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 羚牛-简介,羚牛-生活习性

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动物,共有四个亚种。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羚牛还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称羚牛为猫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汉书》称羚牛为猫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扭角羚_羚牛 -简介


羚牛羚牛属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红皮书列为珍贵级。因它体形粗壮如牛,长2.1米,约重300公斤,象水牛,而头小尾短,又象羚羊,它叫声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它生有一对似牛的角,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平均寿命为12-15年。

羚牛产于中国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中国境内的羚牛,全身白色,称为“白羊”,老年个体呈金黄色,称为“金毛扭角羚”。 羚牛4个亚种中国都产,其中四川扭角羚和秦岭扭角羚两个亚种是中国特有种。

扭角羚_羚牛 -生活习性


羚牛羚牛和山羊一样,凡是能够到达它们宽阔嘴边的植物,几乎都吃,它的食料至少包括100多种植物,甚至可达300种。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羚牛可以随时赶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

羚牛群居于高山上,一群少则10―20头,多则上百头,由雌兽、幼兽和未成年兽组成。平时成年雄兽喜欢过孤独的生活,故有“独牛”之称;也有2-3头同栖的,称为“对牛”。在每年8月左右的繁殖季节里,它们很热切地四出寻找配偶,争雌格斗时常发生,以不灵活的步志蹒跚而上,口鼻部几乎低垂在两腿之间,双角直向敌手冲出,并发出嗥叫和哼叫声。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如果一方认输败逃,获胜者便不再追击。倘若双方势均力敌,在猛烈角击后彼此往往会隆起背脊,在2米距离内以体相击,企图以自己巨大而健壮的体驱压倒敌手。假使双方仍然各不相让,接踵而来的角击便更为激烈,常常是一方头角落地,鲜血直流。一场格斗往往可以持续几十分钟,少数自不量力的雄兽如不及时认瑜,轻则重伤,重则死于情敌之手。

获胜的雄售与雌兽相爱,双双进入深山密林,进行秘密婚配。母兽怀孕8个多月,一般次年4月产下仔兽,每胎只产一子。仔兽消大一些后,它们的妈妈便把自己的“儿女”放在一个羚牛幼儿园里,由一头羚牛照管,自己外出觅食和进行其它活动。

扭角羚_羚牛 -外形特征

羚牛辨识方法,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千克,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似羊。肩高于臀,角粗而弯向两侧。其毛色色泽依老幼不同而不同。遍体白色或黄白色,老年个体为金黄色,背中不具脊纹。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幼体通体为灰棕色。

羚牛的肩高为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公斤,雌性250公斤,最重的羚牛甚至可达1000公斤。雄性和雌性都长有较短的角,一般长约20厘米。

扭角羚_羚牛 -生活环境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种类,常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冬季又迁移至2500米以下针叶林中的多岩区。羚牛体型雄健,且性情凶悍。春季采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灌丛的一些嫩枝幼叶。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集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秋季采食植物的果实,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

扭角羚_羚牛 -分布范围


羚牛羚牛产于中国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中国境内的羚牛,全身白色,称为“白羊”,老年个体呈金黄色,称为“金毛扭角羚”。

羚牛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亚种(Bttaxicolor)、不丹羚牛亚种(Btwhitei),四川羚牛亚种(Bttibetana)和秦岭羚牛亚种(Btbedfordi)。其中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是中国的特有亚种。秦岭亚种是四个亚种中最漂亮的亚种。秦岭亚种主要分布在秦岭西段,主产县有周至县,一般产县有太白、宁陕、洋县、佛坪和柞水5县,宁强、凤县、略阳、留坝、勉县、城固、镇安、户县、眉县、蓝田、长安11个县亦有分布,总计有17个县有分布。

扭角羚_羚牛 -亚种

羚牛陕西亚种(学名:Budorcastaxicolorbedfordi),Thomas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太白山。

羚牛指名亚种(学名:Budorcastaxicolortaxicolor),Hodgson于1850年命名。

羚牛四川亚种(学名:Budorcastaxicolortibetana),Milne-Edwards于1874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羚牛不丹亚种(学名:Budorcastaxicolorwhitei),Lydekker于1907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不丹。

扭角羚_羚牛 -采食迁移


秦岭羚牛羚牛为选择优质的食物会作季节性的、上下垂直的迁移活动。

在12月初至3月底的这一段寒冬季节期间内基本上稳定在海拔1800~2000米之间活动,此时的羚牛较喜欢选择支梁背风一侧的半坡作为栖息场所,啃食树皮及以华桔竹叶、苔藓等为食物。

每年春季来临后,羚牛活动处的植物并未萌发,萌发的植物出现在气温先期变暖的较低海拔处,因此羚牛开始向下迁移采食。

5月羚牛迁移到海拔1500米附近的区域活动,采食萌发出的新鲜幼嫩的食物。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高海拔处的各种植物也逐渐萌发生长,羚牛逐渐向上迁移采食,到6月底时羚牛基本上迁移到海拔2000m以上的山顶附近活动。

6―9月羚牛主要在高海拔区域活动。随着高山植物枯萎落叶,10月羚牛又开始往低海拔处迁移,并越过羚牛冬季栖息的海拔高度区域,采食低海拔处的针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内的一些未落叶灌木和小乔木,于11月中旬下移至1700米附近活动,尔后再往高处迁移回到冬季栖息区域。

扭角羚_羚牛 -价值

羚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羚牛角也是珍贵的药材,性寒,可入药,能平肝气,清热镇惊解毒,亦可治内热、头痛、眩晕、狂躁等疾病。

扭角羚_羚牛 -国兽

羚牛是不丹的国兽,在不丹被叫做“塔金”(Takin)。不丹首都廷布山野的保护区里经常可以见到它。

扭角羚_羚牛 -死亡事件

2012年,四川省广元市唐家河保护区境内,保护人员在巡山中却发现了大量羚牛尸体,其中有成年个体,也有幼小个体。巡山人员仔细查视后,找不到死亡原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延龄教授也来到青川,与保护区管理处共同着手对扭角羚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唐家河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但也未能得出明确结论。

羚牛 羚牛-简介,羚牛-生活习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9873.html

更多阅读

鲈鱼的生活习性和钓线鱼饵的准备

鲈鱼的生活习性和钓线鱼饵的准备——简介对于鲫鱼,鲢鱼,鲤鱼等常见的淡水鱼类生活习性有些钓鱼年龄的朋友还是比较了解的,咸水鱼类有哪些呢,前几天谈了一下梭鱼的生活习性及简单垂钓方法介绍,鲈鱼的生活习性怎样呢,钓鲤鱼的海竿鱼线和鱼饵

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

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

关于蜥蜴恐龙 生活习性的报告__恐龙没有在地球上消失

一、恐龙生活习性: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约3.2亿年前─2.8亿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类能离

狗的生活习性

狗的生活习性:狗有等级习性狗生性好群居,但在群体中有着明显的等级制度。在狗饲养场、农村或城郊的犬群中,总由一条头犬(通常是老犬)支配、管辖着全群。级别高或资格老的头犬怎样表明它的等级优势呢?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特定动作来表示:如允

长岛海钓之鲈鱼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长岛海钓之鲈鱼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要想钓到鲈鱼,就应该了解和掌握鲈鱼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觅食活动水深变化、地形与鲈鱼活动范围、气象和流水对鲈鱼的影响等等,有好多经验是别人汇结出的“成品”,更需要我们通过耳濡目染虚心的

声明:《羚牛 羚牛-简介,羚牛-生活习性》为网友放飞的风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