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基本简介,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沿革

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截至2013年,该校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学堂,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时名“湖南农学院”,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该校是农业部与湖南省共建省属重点高校,被教育部和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6所高校之一。该校2004年荣获“湖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光荣称号;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7年,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08年荣获“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2008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两次荣获“优秀”;2009年,建立国家级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基本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于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时名“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学堂,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历史沿革

1994年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1975年创办衡阳分院、郴州分院、邵阳分院、黔阳分院、常德分院、湘潭分院
1952年专业调整,其中:林学系独立成立湖南林学院;园艺、农经、土壤、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学院;农田水利科并入武汉水利学院;兽医科并入江西农学院;高农科独立为长沙农校。
1951年湖南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其中:1941年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7年湖南克强学院->1949年湖南大学农学院)
1950年湖南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
1934年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29年湖南省私立修业农业学校
1903年修业学校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教学思想

办学方针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学校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遵循“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爱校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农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学研产结合,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拼搏,加快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步伐,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先后获得一系列重大荣誉和标志性办学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荣誉


.

1903年修业学堂创建;
1912年修业学堂更名为修业学校;
1928年修业学校更名为湖南私立修业农业职业学校;
1934年湖南私立修业农业职业学校更名为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50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升格为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
1951年湖南大学农学院、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农学院;
1952年广西大学农学院部分并入湖南农学院;
1953年南昌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并入湖南农学院;
1951年湖南农学院高农部改建为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现发展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952年湖南农学院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华中农学院,现发展为华中农业大学;
1952年湖南农学院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
1958年湖南农学院林学系参与合并组建湖南林学院,现发展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院停办,1972年复校;
1975年创办衡阳分院、郴州分院、邵阳分院、黔阳分院、常德分院、湘潭分院;
1994年湖南农学院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开设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现有19个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有49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油料改良分中心,1个国家柑橘改良分中心,1个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国家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1个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7个省 级研究基地(所),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农学院

农学院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先导,科研、开发为两翼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几十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本科各层次人才9000多人,培育作物品种 150 多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150 多项,创经济效益 200 多亿元。学院设有5个系(农学系、草业科学系、植物科学与技术系、种子科学与工程系,烟草系),拥有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211预备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含一级学科),另外还有招收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127名,其中院士2名(含兼职1人),长江学者1人,芙蓉学者1名,教授及研究员47名(含兼职16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48名(含兼职25名)、博士生导师37名(含兼职14人),硕士生导师53名(含兼职37人),博士后6名,博士40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省管专家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

学院现建有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水稻科学研究所、棉花科学研究所、苎麻研究所、薯类旱粮研究所、草业研究所、现代农业中草药研究室等研究机构,为学院的教职员工构建了科学研究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基地。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度尼亚西、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


.

食品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创立于1986年。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7人,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拥有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和湖南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两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有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还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共有6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和教材50余部,现有在研课题3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先后成立了6个校级研究所,依托学院研究的技术,创办了数家颇具影响力的校办食品企业,使数十种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业化,产业化。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前身为湖南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1951年随湖南农学院从湖南大学独立出来,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整到华中农学院,1982年恢复重建并开始本科生招生,1994年2月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2000年9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1月经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和商学院。

学院拥有湖南省省属高校第一个管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点,拥有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推广硕士和高校教师硕士),设有4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00多人,自考和成人教育学生835人;硕士研究生316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人,农业推广硕士和高等教师硕士学位生298人;博士研究生97人。

学院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4个系,1个省部共建综合实验室,1个资料室。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三农”问题研究基地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农村发展研究所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20多人;硕士(含在读)近30人;学院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生导师18人;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2人,培养对象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

工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溯源于1958年开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1961年成立农业机械化系。此后为适应学科发展,拓宽专业设置面,易名为农业工程系。1994年与食品科技系组建成立了工程技术学院,2005年12月经学校批准易名为工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

工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 2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术梯队与师资力量,培养了校级学术骨干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农业机械学会理事2人次,中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次,中国农业工程教育委员会委员1人次;担任二级学会副理事长1人次、常务理事1人次,理事3人次;国家一级学报编委会2人次;二级学术刊物编委会5人次。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湖南省培养动物养殖类专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学院前身为1950年湖南省立农林修业专科学校畜牧兽医科,1959年湖南农学院设立畜牧兽医系;1988年更名为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199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时即设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理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资源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和畜牧兽医(成教)等4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养殖类专业办学体系。

学院设动物科学、水产2个系,动物营养、水产养殖等5个教研室;动物遗传育种等4个研究所;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1个,本科实验室2个,追求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教学基地4个。学院拥有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生理学、渔业资源等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动物科学与水产养殖专业均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且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攻关课题,“十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专利30余项,育成“湘虹”、“湘益”2个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建成“双百工程”基地20个、学研产及大学生就业综合基地30余家。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公共课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所)。

83名教职工中,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66人。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商务”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农业信息化技术”硕士学位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07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863课题2项、973课题1项,省重点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获国家级科研成果2项、省部级3项、校级5项。发表科研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7篇,国外刊物19篇,国内核心期刊100余篇,2篇获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学院教学条件完备、仪器设备先进。现有专业实验室、公用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共31个,实验室面积近2400平方米,仪器设备近1500台(套),价值1200多万元。学院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近3000册和数十种专业期刊,为学院各专业办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于1986年,与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合署办公。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授5人,副教授9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硕士以上学位25人。现依托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学院设置本科专业10个、硕士专业8个,自办本科专业2个(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多人。

理学院

理学院始于1951年基础课部,1984年更名为基础科学部,1997年与原生物技术系、校计算机中心、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合并,更名为理学院,2002年计算机科学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生物技术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名。9名教师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8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

3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00年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1年开设)、材料化学(2009年开设)
2个硕士点:应用化学(2003年开设)、生物数学(2007年开设)

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由原资源系和环境工程专业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湖南农学院土壤化学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类,是湖南农业大学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发展前景广阔学院之一。在校在籍各类学生216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151人,专业学位研究生70人,全日制本科班级29个,全日制本科生838人,在校自考本科生900人,函授生200人;4个教工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168人,比例为20.0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合署办公,其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组。现设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博士点,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四个硕士点,以及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湖南省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二个省级研究基地,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三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部)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生81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668人,研究生14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占总人数的4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占总人数10%。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0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近三年,培养博士(含在读)10人;引进人才18人。2004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0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8项。共出版著作19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人口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413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生物安全科技学院源自1950年成立的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已建成了一个具有博士点、硕士点、本科三个学历教育层次,以传统农科为依托的,以交叉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学院。学院还办有湖南农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湖南生物安全检测中心和湖南生安赛特控害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服务。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药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与检疫),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植物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药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与检疫、生物信息学),“植物保护”(农学,省重点专业)、“动植物检疫”(工学,2003年教育部新批)、“生物信息学”(理学,2004年教育部新批)和“生物安全”(理学,2005教育部新批)4个本科专业。自1950年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获得美国总统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的周集中就是植保专业81届毕业生。现有校研究生172人,本科生770多人。


湖南农业大学学院下设4个系即植物保护系、动植物检疫系、生物信息系、生物安全系和1个院级实验室。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14人,副高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留学归国人员7人。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有硕士以上学位。近三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研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3月,由原理学院生物技术系和农学院生态学系组建而成。现设4个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生物科学系和生态科学系),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示范实验室(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物学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财政部特色专业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农业生态学实验室),2个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研究所)、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5人,副教授30人;有博士45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2人、省管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 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2人。

学院共承担了各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40篇,获得国家级
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2本,自编实验指导书11本。有6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0门课程列为校级精品课程,绝大部分课程进行数字化建设。学院教师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26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9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

外国语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94年4月,由原湖南农学院基础科学部外语教研室扩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外语系”(设英语专业专科),1998年开办英语专业本


湖南农业大学科,2002年9月28日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年开办日语专业本科,2005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收研士研究生。同时,学院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以及德语教学,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示范基地。

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和语言研究所。英语系下设英语专业一、二教研室;日语系下设日语综合教研室;大学英语教学部下设大学英语一、二教研室和研究生外语教研室;语言研究所涵盖英语、日语和汉语研究方向。

学院管理服务机构设有党总支、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组、教务办公室、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语音室管理中心、自考成教培训中心和资料室。学院党总支下设3个教工党支部和1个学生党支部,即:教工一党支部、教工二党支部、教工三党支部、学生党支部。

现有在岗在职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62人、馆员1人、实验师1人、工程师1人;教职工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79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612人,自考、成教在籍人数3000余人。从开办外语专业教育以来,为社会培养优秀外语专业人才1500余人。

商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06年2月,由学校根据全校专业设置状况和学科发展需要,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从有关学院调整出来新组建而成。商学院目前是湖南农业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专业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营销管理系、会计学系、国际贸易系和综合实验室,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本科专业,1个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招收农业推广专业农村企业与财务管理方向硕士生;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79人,各类硕士研究生66人,教职工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含在读)的专任教师68人。

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原园艺系)始建于1951年,是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拥有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果树学和茶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园艺、茶学、园林、植物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工程和中药资源与开发等5个本科专业,园艺专业和茶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茶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学院建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柑橘育种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观赏园艺研究所、湖南业大学园林设计与工程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蔬菜瓜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本科生教学服务的园艺园林实践教学中心是湖南省省级示范中心,其所属的植物资源工程专业实验室、园艺专业实验室和茶学专业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并建有果树、茶学、蔬菜、观赏园艺、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和园林等6个校内占地面积达200多亩教学试验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31%, 69.1%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4.6%的教师是出国留学归国人员;园艺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级人选2名,教育部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名,省优秀中青年专家5名,省级学术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 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

动物医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前身是始建于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1994年撤系建立动物科技学院。为了适应与国际接轨及国家兽医体制改革的需要,2005年12月在动物科技学院兽医系的基础上成立动物医学院。

学院下设兽医系、药学系、动物检验检疫系3个系,1个动物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个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疗效实验基地,1个校级兽药研究所,1个动物疾病防治研究所和1个动物医院,1个省部共建基础实验室,1个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开设动物医学、动物药学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兽医博士点,兽医学一级学科、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5个硕士点;动物医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兽医学为省重点建设学科。

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计划内招收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专业专科生。学生国内读3年,成绩合格获湖南农业大学专科文凭;英语和专业成绩达标者去国外大学读1年或1.5年,成绩合格获就读国外学校学士学位。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专科专业分别与国外大学的工商管理、会计与金融学本科专业衔接。

体育艺术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前身是湖南农业大学体育美育教学部、园艺园林学院和人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合并而成。

学院下设社会体育系、艺术设计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现有教职工63人,全日制本科学生332人。

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湖南农业大学于2002年按照新机制举办、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


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现为湖南省独立学院联席会主席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

校园占地面积710亩。

成人教育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处(学院)的前身为湖南农学院农业干部培训部,成立于1982年,负责成人函授、夜大、农业干部培训班管理,主要培养农业干部人才和技术人才;1987年更名为“湖南农学院成人教育部”;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1994年4月将原“湖南农学院成人教育部”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2004年9月成立“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处”,与“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对全校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实行统筹管理;2010年1月31日,学校将“成人教育处”更名为“继续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它是学校成人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业务主管部门。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图书馆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1年,现由[1]文渊馆和图书馆两座馆舍组成,总建筑面积4.38万余平方米,总阅览座位5100余个,设有4个大开间阅览区,配置了600余台计算机,提供上网接口1000余个。馆内设总服务台、总咨询台、检索台、自助借还台、学者研究室、研究厢、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读者沙龙、咖啡吧、读者交流休闲区、国际会议厅和VOD视频点播服务????????????等。馆内设备先进,设施完善,全馆实行全开放管理,每天从早到晚连续开放14个小时,周开馆98小时,日均接待读者8100多人次,并提供24小时网络信息服务。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载体形式多样,收藏系统完整,特色鲜明。馆藏文献内容覆盖农、理、工、法、文、管理、经济、教育等学科,形成了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型文献信息资源有机结合的、具有本校学科和专业特色的馆藏体系。馆藏总量199余万册(件),其中包括中外文印刷型图书155万余册,电子图书44万余册,中文电子期刊33141种,外文电子期刊7634种,中外文印刷型期刊2188种(2787份),2037篇学位论文,中外文数据库17个、共享数据库16个、自建数据库4个,光盘资源8265种。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是CALIS全国农学中心成员馆、农业部首批查新检索单位、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常务理事馆、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成员馆。2007年建成的新图书馆实行一门一卡制、统借统还模式、一站式服务、全天候开放、全开架管理、全方位服务,顺应了“借、阅、藏、管、咨、查”一体化和“人、机、书”一体化的图书馆先进管理模式。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正向着研究型、开放式、多功能、智能化、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前进。
图书馆有在职员工9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22人,本科学历53人,大专13人,其它4人;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4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2人,其它24人。现设有文献资源建设部、文献服务部、信息咨询部、办公室、综合部等部门,提供全开架借阅、网上预约与续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代查代检、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网上咨询、重点学科导航、读者培训、国际联机检索、各类电子资源检索等多种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为读者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信息科学课程。
农大新图书馆秉持“以人为本”和“知识超市”的服务理念。馆一楼有职工阳光台和在线评价系统,读者对任何馆员的批评和赞扬都可在指定电脑上点击进行;每层楼
湖南农业大学有查询本馆馆藏的电脑若干台,总服务台墙面和阅览室门口醒目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表,便于读者通过分类号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而在阅览室的任何一本书可以带到馆内任何一个地方去阅读,需要借出的读者用一卡通在自助借还台上借出,还书也由读者在自助借还台自行完成,不用借出的书可以随手放在任何一处,每隔一段时间图书馆义工会来收集整理;每一个阅览室都有相当数量的座位供读者取阅书籍资料,甚至可以带自己的书本进入复习、自修;大厅和走廊每隔十米就有用于学英语和听歌放松的两台电脑视听的台座,还设有若干读者交流休闲区、读者沙龙、咖啡吧等供读者休闲小憩;另外还设有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VOD视频点播服务、复印打印服务等,充分享受网络及图书馆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的便利,而且所有的操作全由读者亲自完成,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解放了工作人员极大的劳动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深层次的学科馆员工作。农大新馆每天从早到晚连续开放14个小时,周开馆98小时,提供24小时网络信息服务。

文渊馆

文渊馆坐落在校园中心、馆舍面积约10000平米的图书馆,于1999年竣工投入使用,其独具匠心的“蝴蝶”式建筑造型,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学府风格,成为农大校园标志性建筑和人文景点。5年来学校投入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加快了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速度,实现了集借、阅、藏为一体的自动化模式管理。馆内设置阅览座位[1]1396个,馆藏中外文图书文献超过9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近30万册;现已购置的光盘数据库有:CABI文摘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国外农业科技资料馆藏目录》;现在广大师生可利用Internet和校园网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电子全文期刊”。
图书馆内设党政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信息部、图书部、期刊部;现有正式职工50名,其中教授2名、副高职称人员12名,中级职称人员18名。近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并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图书馆建立了密切联系和进行学术交流。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在岗博士生导师157人,硕士生导师432人,高级职称专家720人。4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6人,63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4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23人,19人获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6人入选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19人被确立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9人遴选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教学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基本简介,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沿革

“十五”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8项,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82项;共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跨越计划、国家水稻品改工程项目、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重大项目、国家948等项目217项,承担省部级课题463项。校办科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全资、参股、控股企业14家,2007年净资产6054万元,年创营业收入1.47亿元。

教学科研

学校现有21个学院。设有7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个部级品种改良分中心、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个省(厅)级研究基地(所),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1个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交流合作

学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英、美、加、法、日、韩、意、澳、泰、新等20多个国家的50余所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和冈山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学院、菲律宾中吕宋大学、波兰佛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校自199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2年我校开始向国外高校派出本科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湖南农业大学吧_湖南农业大学 -杰出校友

政界知名校友
杜占元
湖南农业大学78级植物生理生化专业校友,国家教育部副部长。
邓小刚
湖南农业大学85级畜牧专业校友,中共十七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陈润儿
湖南农业大学83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
梅克保
湖南农业大学76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甘霖
中国致公党党员,湖南农业大学81级园艺果树学专业校友。致公党中央常委、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
屈冬玉
湖南农业大学79级蔬菜专业校友,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主题专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肖雅瑜
湖南农业大学78级农机设计制造专业校友。中共十七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颜永盛
男,中共党员,1943年出生,湖南华容人,湖南农业大学61级农学专业校友。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赵均田
男,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74级农学专业校友。2008年3月任湖南省纪委副书记。
贺家铁
男,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湖南澧县人。湖南农业大学80级农学专业校友。原湖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2008年8月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局长。
梁建强
湖南农业大学75级农学专业校友,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国家安全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用金
男,生于1956年4月,汉族,湖南安乡县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畜牧专业校友,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健
男,1963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78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卫生厅厅长。
马勇
男,中共党员,重庆市巴县人,1957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77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共益阳市委书记。
知名学者专家
官春云
男,1938年出生,祖籍内蒙古镶黄旗。湖南农业大学1955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油菜专家,湖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方浩
湖南农业大学77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计划首席专家。
王国梁
男,1961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78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湖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周集中
男,湖南新邵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留美博士,研究员。美国总统奖获得者。俄克拉荷马大学环境基因研究所所长。
蒋志刚
男,1957年出生,湖南醴陵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畜牧专业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谢道昕
男,湖南农业大学79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我国转基因棉的主要研发者。
孙传清
男,湖南农业大学81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博士。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资源与环境分会遗传资源分会常务理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湖南农业大学欧阳志云
男,1962年出生,湖南攸县人。湖南农业大学79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商界精英
李卫国
男,湖南农业大学85级畜牧水产系畜牧专业校友,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青联委员。
刘钧贻
男,1965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83级动物营养专业校友,北京资源集团总裁,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熊再辉
男,湖南宁乡县人,湖南农业大学80级园艺系蔬菜专业校友,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兼任公司总裁。
陈阳城
男,湖南农业大学85级畜牧专业校友,广州理想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委员、常委。
唐岳
男,1963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80级工程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校友,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重旺
男,湖南农业大学1982级茶叶专业校友,中国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881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基本简介,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个半柠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