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的民族习惯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民族概述,塔吉克族-民族历史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族_塔吉克族 -民族概述

地理位置


塔吉克族介绍

塔吉克族的主要聚居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中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东与莎车县、叶城县毗邻,北抵慕士塔格山与阿克陶县相连,西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西与塔吉克共和国交界,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国界线长888.5千米。县域内峻峰连绵,有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和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许多山峰的高度也在海拔5000米以上,诸山之间的谷地一般也高达3,000米左右。

自然气候

高山上终年积雪,冰川高悬,晶莹耀目,景色壮丽。融化的冰雪汇流成河,奔泻于千山万壑之间。发源于喀拉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之一)流经自治县的东部;由明铁盖河(卡拉起可尔河)和塔格郭巴什河汇合而成的塔什库尔干河流经自治县的东部和北部。

在山谷中的河流两岸,有许多天然牧场、草场和可耕地,水源充沛,灌溉方便,为宜农宜牧理想之地。塔吉克牧民就分布在这些山谷里。塔什库尔干县的气候为高原山区温寒干旱气候,四季不分明,只有冷季和温季,冬长无夏,春去秋至,无霜期短,日温差大。气压低,缺氧,空气洁净无污染,透明度好,光照充沛,但热量不足。太阳辐射量丰富,紫外线强,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自然资源

塔什库尔干一带蕴藏着许多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宝石、玉石、硫磺、水晶、硅、金、石棉、云母、煤、铜、镍、锡、石灰石等。其中铁的蕴藏量最为丰富。

帕米尔高原地势高,树木较少,塔什库尔干县森林面积1625公顷,由山地天然林、河谷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数量多、分布广的树种主要有银毛柳、密穗柳、沙棘、圆柏、桦树等,东部山区有较多的落叶松、梧桐等树木。全县有可利用草场41.67公顷。县内温泉资源丰富,较大的温泉有羊布拉克泉、塔合曼泉、马尔羊泉、达布达尔泉等。珍稀野生动物有帕米尔盘羊、棕熊、旱獭、雪豹等。野生药材有雪莲、锁阳、党参、当归、麻黄、紫草等。


塔吉克

莎车、皮山、泽普等地的塔吉克族居民,大都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农村。这一带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干燥,适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民族特征

塔吉克民族热情好客。对客人不论亲疏、老幼和民族,凡是来客和投宿的过路人、生人都热情款待,拿出家中最好的饮食、被褥来款待。长期以来,牧民依靠这种互相帮助,克服了旅行和游牧时在人烟稀少的牧区不易获得食物和宿处的困难.

塔吉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在海拨3000米左右的山谷里安家落户,春天播种一些耐寒作物,初夏赶着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周而复始,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塔吉克族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羊皮大氅,戴羊皮圆高筒帽。女子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以保暖。男女都喜欢穿长统野羊皮软靴。用毛牛皮做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他们都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和奶茶,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他们的住屋大都为正方平顶,以木石构筑而成。由于高原多风雪,住房比较低矮,四周筑土坑。夏季上山放牧时,多住毡房。

塔吉克族能歌善舞。舞蹈多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旋的动作。在民间古老的传说中,鹰是英雄的象征。主要乐器有“那伊”(短笛),也是用鹰的翅膀骨特制出来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除了伊斯兰教规定的节日外,对每年三月的春节亦十分重视。

塔吉克族的民族习惯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民族概述,塔吉克族-民族历史

塔吉克族_塔吉克族 -民族历史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文化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若干世纪,这些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就已分布在中国新疆南部地区,其中分布在帕米高原东部的部分,就是中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管辖。塔什库尔干地区属于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塔吉克族先民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并发展自己。公元2――3世纪,在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蝎盘陀国,竭盘陀人是中国塔吉克族的远祖。

在3――4世纪,他们已发展了,灌溉农业,过半农半牧生活。蝎盘陀国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唐朝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开元(713~741)中,在此设“葱岭守捉”戍所。公元8世纪,蝎盘陀国消亡。公元9――1 6世纪,塔什库尔干地区先后受吐蕃、喀拉汗王朝、西辽、蒙古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的管辖。特别是从10世纪开始传入喀拉汗王朝境内的伊斯兰教,对塔吉克人的影响强烈,以致后来成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明朝后期,在色勒库尔的中心地带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从17世纪后期到l9世纪,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许多塔吉克人迁入色勒库尔,逐渐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

17世纪中叶,清朝统一全国,对塔什库尔干,沿用元朝的名称“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强了塔吉克族地区同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当时塔什库尔干居住着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汉等6个民族。其中塔吉克民族约60%都在此居住,占塔什库尔干人口约78.1%。1954年6月,塔什库尔干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相当县级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区的决议,同时建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4年9月11日,塔什库尔干召开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宣布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区的成立。在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塔吉克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83%。9月18日,召开自治地方成立庆祝大会。1955年,改自治区为自治县。

塔吉克族_塔吉克族 -民族分布

塔吉克族中国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省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51069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种植业。
塔吉克族人口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族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族构成了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_塔吉克族 -民族文化

语言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的语言克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均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操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色勒库尔语主要是塔什库尔县居民使用,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地的居民则主要使用瓦罕语。由于塔吉克族人民长期与汉族、维吾尔族等人民密切交往,所以在塔吉克语中,吸收了许多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借词。

文字

中国塔吉克族无本民族文字,20世纪30年代前使用波斯文,后改用维吾尔文,当今青年人普遍兼通维汉语文。

服饰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男子大都在白色衬衣外穿一件青色或蓝色无领对襟长大衣,腰系一根腰带,右侧挂一把小刀。脚蹬野公羊皮长筒靴。头戴黑羊羔皮作里,黑平绒作面的圆形卷边高统帽。身跨骏马,往来奔驰于草原、雪山间和白云下,显得十分威武、潇洒。塔吉克妇女的装束鲜艳夺目,更具魅力。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帽的后部较长,可遮住双耳和后颈。青年妇女的帽子上镶有很多饰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缀有一排色彩华丽、熠熠闪光的珠子和银链,配以耳环、各种宝石项链和称为“阿勒卡”的圆形银胸饰,显得娇美、艳丽,楚楚动人。当她们外出时,帽子外要披一条数米长的红、黄或白色大头巾。
塔吉克族成年男子大多数常在衬衣外面穿黑色的“袷袢”(无领、对襟的长外套),系绣花布腰带;冬季外加羊皮大衣。男帽一般为黑绒圆高筒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阔花边,帽里多用黑羊羔皮缝制而成。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这种帽子很适合高寒地区特点,遇到风雪时,把帽边拉下就可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
服饰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统帽;女子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后帘。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多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也有用黄色的。男女都穿红色长统尖头软底皮靴。
妇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一块后帘,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一般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多披黄色。身穿连衣裙,天冷时外套袷袢。为了美观和保护裙子,已婚妇女常系彩色围裙。
男女都穿毡袜和毛线袜,外套红色长筒尖头皮靴。靴是用公野山羊皮作筒,牦牛皮作底,轻便耐用,便于翻山越岭。
妇女大都喜爱装饰,盛装时帽沿上加缀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头饰。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白纽扣。新娘在辫梢饰丝穗。
由于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往来和互相影响,相当长时期以来,塔吉克族牧民的衣服大多和柯尔克孜相似,农民的装束则基本上和维吾尔族相同。

文学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过去,没有文字,靠口头传送。著名的诗歌《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各式各样的》和《利可斯尔水鸟》,总称“玛卡姆”,是诗歌的代表作。传说《慕什塔格山》和《大同人的祖先》生动感人。塔吉克族能歌善舞,音乐为阿拉伯音乐风格,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鹰笛(鹰翅骨制的短笛)、巴朗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和热布甫(弹拨的六弦琴)。舞蹈大都为双人舞,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塔吉克族还有独特的戏剧艺术,分歌舞剧和话剧两种。语言生动幽默,动作滑稽,寓意深刻。歌舞剧《老少夫妻》一剧很有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塔吉克的工艺美术有刺绣、编织和补花等。
塔吉克族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包括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谚语,其中以诗歌最为丰富。诗歌又可分为英雄史诗、赞歌、情歌、礼俗歌、风物歌、抒情歌谣等。高原冰山的壮丽风光和特殊的习俗风尚,使得塔吉克民间文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鹰,在塔吉克人民心目中是英雄的象征。流传甚广的长诗《白鹰》,是对19世纪抵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尊严的塔吉克英雄的颂歌。塔吉克人民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长诗《不死的库勒卡克》、《巴图尔》、歌谣《驱猴》、民间故事《照妖的石镜》、传说《白衣勇士》中,也有充分的反映。长诗《古丽切赫莱》、《尼嘎尔・麦吉侬》、情歌《秋蔓荻》等,表现了塔吉克青年男女对理想、爱情、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谴责和反抗。散韵结合的《唐朝公主》,内容别具一格,其韵文部分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另一部叙事长诗《五兄弟》,叙述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五兄弟的遭遇,形象地强调了任何人都离不开农民的道理。其中对神职人员先顾生活,后顾信仰、不惜以古兰经垫脚取饷的嘲讽,十分辛辣生动。
风物传说也很丰富,关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的传说中,“山鹰”与“雪莲”是描述得最多的对象。如《聪明的山鹰》、《一个牧民和四只小鹰》、《红雪莲的秘密》、《美丽的花》等。关于慕士塔克(冰山)山的种种传说,也各具特色。有的传说中,慕士塔克山是一位塔吉克牧民老英雄的化身,它周围的座座冰峰雪岭,是他带领下的牧民在一次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激战中,与他一道壮烈牺牲后变成的道道屏障。这个传说很是悲壮动人。有的传说中叙述道,慕士塔克山顶锁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因同情一对塔吉克恋人而受到上天的惩罚,山巅的积雪,是她在苦难中熬白的头发,山间的冰川,是她流下的眼泪凝结而成。传说充满着浓郁的诗意和浪漫的色彩,表现了塔吉克人民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民间故事,有的描述了塔吉克族人民与残暴的国王、牧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如《鹰笛》、《吾拉孜英雄》、《神棍》、《钻天杨》;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民与汉族人民、柯尔克孜族人民的亲密友谊,如《公主堡的故事》、《彩云公主》、《大同人的祖先》;有的描述塔吉克人民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改造山河的意志,如《金色的田野》、《亮晶晶的酥油》、《杏林》;有的歌颂生死不渝的友谊,如《忠贞的友谊》、《可靠的朋友》。此外,还有许多爱情故事,如《白宝石》、《牧马青年》、《神秘的泉水》、《牧羊姑娘》、《三姐妹》等。
塔吉克的民间谚语,如“被奶子烫过的嘴,见了酸奶也吹一吹”,“去过麦加的驴仍然是驴”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表现出塔吉克族人民的智慧。
后来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民族的书面文学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在近代和现代塔吉克文学中,鲁其克的长诗《白鹰》、《红手帕》、托合提玛玛奇以维吾尔文创作的长诗《婚礼上的宝剑》、《伯克》等作品在民间广泛传诵,深受群众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塔吉克族民间文学宝藏被陆续开发出来,叙事长诗《花丛》、《尤吉格之歌》已被发掘整理。新一代的塔吉克作家们不仅发展了具有传统的诗歌创作,而且开始涉足于电影文学剧本、戏剧剧本、小说等新的创作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礼仪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儿童有剪发礼,在满周岁时举行。男孩7岁后举行割礼。
住户大多是家长制大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堂、表亲联姻较普遍,盛行早婚。大多执行《婚姻法》的规定。
在塔吉克族人中,为子女完婚被视为父母神圣的职责,其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式。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住,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不少家庭都是三世内堂或者四世同堂。且家庭实行严格的家长制,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忠诚,兄弟和睦。离婚、休妻、离开丈夫在塔吉克族社会中都被视为耻辱,因此,塔吉克族夫妻的婚姻都较为稳定,大部分都能白头偕老。
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
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
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塔吉克族十分重视礼节,以“吻”作为见面礼。同辈的男人见了面要相互握手并亲吻握着的手背,关系密切的要热烈拥抱;在路上遇到不相识的人要将双手拇指并在一起道一声“更艾力麦古卓”(支持、帮助之意);长幼相见,晚辈要急走几步迎上前去,吻长辈的手,长辈则吻晚辈的额头;妇女见面时,平辈互相吻面颊,晚辈吻长辈的手心,长辈吻晚辈的额和眼;男女见面一般握手问好,青年妇女见到男性长者也应吻其手心。男子行礼时右手置胸前鞠躬,女子则双手扪胸躬身。

饮食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手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用小麦、大麦、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馕。他们的饮食品种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馕、酥油浇馕、手抓肉、抓饭、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
塔吉克族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结构上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牧区以肉食为主。喜欢将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制成主食。如先尔克鲁齐(奶粥,将洗净的大米加牛奶煮成的粥),或西尔太里提(奶面片,用牛奶和面,然后擀成薄片,再用牛奶煮熟)牛奶煮烤饼均离不开牛奶。塔吉克族民间独具特色的食品如布拉马克(奶面糊)、哈克斯(油面糊)、泰勒提(酥油泡馕)等都是用牛奶加面粉,或酥油加面粉制成的。其他许多日常食品,因受维吾尔族的影响,其做法大体上与维吾尔族做法一样。如面粉制作的烤馕,大米加羊肉、羊油、胡萝卜等做成的抓饭等。
塔吉克族在日常饮食中,都很注重主食,不太讲究副食,很少吃蔬菜。一日三餐,早餐是奶茶和馕,午餐是面条和奶面糊,晚餐大都吃面条、肉汤加酥油制品。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此外,那仁(肉块加面片或将牛奶、肉汤混制加面片)、“阿热孜克”(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3841.html

更多阅读

好声音吉克隽逸奢侈生活遭质疑图 吉克隽逸生活照

吉克隽逸写真照(资料图)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出一张照片,盘点了《中国好声音》学员吉克隽逸的奢侈生活。吉克隽逸参加《中国好声音》节目(资料图)网友根据吉克隽逸的上述一张照片算了一笔账:一个香奈儿的包价值2万元人民币,Burberry的围

塔吉克斯坦硬币 somoni

2011-08-13 16:03:31|分类: 亚洲硬币 |字号订阅塔吉克斯坦共和国(TJK)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一 国徽呈圆形。图案中间为王冠和七颗五角星,以及太阳和山峰图案,两侧为饰带扎束的棉桃和麦穗,下方为一本打开的书。二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

塔吉克斯坦概况 吉尔吉斯斯坦概况

  【国名】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简称塔吉克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绿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一顶王冠和七颗均匀分布的五角星。红色象征国家的胜

再听吉克隽逸的《光环》Halo) 吉克隽逸最好听的歌

8月28日晚,在以“赞美青春绽放青春”为主题的“青奥会”闭幕式上,吉克隽逸在五彩同心光环的烘托下献唱了一首激昂富有力量的歌曲《光环》(Halo)。强烈的音乐节奏,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吉克隽逸是从大山中走出的活力歌手。她的声音

声明:《塔吉克族的民族习惯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民族概述,塔吉克族-民族历史》为网友尒狂彧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