战争

第一节 略定秦晋,出击北元

第二节 平定川滇

第三节 经略西北,统一辽东

第四节 出征蒙古,击溃北元

第九章 任用贤才与开通言路

第一节 广辟才路学路

第二节 “惟才是与”的用人政策

第三节 纳谏与拒谏

第十章 封建专制的高度发展

第一节 动荡不安的政局

第二节 “躬览庶政”,扩大皇权

第三节 《大明律》与御制《大诰》

第四节 严密的专制统治

第十一章 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第一节 整肃吏治

第二节 限制和打击豪强势族

第三节胡蓝党案

第十二章 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第一节 与民休息,藏富于民

第二节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 手工业的复苏

第四节 商业的逐步繁荣和大明宝钞的发行

第十三章 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一节 威德兼施,德怀为主

第二节 “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

第三节 发展汉藏茶马贸易

第十四章 睦邻外交和御倭斗争

第一节 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节 御倭斗争

第十五章 个人爱好和生活

第一节 勤奋好学,喜弄翰墨

第二节 精研兵书,博览经史

第三节 多妻多子的家庭

第四节 老皇帝之死与“靖难之役”

第五节 一生的功过评价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_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朱元璋大事年表

朱元璋大事年表元天历元年(1328年)

一岁九月十八日(阳历10月21日),朱元璋生于濠州钟离(治今安徽凤阳临淮东板镇境内)东乡。

后至元三年(1337年) 十岁

正月,广州增城人朱光卿起义,称大金国。二月,陈州人棒胡起义于汝宁信阳州。广西瑶民起义。四月,四川合州大足县韩法师起义。广东惠州归善县人聂秀卿、谭景山起兵响应朱光卿。五月,藏区爆发反元起义,杀镇西王子丹巴(党兀班)。八月,京畿"盗起"。

后至元四年(1338年) 十一岁

朱元璋全家由钟离东乡迁居西乡。六月,南方白莲教首领彭莹玉与门徒周子旺起义于袁州,寻遭元军镇压,周被擒杀,彭逃匿淮西。

后至元五年(1339年) 十二岁

朱元璋全家由钟离西乡迁居太平乡孤庄村。至正四年(1344年) 十七岁

春,淮北大旱,继以瘟疫。四月,朱元璋父、母、长兄及侄子四日病亡。五月,黄河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此后连年泛滥成灾。七月,山东盐徒郭火你赤起义于益都。九月,朱元璋入钟离於皇寺为僧,五十日后云游淮西。

至正六年(1346年) 十九岁

朱元璋返回孤庄村为父、母及长兄扫墓,寻复外出云游。至正八年(1348年)二十一岁

十一月,台州黄岩私盐贩方国珍起兵反元。是年,朱元璋重返於皇寺。

至正十年(1350年) 二十三岁

十月,元廷更改钞法,物价飞涨。十月,方国珍攻打温州。至正十一年(1351年) 二十四岁

四月,元顺帝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河防使,治理黄河。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与门徒刘福通在颍州谋划起义。谋泄,韩山童被捕牺牲,妻杨氏携子韩林儿出逃。刘福通率众突围,以红巾为号,组建红巾军(又称红军、香军),于五月初三(5月28日)攻占颍州,继克亳州、项城、朱皋、罗山、真阳、确山、舞阳、叶县等地。六月,方国珍击败元江浙行中书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元顺帝遣使招谕。夏,彭莹玉再度在江淮起义。八月,彭莹玉门徒邹普胜与徐寿辉在蕲州起义,组建红巾军,寻下蕲水、黄州。邳州人李二与彭大、赵均用等在徐州起义,寻克宿州、五河、虹县、丰、沛、灵璧、安丰、濠、泗等地。九月,刘福通攻占汝宁、息州、光州等地,众至十万。十月,徐寿辉在蕲水称帝,建国号宋,后改为天完。未几,彭莹玉至蕲水。天完红巾军两路出击,邹普胜上略武昌、江陵等地,彭莹玉、项普略下攻长江中下游及浙、闽。十二月,王权、张椿在邓州、南阳起义,人称"北琐红军"。盂海马等在江、汉起义,人称"南琐红军"。

至正十二年(1352年) 二十五岁

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在定远起义,攻占濠州,归刘福通节制。三月,於皇寺焚于兵燹。闰三月,朱元璋投奔濠州。郭子兴收他为亲兵,授九夫长,与义女马氏成亲。七月,彭莹玉战死杭州。九月,元右丞相脱脱攻破徐州,李二突围至湖北投奔徐寿辉,赵君用、彭大奔濠州投靠郭子兴。脱脱遣中书左丞贾鲁等带兵追击,于是年冬围攻濠州。十一月,项普略在徽州被擒就义。

至正十三年(1353年) 二十六岁

春,泰州白驹盐场私盐贩张士诚起兵反元。三月,攻占泰州。五月,进占高邮。贾鲁病死,元军撤濠州之围。六月,朱元璋还乡召募徐达等七百人为兵,升任镇抚。七月,克定远。是年冬,元军攻破蕲水,徐寿辉率部逃入黄梅山与沔阳湖中。

至正十四年(1354年) 二十七岁

正月,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从五月起,朱元璋先后招降定远多支地主武装"义兵",费聚、吴复、冯国用、冯胜、丁德用、毛麒、李士元(后改名善长)等相继来奔。郭子兴授朱元璋为总管。六月,张士诚攻占扬州。七月,朱元璋攻克滁州,范常、邓愈、胡大海来归。郭子兴自濠至滁。九月,脱脱围攻高邮。十月,朱元璋失散多年的亲侄朱文正,前来滁州投奔。十一月,脱脱大败张士诚。十二月,脱脱被削夺官爵,张士诚乘机出击,元兵自此"不复振矣"。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前来滁州投奔。

宋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二十八岁

正月,徐寿辉部复占沔阳。郭子兴用朱元璋之计攻克和州,命其为总兵官。刘福通等迎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都亳州,定国号宋,建元龙凤。春,郭子兴病卒,朱元璋代领其部。方国珍入据庆元。四月,宋小明王授郭子兴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妻弟张天祜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部自此奉龙凤正朔。常遇春前来归附。五月,俞通海、廖永安率巢湖水师来归。六月,朱元璋率部渡江,攻占采石、太平,儒士李习、陶安出迎。征聘儒士宋思颜、潘庭坚、王恺及名士汪广洋。始行寨粮。月底分兵两路,第一次攻打集庆,不克而还。七月,徐寿辉部攻占武昌、汉阳等路。张士诚攻占杭州。朱元璋命徐达攻占深水,继而分兵略取溧阳、句容、芜湖。九月,朱元璋率部第二次进攻集庆,郭天叙遇伏被杀,张天祜被擒遇害。十二月,刘福通兵败太康,元军进围亳州,韩林儿退避安丰。

龙凤二年(至正十六年,356年) 二十九岁

正月,徐寿辉部将倪文俊迁天完都城于汉阳,迎徐寿辉入居,自为丞相。二月,张士诚弟张士德攻破平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张士诚自高邮徙居隆平,改称周王。三月,朱元璋率部第三次攻打集庆。克之,改为应天府。得夏煜、孙炎、杨宪等儒士。遣徐达攻占镇江。六月,遣邓愈攻占广德。遣使与张士诚通好,张士诚未予理睬。七月,宋小明王命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寻升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朱元璋设置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寻置江南行枢密院。置营田司,专掌水利。征聘秦从龙于镇江。张士诚遣将进攻镇江。徐达击败之,寻与汤和进围常州。九月,刘福通命李武、崔德出征陕西。朱元璋至镇江,谒孔予庙,遣儒士劝课农桑,筑城开垦。十月,张士诚遣使向朱元璋请和,未果。

龙凤三年(至正十七年。357年) 三十岁

二月,朱元璋遣耿炳文攻克长兴。三月,刘福通部将毛贵攻占莱州。徐达攻克常州。四月,朱元璋督师攻破宁国路,亲赴石门请出名儒朱升。朱升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六月,刘福通进军汴梁,分兵三路举行北伐。七月,徐达进攻宜兴,令先锋赵德胜攻占常熟,擒张士德。八月,元廷授予方国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方国珍率兵进击昆山州,击败张士诚部。张士诚降元,被授为太尉。九月,倪文俊在汉阳谋杀徐寿辉未遂,投奔部属陈友谅,反为其所杀。宋北伐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冯长舅等自曹州攻入山西。十月,朱元璋命常遇春攻占池州。命缪大亨攻占扬州,降青军元帅张明鉴。宋北伐西路军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攻占兴元,北上风翔,转攻四川,再入秦陇。十二月,徐寿辉遣明玉珍攻略川蜀诸郡。朱元璋下令释放轻重罪囚。

龙凤四年(至正十八年,358年) 三十一岁

二月,朱元璋命康茂才为营田使。宋北伐西路军遭元军夹攻而败。北伐东路军毛贵攻占济南,立兴宾院,在莱州设三十六屯。三月,下蓟州,进抵都州、柳林,后因战斗失利,退还山东。李文忠、邓愈、胡大海攻占建德。宋北伐中路军克晋宁,分兵两路进攻晋、冀。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迁宋都于此,迎小明王入居。十月。胡大海攻克兰溪。十一月,朱元璋建立民兵制度,寓兵于农。十二月,宋中路军攻破元上都开平,后转略辽阳,进入高丽。朱元璋自将攻占婺州,设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分省。延聘许元(存仁)等十三人会食省中。召宋濂为五经师,开办郡学。命籍户口,给民颁发户由。遣使招谕方国珍。是年,大都大饥疫,死者二十万,朱元璋命徽州清丈土地,令民自实田。

龙凤五年(至正十九年,359年) 三十二岁

正月,胡大海、谢再兴攻克诸暨。三月,朱元璋下令赦大逆以下罪囚。方国珍遣使向朱元璋献温、台、庆三郡,却不受。四月,宋将毛贵为赵均用所杀,部将赵继祖又杀赵均用。五月,宋小明王授予朱元璋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六月,朱元璋返回应天。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攻破汴梁,刘福通护小明王退守安丰。朱元璋遣使与察罕通好。九月,常遏春攻克衢州。朱元璋遣使授方国珍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方国珍以疾辞。十一月,胡大海、耿炳文攻破处州,胡深归降。十二月,陈友谅自称汉王,迁都江州。是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地发生旱、蝗灾,民大饥;大都发生大饥荒,饿死者无数。

龙凤六年(至正二十年,360年) 三+三岁

三月,朱元璋征召浙江名士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应天,备顾问。闰五月,陈友谅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汉。寻即顺流东下,进攻应天。朱元璋用刘基之计,设伏败之。胡大海攻占言,11。朱元璋下令废除寨粮。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七月,徐寿辉旧将于光以浮梁降于朱元璋。九月,徐寿辉旧将欧普祥亦以袁州降。自是年起,方国珍与张士诚连续四年海运粮食以济元大都。

龙凤七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三十四岁

正月,宋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二月,朱元璋立盐法、茶法与钱法。三月,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以亲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六月,察罕帖木儿大举进攻山东、江南震动。八月,朱元璋遣使与察罕"结援"。寻率舟师溯江而上,亲征陈友谅。先克安庆,陈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再至江州,陈友谅败退。继而分兵攻略南康、东流、蕲、黄、广济、饶州。九月,陈友谅建昌守将王溥归降。十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十一月,邓愈进克抚州。十二月,陈友谅龙兴守将胡廷瑞、祝宗遣使请降。

龙风八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三十五岁

正月,朱元璋亲至龙兴接受胡廷瑞(后改名胡美)投降,改龙兴路为洪都府,设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陈友谅吉安守将曾万中、孙本立及龙泉守将彭时中相继归降。二月,朱元璋返回应天。苗军降将蒋英、刘震在婺州、李秸之、贺仁等在处州反叛,杀胡大海、王恺及耿再成、孙炎等。三月,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亦叛,袭据洪都,万思诚、叶琛遇害。四月,邵荣、胡深收复处州,徐达收复洪都。五月,朱元璋命朱文正率赵德胜、邓愈等镇守洪都。六月,宁海儒士叶兑上书进言天下大计。七月,邵荣、赵继祖在应天谋杀朱元璋,谋泄被诛。十月,朱元璋设关市批验所官,征收商税,定盐货十分税一,其余商品十五税一。十一月,元将扩廓帖木儿攻占益都。后与孛罗帖木儿为争地盘,长期攻杀不休。十二月,元廷遣户部尚书张昶等经庆元至应天招降朱元璋,遭拒绝。

龙凤九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三十六岁

正月,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国号大夏。二月,朱元璋申明将士屯田之令。张士诚遣吕珍、张士信助元进攻安丰。三月,朱元璋率徐达、常遏春出援安丰。时安丰已破,刘福通战死。朱元璋击败吕珍,救出小明王安置滁州。小明王封赠朱元璋三代。四月,陈友谅亲率大军围攻洪都。朱元璋诸暨守将谢再兴叛降张士诚,被李文忠平定。七月,朱元璋率军往救洪都,寻与陈军大战于鄱阳湖。八月,陈友谅中箭而亡,部将张定边护友谅子陈理逃归武昌,立之为帝。九月,朱元璋还归应天,寻率军攻武昌。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十二月,朱元璋留常遇春督诸军围攻陈理,自还应天。是年,命端木复初为徽州经历,令民自实田,以定科徭。

龙凤十年(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三十七岁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就吴王位,置百官,以李善长、徐达为右、左相国。二月,朱元璋至武昌督兵攻城,陈理出降。三月,命中书省征召文武人才。四月,定商税三十税一。立部伍法。七月,徐达、常遇眷攻克庐州。八月,命徐达率师按行荆、湖等处。九月,徐达、杨臻等攻取江陵。傅友德攻克夷陵。十一月,置慈利军民安抚司,以元授土官为安抚使,因其俗而治之。此后元时所授土官凡来归者,皆以原官授之。十二月,徐达攻克辰州,傅友德攻克衡州。朱元璋致书与扩廓帖木儿通好。

龙风十一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三十八岁

正月,常遇春、邓愈攻克赣州。陈友谅韶州、南雄守将降。大都督朱文正获罪免官。二月,元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进攻处州。胡深击败之,进克浦城。六月,朱亮祖入闽,会胡深攻克崇安、建阳,至建宁为陈友定将阮德柔所败,胡深被俘遇害。六月,朱元璋令课种桑、麻、棉花。七月,遣使与扩廓帖木儿通好。九月,置国子学。元廷授予方国珍淮南行省左丞相。十月,朱元璋命徐迭、常遏春等率师规取淮东。闰十月,徐、常攻克泰州。是年,朱元璋遣使与明玉珍通好。

龙凤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三十九岁

二月,夏明玉珍卒,子明羿继立。三月,徐达会冯胜克高邮。四月,朱元璋令民间税粮军需差役的征发"务从宽简"。自应天还濠州故里祭扫父母墓。五月,返回应天,发布讨伐张士诚之《平周榜》。七月,遣使与扩廓帖木儿通好。八月,令拓展应天府城,择地营建新宫。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率大军围攻张士诚。元廷授予陈友定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九月,元廷叉授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十一月,徐达克湖州,李文忠克杭州,进围平江。十二月,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归应天,至瓜步沉之于江中。命以明年为吴元年,建庙社宫室。是年,元将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张良弼搏怨,屡相攻战。

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四十岁

正月,朱元璋下令免太平府租赋二年,免应天、宣城等处租赋一年。三月,下令设文武科取士。五月,免除徐、宿、濠、泗、寿、邳、东海、安东、襄阳、安陆诸郡及此后新附地区税粮徭役三年。六月,设礼、乐二局,议礼制乐。因久旱免除各地田租一年。九月,命朱亮祖率师挺进浙东,攻方国珍。徐达攻克平江,执张士诚送应天处死。十月,命吴琳、魏观持币帛求遗贤于四方。徙苏州富民实濠州。命百官礼仪由尚右改为尚左。置御史台,中央三大府(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至此全部建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攻打方国珍所据之庆元。命中书省制定律令。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遏春为副,率师由淮入河,北伐中原。命胡美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入闽攻打陈友定。命杨臻、周德兴等攻取广西。十一月,命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会汤和攻打方国珍,遂下庆元。十二月,颁行吴律令。方国珍降。徙方氏官属居濠州。汤和、廖永忠攻克福州。置太仓黄渡市舶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 四十一岁

正月,朱元璋于初四日在应天即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遣周铸等人往浙西核实田亩,定其赋税。定天下卫所之制。汤和攻克延平,执陈友定送京师处死,福建平定。立善世院、玄教院。二月,元顺帝削夺扩廓帖木儿爵邑,令秃鲁、李思齐等讨伐之。朱元璋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由海道攻取广东。以太牢祭孔子于国子学。定衣冠如唐制。命中书省议定役法。三月,命儒臣修《女诫》,诫后妃毋干预政事。命户部及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廖永忠师至潮州,元江西、福建行省右丞何真率所部归降。徐达奏平山东,寻徇汴梁。廖永忠进兵广州,元守将出降。四月,朱元璋下令免除山东田租三年。徐达、常遇春在洛水之北击败元将脱因帖木儿。禁宦官预政典兵。冯胜攻克潼关。五月,浙江昌国州兰秀山民攻入象山,执县官。廖永忠、朱亮祖攻至梧州,元守将出降。朱元璋至汴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六月,与徐达议取大都之策。杨碌、朱亮祖攻克静江、旋下南宁、象州,平定广西。命冯胜为征虏右副将军。七月,朱元璋自开封返回应天。闰七月,徐达渡河北上,规取河北。元顺帝诏复扩廓帖木儿官爵,命与诸将各自统兵,阻挡明军的攻势。月底,明军进抵通州。元顺帝率后妃弃大都北逃。朱元璋征召天下贤才为守令。八月,诏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徐达率师进入大都。定六部官制。刘基因得罪胡惟庸,退休还乡。颁布《大赦天下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朱元璋至开封,命徐达、常遇春攻取秦晋。是月,蠲免吴江水灾田粮四万九千余石,广德、太平、宁国三府及滁、和等州旱灾田粮七万六千余石。九月,下诏求贤。常遇春攻克保定。十月,朱元璋返回南京。颐布《克复北平诏》。十一月,遣文原吉、詹同等分赴各地访求贤才。召还刘基。十二月,徐达攻克太原,平定山西。遣楔斯出使高丽,易济出使安南,随后陆续遣使出访周边诸国,与各国建交。是午,修治和州铜城堰闸,周百余里。

洪武二年(1369年) 四十二岁

正月,诏免北平、燕南、河东、山西、河南及应天、太平、镇江、宣成、广德及无为州租税一年。常遇眷攻取大同。倭寇山东滨海郡县。自此,倭寇几乎年年入寇,有时甚至一年数次入寇。二月,诏爹《元史》。三月,徐达进兵奉元,元守将张良弼逃遁。赈济陕西巩民。常遇春攻至凤翔,李思齐逃奔临洮。四月,诏常遇春还师北平。诏中书省编纂《祖训录》,定封建诸王及官属之制。冯胜进兵临洮,李思齐降。徐达在西安州击败元豫王。五月,徐达攻克平凉,进围庆阳,元守将张良臣降而复叛。六月,常遇春、李文忠攻取开平,元顺帝逃奔应昌。七月,常遇春卒于军中,诏李文忠代领其部。八月,元兵入攻大同,李文忠击败之。定内侍诸司官制。徐达攻克庆阳,杀张良臣,平定陕西。命儒臣修纂礼书。九月,诏以临濠为中都。十月,诏天下郡县并设学校。十一月,扩廓帖木儿自甘肃引兵袭破兰州,俘杀明将于光。

洪武三年(1370年) 四十三岁

正月,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分兵两路北征。二月,诏求可任六部之贤才。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不久复设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三月,蠲免应天、徽州等十六府州及河南、北平、山东三省当年税粮。郑州知府苏琦上书言屯田积谷等三事,开始大规模开展民屯、军屯。四月,封皇子挟为秦王、桐晋王、棣燕王、稿吴王、桢楚王、搏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徐达大败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扩廓逃奔和林。元顺帝病死应昌,子爱猷里达腊继立,仍称元号,史称北元。五1,徐达攻取兴元,分遣邓愈招谕吐蕃。李文忠攻克应昌,元嗣君北逃。六月,命有司访求儒术深且明治道的人才。采纳济南知府及司农司官建议,招无田乡民垦辟北方郡县近城荒地,皆免三年租税。徙苏、松、嘉、湖、杭五府无产业之民于凤阳屯田,给资粮牛种,免征赋役三年。在山西首行以粮易盐的开中法,后各行省与边境也多仿照施行。元吐蕃宣尉使何锁南普、镇西武靖王卜纳刺以吐蕃诸部降。七月,令直隶等十八府州及江西饶州、九江、南康等三府编制《均工夫图册》。诛杀中书左丞杨宪。九月,礼书编成,赐名《大明集礼》。十月,设朵甘卫。十一月,大封功臣。命户部清查户口,编制户帖,岁计登耗以闻。十二月,赐勋臣田地。是年,江南地区实行里甲正役。中都开始动工营建。

洪武四年(1371年) 四十四岁

正月,左丞相李善长退休,命汪广洋为右丞相。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傅友德为前将军,分兵两路伐蜀。修治广西兴安灵渠,灌田万顷。诏开科取士,连举三年,嗣后三年一举。命全国郡县编制赋役黄册,推行里甲制度。二月,元平章刘益以辽东降,置辽东卫。刘基再次退休。三月,徙北方沿边民一77::千余户屯种北平。四月,命朱亮祖为右副将军,助汤和征蜀。五月,蠲免江西、浙江秋粮。六月,汤和进兵重庆,明异投降。徐达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余户散处卫府屯种,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余户屯田北平。七月.置辽东都卫,总辽东诸卫兵。傅友德攻克成都,蜀地悉平。八月,蠲免中都、淮、扬及泰、滁、无为田租。九月,谕各部大臣:"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东南沿海诸省实行粮长制。十一月,命官吏犯赃者罪勿贷。蠲免陕西、河南被灾田租。十二月,禁濒海民私自出海。

洪武五年(1372年) 四十五岁

正月,遣翰林待制王讳往云南招谕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被扣留,翌年不屈而死。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征西将军,分兵三路北征。二月,建申明亭。三月,蓝玉在土刺河击败扩廓帖木儿。诏令全国举行乡饮酒礼。四月,册封乌思藏帕木竹巴藏僧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五月,徐达在岭北败于元兵。颁布《正礼仪风俗诏》。六月,定宦官禁令及宫官女职之制。冯胜攻克甘肃,追败元兵于瓜、沙。定《六部职掌》。李文忠与元兵激战于阿鲁河畔,曹良臣等战死。作铁榜申戒公侯。赈济山东饥民,蠲免受灾郡县田租。七月,汤和在断头山被元兵击败。八月,元兵攻入云内州城。十月,蠲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田租。十一月,元将纳哈出入犯辽东。十二月,以农桑学校考课有司官员。

洪武六年(1373年) 四十六岁

正月,贬谪汪广洋为广东行省参知政事。二月,在藏区置乌思藏卫和二个宣慰司、一个元帅府、四个招讨司、十三个万户府、四个千户所。阿里地区藏族首领搠思公失监归附,又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册封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后又陆续册封一批藏僧为国师、大国师。设太仆寺以掌马政。暂罢科举,令有司察举贤才。命御史及按察使考察有司官员。二月,征调松江、嘉兴.民夫,开挖上海县胡家港,并疏浚海盐县澉浦河。三月,颁布《昭鉴录》训诫诸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备边山西、北平。命指挥使于显为总兵官,朱寿为副,出海巡倭。五月,初次编成《祖训录》,朱元障亲为之作序。六月,蠲免北平、河间、开封、延安、汾州受灾地区田租。七月,命胡惟庸为右丞相。九月,禁止表笺奏疏使用骈俪四六文体。徙山西北部州县民八千二百余户至中立府屯种。十二月,疏浚河南开封府一十八闸,计役工二十五万。

洪武七年(1374年) 四十七岁

正月,命吴祯为总兵官,于显为副,巡海捕倭。二月,蠲免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租税。颁行《大明律》。徙山西河曲府山谷民二千余户于塞内屯田。五月,蠲免真定等四十二府受灾州县田租。赈济苏州三十万户饥民米、麦、谷三十九万余石,并贷给谷种、农具。减免苏、松、嘉、湖官田一半之租。六月,蠲免陕西?凉、延安、靖宁、廓州及山西、山东、北平、河内受灾州县田租。七月,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卫。八月,申定兵卫之政,正式建立卫所制度。九月,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在藏区置朵甘思宣慰司与六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七个千户所。是年,徙江南民十四万人于凤阳。

洪武八年(1375年) 四十八岁

正月,在藏区置帕木竹巴万户府。遣邓愈、汤和等十三人领兵屯戍北平、陕西、河南。命有司赈济穷民无告者以衣食屋舍。诏各地设立社学。二月,宥杂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谪凤阳输作屯种赎罪。三月,立钞法。广西浔州大藤峡瑶民起义。廖永忠坐事赐死。四月,胡惟庸派人毒死刘基。朱元璋巡视中都。中都工匠以"厌镇法"反对营建工役,令尽杀之。蠲免彰德、大名、临洮、平凉、河州受灾地方田租。罢中都营建。五月,派宦官赵成往河州以丝织品、巴茶与藏民交换马匹。六月,册封撒里畏兀儿之故元宁王卜烟帖木儿为安定王,置安定、阿端二卫,后在八年至九年间又置曲先卫,此为明代关西七卫中最早设立的三个卫所。七月,蠲免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及蕲、黄诸府受灾地方的田租。八月,元将扩廓帖木儿卒。九月,改建南京大内宫殿,令"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十月,诏举富民素行端洁、达时务者。改都卫为都司,行都卫为行都司,计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辽东、广东、广西、河南十三个都司,陕西、山西、福建三个行都司。耿炳文浚陕西泾阳县洪渠堰,灌溉附近五县之田。十二月。遣使赈济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杭州水灾。元将纳哈出入犯辽东,叶旺击败之。是年,空印案发。

洪武九年(1376年) 四十九岁

正月,遣汤和、傅友德、蓝玉、王弼、丁玉备边延安。二月,定诸王公主岁禄。三月,以蓄储有余,悉免淮、扬、安、徽、池五府及山西、陕西、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北平、湖广租赋。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省,计有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司。七月,免苏、松、嘉、湖水灾地方咖租。以布赈济滦州、昌黎、卢龙、迁安、抚宁等县受旱灾民。闰九月,因"灾异"诏求直言。平遥训导叶伯巨应诏上书,指责皇上"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后被瘐死狱中。怀庆知府方征、宁海人郑士利上书为空印案鸣冤,后方被贬职,郑被罚作苦役。十月,右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修订《大明律》十三条。十一月,徙山西及真定无产业之民屯田凤阳。十二月,赈济畿内、浙江及湖北水灾。

洪武十年(1377年) 五十岁

正月,宋濂退休。赈游苏、松、嘉、湖灾民四万五千九百余户,每户钞一锭。二月,赈济苏、松、嘉、湖灾民十三万一千二百余户,每户米一石。免除现任官员徭役,著为令。四月,赈济太平、宁国及宜兴、钱塘诸县水灾。五月,命李善长、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重事。户部主事赵乾赈济湖广水灾迟缓被诛。六月,诏臣民言事皆实封直达御前。命政事启皇太子裁决奏闻。七月,置通政司。始遣御史巡按州县。九月,命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十月,踊百官公田,以其田租充当俸禄。南京大内官殿改建完工。十一月。蠲免河南、陕西、广东、湖广田租。

洪武十一年(1378年4 五十一岁

正月,封皇子椿为蜀丑、柏湘王、桂豫王、模汉王、植卫王。改封吴王捕为周王。诏改南京为京师,罢北京,仍称开封府。三月,命六部诸司奏事毋廪报中书省。命吏部考核入京朝觐之布政使及知府。四月,元嗣君爱猷识里达腊卒,弟脱古思帖木儿继立。庆州屯田百户山丹等起义,寻被镇压。五月,命在京工匠赴工者月给薪米盐蔬,休工者停给,听其自由营业。赈济苏、松、嘉、湖灾民六万二千八百余户,每户给米一石,并蠲免逋赋六十五)余石。六月,湖广五开峒(侗)族吴勉起义,遣杨仲明率兵镇压。八月,蠲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诸府州县秋粮。十一月,命沐英为征西将军,率王弼领兵讨伐西番叛乱。

洪武十二年(1379年) 五十二岁

正月,西番洮州十八族三副使等叛,命沐英移师讨之。二月。命李文忠往河州、岷州、临洮、巩昌、梅川等处整治城池,督理军务。命有司以钞赈济困于饥寒之贫民,又以盐赈济京中贫民。七月,丁玉镇压四川眉县彭普贵起义。命李文忠掌大都督府事。八月,立案牍减繁式。诏永免退休官员之家徭役。九月,沐英大破西番,擒其部三副使。福建都事镇压龙岩江志贤起义。十二月,占城入贡,中书省未及时奏闻皇帝,遭斥责。汪广洋坐事贬海南,追敕赐死。征召各地博学老成之士入京。是年,河州卫指挥使宁正兼领宁夏卫事,修筑汉唐旧渠,灌溉田地数万顷。

洪武十三年(1380年) 五十三岁

正月,胡惟庸、陈宁、涂节等以"谋反"罪被诛。罢中书省,废丞相,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前、后、左、右五军都督府。命吏部改洪武初年的官员南北更调之法为三大区域更调之法。置军器局。二月,诏郡县荐举聪明正直、孝弟力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及精通术数者。三月,削减苏、松、嘉、湖重赋十之二。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沐英进兵亦集乃路,擒获故元国公脱火赤。四月,命群臣荐举所知人才。实行大赦。释放在京及临濠屯田服役罪犯。蠲免全国田租。令因过误被免职的吏员恢复原职。濮英在西凉俘获故元柳城王,自请督兵西进,以开哈密之路。五月,濮英进军赤斤站,擒获故元豳王及其部属。罢御史台。命从征士卒年老有病者许以子孙替代,年老无子或者寡妇,有司给路费遣送还家。六月,置课院官,当年复革除。七月,濮英进兵苦峪,擒获故元省哥失里王等。九月,朱亮祖坐罪鞭死。宋濂因其长孙坐胡党,被贬置茂州。命曹震、杨碌、薛显屯田北平。置四辅官。诏陕西卫军以三分之一守城,三分之二屯田给食。十二月,各府州县荐举人才至京八百六十余人,授予各种官职。是年,诏陕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许民尽力开垦,不起科。

洪武十四年(1381年) 五十四岁

正月。命新授官员各举所知人才。令全国郡县编制赋役黄册。二月,核实全国官田。三月,向北方学校颁发《四书》、《五经》。四月,徐达率诸将出塞,获全宁四部而归。五月,宋濂在贬谪途中于夔州自缢身亡。八月,诏求明经老成儒士,礼送京师。九月,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师征滇。置中都留守司。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蠲免应天、太平、广德、镇江、宁国田租。唐胜宗镇压浙江衢、处、温山民起义。十一月,赵庸镇压广东曹真等起义。十二月,傅友德大败元兵于白石江,攻克曲靖。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逃往普宁,翌年正月自杀。是年,统计全国户口一千零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户、五千九百八十七7)千三百零五人;全国官民田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一十五顷四十九亩;岁征麦、米、豆、谷二千六百一十五万五千二百五十一石,钱钞二十二万二千零三十六贯,丝绵、棉花、蓝靛一百零三万六百二十九斤。

洪武十五年(1382年) 五十五岁

正月,蓝玉、沐英攻克昆明。置贵州都司。命全国朝觐官员各举所知人才一名。赵庸镇压东莞起义。二月,令水西、乌撒、乌蒙、东川、芒部、沾益诸部开驿道以通云南。置云南都司、云南布政司,至此全国都司增至十五个,布政司增至十三个。闰二月,蓝玉、沐英攻克大理,寻分兵略取鹤庆、丽江、金齿,次第下之。三月,令云南戍兵屯田以给军食。四月,置僧录司、道录司。诏全国通祀孔子。定全国学田之制。蠲免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税粮。置锦衣卫。五月,新建太学完工,是为国子监。遣行人访求经行明修之士。七月,罢四辅官。八月,恢复科举取士,三年一次,以为定制。颁布学校禁例十二条。马皇后卒。命唐胜宗、耿炳文巡视陕西,督军屯田。命吏部分六科考试荐举至京人才。九月,吏部以经行明修之士三千七百余人入见,复令其各举所知人才。迁广东番禺、东莞、增城降民二万四千四百余人于泗州屯田。十月,置都察院。诏天下来朝官员各举茂才一名。赵庸镇压广东"铲平王"起义。十一月,置殿阁大学士。再设谏院官,寻复革除。十二月,疏浚扬州仪真河,置闸坝十三处。

洪武十六年(1383年) 五十六岁

正月,谕松州卫向藏民征收马赋差发。二月,命府州县学各向京师岁贡生员一名。三月,召回征滇军队,留沐英镇守。永免凤阳、晦淮二县民的赋税徭役。五月,蠲免畿内各府田租。六月,蠲免畿内十二州县养马户田租一年,免滁州二年。是年,为朝贡诸国颁发勘合,始行朝贡勘合制。

洪武十七年(1384年) 五十七岁

正月,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山东海道以防倭。二月,贵州宣慰使奢香率土官入朝,令其开辟驿道。后修成自偏桥至鸟蒙及自偏桥至容山的两条驿道,置龙场等九驿。三月,颁布科举取士定式。李文忠"暴卒"。大赦天下。四月,增筑国子学舍。七月,禁内官干预外事,敕外朝诸司不得与内监发生公文往来。蠲免畿内田租之半。八月,河决开封。蠲免河南诸省逋赋。十月,修治自眉州峨眉至建昌之古驿道。十二月,免云南逋赋。

洪武十八年(1385年) 五十八岁

正月,在藏区置俺不罗行都司。二月,以当春久雨,阴晦不解,诏求百官直言年民利病。宋讷献守边策。徐达卒。三月,户部右侍郎郭桓等盗官粮被诛,各布政司官员牵连被杀者达数万人。六月,命府州县官三年入京朝觐一次,著为令。七月,五开峒族昊勉复起,称"铲平王"。命汤和、周兴会同楚王领兵镇压。八月,拔国库钞币十二万三千余锭赈济河南灾民。十月,颁布御制《大诰》。汤和等攻破古州,吴勉起义失败。十一月,蠲免河南、山东、北平田租。十二月,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反叛。

洪武十九年(1386年) 五十九岁

正月,赈济大名府灾民钞三千锭,赈济江浦县灾民米六千余石。命汤和与方国珍侄方鸣谦备倭海上。二月,赈济河南诸府州县灾民钞五万三千三百余锭。三月,颁布御制《大诰续编》。四月,定工匠轮班制。诏赎河南灾民典卖之子女。五月,赈济开封等府饥民三千一百户,计钞三千八百余锭。六月,诏有司存问高年。修筑福建长乐县海堤。七月,诏举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八月,河南布政司赎回开封等府被典卖的男十四人。十月,林贤案发。胡惟庸的罪名因而升级为私通日本。此前朝廷多次要求日本政府禁止倭寇骚扰中国而未果,因林贤案发,遂与日本断交。十二月,颁布御制《大诰三编》。是年,命户部核查全国田亩。洪武二十年(1387年) 六十岁

正月,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副,出征纳哈出。焚锦衣卫刑县,将其囚犯移交刑部狱。四月,命周德兴筑福建濒海城池,练兵防倭,先后筑城六座。六月,冯胜统兵越过金山,直逼纳哈出营地,纳哈出投降。闰六月,冯胜率师还次金山。濮英殿大军还,遇伏而死。七月,赈济济南、东昌、东平三府灾民六万三千八百余户,计钞三十万九千余锭。收夺冯胜大将军印,召还,命蓝玉代摄军事。曹震屯田云南品甸。九月,置大宁都司,翌年正月改为北平行都司。以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副,北征蒙古。十月,冯胜罢归凤阳。十一月,陈桓、叶异屯田定边、姚安、毕节诸卫。十1,颁布御制《大诰武臣》。是年,完成全国田亩核查和鱼鳞图册的编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六十一岁

正月,思伦发入寇马龙他郎句,宁正击败之。赈莱州、兖州灾民钞二十万九千二百余锭。二月,礼部主事高惟善建议修筑自碉门至长河西口驿道,从之。三月,沐英击败思伦发。四月,蓝玉在捕鱼儿海击败元嗣君脱古思帖木儿,俘获数万人。脱古思帖木儿西逃。吴诚镇压广东惠州龙川县民起义。六月,汤和归凤阳养老。八月,徙山西泽、潞二州无田之民于河北、河南屯种。九月,令全国卫所督军屯种。十月,命五军都督府更定军士屯田之法。十一月,北元辽王阿札失里、惠宁王塔宾帖木儿来降。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六十二岁

二月,蓝玉督修9)11城池。禁武臣干预民事。四月,徙江南无田之民就耕淮南。赐九江、黄州、汉阳、武昌、岳州、荆州诸郡贫民及沿江递运驿夫钞九十一77千一百余锭。赈济山东莱、兖二州饥民钞二十六千二百余锭,湖广常德、长沙等地贫民钞一百四十六万八千七百余锭。五月,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于兀良哈,隶属大宁都司。八月,诏举高年有德、识时务之士。更定《大明律》。十一月,思伦发遣使求降,麓川之乱平定。是年,脱古思帖木儿为其部属也速迭儿所杀,另立坤帖木儿。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六十三岁

正月,命晋王朱榈、燕王朱棣出征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江西赣州民夏三联合湖广诸洞少数民族起义。命胡海为总兵官、陈桓、叶异为副,统兵镇压。三月,燕王率傅友德、赵庸、曹兴等出征迤都,乃儿不花、咬住等出降。五月,遣公侯还乡。李善长、陆仲亨等以胡党罪名被诛。颁布《昭示奸党录》。六月,蓝玉讨伐施南、忠建、都匀反叛土司。赐还乡公侯铁册军以监视之。命吏部选耆老有才德、知典故者授官,计得四百五十二名。七月,河决河南开封。赈济灾民一万五千七百余户,计钞二万五千余锭。修筑崇明、海门二县海堤三万三千九百余丈,役工二十五万。八月,赈济河南、山东、北平受灾贫民钞七十万锭,北平、真定二府及深州、衡水受灾贫民钞一万三千余锭,湖广长沙府贫民及水驿夫钞十六万七千余锭。九月,赈济湖广黄州等四府及郴州灾民钞五万七千余锭。十月,夏三起义为胡海等镇压。赈济荆州、襄阳二府、沔阳、安阳二十受灾之民及递运驿夫钞十六万九千四百余锭。严申沿海军民交通外番之禁。十一月,蠲免山东受灾郡县田租。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六十四岁

修筑江南通州沿海圩岸及浙江上虞海堤。命傅友德为征虏将军,王弼、郭英为副,备边北平。蠲免山东田租。二月,4"京师朝阳门外隙地种植桐、棕、漆树各五十万余株,并在江南旷土种植苜蓿。三月,命徐辉祖、李景隆、蓝玉等备边陕西,叶弄练兵甘肃。四月,准许逃户流民就地著籍耕垦。封皇子椭为庆王、权宁王、椴岷王、穗谷王、松韩王、模沈王、楹安王、桎唐王、楝郢王、擤伊王。修筑宁海、奉化二县海堤。五月,令汉、卫、谷、庆、宁、岷六王练兵山东临清。疏浚定海、鄞县东钱湖,灌溉田地数万顷。六月,修筑自湖广至云南驿道。命礼部清理佛、道二教。七月,徙各地富民五千三百户实京师。蠲免畿内田租之半。八月,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刘真、宋晟讨伐哈密叛乱。九月,罢建宁造团龙茶,惟进芽茶。十一月,皇太子朱标还京,献陕西地图。时朱标已病,犹言经略建都之事。曹震督修四川驿道,一自茂州至松潘,一自茂州至贵州以达保宁再通往陕西。是年,令公侯大官及民人耕垦荒地,惟犁到熟田,方许为主。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诉冤,置不问。完成更造赋役黄册。全国户口计一千零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户、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人。全国官民田计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六顷七十三亩。全国岁入计米、麦、豆、粟三千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三石,绸、绢、布六十四万六千八百九十匹,丝绵、棉花、漆、矾、铁、朱砂、水银诸物三百六十六万五千三百九十斤,钞四百零五万二千七百六十四锭,白金(银)二万四千七百四十两,盐一百一十五万五千六百引。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六十五岁

二月,命李景隆等还京师,叶异等练兵河南及临、巩、甘、凉、延安、宁夏。诏全国卫所军以十分之七屯田,十分之三守城。徙崇明县受灾之无田民二千七百户于江北屯种。徙山东登、莱二府无恒产之民五千六百三十户就耕东昌。三月,命冯胜等十四人分理陕西、山西、河南诸卫军务。改封豫王桂为代王,汉王模为肃王,卫王植为辽王。四月,蓝玉征讨罕东,寻移师讨伐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之叛。皇太子朱标卒。五月,赈济陈州、原武等县灾民米四万二千九百余石。六月,沐英卒于云南,时云南已垦田一百零一万二千亩。八月,命冯胜、傅友德、常羿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命给公侯岁禄,将赐田归还官府。叶异坐胡党被诛。九月,立朱标次子朱允蚊为皇太孙。疏凿溧阳县银墅东坝河道,役丁三十五万九千余。十月,沐春袭封西平侯,镇守云南。十一月,蓝玉擒获月鲁帖木儿,诛之。十二月,命冯胜、傅友德、蓝玉等兼任东宫师保官。闰十二月,以冯胜为总兵官,傅友德为副,练兵山西、河南,兼领屯卫。是年,以周兴为总兵官,扫荡兀良哈三卫西面的安答纳哈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六十六岁

正月,召冯胜、傅友德、常羿、王弼、孙恪诸将还京。向西北藏族诸部颁发金牌信符,作为征发马赋差发的凭证。二月,蓝玉以"谋反,罪被诛,张翼、陈桓等被杀。颁布《逆臣录》。三月,诏晋、燕二王节制山西、北平属卫将校,军务大者始以闻。张温坐蓝党被诛。《诸司职掌》编成刊行,中公布全国户口计一千零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人;全国田土计八百四十九万六千五百二十三顷。颁布《稽制录》诫谕功臣。四月,命有司如遏灾荒,先行赈贷而后奏闻,著为令。七月,赦胡、蓝余党。八月,命李新督开胭脂河,以通两浙漕运。十月,擢国子监阜六十四人担任各省布政使、参政等官。更定工匠服役班次。是年,令民开垦荒芜官田,俱照民田起科。定在京工匠每月赴工十日。禁浙江、江苏和苏、松人任职六部。全国计粮储三千二百七十八万九千八百余石,钞四百一十二万四千余锭,布帛五十一万二千零二匹,金二百两,银二万零五百余两,丝绵、茶、铅、铁、硝、矾、水银、朱砂诸物三百六十五万四千余斤,盐一百三十一万八千余引,海巴(海贝)三十一万零六十余索。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六十七岁

正月,停止外国入贡,惟琉球、真腊、暹罗许之。禁民间使用番香番货。命李景隆为平羌将军,充总兵官,镇守甘肃。二月,徒索明县无田之民五百户于昆山屯种。三月,命徐辉祖、吴杰往浙江练兵备倭。命工部行文教百姓多种桑枣。八月,命吴杰、张铨率退休武臣至广东练兵备倭。遣国子监生分赴各地,督吏民兴修水利。为祝天下太平,建京师新酒楼,宴百官于醉仙楼。九月,置四川行都司于建昌卫。命徐辉祖节制陕西沿边军马。十一月,傅友德坐事被诛。十二月,王弼坐事被诛。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六十八岁

正月,沐春擒斩曲靖屡屡举兵反叛的越州知州阿资,命将越州改土归流,分其地属邻近州县。命周王朱楠、晋王朱桐率河南、山西诸卫出塞,筑城屯田。二月,冯胜坐事被杀。三月,秦王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8076.html

更多阅读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电影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阴险残暴的家伙。他对待政治对手,对待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都表现得很凶残。 据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攻陷南京后,他命人把陈友谅吊在百尺高竿上,让陈友谅亲眼看着,他带头轮奸陈友谅的王后

《朱元璋传》读后感 朱元璋传 mobi

读了《朱元璋传》,读他的人生,吸取他的人生智慧,这位从乞丐走到皇帝的人有很大的能耐,他的一生,无论是“高筑墙,广聚粮,缓称王”的智慧,还是高度集权的专横,无不令人惊叹!有一种时势造英雄或者乱世出英雄的说法,朱元璋正是出生于乱世之中。我

声明:《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书里面的几首小句 ,洪武》为网友花落一肩香粉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