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 芥子园-历史,芥子园-著名之处

芥子园系仿古园林建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地处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兰溪的芥子园设计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特点,继承了南京芥子园的建筑风格和称号,并处处体现了芥子园的古朴内涵。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但包含亭台楼阁、小桥鱼池和名贵花木,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那时,有一个叫巢勋的画家,也是嘉兴人,他临摹了前三集,并增编一批上海名家的画作,同时又编绘了一集人物(即《芥子园画谱》第四集),于光绪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书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世称“巢勋临本”。

芥子园_芥子园 -历史


芥子园

清康熙元年(1662),李渔52岁时举家从杭州迁居南京,一住就是近20年。

他在金陵营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园。经历历史的沧桑,李渔的芥子园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芥子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没有动摇,李渔在南京的文化活动也与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建筑芥子园。关于芥子园到底地处何方,有人疑为南京三条营之蒋寿山(人称蒋百万)宅,又有人认为是龙泉巷10号旧宅。从李渔诗文中可知,芥子园与周处读书台相邻,现为秦淮区老虎头附近。李渔《芥子园杂联》小序云:“孙楚酒楼,为白门古迹,家太白觞月于此,周处读书台旧址,与余居址相邻。”在《寄纪伯紫》诗前小序中,李渔又说:“伯紫旧居去予芥子园不数武,俱在孝侯台前。”

芥子园建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为了营建芥子园,李渔四处筹集资金。《与龚芝麓大宗伯》书云:“渔终年托钵,所遇皆穷,唯西秦一游,差强人意……”西秦之游没有白去,李渔终于筹集到建园资金―――“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芥子园之名正来源于此。李渔说:“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

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李渔一生没有做官,也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别人的馈赠和宴请,以及为别人题联写诗的酬劳。但有了芥子园以后就不一样了。在芥子园,李渔组了个家庭戏班四处演出,又开了书铺印卖图书,芥子园里的生活是李渔一生最惬意的日子。李渔在芥子园完成了《无声戏》《一家言》《闲情偶寄》等着作,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李渔经营的芥子园书铺,不仅刻印《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热销名作,而且他的全部作品也都在自己的书铺印刻,算是垄断了当时的市场。他改造印刷技术,注重装帧设计,在与伪书、劣书的竞争中终于脱颖而出,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态势。

后来“芥子园”书铺屡经转手,但李渔奠定的良好传统一直保持,使芥子园成为清朝出版业的著名品牌,沿袭两百多年。当下的很多图书收藏者还以收藏到芥子园印行的图书为荣。

芥子园的生活是李渔经济状况最好的阶段。但或许因为负担太重、开支太大,或许因为书铺经营不善,芥子园终因入不敷出而日渐颓败。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春天,67岁的李渔举家迁回杭州。

芥子园_芥子园 -著名之处

芥子园系仿古园林建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地处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但包含亭台楼阁、小桥鱼池和名贵花木,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志励人,催人奋进。难怪,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冯其庸有诗云:“顾曲精微数笠翁,名园小筑亦神工;只今移向兰溪去,好听秋江一角风。”

芥子园_芥子园 -景区特色

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兰溪的芥子园设计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特点,继承了南京芥子园的建筑风格和称号,并处处体现了芥子园的古朴内涵。

最佳出游时间

四季

开放时间

全年

旅游活动

旅游休闲

门票:

电话:

地址:兰溪市北隅

汽车:杭州坐中巴到兰溪然后再坐1路公交车到

火车:兰溪火车站广场有旅游专线巴士直达

其他交通方式:自驾车:上杭甬高速在兰溪出口下再按路牌走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 芥子园-历史,芥子园-著名之处

芥子园_芥子园 -相关作品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传》有关图片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于园画谱》当之无愧也,(亦称《芥子园画传》)它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之名。其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遂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90幅,增至133幅,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40幅,为初学者作楷范。篇首并编“青在堂画学浅说”,因得李渔的资助,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套版精刻成书,即以“芥子园”名义出版。这是《芥子园画谱》第一集。接着王概又受沈心友之托,与他的胞兄王蓍胞弟王臬,共同编绘了“兰竹梅菊”与“花卉翎毛”谱,就有了第二、三集。那是康熙四十年(1701年),用开化纸木刻五色套版印成,世称“王概本”。在当时观之较为精致,但印数很少,只能印几百部。

《芥子园画谱》此后一再翻版,逐渐漫漶。到光绪年间(1875―1909年),需要这部画谱的人很多,而原书因多年翻版,已磨损得不能再印。那时,有一个叫巢勋的画家,也是嘉兴人,他临摹了前三集,并增编一批上海名家的画作,同时又编绘了一集人物(即《芥子园画谱》第四集),于光绪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书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世称“巢勋临本”。这套《芥子园画谱》虽是黑白版本,但比“康熙版”丰富得多了,从此《芥子园画谱》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画传》出世,备受时人赞赏。光绪十三年,何镛在所作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云:“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

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故问世300余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哀。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称其为启蒙之良师,是一点不过分的。


芥子园画谱的风采

画坛巨匠齐白石,幼年家贫好学,初以雕花匠为生。30岁时,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精致版 ,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自己能画,多不合章法,故如获至宝,遂借来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画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从此,他以所画为据来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据说真到晚年,白石老人还念念不忘此事。他因而40岁后画画出名,跨越了1个世纪,终年95周岁。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

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像得到心爱的宝物一样,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郭沫若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然其能画,则鲜为人知。他尤喜画兰花,曾画兰赠友人范令棣先生。他之所以能画,是因在家塾“绥山馆”里,常描摹《芥子园画谱》。郭沫若先生曾为其弟郭开运画的《葵菊图》题诗道:“不因能傲霜,秋葵亦可仰。我非陶渊明,安能作欣赏。幼时亦能画,至今手犹庠。愿得芥子园,恢复吾伎俩。”郭老如能学画不辍,早当成名画坛了。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所言,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韵味十足的芥子园画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0785.html

更多阅读

岭南印象园超级游玩攻略 岭南印象园自由行攻略

岭南印象园超级游玩攻略——简介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岭南印象园,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 300亩 ,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

中华鲟图片|中华鲟园图片攻略 中华鲟图片大全

中华鲟图片|中华鲟园图片,这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经验,通过下面的内容,驴友们会对中华鲟及中华鲟园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五一去中华鲟园的驴友们,可以看一下,中华鲟是目前极少的鱼类,非常珍贵,被称为鱼类的活化石。好了,一起来解开中华鲟的神秘

声明:《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 芥子园-历史,芥子园-著名之处》为网友慢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