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然地理 玄武区 玄武区-自然地理,玄武区-历史沿革

玄武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研、电子、信息、文化、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军区机关所在地。玄武区因玄武湖而得名,源于民国时期的城北东区,因总统府所在地,也称为第一区。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宫阙的所在地,明朝紫禁城、太平天国天王府、国民党总统府也在玄武区内。境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风光秀丽,有闻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涛万顷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历经风霜的明城墙,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玄武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玄武区_玄武区 -自然地理

玄武区因玄武湖而得名,是南京市15个区、县之一,位于市区东北部。她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区,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军区机关所在地,面积80.97平方公里,人口近43万,下辖8个街道,8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东至仙鹤门、大朱庄、马群,与栖霞区、江宁县交界;南至中山东路、出中山门、至沧波门(苜蓿园、后庄除外),与白下区为邻;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线,与鼓楼、下关区隔街相望;北至东井亭、仙鹤门一线,与下关、栖霞区连接。
从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邺开始,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宫阙的所在地,明初紫禁城、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国民党总统府也在玄武区内。境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风光秀丽,有闻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涛万顷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历经风霜的古城墙,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
区域交通便捷,南京火车站、南京长途汽车站、汉府街长途汽车站均在境内,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宁杭公路等穿境而过。公路干线16条,支线呈辐射状贯穿全区,公交线路达23条,东临新生圩港,南抵禄口国际机场。区域通讯发达,南京邮政大厦、电信大楼、联通大厦等通讯枢纽座落其间。区内科研院所众多,有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25所。

玄武区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管理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城区型经济,培植了珠江路科技街、龙蟠路汽配街、丹凤街通讯器材街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区域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建成鼓楼市民广场、太平花园小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优惠政策配套到位,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居民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玄武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东北部地势雄伟,山环水绕,地处中纬度地区。


玄武区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质山地,分南、北两线分布在区内。南线为钟山余脉由东向西排列;北线为与栖霞区交界处分布的诸山。区内丘陵虽成线状分布,但都是独立的山体,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贵山位于太平门内,隔城墙与紫金山西麓余脉龙膊子相接,古称龙尾坡。海拔86.1米,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300米,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山体由浅灰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所构成,山上树木茂盛。
九华山原名覆舟山,又名龙舟山,以山体犹如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临玄武湖改称玄武山。后来因在山南建有小九华寺,俗称小九华山,现通称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侧,东接富贵山。山体狭长,山势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砾岩和页岩构成。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极阁原名鸡笼山,因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钦天监观象台,故又称钦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极阁后,俗称北极阁。山体由石英砂砾岩、砂岩构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喷出岩。面积约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区中部的重要制高点。山顶建有气象台。古为皇家华林园,有鸡鸣寺等名胜古迹。1990年辟为开放型文化公园,称北极阁公园。
红山位于中央门外曹后路北侧。红山,本六朝胜地大壮观山,因陈武帝在此阅武,建“大壮观”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称红土山,现俗称红山。由大红山、小红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头组成,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78.9米。民国时为荒野丘岗。解放后,植树造林,山林葱笼,现为红山森林动物园。
朝阳山位于岔路口西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因半山腰有朝阳洞,洞内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体略呈向南开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构成,海拔123米。
聚宝山位于岔路口村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上可开取石料、硫矿,土质较肥,树木茂盛,故名聚宝山。西南―东北走向,山体呈椭圆形,长0.7公里,宽0.5公里,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24.3米。
杨坊山位于东杨坊东北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以村得名。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公里,海拔109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山上遍植松树。
李山脚山位于环陵路下五旗侧。相传此山是古时小秦王挑来的,后被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狮子山位于仙鹤门西北。传说明朝时山上有一座石狮子,故名。山体低矮浑圆,海拔53米。

玄武区_玄武区 -历史沿革

民国22年(1933),南京市划分为8个行政区划单位,始有区级行政建置。当时,玄武区为第一区。1955年8月,命名为玄武区。


玄武区

玄武区管辖范围上溯,战国时区境为金陵邑辖地。
秦、汉时,今区境南部属秣陵县,北部属江乘县,先后隶属会稽郡、鄣郡、丹阳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县,区境南部属之,同时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一级的民屯政区),区境北部属之,均隶属丹阳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复改建业为秣陵县。太康二年(281)(一说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业(次年又改称建邺)南为秣陵县(见《建康实录》、《晋书・地理志》)。建兴元年(313),改建邺为建康,区境为建康和江乘辖地,直至陈朝末年。
隋朝统一南北后,将建康、秣陵、江乘等县及侨置郡县并为江宁一县。此时,区境属江宁县,隶属蒋州。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宁为上元县,至清末区境均属上元县。
民国元年(1912),临时政府废上元、江宁2县,置南京府,区境属南京府。民国2年,撤南京府,以旧上元、江宁二县复置江宁县,区境属江宁县。民国16年,改江宁县城区为南京市,区境属南京市。
民国20年(1931)3月,实行京市自治,全市划分为21个自治区,分区筹办,但进展迟缓。民国22年3月,重新划分为8个行政区时,今玄武区为第一区,设区公所。区界以中山路以东,中山门以西,九华山以南,中山东路以北为区域范围。面积8.85平方公里。
民国23年(1934)9月,省市划界,南京市区域扩大,将原属江宁县辖地的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建立孝陵区,为第十区(乡区),燕子矶区为第九区(乡区)。今区境内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鹤门行政村(仙鹤乡),属孝陵区。中山陵园区域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锁金村街道、玄武湖街道(仙鹤门除外)和红山街道地区属燕子矶区。
民国27年(1938)1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以新街口为中心,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片,分别划为第一、二、三、四区。原一区分属第三区。区境以中山东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中山北路至挹江门止,北从挹江门沿城根经和平门、玄武门、太平门至中山门北侧。民国28年1月,重新划分区界,将玄武湖全部划入第三区;孝陵区改称孝陵卫区。民国31年4月,增设城区自治实验区,郊区以燕子矶为乡区自治实验区。今区境北极阁(北极坊)、玄武门(玄武坊)地区为城区自治实验区辖地;锁金村、玄武湖(仙鹤门除外)、今红山街道地区,为燕子矶乡区自治实验区辖地。
民国34年(1945)9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恢复抗日战争前第一区建置,辖区则向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一带扩展。同时,太平门至中央门城墙以外玄武湖地区划出,改属第六区。今区境的锁金村、红山、玄武湖街道和孝陵卫街道,仍分属燕子矶和孝陵卫区。
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区建置称第一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划分城郊区。区境以旧一区为基础,划出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地区,增加原属旧六区的中央路以东、玄武门以南地带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属旧十区的岗子村至太平门以西地带,建为新一区。原九区改为八区,今红山、锁金村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新八区。原十区撤销,以原辖区内的中山陵园及周围地区新建中山陵园区,今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中山陵园区。
1955年6月,第一区人民政府改称第一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8月,第一区改称玄武区,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名称不变。今区境分属玄武区、燕子矶区和中山陵园区管辖。1958年11月,4个郊区建制撤销,合并为“大郊区”,今区境原属中山陵园区和燕子矶区的地区,划归郊区管辖。1960年5月,成立玄武人民公社。1960年9月,撤销“大郊区”,原郊区的龙潭、十月、紫金山3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玄武区管辖。1961年6月,玄武区兼辖郊外栖霞镇(包括摄山)、孝陵卫镇和龙潭镇。1962年7月,市郊区办事处成立,原郊区3个人民公社及3个镇复划归市郊办。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复玄武区人民委员会。1963年4月,恢复设立燕子矶、栖霞、雨花、江东、陵园5个郊区建制。市郊农村人民公社复由各郊区管辖。7月,陵园区(辖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卫镇)改称中山陵园区。
1965年5月,5个郊区合并为雨花台和栖霞2个区,中山陵园区划归栖霞区管辖。1967年3月,玄武区改称要武区,实行军管,称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要武区分会。1968年3月,成立要武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11月,改称玄武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1月,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南京市成立钟山区,将紫金山公社、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卫镇和陵园管理处划归钟山区管辖。1975年4月,撤销钟山区,原辖地改归栖霞区管辖。1980年9月,玄武区革命委员会复称玄武区人民政府至今。
1984年2月,小市镇的韶山路、玄武新村两个居委会和玄武湖大队、岗子村、新庄村等地段(包括南京林业大学、锁金村),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玄武区面积扩大到17.5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全市区划调整,将原属鼓楼区的中央路东侧的廖家巷、大树根、后大树根、中央门4个居委会划入玄武区;将玄武湖镇、孝陵卫镇(苜蓿园、后庄村除外)以及小营、红山、藤子3个行政村和伊刘苗圃、中山陵园风景区,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管辖。至此,全区面积达80.97平方公里,成为南京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玄武区_玄武区 -行政区划

梅园新村街道办事处驻汉府新村62号-1。面积0.9平方千米,人口21424人。辖3个社区:大行宫、梅园新村、珠江村。


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驻估衣廊38号。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38022人。辖8个社区:中山东路、中山路、糖坊桥、如意里、网巾市、一枝园、香铺营、北门桥。

丹凤街街道办事处驻大石桥19号。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62339人。辖8个社区:大石桥、唱经楼、居安里、大纱帽巷、虹板桥、成贤街、双龙巷、丹凤新寓。

兰园街道办事处驻杨家胡同85号。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32699人。辖7个社区:公教一村、兰园、文昌街、花红园、文德里村、大影壁、九华山。

玄武门街道办事处驻天山路39-1号。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40898人。辖8个社区:百子亭、北京东路、高楼门、天山路、昆仑路、大树根、廖家巷、台城花园。

后宰门街道办事处驻后宰门西村10号。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46529人。辖7个社区:太平门、后宰门、佛心桥、清溪路、富贵山、半山园、马标。

锁金村街道办事处驻锁金村67号。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1459人。辖10个社区:韶山路、锁一、锁二、锁三、锁四、锁五、锁六、南林、紫鑫城、新庄。

孝陵卫街道办事处驻罗汉巷119号。面积23.6平方千米,人口57720人。辖8个社区:孝陵卫东段、孝陵卫西段、小卫街、沧波门、钟灵街、农科院、晏公庙、晏公庙村西;4个行政村:钟灵街、孝陵卫、沧波、余粮。

玄武湖街道办事处驻板仓街98号。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32649人。辖8个社区:板仓、蒋王庙、岔路口、仙鹤门、樱铁村、花园路、东方城、樱驼花园;3个行政村:五旗、仙鹤、徐庄。

红山街道办事处驻月苑南路2号。面积8.19平方千米,人口24289人。辖8个社区:曹后、小营、红山、营苑、北苑、月苑、藤子村、红山公园;3个行政村:红山、小营、藤子。

卫岗街道办事处驻左所村10号。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23086人。辖6个社区:中山陵、童卫路、南农大、理工大、康定里、铁匠营;1个行政村:小卫街。

玄武区_玄武区 -人口

2014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495259人。
2013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01848人。
2012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07739人。
2011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12515人。
2010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14914人。
2009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15253人。
2008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10751人。
2007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500461人。
2006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488984人。
2005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475902人。
2004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444443人。
2003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418463人。
2002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398906人。
2001年玄武户籍总人口数:386575人。

玄武区_玄武区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玄武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了“科教兴区、市场兴区、共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盘活区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管理和社区服务四大新兴产业;珠江路科技街、丹凤街通讯器材街、长江后街旅游街、新庄汽配市场群等四条特色商品街已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由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二、三产业并举向以三产为主的城区经济转变,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6亿元,比1993年增长94.92%,年均增幅14.28%;财政收入突破三亿元,比1993年增长302.25%,年均增幅32.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饮服务营业额、工业总产值五年来年均增幅分别为34.62%、30.08%、52.34%。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56.64%;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一批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和品牌产品配套企业;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全区12个行政村有10个村已跨入市综合实力百强行列,其中5个村经济综合产值超亿元;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1998年完成涉外税收28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来自外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营造加快发展环境,1998年个体、私营企业已达6400户,其中:年销售超千万元以上有13户。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为实现全市“三年面貌大变”奋斗目标,五年来,全区开发竣工面108万平方米,其中复建房70万平方米,建设居民小区26个;建设改造15条总计27.1公里的道路;建成了鼓楼市民广场和一批游园、绿地,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5万平方米的硬件设施。改造了24所薄弱学校,创国家、省示范、重点小学5所。近几年,玄武区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九年被市政府授予建设新南京有功(先进)区。

玄武区_玄武区 -民风民俗

居住风俗

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十分讲究吉利,从选地、选材、择日、立柱、上梁到落成庆贺均按照繁褥的传统方式进行。如选地要请“阴阳先生”用八卦盘定出地点、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择定作栋梁的树林,用红纸围贴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时树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剥树皮,严禁跨越。

上梁时选择吉日,梁上张贴横批,两边栋柱贴对联,上梁时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齐鸣,边唱“上梁歌”,上好后将馒头、红枣等往下抛。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墙门上画一些辟邪的图画,有的还建刻有历史故事和植物图案的砖刻门楼。

市集民风

一般较大的庙会在农闲季节举行,少则一日,多则十天。庙会期间,庙内烟火缭绕,锣鼓喧天,庙外各行各业商贩叫卖、杂耍、小吃一应具全。成千上万的人乘船、步行从四面八方涌向庙会。集市上小商贩除了吆喝叫卖外,还有各传承的打击声,如货郎担摇皮鼓,铜匠担晃铜串,糖粥担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锣,收废品摇铃等等。

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铺在高墙上写个“当”字,茶馆悬挂“茶”字招牌,酒店多悬黄白旗帘,理发门前竖红、黄、蓝三色转动圆柱灯,浴室挂红灯笼等。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早时商店都设财神堂,并举行祭祀活动,传说财神菩萨是赵公元帅,还有五路神。各行各业还有一套“行话”,谓“切口”,店主和职工当首买主面,用切口交谈价格,使买主不得而知。

玄武区_玄武区 -旅游风光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和玄武湖风光带,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自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邺开始,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宫阙御苑所在地,明朝初期的紫禁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明孝陵、清朝太平天国的天王府、近代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以及中山陵等名胜均在区域范围内。全区有重点古迹、文物保护点72处,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的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甚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现存遗址可分为两大部分。

南京海底世界


南京海底世界

由新加坡南京海底世界有限公司与中山陵园管理局合作兴建的“南京海底世界”,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中山陵梅花山旁。总投资约2亿人民币,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一座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场馆。

南京海底世界有近200余种、万余尾海洋生物。主要由大厅、电脑教室、亭廊、热带雨林展示区、海豹表演馆、企鹅馆、触摸池、海底隧道、人鲨共舞表演区、海底影院等部分组成。
海底世界向游人展示了中国水族馆的发展过程,从中国古代的宫廷式水族缸到模拟自然的热带雨林,让您欣赏到那色泽鲜艳、体形骄小的珊瑚鱼与淡水热带鱼。南京海底世界的精华部分是海底隧道,全长74米,180度的环绕亚克力玻璃让您领略到海洋的博大和其孕育着的奇妙无比的各种生命。各种鱼类在你的眼前休闲自在的游弋,个个千奇百怪,美不胜数,使游客留连忘返,目不暇接。表演区惊魂动魄的人鲨共舞表演,更是紧张刺激。海底影院更是让游客了解海洋、学习保护海洋知识的第二课堂。

南京海底世界通过古代宫廷展缸与现代玻璃隧道有机结合,传统的海洋生物馆与高科技养殖技术相结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座纯朴而高雅、先进、高品位的现代化大型海洋生物馆。

南京海底世界海豚馆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先进的海洋剧场,建筑的顶棚用透明玻璃封顶,阳光透过玻璃直射水面,让“演员”们可以在尽情享受日光浴。整个海豚馆,舞台、演出池与观众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华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最先进的海洋主题剧场。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在地,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人民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扩建。该馆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该馆共分为外景展区、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个部分。外景展区由群雕、立雕、浮雕、标志碑、纪念碑、诗碑、赎罪碑、枯树、断垣残壁、遇难者名单墙、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和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建筑风格。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内,陈列着建馆时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大屠杀的铁证。呈墓穴形状且半地下的史料陈列大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采用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影电视等现代陈列手段,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

该馆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玄武湖


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它在六朝以前称桑泊,晋朝时称北湖,是训练水军的场所。历史上除了训练水军之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们的游乐地,1909年辟为公园。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中有五洲,即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洲之间有桥堤相通,便于游览。水陆游览都很方便。梁洲开辟最早,为湖区风景最佳处。湖水深度不超过2米,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湖内的5个洲各有特色。先说环洲,环洲像两条巨大的手臂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环洲正对玄武门的拐角处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两块形状奇特的太湖石,一块形似观音,一块形似童子,名为童子拜观音。环洲的特色是沿湖岸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垂柳,清风拂过,婆娑飘舞,独具风韵,使人驻足。此景名为“玄武烟柳”。

樱洲上有500米长的曲折游廊,廊北有喇嘛庙一座,庙旁有七层宝塔,塔名为“诺那”。此洲广植樱桃树,近年又引种樱花,名种繁多,每年四月洲上一片灿烂,稍遇风雨便落英缤纷,迷人之极。此景名为“樱洲花海”。

由环洲向北过芳桥就是梁洲,洲东北有两层方型古建筑一座,名览胜楼。楼北边有一平台,四周有铁栏杆围护,是古时点将台。楼西有友谊厅、闻鸡亭、湖神庙等建筑。该洲西北角是一个古典园林式花坛,由黄石叠砌而成,坛间有雨花石铺成的曲折小路,闻鸡亭即在花坛边。东南隅是一座色泽淡雅、设计颇具特色的两层建筑――白苑餐厅,每日供应湖中鲜活鱼餐、鱼宴。此洲的特色是菊、桂二美,每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沁人心脾;菊花争妍,令人目迷,此景称“梁洲秋菊”。

从梁洲向东过翠桥即到翠洲,该洲有露天剧场、翠洲舞台、翠虹厅等建筑。其特色为树多僻静,那巨伞般的雪松,宝塔形的松柏与成片的竹林,十分幽静,是情侣们的乐园,此景称“翠洲云树”。如今在旭桥南面水上仿傣族风情筑起了一座水寨,名“绿漪小榭”,由20余间小竹屋组成,各屋间有竹桥相连,游人坐在屋中或品茗、或进餐、或弈棋、或高歌,如在舟中,情趣独特。

从环洲向东过菱桥可达菱洲,洲上有动物园。园内伺养着大熊猫、长颈鹿等珍稀动物数十种。该洲紧临钟山,钟山宛如游龙,气势雄伟,山顶常有紫金色云霞缭绕,从菱洲观赏千变万化的紫金云霞,神秘莫测,故称“菱洲山岚”。

近年玄武湖公园引进了许多大型娱乐项目为游人助兴,如玄武门右侧是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跑马场,该场马匹驯服,骑行时有骑兵退伍军人随后保护,保证游客安全。左侧有湖上观光列车向北绕过梁洲、环洲、樱洲、菱洲,直抵台菱堤。台菱堤西侧还有高尔夫球俱乐部和标准网球场。

玄武区_玄武区 -地方特产

糕团小点

江南人嗜甜,所以,传统的糕团小店在南京还是很有市场的。南京人吃甜食讲究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方称为甜品之上乘。此外,光口味好还不行,造型色泽还要出众,所以,南京的糕团大多玲珑小巧,色彩缤纷,入口香甜松软,清香满腔,再来上一壶上好的绿茶,就是顶好的口福了!

什锦豆腐涝

豆腐涝也叫豆腐脑、豆腐花,南京话又称“都不老”。这道小吃中国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涝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样,除了一样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涝讲究一个佐料,辅以虾米、榨菜、木耳、葱花、辣油、香油等十余种佐料,不光是颜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浓、香、鲜、咸淡适宜,辛辣适中,有滋有味。南京人吃小吃还好个“说法”,这一点在豆腐涝这个朴实的小吃上也得到了验证:据说,豆腐涝这玩艺,年轻人吃了健脑补脑,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寿,为了讨口彩,店家还在里面加入什锦菜。

如意回卤干

南京历史悠久,南京人也愿意把各种小吃和历史沾上边。就拿这普普通通的回卤干来说,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联系。

传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吃腻了宫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宫,在街头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泽金黄,不禁食欲大增。他取出一锭银子要店主将豆腐果加工一碗给他享用。店主见他是个有钱的绅士,立即将豆腐果放入鸡汤汤锅,配以少量的黄豆芽与调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软绵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后连连称赞。从此油豆腐风靡一时,流传至今。因南京人在烧制中时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称为如意回卤干。

历史自然地理 玄武区 玄武区-自然地理,玄武区-历史沿革

牛肉锅贴

外脆里嫩、馅足汁多。咸中带甜是南京牛肉锅贴的最大特色。因为汁多,老主顾都把吃汤包的招儿用到了这锅贴上。第一口咬大了汁会漏;咬猛了汁会喷;咬太小又不过瘾!

南京盐水鸭

盐水盐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南京盐水鸭一年四季皆可制作,腌制复卤期短,现做现卖,现买现吃,不宜久藏。

雨花茶

雨花茶是南京特产,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玄武区_玄武区 -环境

水文

玄武区地域面积80.97平方公里,其中涉农面积9600亩,属仓波门地区地势较低,有河道27条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拨经费的有25公里,无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库2座。排水系统主要有四大水系:
北面的蒋王庙沟和唐家山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情侣园流入玄武湖,从神策门出玄武湖,经西北护城河向西流入鼓楼区护城河,是该区玄武湖以北地区的主要排水通道。
南面的友谊河和卫桥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白下区流入运粮河,是中山门至孝陵卫沿线地区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东面的百水河和运粮河。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白下区流入秦淮河,是玄武区市郊马群、余粮、五百户等地区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西面的内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带河、香林寺沟、清溪河等河道汇聚于竺桥,向南经白下区流入秦淮河。玄武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水主要经这个系统排出。

气候

玄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地貌

玄武区东北部地势雄伟,山环水绕,地处中纬度地区,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
区内岗地多分布于卫岗至孝陵卫一带,均属黄土岗地。著名岗地有孙陵岗(梅花山),位于中山门外明孝陵御河桥南侧。因三国时吴大帝孙权与夫人步氏葬此,故名。又因岗上多梅花,名梅花山。海拔约55米,基底由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紫红、灰紫色砾岩构成,上覆下蜀黄土。遍山栽种梅花,是踏青赏花佳地。1983年被列入新金陵四十景的“梅岭暗香”即指此处。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质山地,分南、北两线分布在区内。南线为钟山余脉由东向西排列;北线为与栖霞区交界处分布的诸山。区内丘陵虽成线状分布,但都是独立的山体,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贵山位于太平门内,隔城墙与紫金山西麓余脉龙膊子相接,古称龙尾坡。海拔86.1米,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300米,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山体由浅灰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所构成,山上树木茂盛。

九华山原名覆舟山,又名龙舟山,以山体犹如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临玄武湖改称玄武山。后来因在山南建有小九华寺,俗称小九华山,现通称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侧,东接富贵山。山体狭长,山势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砾岩和页岩构成。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极阁原名鸡笼山,因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钦天监观象台,故又称钦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极阁后,俗称北极阁。山体由石英砂砾岩、砂岩构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喷出岩。面积约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区中部的重要制高点。山顶建有气象台。古为皇家华林园,有鸡鸣寺等名胜古迹。1990年辟为开放型文化公园,称北极阁公园。

红山位于中央门外曹后路北侧。红山,本六朝胜地大壮观山,因陈武帝在此阅武,建“大壮观”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称红土山,现俗称红山。由大红山、小红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头组成,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78.9米。民国时为荒野丘岗。解放后,植树造林,山林葱笼,现为红山森林动物园所在地。

朝阳山位于岔路口西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因半山腰有朝阳洞,洞内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体略呈向南开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构成,海拔123米。

聚宝山位于岔路口村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上可开取石料、硫矿,土质较肥,树木茂盛,故名聚宝山。西南―东北走向,山体呈椭圆形,长0.7公里,宽0.5公里,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24.3米。

杨坊山位于东杨坊东北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以村得名。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公里,海拔109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山上遍植松树。

李山脚山位于环陵路下五旗侧。相传此山是古时秦王挑来的,后被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狮子山位于仙鹤门西北。传说明朝时山上有一座石狮子,故名。山体低矮浑圆,海拔53米。

玄武区_玄武区 -政治

区长:徐曙海
区委书记:储永宏
区委副书记:杨晓阳、杨乐华
区委常委:易兵、曹曙、苏郑、王静、许恺、宗在卿、周雯、滕涛、梁爱国、顾建华

玄武区_玄武区 -交通


位于玄武区的南京火车站

车站


南京火车站位于玄武区龙蟠路264号;南京长途汽车东站位于玄武区花园路17号;南京长途汽车站位于玄武区龙蟠路264号

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宁杭公路等穿境而过;公路干线16条,支线呈辐射状贯穿玄武区,公交线路达23条

港口


东临新生圩港,南抵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济

玄武区_玄武区 -简述

新庄立交桥


玄武区形成了以科技信息业、文化旅游业、商贸商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以每年15%以上和20%以上的速度递增,经济实力位居南京主城区前列。

2012年,玄武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4.80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三产增加值完成388.3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71亿元,同口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5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完成113亿元。

2013年1至9月,玄武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04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71亿元,同口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37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55亿元,同比增长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8元,同比增加9.4%。

工业

明清时期,今区境孝陵卫一带丝织业已较发达,生产的“卫绒”负有盛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区内设有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南京无线电厂前身),为第一家近代电子企业。区内私营工厂和手工业作坊有所发展,特别是林森路(今长江路)、珠江路、中山路南段一带的机器制造业约占全市私营机器制造业的51%。从事粮食、木材加工和建筑机械、汽车、医疗器械、印刷机械、衡器等零配件修理或制造的私营企业近30家,职工600余人。

解放后,区委、区政府在组织居民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对私营工厂和手工业加强了扶持和引导,使其有了新的发展。据1954年调查统计,共兴办生产自救组织242个;私营工厂发展到219家,职工2831人;手工业有印刷、皮革、木器、竹器、丝织、黑白铁等45个门类。1956年,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除区管的第二机械厂、第三机械厂、铸造厂、锅炉厂、袜厂、白敬宇药厂、前进印刷厂等7个公私合营工厂外,其余私营厂全部按行业并入市属公私合营厂。

2011年玄武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完成利润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完成利税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亿元企业有7家。

2011年,玄武区的两大支柱产业燃气生产与供应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20.27和15.43亿元,两行业合计完成产值占玄武区总量的78.6%,支柱地位突出。
清朝末年,区域内北门桥一带即有钱庄存在。民国时期,有钱庄、典当等民间金融业多处。民国12年(1923),区域内始有银行机构。此后,又相继出现城市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等机构。至解放前夕,区域内有官、商办银行机构2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5家,保险公司5家,钱庄1家,典当业5家。

解放后,金融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管。区内设有该行多家分支机构。1984年后,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款业务。该行在区内各分支机构统归新建立的市工商银行管辖。自1984年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国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或恢复南京分行,并在区内设分支机构。90年代后,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商业银行等在区内设有分支机构。1999年,区内设有各银行分支机构10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家,信托投资公司5家,证券公司及营业部11家。

商业

区境内的商业活动历史悠久,据南朝《宫苑记》载:“宋武帝永初中立北市,在大夏门外,归善寺前”。归善寺旧址在今北极阁东南麓。当时佛教盛行,寺庙前人烟稠密,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北市,在当时属“大市”,是综合性的商品交易市场。明代,今区境北门桥至估衣廊一带,店铺林立,商旅云集,是繁华的商业区。延至清代,由于战事频仍,市场多遭破坏,商业逐渐凋敝。民国时期,商业一度振兴。20年代,区内主要商业区在鱼市街至北门桥一带,这里各类商店鳞次栉比。据史料载,这一地段的商业服务业门类齐全,有百货业、中药业、酱园业、茶叶业、浴室业、茶馆业、衣庄业、旅馆业等。此外尚有相当数量的鸡鸭店、香烛店、花席店、米店等。20年代末,中山路与中山东路开通,区内商业又向这一地段发展。至民国24年(1935)区内共有各类商店2785家,主要分布在大行宫、洪武街(今珠江路)一带。民国26年日军侵占南京后,市场十分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内市面逐渐恢复,并逐渐形成华东运动器具公司、李顺昌呢绒服装店、冠生园食品店、大三元酒家、老广东菜馆、又新池浴室、正章洗染店、曲园酒家、中央饭店等一批名店。

2011年,玄武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从行业分组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2011年,玄武区外贸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玄武区外贸出口实现2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实际使用外资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5.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0%。

投资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51亿元,比上年减少6.6%。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9亿元,比上年减少3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1.33亿元,比上年减少4.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16亿元,比上年减少12.6%。2011年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4.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7.9%;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29.26亿元,比上年下降57.2%。

2011年玄武区城镇投资项目共计87个,新开工项目47个,占项目总量的54%。其中,项目总投资达超亿元的大项目有7个,占新开工项目总量的15%。投资项目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但投资规模大的项目相对较少。
财政

2011年玄武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5.81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23亿元,同比增长17.2%。主体税种保持增长态势。

玄武区_玄武区 -社会事业

玄武区科教发达、人文荟萃。区域内有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4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江苏省拥有的70多名两院院士中,在玄武区生活、工作的有31名。珠江路科技街3万多从业人员中,就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万余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000多人,相当于一所大学的规模。

教育

玄武区境自古至今教育繁荣。三国时,孙吴黄龙二年(230)即诏立国学。此后,历代王朝在区域内大力兴办教育,其机构有国学、府学、书院、学塾(通称旧学),绵延千余载,直至清末。

在江苏省拥有的70多名两院院士中,在玄武区生活、工作的有31名。珠江路科技街3万多从业人员中,就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万余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000多人,相当于一所大学的规模。

科研院所: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梅园中学、南京孝陵卫初级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市锁金村中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弘光分校等。
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

科技

玄武区科技事业源远流长,基础雄厚。上溯1500多年前,南朝宋元嘉年间,在鸡笼山顶建“日观台”,为南京最早的观象机构。南齐永明六年(488),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在今九华山下乐游苑研制成“水碓磨”。区内还先后建立儒学馆、玄学馆、士林馆及书院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明洪武十八年(1385),在鸡笼山建起国家天文台,称钦天监观象台。台内所设日月食仪、浑天仪、简仪等天文仪器,是中国最早的天文仪器,至今仍具科研价值。明代,建于区内的国子监,不仅是当时国内最高学府,也是学术研究机构。

2011年,玄武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38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玄武区专利申请总量达5141件,同比增长44.1%,其中发明2276件,同比增长34.0%;专利授权量2320件,同比增长43.5%,其中发明827件,同比增长25.7%。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8个,获得经费支持5270.9万元。

文化

文博场馆: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院、紫金山天文台
玄武区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东晋时训诂学家、诗人郭璞的大量著述,东晋末年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南朝齐梁时范缜所著《神灭论》,梁代萧统(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刘勰所著《文心雕龙》,宋代名相王安石的诗文,明代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由解缙、姚广孝等人所编的《永乐大典》,以及近代傅抱石、林散之的书画,周琪、萧娴的书法等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于历代文化名人如李白、苏轼、萨都剌、郑燮、曹雪芹、鲁迅、柳亚子、郭沫若等在区域内留连山水,凭吊古迹或以区域内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诗文著作更不知凡几。民国时期,区内社会文化事业日渐发展,各类民众文化设施逐渐增多,在区内建有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游艺场、说书茶社等。新闻出版业也有较快发展,区内有多家报社、杂志社与通讯社。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占南京,区内市民文化活动受到影响,文化市场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区内文化活动得到恢复。

明代区域内书刊出版业已较发达。民国时期,新闻出版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区内先后兴办官民办报社10多家(解放前夕尚余10家),通讯社5家,空军广播电台1家。解放后,各中小学、街道、乡镇普遍建有有线广播站、室。1979年以后,电视逐步普及,新闻与出版事业发展迅速。至1999年,有驻区报社7家,记者站4家,驻区单位出版发行各类期刊41种,驻区印刷厂19家,电视台2家。

2011年,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玄武之春”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广播剧《共和之父》在金陵之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功播出,并通过了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评选。
玄武区少儿图书馆藏书量已达16万册,已连续3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医疗

三甲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军区机关医院
玄武区境内医药卫生事业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的《淮南子》、《神农本草经》等书,均载有钟山出产的多种动植物药材。东晋咸和八年(333),于覆舟山(今九华山)之阳建药圃园,故有“药园山借覆舟屏”之说,是文字记载最早之药圃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国子监(今东南大学梅庵处)监生多病,令工部于国子监前建造房屋百余间,并备有“灶釜”床榻,以处监生之疾病,这是中国高等学府首设之医院。同时,全国各地绅士、富豪不断迁居南京,各方医药名家相继云集,推进医药事业发展。明万历七年(1579),医药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在南京期间去钟山等地,相继作药物调查工作,并在《本草纲目》中增补。

鸦片战争后,西医药随之传入。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南京后,聘名医设国医衙,在街巷设医官,为民免费诊疗,接种牛痘。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西华门(今南京无线电厂处)设金陵中西医院。民国元年(1912),南京(中)医学会成立,于区内创设东城医院,由会员主诊。民18年,建立中央模范军医院(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前身),此为区内第一家国人所办西医院

解放后,卫生管理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相继建立。卫生工作遵循“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群众运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环境卫生得到改善。至50年代后期,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绝迹。“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2011年,区财政安排卫生资金1.15亿元,同比增长13.2%。玄武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2个,拥有床位2490张,卫生技术人员4148人,其中执业医生1576人,注册护士1558人。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3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2.43/10万,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9.55%。为社区居民慢病建档,玄武区居民累计建档445467份,建档率68.3%。开展妇女病普查19599人,普查率96.47%;2011年产前筛查15-20周孕妇3685人;7岁以下儿童管理21814人,管理率99.55%,新生儿访视3417人,访视率98.96%;2011年孕产妇保健管理3685人,高危孕产妇管理1314人,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100%;

体育

解放前,辖区内的体育主要以练拳习武、游泳登高等民间体育活动为主,为数极少的武术场馆大部分是由私人创办的,规模大小不等,组织形式多样,存续时间不一。随着近代体育的传入,学校体操、田径、球类等活动逐步推向社会。民国11年(1922),建成的国立东南大学体育馆,是南京最早的室内体育场所。民国20年8月,国民政府在灵谷寺以南80公顷土地上建成的中央体育场,是南京市第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所,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体育设施。

1994年,玄武区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单位。至1999年,区内有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体育先进社区6个,市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个。1975年~1999年,全区体育工作获国家级荣誉称号31个(次),省级荣誉称号73个(次),市级荣誉称号115个(次)。

2011年共输送各类体育人才10人,组队参加省以上比赛获奖牌50多枚(其中金牌20多枚)。大力开展以全民健身为主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参与健身活动的市民超过10万人次。玄武区共有室外健身点122个,基本达到了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处室外健身场所的目标。举办乒乓球、棋类、高中篮球联赛和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区第六届(社区)运动会和迎青奥倒计时1000天等活动;承办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邀请赛、省“迎党庆、颂党恩、跟党走”百万老年人健步行启动仪式、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节趣味运动比赛和市第九届“世界步行日”活动。

玄武区_玄武区 -民风

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驻区军队、机关、学校单位众多,居民很多从外省市迁入。由于“入乡随俗”,区内居民以南京的传统习俗为主,也融入外省市的一些风俗习惯。解放前,区内人民以传统风俗为主,内多封建迷信色彩。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普及教育与科技,许多陈规陋习已被淘汰,而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形成。
打春“立春”在春节前后。民间认为立春是新春之始,十分重视,故有“新春大似年”之说。区内自古立春时有“村田乐”、“鞭打春牛”与“咬春”之俗。“村田乐”又称“唱春”,亦称“打春”。旧时在区内孝陵卫地区流行,即由二三人结伴,敲打小铜锣,口唱吉利话,沿门讨钱索米。此俗始于明代,解放后即不多见。“鞭打春牛”之俗,据史料记载,立春之日清晨,从金陵府衙前,直至东郊大道,挤满人群,观看由太守率领府县官员举行迎接“芒神”的祭祀活动。“春牛”为泥塑,身上涂以五彩,由太守执“五色棒”鞭打,又称“打春”。区内居民立春有食“春饼”之习,谓之“咬春”。春饼系面制薄饼,卷以炒熟的韭黄、荠菜、冬笋、肉丝之类食之。后演变为今天的油炸“春卷”。
居住风俗

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十分讲究吉利,从选地、选材、择日、立柱、上梁到落成庆贺均按照繁褥的传统方式进行。如选地要请“阴阳先生”用八卦盘定出地点、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择定作栋梁的树林,用红纸围贴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时树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剥树皮,严禁跨越。

上梁时选择吉日,梁上张贴横批,两边栋柱贴对联,上梁时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齐鸣,边唱“上梁歌”,上好后将馒头、红枣等往下抛。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墙门上画一些辟邪的图画,有的还建刻有历史故事和植物图案的砖刻门楼。

市集民风一般较大的庙会在农闲季节举行,少则一日,多则十天。庙会期间,庙内烟火缭绕,锣鼓喧天,庙外各行各业商贩叫卖、杂耍、小吃一应俱全。成千上万的人乘船、步行从四面八方涌向庙会。集市上小商贩除了吆喝叫卖外,还有各传承的打击声,如货郎担摇皮鼓,铜匠担晃铜串,糖粥担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锣,收废品摇铃等等。
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铺在高墙上写个“当”字,茶馆悬挂“茶”字招牌,酒店多悬黄白旗帘,理发门前竖红、黄、蓝三色转动圆柱灯,浴室挂红灯笼等。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早时商店都设财神堂,并举行祭祀活动,传说财神菩萨是赵公元帅,还有五路神。各行各业还有一套“行话”,谓“切口”,店主和职工当首买主面,用切口交谈价格,使买主不得而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1848.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与地理织就的城市肌理:老广州的生长史

历史与地理织就的城市肌理:老广州的生长史2013-07-16 14:27:25|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广州 |字号订阅周斌加拿大地理学家鲍恩(L.S.Bourne)和西蒙斯(J.W.Sim-mons)在《城市体系》一书中曾说过:“任何一个城市的景观,都是这城市从有人定居时起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

前郭县 前郭县-自然地理,前郭县-行政区划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隶属于吉林省松原市,县城与松原市共处一城,是松原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东经123°35′―125°18′,北纬44°17′―45°28′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

渭丰乡 渭丰乡-渭丰乡,渭丰乡-自然地理

渭丰乡,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原,乡政府位于留南村。该乡下辖11个自然村,分为30个行政村,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乡常住人口为25157人。渭_渭丰乡 -渭丰乡渭丰乡,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乡政府位于留南村。2010

声明:《历史自然地理 玄武区 玄武区-自然地理,玄武区-历史沿革》为网友爱尾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