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整编21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七十四师简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后再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原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实际兵力仍为三万多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战绩最辉煌的部队。第一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为74军的第二任军长。直属军事委员会。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多次挫败日军,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指所辖51师、57师、58师,皆以“5”开头)。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国军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1947年解放战争中,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8日在孟良崮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面合围。经过四天激战,整编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在山洞中自杀,其余相当高级军官也亦自杀。后虽经重建,但战斗力大不如前,后再次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_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七十四师简介


点击查看大图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实际兵力仍为三万多人。七十四军于抗战开始后由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及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组建,军长俞济时。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多次挫败日军,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当时有一个说法:“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1947年国共内战中,由于战斗部署被国防部内的中共间谍所泄露,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8日在孟良崮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面合围。最终经过四天激战,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军长张灵甫阵亡。七十四师编制随即取消。

组建

七十四师的前身七十四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冯圣法继任第58师师长。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其中第58师炮兵营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可是相当具有威力的重炮了,曾在淞沪会战中大显神威。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_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抗日战争



日军在东北得手后,向华东进犯,淞沪会战爆发,74军奉命在吴淞口布防,51师在罗店,58师在蕴藻浜,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王耀武的51师与日军在此大战一场,顽强阻击,在国民党军一片混乱之中,51师镇定自若,表现出色,虽损失过半,但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受到了上峰的嘉许,王耀武由少将晋升中将,74军从此崭露头角。 当时有名的《申报》和《大公报》都曾报道过51师的英勇作战。

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仅有4000人。

74军经过补充先后参加徐州、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74军重创日军第2师团。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苦战两个月进展甚缓,为了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第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国军。

9月25日,第106师团突破五台岭,迅速向国军防线纵深推进。10月1日,106师团主力已进至万家岭一带地区,但在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立即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这一作战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10月2日,第九战区调集12个师合击万家岭地区之敌,国军各部从各方向发起向心攻击。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便选在了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的多次猛攻,但是58师也付出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人!眼看阵地难保,58师师长冯圣法连连向军长俞济时求援,此时俞济时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

10月7日,国军调整兵力,发起全线总攻。74军作为主攻部队奉命攻击日军在万家岭地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第51师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后305团团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10月9日,薛岳令各部组织敢死队作最后决死攻击,经过激战国军攻占万家岭、雷鸣鼓两处要地,当晚国军第4军的突击部队一度曾进至106师团指挥部仅百米处,淞浦组织师团指挥部所有人员准备迎战,连自己都拿起了枪。由于第4军没有确切情报,又是夜间,才没有发现日军,使淞浦得以侥幸逃脱。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万家岭之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战役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战役开始前,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将74军调至后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绝,而74军的表现确实没让薛岳失望。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

1939年6月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军长,74军下辖51师(李天霞)、57师(余程万)和58师(廖龄奇)。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日军占领上高,既可相机拊长沙之背,又可得到进攻赣南的前进基地。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兵分三路,企图合围国军主力于高安、上高地区。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日军孤军深入,又遭到74军坚强抵抗,3月22日日军集中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日军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因此中路日军不得不于3月24日黄昏在北路第215联队掩护下开始突围,但25日夜又被国军将突围与增援之敌再次包围,终将其大部歼灭。在全线出击中74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伤亡更是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万,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此役74军被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 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74军军长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长张灵甫旅表现优异,受到表彰。

上高会战之后,74军作为首批五个军之一换装苏式装备,得到115毫米榴弹炮4门,76毫米野炮8门,37毫米反坦克炮4门,7.62毫米M1910水冷式马克西姆(即“俄国版的马克辛”)重机枪25挺,7.62毫米M1910马克西姆・托加莱和M1928德克恰廖夫(简称为DP型,即常见的转盘机枪)轻机枪70挺。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军主力74军。战役开始后74军奉命开赴沙市街增援,结果被日军情报机关侦悉,日军立即提前发动攻击,集中两个师团夹击74军,74军猝不及防与日军激战两日,57、58师伤亡过半,遭到了巨大损失。尽管此战74军失利,但在与日军遭遇之初,74军在华春山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军第3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74军一条生路,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介石的战况介绍,特意将余师长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常德人民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

1944年1月军长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施中城接任军长。下辖51师(周志道)、57师(李琰)、58师(蔡仁杰)。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军歌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_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历任军长

首任军长俞济时


在国民党军界中,俞济时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与蒋介石是同乡,又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凭着这两条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加上他为人机警、精明干练,深受蒋介石的青睐。从1925年东征时期起,蒋介石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担任贴身侍卫。短短几年中,俞济时就从侍卫大队的排长跃升为警卫第一师师长,并一度担任南京警备司令。其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抗战爆发后,俞济时又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转战大江南北,期间,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逝于台北。

二任军长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只上过几年私塾。1924年11月,王耀武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
1933年6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王耀武所在的三十二旅在宜黄陷入了红军的重围。旅长杨天民十分恐慌,准备弃城突围,王耀武劝阻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结果,王耀武与杨天民率全旅坚守宜黄24天,始终未被红军攻破,创造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奇迹”。战后,蒋介石亲自召见了王耀武,对其慰勉有加,当即提升王耀武为补充第一旅少将旅长。王耀武对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
由于王耀武在内战中战功卓著,1936年8月,他又晋升为五十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王耀武总算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他率领五十一师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打得十分出色。1939年6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王耀武,对他任五十一师师长期间的战绩大加赞许。这样,王耀武这普通的农家子弟,终于登上了七十四军军长宝座。

三任军长施中诚


施中诚,字朴如,安徽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
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滨,1920年入保定将弁学堂,1923年毕业后,在施从滨部下任见习排长。1926年春,施中诚由排长被提升为团长,三年后,再升烟台警备司令。1931年,施中诚任旅长,1937年升任师长。七七事变后,驻防广西。1941年升任第一百军少将副军长、军长。1943年春,调任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驻防湘西常德、武冈、洪江一线。
1945年5月湘西大会战,施中诚亲临前线指挥,配合王耀武所属5个师,同日军3个师团,血战雪峰山下,毙敌数千,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湘西大捷,重创日军先头部队,使之不敢冒然西进。七十四军一时军威大振。1945年12月,七十四军接受衡阳一线日军投降。次年春,驻防南京。施中诚任南京警备司令。
1946年秋至1948年冬,施中诚任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其间捐资在家乡桐城砂子岗创办述德小学。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赴台湾。后任国民政府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9年离开台湾,偕妻长住美国洛杉矶,1983年逝世。

四任军长张灵甫

国民革命军整编21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七十四师简

张灵甫,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也是王耀武的爱将。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发,为避时议改名张灵甫,字钟麟。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集结最精锐的部队,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王耀武向蒋介石进言,请求释放张灵甫。蒋介石应允了。张灵甫方得以返回部队戴罪立功。第七十四军组建时任第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9395.html

更多阅读

国民革命军第8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87师

国民革命军第87军第八十七军1938年1月由湖南保安团编成,刘膺古任军长。辖第一九八、第一九九师2个师.是年该军参加武汉会战.第一九八师,于1937年底按整理师编制调湖南保安4个团编组而成,王育瑛任师长;第一九九师,于1938年1月以湖南保安

“西安革命公园”侧记 西安革命公园广场舞

西安市革命公园始建于1927年3月,是为纪念国民革命时期在“西安围城”时所死难的军民而建立。1926年4月15日,北洋军阀刘镇华率领10万镇嵩军进入关中,围攻西安城。国民革命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领西安军民奋起抵抗,坚守城池达八月之久。

抗战时期的英勇勋章 英勇勋章 赵传

战胜国元首标准戎装照牺牲救国纪念章铁血救国纪念章此章为1925年(民国14年)时物,贺耀组后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及军统局长国军出关接收纪念章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授国民革命军第15师徽章国民革命十四军特务营证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

声明:《国民革命军整编21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七十四师简》为网友浮光掠影转瞬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