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邓兴旺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邓兴旺,男,湖南省沅陵县人,中国青年科学家、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现任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领导的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成为了行业标准。他已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和北京“海聚工程”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自然》杰出导师奖、中国北方终身成就奖。

邓兴旺_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简介


邓兴旺

邓兴旺(Xing-WangDeng)教授,男,1962年10月生。1989年5月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015年7月1日,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放弃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身份,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开始筹建现代农学院。

目前从事植物分子及发育生物学研究。他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现任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北京生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所长。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邓兴旺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95年,因他在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有关基因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成绩,荣获美国总统青年教师奖。2003年,他获得世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Kuhmo奖。他曾多次在《细胞》、《科学》、《自然》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很有影响的学术文章。他领导的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成为了行业标准。同时,他积极推动中美学术交流及互进,并做出贡献。

邓兴旺博士从Cop基因家族这一在植物的光形态建立过程的重要调控基因入手,阐明了 它们在植物发育、对光的反应及信号传递等活动中的功能。他在1992年至1998年有48篇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上。1995年他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奖。他提出建立“植物功能基因组中心”及开设“发育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本科课程的建议将给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带来突破。

邓兴旺_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生平经历

1978年-1982年, 获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 获北京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

1985年-1989年, 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89年-1991年,博士后课题-在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研究拟南芥光形态建成的分子遗传学分析以及燕麦光敏色素A(phy A)基因的核蛋白与启动子相互作用的活体DNase指纹分析。

1992年-1995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

1995年-1999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副教授。

1999年-200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0年- 今,任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学及农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及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2001年- 今, 任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正教授。

2003年-2009年,成功创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并担任共同所长。

2009年,入选第二批中央“千人计划”和第一批北京“海聚工程”。2013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邓兴旺_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成长经历


邓兴旺

莽山走向北大


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里,求学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对长于大山深处兴旺来说。湘西的莽林深处不通公路。从家到学校,是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从学校到家,依然是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肩背的是重重的书本,胸中是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比书本重千斤的沉甸甸的理想。与书为伴的日子快乐而充实,至今,兴旺回忆起那一个个被煤油灯照亮的夜晚仍是万般感慨。辛劳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1978年兴旺考上了北京大学生物系。在这里,他开始了探索植物学的漫漫征程。

进京赴学是他生命中第一次远行。从湘西到北京,第一次出县,第一次出省,第一次见到火车,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辗转到达北京大学,迎接他的是天堂一样的日子。因为,这里的灯光明亮如织。“灯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个初进燕园的小伙子喜欢坐在彻夜通明的实验室里看书、做实验。恍惚间,眼前开始摇曳煤油灯氤氲的光环,仿佛回到了家中小小的书桌旁。忽然意识到这里是才子如云的北大,知识的浩海正等待着自己扬帆远航。于是兴奋起来,由着性子,一口气把书读完。当然,读前人的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喜欢挑战,喜欢不同。于是,没有新的收获,他就不会罢休。成长环境的差异带给他处处不服输、时时想争先的劲头。在北大勇于追求探索的学术氛围和民主自由的学术气息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七年的燕园岁月不知不觉走向了尾声。这七年的燕园生活积淀了他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为今后在学术上取得的累累硕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同窗们的回忆中,那个总是满脸笑容、不知疲倦的人,那个说着“湘西普通话”却啃着大量英文学术著作的人,那个常驻实验室“钻牛角尖”的人,注定要走向一扇更宽、更广的大门。

异国求学

“做科研,硕士阶段以后必须进一步深造,也必须有更好的科研条件。”从北大毕业后,兴旺决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一步深造学习。要进入伯克利,首先要通过中国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国际知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先生的面试。在北大汤老先生的居所,畅谈之后,这位植物学界前辈对兴旺的研究工作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伯克利也对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的研究经历非常赞赏,他的创新意识和学术潜力在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最终,伯克利向这位优秀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

1985年,踌躇满志的兴旺怀揣50美元,说着带口音的英语只身来到大洋彼岸,开始了自己艰辛而漫长的异国求学之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一流高等学府。在这里,兴旺获得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专攻对叶绿体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那些日子,他专心于学术,也醉心于学术。怎样在洗衣的间隙去买足口粮,怎样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怎样避开不必要的社交活动……生活的一切似乎只为学术而存在。有一段时期,他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他对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新见解,由当年《生化》、《细胞》杂志发表,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兴旺的名字也逐渐为业内同行所熟知。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四年时间里,他撰写了五篇第一属名论文,发表在《生化》、《细胞》、《植物细胞》、《欧洲分子生物学会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志》等业内顶尖级刊物上,提前获得博士学位。

生活总是格外垂青勤奋积极的人。博士毕业后,他获得美国生命科学基金会的博士后奖学金。兴旺开始在美国农业部与伯克利分校合办的研究所里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他选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光信息在植物体内的转换和传导机制。“一旦产生兴趣,就不但要做好,还要做快。科研讲究的是效率之美”,兴旺如是说。这也许是受他的导师――一位同样专心于效率,并提倡“科研加速度”的德国学者的作风的影响,当然也与他本人对科学孜孜追求的精神密不可分。这个新的兴趣点象一把火,照亮着他不知疲倦的心。

时光在反复的实验中悄然滑落,对学术的忘我探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通过反复筛选,兴旺得到了拟南芥的光性状突变植株,克隆了光性状调控基因COP1,并深入分析其工作机制。这个项目终于在1991年实现了全新的突破。事隔多年,伯克利大学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个叫邓兴旺的中国学生,两三年间完成了别人六七年的科研任务!

华人教授

拥有300多年骄人历史的耶鲁大学在生物学研究上享有盛誉。能够拿到耶鲁大学的教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轮到兴旺时,事情起了些微变化。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后,耶鲁大学对参加完教职位面试的邓兴旺说:“无论接到什么学校的职位邀请,都请暂且不要接受,并先与耶鲁联系。”

1992年初,邓兴旺出任耶鲁大学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开始创建自己的实验室。
凭借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扎实深厚的科研功底,他的科研潜力再度爆发: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研究基地――长岛冷泉港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物学高级研讨组的三个主持人之一;他在《细胞》、《科学》、《自然》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他领导的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成为了行业标准……

他在教学方面也成果迭出:他的研究成果被编入《植物发育的机制》等教科书;他为研究生开设了《植物遗传和发育》等多门专业课,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和好评……

1995年,他从上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总统青年教师奖”。每年,仅有30名青年学者可以获此殊荣。获奖者可以连续5年每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0万美元研究拨款的权利。

1998年,因为在植物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被耶鲁大学提前聘为终身教授,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常青藤大学植物生物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来自祖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同时,他还担任数种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并多次被邀请参加或组织国际学术大会,作过近百场学术报告及大会主题发言。

2003年,他获得世界植物分子学会颁发的Kumho奖,每年全世界仅有一名获奖者。对植物生物学家来说,获得Kumho奖是一种至高的荣誉。

面对诸多荣誉,兴旺淡然一笑:“受到肯定固然是件好事,但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荣誉、奢侈等目标,而是不断挑战自己,探索未知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从一个简单的初衷开始,历经复杂的过程得到单纯的结果,这也许能够诠释一个真正科学工作者认可的算得上有所收获的生活模式。


邓兴旺

起点的召唤


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兴旺从未忘记祖国和母校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并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他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植物学领域前沿知识和与国内外学术团体紧密联系的优势,加强国内外植物学学术和人员交流,推动国内植物学基础领域的研究。

从1998年起,他即志同道合同行一起组织北京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遗传学暑期免费讲习班,并亲自为学员授课,为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提供信息平台。讲习班的学员来自全国高校生物系及各研究院所,人数以倍速递增,从最初的40人到2006年的800人,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接触前沿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融合北大、耶鲁两校学术资源办科研中心,是兴旺的一个夙愿。为了将愿望化为现实,他多次奔走于大洋两岸两校之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于2001年成立。中心建立以来,帮助并参与北京大学获得科技部转基因植物专项重大课题“通过拟南芥突变体库大规模筛选克隆功能基因”;2002年4月,中心组织北京大学、中科院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一起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拟南芥全基因组转录因子的蛋白组学研究”;同年10月,中心代表北京大学获得科技部“863”重大项目资助,参与主持“水稻功能基因组项目”的研究。

此外,兴旺参与组织多个项目,资助北大多名研究生赴耶鲁大学学习深造,利用两校联合培养的优势,提高博士生培养水平,为国内植物学的基础研究储备人才;组织两校教授学者进行学术互访交流,交流沟通学术信息。中心搭建的平台和建立的交流机制,使北大耶鲁两校的相关实验室相互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做到了在新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共享。

2000年,兴旺被聘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讲座教授。能够在母校执教,回到自己科学梦想的起点,兴旺由衷欣慰。

2003年,他又应邀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这个成立仅仅三年的新型研究所在兴旺等人的带领下,已跻身国内同类研究院所的前列,成为培养生物学人才、科学研究攻关的前沿阵地。

精心演绎好人生的每一个角色
兴旺不仅是科研的佼佼者,还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邓老师很严谨。他对每个学生,从实验到文章都会很认真地给以指导。”“对学生的生活也很关心,每次回来都会以一些很轻松的方式与大家聚一聚,你会感觉他替你想的特别周到。”“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品,从学习到生活的各个细节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评价自己的导师,赞美之辞溢于言表。无论多忙,邓兴旺都会亲自指导学生的实验研究。“研究生教育包括许多方面,言传身教是很关键的。就象师傅带徒弟,人格上的教育和科学教育一样必不可少。指导学生必需言传身教,否则无法传递一种信念。”我们开始羡慕邓老师的学生们。

处事低调、性格内敛的兴旺告诉我们:“与朋友或同事相处简单一点好,遇上问题多想想别人,想事情从好处想,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激化矛盾。不要喜欢无谓的争强好胜,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能说明什么。”这也许解释了他在同事中好口碑和高威望的原因。

家庭生活中的他更是把民主的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很尊重孩子的兴趣,有时会引导培养一些兴趣,但不会把自己的人生观强加给孩子。但对人品方面的教育要求比较严,有时如果事情小但性质严重也要管。”看来,张弛有道在邓家也是一条家规。兴旺的家庭和谐而美满,平和的心态让他能够体会生活点点滴滴的幸福。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时时被一种叫做的敬佩的情绪包围。兴旺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坚韧的品质和平和的心态成就了其辉煌灿烂的人生,他将人生中的每个角色演绎得精彩纷呈,带给旁人无限的精神动力,一如他脸上常常挂着的温和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邓兴旺_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

邓兴旺博士是国际知名的植物生物学家,研究兴趣主要在细胞外刺激引起的细胞信号传递过程及其对机体发育的调节,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87年以来,他作为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Nature 、Plant Cell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在Cell、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国内,邓教授主持的“利用DNA微阵列芯片研究拟南芥光调控发育过程”入选200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邓兴旺教授1995年获得美国“青年教师总统奖”,2003年获得世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Kumho奖。此外,邓兴旺教授担任了Cell、Science、Nature 、Plant Cell、Plant J等世界著名杂志刊物的编委及审稿人。

邓兴旺_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人物贡献

北京大学邓兴旺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从左至右分别为王佳,郭兰,张宇,邓兴旺,张会勇

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邓兴旺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特别是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方面的研究。他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对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有关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他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多次发表在“Cell”、“Plant Cell”,“EMBO J.”等世界一流刊物上。

邓博士与北京大学共建的“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中心”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科研单位在国际上的声望,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植物学方面的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因为此中心建好后将对国内外的有关人员开放。邓博士还计划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开设“发育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一课,向同学们讲授发育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

邓兴旺博士具有扎实的植物生理、发育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他现已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副教授并主持一个实验室,由于他在学术方面的突出成绩,他于1995年获得了美国的“总统青年教师奖”(President Faculty Fellow Award),这样的殊荣在美国的华人中是不多的。

邓兴旺_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发表文章

HeH,ZhangH,WangX,WuN,YangX,ChenR,LiY,DengXWandLiL.,Developmentofaversatile,target-orientedtilingmicroarrayassayformeasuringallele-specificgeneexpression,Genomics,2010,96(5):308-15
HeG,ZhuX,EllingAA,ChenL,WangX,GuoL,LiangM,HeH,ZhangH,ChenF,QiY,ChenRandDengXW.,GlobalEpigeneticandTranscriptionalTrendsamongTwoRiceSubspeciesandTheirReciprocalHybrids,PlantCell,2010,22:17-33
ZhouJ,WangX,HeK,CharronJB,EllingAAandDengXW.,Genome-wideprofilingofhistoneH3lysine9acetylationanddimethylationinArabidopsisrevealscorrelationbetweenmultiplehistonemarksandgeneexpression,PlantMolBiol,2010,Volume72,Number6,585-595
ChenH,HuangX,GusmaroliG,TerzaghiW,LauOS,YanagawaY,ZhangY,LiJ,LeeJH,ZhuDandDengXW,ArabidopsisCULLIN4-DamagedDNABindingProtein1InteractswithCONSTITUTIVELYPHOTOMORPHOGENIC1-SUPPRESSOROFPHYAComplexestoRegulatePhotomorphogenesisandFloweringTime,PlantCell,2010,22:108-123
CharronJB,HeH,EllingAAandDengXW,DynamicLandscapesofFourHistoneModificationsduringDeetiolationinArabidopsis,PlantCell,2009,21:3732-3748
WangF,ZhuD,HuangX,LiS,GongY,YaoQ,FuX,FanLMandDengXW.,BiochemicalInsightsonDegradationofArabidopsisDELLAProteinsGainedFromaCell-FreeAssaySystem,PlantCell,2009,21:2378-2390
HeK,LiX,ZhouJ,DengXW,ZhaoHandLuoJ.,NTAP:forNimbleGentilingarrayChIP-chipdataanalysis,Bioinformatics,2009,25:1838-40
WangX,EllingAA,LiX,LiN,PengZ,HeG,SunH,QiY,LiuXS,andDengXW.,Genome-WideandOrgan-SpecificLandscapesofEpigeneticModificationsandTheirRelationshipstomRNAandSmallRNATranscriptomesinMaize,PlantCell,2009,21:1053-1069
ShenY,ZhouZ,FengS,LiJ,Tan-WilsonA,QuLJ,WangHandDengXW.,PhytochromeAMediatesRapidRedLight-InducedPhosphorylationofArabidopsisFAR-REDELONGATEDHYPOCOTYL1inaLowFluenceResponse,PlantCell,2009,10.1105/tpc.108.061259
JiaoY,LoriTaustaS,GandotraN,SunN,LiuT,ClayNK,CeseraniT,ChenM,MaL,HolfordM,ZhangHY,ZhaoH,DengXWandNelsonT.,Atranscriptomeatlasofricecelltypesuncoverscellular,functionalanddevelopmentalhierarchies.,NatGenet,2009,41,258-263
YuJW,RubioV,LeeNY,BaiS,LeeSY,KimSS,LiuL,ZhangY,IrigoyenML,SullivanJA,ZhangY,LeeI,XieQ,PaekNCandDengXW.,COP1andELF3ControlCircadianFunctionandPhotoperiodicFloweringbyRegulatingGIStability.,MolCell,2008,32:617-630
ZhuD,MaierA,LeeJH,LaubingerS,SaijoY,WangH,QuLJ,HoeckerandDengXW.,Bi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ofArabidopsisComplexesContainingCONSTITUTIVELYPHOTOMORPHOGENIC1andSUPPRESSOROFPHYAProteinsinLightControlofPlantDevelopment.,PlantCell,2008,20(9):2307-23
GuoL,ZhouJ,EllingAA,CharronJB,DengXW.,HistoneModificationsandExpressionofLightRegulatedGenesinArabidopsisAreCooperativelyInfluencedbyChangingLightConditions.,PlantPhysiol,2008,147(4):2070-83
SaijoY,ZhuD,LiJ,RubioV,ZhouZ,ShenY,HoeckerU,WangH,andDengXW,ArabidopsisCOP1/SPA1ComplexandFHY1/FHY3AssociatewithDistinctPhosphorylatedFormsofPhytochromeAinBalancingLightSignaling.,Mol.Cell,2008,22;31:607-613
ZhangHY,HeH,ChenLB,LiL,LiangMZ,WangXF,LiuXG,HeGM,ChenRS,MaLG,andDengXW.,AGenome-WideTranscriptionAnalysisRevealsaCloseCorrelationofPromoterINDELPolymorphismandHeteroticGeneExpressioninRiceHybrids.,MolPlant,2008,1:720-731
ZhangY,FengS,ChenF,ChenH,WangJ,McCallC,XiongY,DengXW.,ArabidopsisDDB1-CUL4ASSOCIATEDFACTOR1FormsaNuclearE3UbiquitinLigasewithDDB1andCUL4ThatIsInvolvedinMultiplePlantDevelopmentalProcesses.,PlantCell,2008,20(6):1437-55
LiuY,WangF,ZhangH,HeH,MaL,DengXW.,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ofArabidopsisUbiquitin-SpecificProteaseGeneFamilyRevealsSpecificRoleandRedundancyofIndividualMembersinDevelopment.,PlantJ,2008,55;5(84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0816.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员简介 北京历史简介

|本系主页|北大主页|北大图书馆|北大天网搜索|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返回 >> 本系主页今天是: 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员简介林承节 男 职称:教授 生活剪影:学位或学历:1961年毕业于北京

声明:《北京大学邓兴旺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网友柚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