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核 台湾为什么反核四

台湾为什么反核四

“反服贸”运动刚刚落幕,“反核四”烽火接续点燃。随着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22日宣布无限期禁食抗议,“台独”团体“公投护台湾联盟”组织部分民众在立法机构外示威等活动,台湾各地反核活动的烽火也紧接“遍地开花”。

由数十个反核、环保团体组成的废核行动平台,自21日起呼吁台当局立即停建核四,并下修“公投”门槛。并声称24日前没回应,26日将进驻凯达格兰大道、包围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展开更激烈的行动。

22日,警察要静坐在立法机构外青岛东路上的民众让出车道,“公投护台湾联盟”成员与警方发生多次推挤冲突。

此外,“反核”团体声称,从22日起,民众可在各地静坐现场免费领取黄丝带,平台也将公布停建核四的百万连署网站,

21日,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江宜桦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会面,苏贞昌开出“两条件”:要求宣布停建核四或支持核四“公投”特别条例,其中二择一。

台湾反核 台湾为什么反核四

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发言人李佳霏22日表示,一定会确保核四的安全无虞,才可能会有下一步的动作,确保核安没有时间表。江宜桦也表示,目前并没有正式讨论核四封存的方案。

台湾现有三座核电厂,自上世纪80年代台湾电力公司决定兴建第四座核电厂(简称“核四”)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是否发展核电存在争议。

台湾为什么反核四

台湾反核四没那么简单:废核将是台湾经济发展不可承受之痛

核电安全问题最近在台湾社会闹得沸沸扬扬。9日的反核大游行再次把“核四公投”的敏感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岛内近年反核声势之大前所未有,主要源于两年前日本福岛核灾。但深受核泄漏打击的日本却未轻言“废核”,反倒是台湾地区成了惊弓之鸟,正如火如荼地筹备“核四公投”事宜。

到底是应该“拥核”?还是“反核”?这是一道无解的难题,答案见仁见智。岛内赞成核能发电者大多站在经济角度,认为“废核”是台湾社会发展不可承受之痛。据台电评估,若核四停建,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到2025年时岛内须以天然气取代核能发电,由于发电成本上升,届时电价要比现在涨4成。去年马当局宣布电价涨一成,民间已是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可见“反核”并不是嘴上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此外,台电已投入20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兴建核四,一旦停建,不仅所投入的全部资金化为乌有,还要面临海内外承包商的索偿问题,初估需赔偿100亿元,届时台电的累积亏损额将超过其资本额3300亿元,依照相关法规,台电将不得不宣布破产。但电价上升和电厂倒闭还不是最坏的结果,由于排除了核能发电,而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又常受天气因素影响,将使台湾的供电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外界估计,台湾将于5年后开始进入限电时代,这对岛内的经济建设无疑是一个噩耗。

然而,尽管反核的经济代价巨大,但似乎仍然比不上人们对核灾的恐惧。在生命至上的原则面前,任何经济数据都显得软弱无力。岛内的反核声音由来已久,但一直以来只是“星星之火”,未能形成社会主流。直至2011年日本因受海啸和强震的双重打击而深陷核泄漏危机,台湾的反核力量才集结成军,并获得积极回响。反核团体认为,台湾同样处于活跃地震带,4座核电厂附近都有断层。目前岛内核电站的防震系数是0.3至0.4,最高可抵挡7级地震。日本福岛核电站的防震系数高达0.6,但在9级强震中依然受重创。可以想象,若台湾遇到超过7级的强震,核电站恐难逃一劫。

台湾为什么反核四:核电站的利与弊是什么?

能源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在高效低耗的核电站纷纷登场的时候,核废料的处理又困惑着珍惜环境的人们。核废料怎样处理才最安全?有没有真正洁净的能源燃料?

核能源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在所有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法国占到80%,在美国占到30%。但在利用核能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这些核废料是强发射性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核能源的洁净化问题,希望能有一种方法消除核废料。因此,洁净核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便成为国际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前不久,江泽民主席正式访问美国时,中美两国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也将洁净能源作为中美在环境保护方面合作的项目之一。

据世界能源组织的估计,像煤炭和石油这样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按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大体上还能使用50年;现在可供和平使用的裂变核燃料(如铀235),在地球上的储量也较少,大约能用20年。这意味着,放下核能源的洁净问题不说,单从储量的角度,人类的能源问题就已经十分危机了。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能源和获取能量的新技术。

科学家们认为,理想的洁净能源是实现太阳一样的可控核聚变。实现核聚变最好的燃料是氘和氚,这两种元素是氢的同位素,在地球上储量非常丰富。氘和氚燃烧后,其聚变产物是惰性物质氦,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这样,人类就不但解决了能量的来源问题,能源的洁净问题也会得到彻底解决。

其实,人类实现核聚变如“氢弹爆炸”已经30多年了,但为什么核聚变反应的和平利用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呢?主要原因是核聚变反应所要求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太高,除了让其“爆炸”之外,目前尚不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据估计,人类至少还需要80至100年时间,才能解决和平利用核聚变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在解决核聚变技术问题之前和化石能源耗尽之后,人类的能源将出现几十年的“真空”。那么,用什么来填补这个真空呢?有人会说,可以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来填补。然而,这些能源由于数量少和技术成本高等原因,只能被人类作为辅助能源来利用,而不可能把它们当做主要的能源。

在科学家看来,要填补能源的真空,只有依靠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受控核裂变。人类在和平利用核裂变能量中,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如果再把核裂变时产生的核废料问题解决了,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将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核裂变产生的核废料中共有200-300种放射性核元素,从理论上讲这些核废料都是可以做到再利用的。目前,用作核燃料的铀235裂变后所产生的核废料,主要是碘129和锝99等。它们都带有极强的放射性,寿命均大于50年。

目前人类实现的核是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造成的碎裂反应。但由于中子不带电,能量不能人为控制,而质子同中子质量相同,并带有一个正电荷,可以通过加速器进行能量控制。用加速后的质子轰击原子核,就能生产出能量合适的中子。这种质子通过电离氢原子即可得到。

比如,氢化钛在加速器中被轰击电离,就可产生大量质子,形成质子源。质子源在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的作用下,产生质子束并轰击大块重金属靶,就可形成极强的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再用散裂中子源次临界反应堆,就可产生有选择的核裂变反应。

核燃料在中子轰击下裂变的同时能产生核废料,而核废料在适当强度和能量的中子轰击下,又能有选择地被嬗变成稳定的元素。实验和理论都已证明,大多数锕系核元素都可以在快中子或高强度的热中子环境中裂变。而毒性大的裂变产物(如钚239)也可以被热中子嬗变掉,这就是核废料的洁净化过程。此外,在合适能量中子的轰击下,还可燃烧地球上含量丰富、但在普通裂变堆里不能燃烧重元素(如钍等新的核燃料)。 中子在反应堆中有益和有害两种作用同时存在,并且相互竞争,使我们有机会选择合适强度和能量的中子以改变各种作用相对关系,使之兴利去弊,造福人类。洁净核能源就是在现在的反应堆之外再设置一个中子源,给反应堆人为地造成精心设计的中子环境,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增殖核燃料和嬗变核废料,使反应堆在无高放射性核废料输出的情况下运行。

现在,洁净核能源的概念设计已经基本解决,基本技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估计在20年后投入应用。那时,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钍等元素都能裂变燃烧。按目前最保守的估计,也能解决人类60到100年的能源问题。这以后核聚变技术将会成熟,人类可利用核聚变来提供能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8703.html

更多阅读

台湾为什么那么“亲日” 海外华人为什么亲台湾

「日本情結」台湾篇——「亲日」本家2012-11-25 02:52:29上文《》探討了所謂的「哈日」現象並非起源於台灣,而是英屬殖民地的香港。不過話説回來,香港的「哈日」,卻也不能與台灣跨越三代、複雜多元的「日本情結」同日而語。台灣社會的

步步惊喜——发现台湾之美一 台北 台湾为什么叫中华台北

我有个时差党朋友Grace,定居美国。年初的时候,Grace说,好多年没回国了,今年想休个长假回来看看家人朋友,顺便和我出去玩一趟,去哪都行,时间地点全由我作主。也就是说,Grace同学作为甩手掌柜的,到时候只管拎包跟我走,其它全都不操心。我掐指一

台湾环岛旅行之四:台南——夕游出张所

鹿港虽小,但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无奈信息量太大,希望日后能够细细整理补充。有时自己也成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一类。每到一个景点,除了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够发掘更深入的东西,那么才能够让旅行真正称得上圆满,否则真的是白来

2013年组装电脑:3500元电脑主机配置推荐!(四核i5)

2013年组装电脑:3500元电脑主机配置推荐!(四核i5)cpu:Intel i53470中文盒装(参考价格1130))[taobao的cpu骗局较多,特此敬告:凡是价格异常便宜,要求顾客退款,用货到付款方式结算的商家,皆为骗子]去年推出的新品,22nm工艺,四核四线

声明:《台湾反核 台湾为什么反核四》为网友朵小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