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早年经历 钟志华 钟志华-人物经历,钟志华-早年经历

钟志华,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湖南湘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车辆工程专家,是中国仅有的两位研究车辆工程的中国工程院士之一。2014年10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钟志华院士长期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攻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和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唯一)等荣誉和奖励。

钟志华_钟志华 -人物经历

留洋归国

1962年7月,钟志华出生在洞庭湖畔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贫寒的家境使他更加发奋学习,1970年开始读书,1978年9月跳级参加高考进入湖南大学,1982年7月刚20岁就从湖南大学机制专业毕业,此后直到1984年1月他分别在广州外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学习英语和瑞典语,并以优异成绩考取瑞典勒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5月,他相继在瑞典获得勒欧大学副博士和林雪平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他被林雪平大学先后聘为助理教授和享有盛誉的几名“终身副教授”之一。

在瑞典期间,他开始了对有限元方法的研究,即用一个有限变量的离散系统来近似描述一个无限变量的连续系统,把汽车碰撞的众多复杂的数据用一种可以计算和模拟的方式表述出来,并将其运用到薄板系统的接触碰撞研究方面,为汽车安全设计和车身冲压成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他撰写的《接触碰撞问题的有限元方法》一书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赢得了很大声誉,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1995年,他毅然回到了中国,被湖南大学聘为车辆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并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职务。在回国之前,他和妻子都有了绿卡,车房俱全。他的一些研究项目被几家外国大公司采用,他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和子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欧盟高科技项目,但优越的物质生活没能改变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对于质疑,他回应称一个有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国外干得再好,也难以在该国富裕和强大面前有真正的自豪感和轻松愉快感。即使从自然的感情讲,回到养育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服务也是应该的。

情系农民

适合南方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是中国“六五”、“七五”和“八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的一项课题。但是由于稻田工作环境恶劣,水稻生长情况复杂,农村机耕路不发达,且农民要求价格低、性能可靠等原因,一直没有研制出完全过关的产品,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钟志华认为研制水稻联合收割机,既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又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国家的整体进步,必须要有农村的进步。于是,他摒弃了高级学者一般不做农机研究的惯例,决定自费进行水稻收割机的研制,以改变南方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于是,他利用在湖南大学机制专业兼职任教的有利条件,每年自费回国2至3次,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反复比较构画草图。

1995年回国定居后,他挤出时间,坚持开展适合南方水稻作业的小型水稻收割机的研制。不管高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总是亲自下田测试,在车间和田间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终于研制出了3种原理和性能先进的机型,突破了困扰我国农机行业几十年来收割机不能在深泥脚田作业的重大技术难关,获两项国家专利。

领军人物


钟志华

1996年1月,“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课题正式立题。钟志华和李光耀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打响了一场攻克机械制造业难题的战役。他的课题组一开始是“主动出击”,带着自己开发的软件跑到各个企业介绍,到后来企业主动上门来请求他们帮助解决问题。他们的理论、技术、设

备逐渐得到企业的认可,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2004年,课题组经过长达10年的攻关,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碰撞仿真分析CAE系统软件,完成了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安全气囊设计理论及技术、新型碰撞吸能结构与方法,以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等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此外,课题组还提出并开发了自适应安全气囊新理论、设计方法及仿真与实验的成套技术与装备,为减少安全气囊对车辆乘员造成误伤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提供了有效对策;研制出多项具有重要创新的汽车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及装置,开发了以机械储能式螺旋轨道转筒牵引装置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碰撞安全性试验成套技术与装备,提出了多种车型的整车安全性设计等,并在企业成功实施,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种车型碰撞安全性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就新增产值30多亿元、新增利润1.2亿多元、新增税收2.3亿多元。

治理湖大

2005年7月,钟志华接掌湖南大学校长帅印,这既给了他一个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同时也开启了湖南大学向着“研究型、开放型、综合型”目标全速前行的新时代。经过初步调研和分析,在9月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就提出了“将‘把湖南大学建成全国前30名的重点高校’作为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的设想。

任期期间,为了全面强化学校的课程教学,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责任教授”、“学分人制度”等基于学校实情的具体改革方案。“责任教授”是指一个教授专门负责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等,旨在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潜心摸索教学方法、建设优秀课程、凝练和领导学科方向、打造精品专业和学科。“学分人制度”及相关措施的实施则使得“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的建设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湖南大学任职期间,相比于校长、院士两个身份,他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喜爱“钟老师”这个称呼。虽然身为校长工作繁忙,但从2005年开始,他面向本科生开设一门名叫“大学生成才之路”的课程。这门课深受同学们喜爱,每年选课人数爆满,而他自己,只是带着一份平和的心态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成才”的路径。

2005年12月,钟志华从52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转战重庆

2010年12月,钟志华离开湖南,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重庆市科委主任。2011年1月,重庆市委决定钟志华兼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走访,他提出了新颖的“葡萄”理论,即每一个具体的科技项目都很重要,但如果零散的项目不集中地串起来,发出的作用就有限一个个的项目就像一颗颗葡萄,这些葡萄散落在盘子里,肯定无法一下子提起来,但是如果葡萄串在一起,发挥的效果将会是所有单颗葡萄的总和。

2011年4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三届六次全委会选举钟志华为重庆市科协主席直到2014年10月调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经2014年10月3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决定,免去钟志华的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职务。

钟志华_钟志华 -早年经历

1962年7月,钟志华出生在洞庭湖畔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贫寒的家境使他更加发奋学习。


钟志华

1970年开始读书。

1978年跳级参加高考。

1982年刚20岁就从湖南大学机制专业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取瑞典勒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5月,他相继在瑞典获得勒欧大学副博士和林雪平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他被林雪平大学先后聘为助理教授和享有盛誉的几名“终身副教授”之一。

在瑞典学习和工作期间,钟志华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仅在国际著名杂志和重要专题文集上发表论文着作就有80多篇,其中20多篇进入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有的专着还填补了国内外的学术空白。他还被一著名国际杂志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时聘为审稿人,在国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虽然在钟志华回国之前,已有了连许多外国人都羡慕不已的职业和收入,但优越的物质生活没能改变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1995年,他毅然回到了中国,被母校湖南大学聘为车辆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导师。

钟志华_钟志华 -个人履历

1978.09―1982.07 湖南大学机械系学习;

1982.09―1984.01 出国预备培训,分别在广州外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学习英语和瑞典语;


钟志华

1984.01―1987.02 瑞典律勒欧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

1987.02―1988.05 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05―1989.12瑞典林雪平大学博士后研究;

1989.12―1992.06 瑞典林雪平大学助理教授;

薛之谦早年经历 钟志华 钟志华-人物经历,钟志华-早年经历

1992.06―1995.10 瑞典林雪平大学副教授(终身职位),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1995.10―1997.09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7.09―2004.01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2004.01―2004.04 湖南大学校长助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2004.04―2005.07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5.07―2010.12 湖南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10.12―2011.02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

2011.02―2011.04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

2011.04―2011.12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兼);

2011.12―2014.10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兼);

2014.10,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钟志华_钟志华 -担任职务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钟志华_钟志华 -人物成就

学术兼职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委员 ;"Int.J of Vehicle Safety"编委会委员 ;"Int.J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编委会副主编。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SAE会员;国家“十五”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顾问。

学术思想

钟志华提出多项具有原创性的汽车碰撞和冲压成型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和方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软件, 解决了一系列基于cAE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基于碰撞安全性设计准则的菱形汽车设计思想,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新概念汽车和电动汽车平台;提出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分析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 使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在缓冲空间利用率上达到毫米级,在缓冲时间利用率上达到毫秒级。

学术贡献

科研项目:钟志华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

1997年,他开发出具有独立版权的冲压成型仿真软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获准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复盖件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开发与应用”,该项目有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1年,钟志华团队研制的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在湖南大学诞生,这是国际上第一辆具有优良碰撞安全性能的类菱形汽车,被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具有重大创新、更是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这种汽车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它既可成为新型家用汽车,又可设计成电动汽车,其设计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在菱形车研发过程中发明的“模块法轻量化技术也正在传统结构汽车设计制造中应用”,对节能、减排和创新汽车设计制造流程有重要意义。


在试车

2002年,钟志华团队的“薄板冲压技术”被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应有地位这一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一成果在上海通用、南京跃进、长丰汽车等企业得到大规模应用,并被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选中作为并行化汽车设计制造软件平台。

2008年,钟志华团队研制了一系列包括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副摇臂六轮月球车移动系统和世界独一无二的四轮菱形布置月球车移动系统。这种全新菱形布置四轮移动系统,基于“四轮三轴”的设计思想,用最少轮数实现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六轮移动系统具有的三轴性能。该移动系统不仅具有六轮系统的基本行驶性能,并在转向、爬坡、越障方面性能更优越,同时具有结构简练、操纵灵活、高轻量化、低能耗等独特优势。通过月面相似环境等相关试验验证,其性能达到或优于相应的技术指标,为无人驾驶月面巡视勘测器移动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由此成为中国登月工程的候选车型。

专着论文:先后发表论着120余篇,出版着作3部,其中被国际权威的EI和SCI收录和他人引用达200多次;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有关论着在《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被SCI和EI等收录和引用。

专着: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2003 ,机械工业出版社;薄板冲压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与应用, 1998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 Impact Problems, 1993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 Oxford, 独着

论文:1.Z.H. Zhong,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56386-3, 1993

2.Z.H. Zhong , G.Y. Li. Accurate and efficient shell element with improved reduced integration rul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Vol.8 No.6, 596-605 1999

3.Z.H. Zhong, L. Nilsson (1996), A unified contact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territory concept, computer Method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Vol.130,1-16

4.Z.H. Zhong, J. Mackerle(1994) Contact-Impact Problems-A Review with Bibliography,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 Vol.47, No.2, 55-76.

5.Z.H. Zhong , L. Nilsson. Contact-impact algorithms on paralleled computers,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Vol,150, 253-263, 1994

6.Z.H. Zhong , L. Nilsson. Lagrange multiplier approach for evaluation of friction i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ol. 10, 249-255, 1994

7.Z.H. Zhong , L. Nilsson. Automatic contac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Vol. 52, No.2, 187-197, 1994

8.Z.H. Zhong. A bilinear shell element with the cross-reduced integration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ol.36, 611-625, 1993

9.Z.H. Zhong , J. Mackerle(1992), Static contact problems A review,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 Vol.9,3-37

10.Z.H. Zhong , L. Nilsson. Lagrange multiplier approach for evaluation of friction i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ol. 10, 249-255, 1994

11. Z.H. Zhong , J. Mackerle. Static contact problems,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Vol. 9,3-37, 1992

12.Z.H. Zhong , L. Nilsson. A contac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general 3-D contact-impact problem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Vol. 34, No.2, 327-335, 1990

13.Z.H. Zhong, L. Nilsson (1989), A contac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general contact problems, Computers & Structures, Vol.33, No.1 197-209

14.L. Nilsson, Z.H. Zhong ( 1992 ) ,High performance algorithms for the solution of general contact-impact problems,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Vol.138,No.1,65-74

人才培养

已培养硕士生39名,博士生27名(截止2009年)。

人物荣誉

全国优秀教师、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唯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长沙市十大杰出青年。

钟志华_钟志华 -学术成果

科研成果


钟志华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位研究车辆工程的中国工程院士之一,钟志华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

钟志华发明的国际首创的机械储能式汽车碰撞实验牵引装置,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水平,成本却只有国外产品的10%。他带领的项目组已成功开发出5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出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汽车和模具等行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并申请了16项国家专利。

钟志华开发菱形车,正是带着与开发水稻收割机同样的热望:服务于最基层的百姓。

菱形车由于在制造上可以减少模具工装,因而便可以相当幅度地降低成本,实现了钟志华“低档车的价位,提供中档车性能”的理想,他说:“经济型轿车,不等于低性能。”

主要着作

钟志华同志先后发表论着80余篇(本),其中被国际权威的EI和SCI收录和他人引用达130多次,他的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有关论文在《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被SCI和EI等收录和引用。他在接触搜寻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系统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他独着的英文专着《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由英国牛律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ughes教授等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他的主要论着成为从事同类研究的国际同行常引用的文献。

钟志华_钟志华 -主要获奖


钟志华

1、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2006年

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2003年

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2005年

4、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04年,个人成就奖

5、GM (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2000年,个人成就奖

钟志华_钟志华 -人物评价

我们为拥有钟志华这样热爱祖国的洋博士而自豪!(时任湖南大党委副书记黄红武)

钟志华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事业开阔,学科带头能力强,科研水平高,为人坦诚,作风勤勉务实,要求自己严格。(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

钟志华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科研能力突出,长期致力于民族汽车产业的振兴发展,精通汽车设计研发和技术攻关,熟悉国际国内汽车市场,对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形势具有独特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时任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1303.html

更多阅读

薛之谦早年经历 杜志国 杜志国-早年经历,杜志国-演艺经历

杜志国,1954年9月29日出生于河北邢台,中国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进入保定话剧团,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签约艺人。1985年,出演首部战争片《丁汝俊》。1988年,搭档陶泽如、申军谊共同出演家庭伦理剧《欢乐英雄》 。1996年,主演李前宽、

薛之谦早年经历 甄锡 甄锡-早年经历,甄锡-演艺经历

甄锡,1985年7月4日生于广西柳州,中国内地女演员。2011年与黄志忠、果静林主演抗战电视剧《新亮剑》,饰演刘诗吟。 2012年搭档王斑、黄海冰领衔主演电视剧《猎虎1946》,饰演牛莉。获得2012年度江苏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2013

声明:《薛之谦早年经历 钟志华 钟志华-人物经历,钟志华-早年经历》为网友抉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