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嵇康传 读《晋书》之《嵇康传》

读《晋书》之《嵇康传》

文/严忠贵

夜静静的,我斜靠床头,浏览着二十四史之《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嵇康何许人也?和阮籍齐名,崇尚老、庄,好谈养生服食之事,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的繁琐礼教。对文学、诗歌、音乐也有一定造诣,善鼓琴,曾作《琴赋》。由于公开发表离经叛道、菲薄圣人的言论,遭到钟会的陷害,被司马昭所杀。在刑场行刑时向别人要了琴,弹奏音调无与伦比的《广陵散》,感慨《广陵散》将成为绝响。

看到竹林七贤中河内人山涛在离任尚书吏部郎时,推荐嵇康出来代替自己的官职,嵇康便写信给山涛,表示和他绝交,他在信中说自己游玩于山水之间,观赏鱼游鸟飞,心里感到非常快乐,一旦去做官,这些使自己惬意的事便失掉了,怎么能舍弃自己乐意做的事,而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呢?

晋书嵇康传 读《晋书》之《嵇康传》

我感慨唏嘘,如文中所言如果嵇康顺乎时代虔恭而沉默不言,灾祸就不会发生,如天空的鸿雁鸣叫和谐,振翅向北方遨游,顺应时节而行动,就得意自在而忘却忧愁啦。但那就不是孤高而不合群的嵇康啦,就不是富有正义感和反抗性,对虚伪的礼教和礼法之士极其不满的嵇康啦。我颇认同人活着应顺着自己的本性行动,各得其所。

如嵇康给山涛的绝交信里所言,唐尧虞舜在位于世,许由隐居不仕,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楚国隐士接舆唱歌劝孔子归隐。再如柳下惠、东方朔,是通达知命的人,安于低下的职位。(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人们的相互了解,贵于认识彼此的天性,然后顺其天性给予帮助。禹不强迫伯成子高出来做官,是为了成就他的节操;孔子不向子夏借雨伞,是为了掩饰子夏爱财的短处。诸葛亮不强迫徐庶跟随自己去四川,华歆不强迫管宁做卿相。是因为这些人是真正相知的人,了解朋友志趣,尊重朋友的“本性”。

嵇康之所以坚决拒绝就是因为他仰慕古代隐士严光和郑谷,安贫乐道而隐居,与世无争。只愿过贫穷的生活,教育抚养子女,时时和亲朋故友叙谈离别之情,谈论往事,浊酒一杯,弹琴一曲,这样志向情意就都满足了。嵇康还有一个嗜好:喜欢打铁。他住处有一株柳树长得很茂盛,便引水将树环绕起来,每当夏天,在树荫下锤打铁器,乐此不疲。

所以顺着本性行动,各得其所。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绿肥红瘦各有所好,好面食好米饭口味不同。愿意兼济天下,还是喜欢独善其身?愿意深陷婚姻的围城,乐受爱情的羁绊,还是喜欢做个自由的单身贵族,享受独来独往的洒脱?有什么爱好,选择什么专长,走什么创业之路等等,倾听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吧,坚守自己的本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8774.html

更多阅读

不如不遇倾城色——读《三国志》荀彧传 不如不遇倾城色结局

不如不遇倾城色——读《三国志》荀彧传不如,不遇,倾城色,没有最初的相见,就没有后来的一切,一切……——题记夜半,我翻开手中还留着墨香的《三国志》遇见了你,然后我穿越了漫漫时空,来到了你的世界,我明白,我是为你而来,我安静地隐在历史的

嵇康:临刑绝奏《广陵散》

嵇中散①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②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世说新语?雅量》正如前文所说,表面以孝治天下,但实际上滥杀滥赏的

如何认识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性质 声无哀乐论

摘 要: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

《嵇康传》原文及翻译 嵇康传 通灵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声明:《晋书嵇康传 读《晋书》之《嵇康传》》为网友拔刀战江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