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 溺爱 溺爱-基本介绍,溺爱-心理学名词

释义:过分宠爱,过分娇纵、喜爱。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同:过分爱护。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溺爱孩子的父母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的哭闹让步,不能有力地禁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的内心就无法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不遵守规则,在遇到外界要求他遵守规则时感到愤怒,无理反抗,在人际关系中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他也就享受不到友情的快乐。

溺爱_溺爱 -基本介绍

基本资料

【词目】溺爱

【拼音】nìài

【英译】overprotection

【基本解释】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

通常是父母溺爱子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详细解释

含义

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出处

过分宠爱。

南朝梁江淹《空青赋》:“溺爱靡意,魂飞心离。”

《新唐书・高宗纪赞》:“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寡人念先人世守为重,不得不除。母姜氏,以溺爱叔段之故,内怀不安,避居颖城,寡人已自迎归奉养。”

《红楼梦》第四回:“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又是从小为母亲所溺爱的。”

溺爱_溺爱 -心理学名词

类型

特殊待遇

心理学名词 溺爱 溺爱-基本介绍,溺爱-心理学名词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有很多人贴合体会让他像“小皇帝”一样

◎ 小提示

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 小提示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 小提示

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 小提示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 小提示

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 小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悉心培育、满怀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 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逆反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 小提示

孩子要“摔打着养活”,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 小提示

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 小提示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 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

以上9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造成后果

从家庭来讲

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从爱情和友情来讲

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现象

例1

前天我哥的女儿坐在三轮车边上,催我快骑,一定要快,还要甩,要刺激,不听她的就又打又踢你,结果从车上摔下来,还被车碾了。4岁的小姑娘成了大花脸。

因为父母总是答应她一切,而且她太信任大人总能保护好她,自己根本没有保护意识。

相反在国外(好像是韩国)有很多家长都实行狮子育子法。即使他从楼梯上滚下来也没人跑过去问他,象没事一样让他自己去上药。

例2

邻居有一个小男孩,7-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要吃香蕉,吵着要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取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动手剥吃香蕉后故意将皮丢了一地,且还感到很委屈……这是一个典型的娇惯溺爱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和剥皮,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却要别人代劳呢?吃香蕉剥皮的责任是谁呢?可见这家人在平时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例3

溺爱让孩子不会爱

高中生想“安乐死”

“妈妈,让我安乐死吧!”15日晚,巴南区18岁的高中生小伟(化名)给母亲发去短信。今年元旦,小伟与同班初恋女友蒙蒙(化名)分手后,曾两度割腕自杀未遂。昨日,心力交瘁的母亲向心理医生寻求最后帮助。

小伟和蒙蒙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两人均成绩优异。小伟性格内向,与蒙蒙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师、双方家长极力反对。

可两个孩子半年后竟开始同居,成绩一落千丈。因闹别扭,今年元旦蒙蒙向小伟提出分手。

15日晚,王女士接到儿子想“安乐死”的短信,吓得脸色苍白。其实,儿子想死已不是第一次。

大年三十晚,小伟在婆婆家吃完团年饭,独自提前回家。他给同学打完“最后一个电话”,在卧室割腕自杀。“感觉不对”的同学及时赶到,破门将小伟送到医院。小伟在给母亲的遗书上说:“半月来,我每到晚上就一个人躲着哭泣……可没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两周后,小伟再次割腕自杀。为留住儿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门哀求蒙蒙和其母亲帮忙。王女士拿出一封蒙蒙写给小伟的旧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记录的竟是两孩子因为一个昵称而吵架的事。

自小伟第一次自杀后,他自闭在屋里,和母亲的交流全靠短信。接到儿子想“安乐死”的信息,王女士被打垮了。她在给儿子的回信中称,“如果你主意已定,等妈妈把工作交代完后,陪你一起去。”

王女士说,从小伟出生自今都对他百依百顺。而且小伟一直由外婆带大,在家简直就是小皇帝,连双袜子都没洗过。“他从来都是被无微不至地被关怀着,失恋应该是他长这么大遭受的最大挫折。”

溺爱让孩子不会爱

例4

昨日,受王女士委托,仁格心理咨询所赵所长亲自上门开导小伟。刚开始,小伟倔强地拒绝交流。赵所长耐着性子,对着小伟“自说自话”近3个小时,一直用被子蒙头的小伟渐渐揭开被子倾听,并不时点头。到谈话结束时,小伟主动伸出手与赵所长握手感谢。

赵所长认为,小伟不能遭受失恋的挫折,是因为长期以来他在家中获得太多溺爱。他长期处于被爱的位置,永远都是他对别人说“NO”。一旦有人对自己说“NO”,他就很难接受。“怕挫折是如今独生子女的普遍弱点,家长少些溺爱,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导致问题

小亮是个16岁的男孩子,上高一,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变得越来越沉闷,更是整日愁眉不展,有时还唉声叹气,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大着嗓门跟父母发火,有一次还摔了杯子。

诊断:小亮处于抑郁状态,情绪中度抑郁合并焦虑。原因是父母溺爱的抚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

1、溺爱剥夺了幼儿的运动机会。发展运动能力、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体,是孩子最初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溺爱孩子的家长常担心孩子拿这摸那不卫生,跑东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

2、溺爱剥夺了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溺爱的父母喜欢包揽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情愿自己多累点,也不愿意孩子辛苦。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有“只有你们会做,我不会做”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他做一切,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别人做得哪里不如他的意,就会很不满,结果就不快乐。

3、溺爱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溺爱的父母多数是专制的父母,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怎样安排前程,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主,孩子感觉自己就像父母手中的木偶,做什么都得顺应父母的意图,没有自主权,但由于能力不足,又不敢自作主张,因此内心对父母是既抱怨又依赖的感觉。

4、溺爱剥夺了孩子认识规则的机会。溺爱孩子的父母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的哭闹让步,不能有力地禁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的内心就无法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不遵守规则,在遇到外界要求他遵守规则时感到愤怒,无理反抗,在人际关系中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他也就享受不到友情的快乐。

溺爱_溺爱 -历史典故

慈母多败儿

慈母多败儿,这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句谚语,想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单亲家庭教育,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早就听过《后汉书*仇览传》“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有人说:“干脆把这头小牛杀了,它竟这样对待妈妈。”也有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这个人觉得大伙是在说他,后来才改过。这个故事说明,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

红楼梦・薛蟠

《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放纵有关。原来,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

现实生活中,由于母亲娇惯,而成为败子的也屡见不鲜。我所在县的一个村就有这样的真事儿:有一个母亲离异后,把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把儿子当成了“宝贝”疙瘩,儿子要星星恨不得登天梯给他去摘,儿子要月亮恨不得上月球给他去抱。即使儿子有了过错,也任其所为,从没摸过儿子一个指头,没打过儿子一次屁股。可后来怎么样呢?“宝贝”儿子天天跟母亲要钱,给少了就和母亲顶撞,因母亲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后来就经常打娘骂娘。他的寡母后悔莫及。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中讲:世上有些人,对子女不加管教,而是溺爱,……本来该劝诫却反而去鼓励,该斥责却笑着表示赞同,以至于子女长大后不良习惯已经形成,那时再去管教他们,就是打死他们,也不害怕。北齐时的颜之推说的这番话至今令人深思。

实际上,古代有不少严格教子的好母亲。唐代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就是其中的一位。郑氏丈夫去世后撇下三个儿子,她没有再嫁,家境贫寒,无钱供孩子念书,就在家里教孩子读书识字。郑氏对儿子“苦其心志”,从不放纵,儿子不听话有时就捶打,最后三子都金榜题名。郑氏严厉教子的方法不失为经验之谈。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当娘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严加管教,孩子不会有敬畏之心。单亲家庭的母亲,对孩子更要该说则说,该管则管,不能溺爱,不能任情,不能袒护,不能放纵,不望子成“龙”,也求子成人!

溺爱_溺爱 -相关作文

文章1

溺爱

我该怎么阻止母亲毁灭式的溺爱?

毁灭式,为什么我要称我母亲对我的爱为毁灭式呢?我母亲太爱我了,以至于这种爱已经根植到她的血液中,她愿意为我做任何事,这样做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包办,但是我深知这样的爱将不但摧毁我这个人,更将摧毁我的人生。我身边不乏溺爱所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一个变成了不会说话的哑巴,不愿交际,只愿意和母亲讲话,其他的他一个都不敢说话;一个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上大学都叫妈妈每天陪伴着,一起睡觉;一个变成了没有主见,完全听从于父母的“乖孩子”,穿的衣服,买的鞋子,头上的发型,全由父母一手操办,使得她的打扮完全和一个小学生一样,与其年龄极其不符。我不想变成这个样子,我害怕,我愤恨。我每天每天跟她讲道理,说溺爱会毁了我,可是每次吃饭时她还是会不停地给我夹菜,吃掉一口,夹一次菜,吃掉一口,夹一次菜,我说你不要再给我夹菜了,我自己会夹菜,让我自己来,可是她还是会习惯性地夹菜给你,我恨呐~,我骂过她,我咆哮,可是第二天她还是会故伎重演,我父亲是不支持她对我的溺爱的,也多次提出不要再这样溺爱,可是她依旧溺爱着我,这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折磨,折磨我的灵魂和肉体,这种爱使我堕落,使我沉迷,使我依赖,可是我母亲一天不放弃对我的这种折磨,我一天不能从这种爱河中探出头来,只要我稍稍往上,她便会水涨上来又把我淹没,我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呐喊,可是我却怎么也逃不出这无边无际的毁灭式的爱河。我说你别做了,让我做吧,我已经这么大了,可是她每次都抢着把所有事都做了,她包办了一切事情,更助长了我的惰性,她不辞辛劳的做着,她默默无闻地做着,她任劳任怨地做着,不论我好说歹说,骂过哭过,她都不会让你做一点点的事情,我不要!我不要你这样地爱我,百般地折磨我,我不要,我不要。不论我有多么过火,她还是一如既往,妈妈你怎么这么傻啊!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我动手打了妈妈,妈妈伤心极了,说道,我这么爱你,你还这样对待你母亲,妈妈哭了,我也哭了。

古时三字经上曾经说过:“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碧玉不经过雕琢是不会成为玉器的。贾政恨铁不成钢,他并非不疼爱自己的儿子,而是希望他能够有所作为。而贾母则是百般护着自己的孙子。在现如今的时代,中国的教育还存在很多弊端,存在着类似贾政的做法,简单粗暴。也许短时间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的性格暴躁,将来孩子的脾气也会暴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多引导孩子,从正面用爱心来呵护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有良好的素养。若像贾母这般溺爱,会使孩子误入歧途。现如今,有许多家庭悲剧都是由于溺爱导致的。中国从孔子开始,对教育就一定的研究。但是后人不能取其精华,很好地运用。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制度还许多方面的完善。

文章2

漫谈“溺爱”的危害

曾几何时,吃苦夏令营,“磨难教育”这些闻所未闻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承受磨难,补上吃苦这一课。任何东西一旦需要额外的补助,那就说明了一种情况:生活中遇到的太少了。

从独生子女,到由此产生的溺爱;从溺爱,到由此产生的危害。这些我们都已听得太多,许多家长也渐渐注意起来,于是产生了“磨难教育”。

我想问的是:这种“突击式”的教育方式究竟有多大作用呢?在进行“磨难教育”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得能够吃苦,看到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变得能够战胜困难,可是,我们同样看到了,父母亲在磨难教育结束后更加伟大的“爱”:孩子吃苦了,理应慰劳慰劳,于是孩子得到了“小皇帝”般的待遇;孩子战胜困难了,理应奖励奖励,于是又得到更多的零用钱。生活又回到了从前,而这次“磨难教育”所留下的可能仅仅是一篇日记或几张照片。

我还想问的是:如果在平时就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爱”,参加这种教育活动还有什么意义?活动毕竟是活动,它无法代替生活,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试问一个已经知道结果的“磨难教育”,怎能和生活中的“望尽天涯路”式的困难相比呢?

对孩子来说,他小的时候也许会觉得父母对他很好,但当他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之后,他会觉得父母的干涉是对他的一种禁锢,他想冲破这道禁锢,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由此看来,溺爱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也是唯一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对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走上社会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一句老话,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的,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爱”成为“溺爱”,切不可由父母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

最后套用黑格尔的话,假如你将所有困难都关在门外,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了。

文章3

关于对高考生的溺爱

1、由于高考正逢周一、周二工作日,为缓解交通压力,北京市教委发出《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压力。这是本市首次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吁社会为高考生“让路”。多年来,高考越来越被赋予了特殊的色彩,高考考的不只是考生,俨然考的是全民,因此高考被冠以“全民战争”之称,很多人如临大敌。

高考一驾到,全民皆让道,已然成为高考的惯例。北京市教委发出公开信,建议缓解交通压力为考生让道,此举看起来初衷良好,其心拳拳,其情殷殷,但一咂摸不免哑然失笑。首都有“首堵”之称,缓解交通压力当是常规动作,岂只在高考两天缓解?这虽是建议,但貌似拉大旗扯虎皮,给人以道德胁迫之感;再说,教委一不小心把触角伸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毕竟管交通的应该是交管部门,不知听了教委的呼吁,交管部门会作何感想?

2、高考将近,一些地方把网吧关了,把工程停了,把涉嫌不卫生的摊贩赶走,为的都是给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应考氛围。这当中有的措施存在争议,但得到了家长们的赞同,这都在情理之中,毕竟重视高考确实应当,做好高考的配套保障措施,也是政府职责所在。

3、留心身边不难发现,有考生的家庭,全家总动员,鞍前马后,言辞谨慎,生怕照顾不周伤害了孩子脆弱敏感的心灵。高考期间,则是全民护考,警车开道,浩浩荡荡,犹如古代的回避、肃静。我们总苦口婆心地劝考生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但为何一些官员、老师和家长首先失去了平常心,营造出“高考高于一切,一切为高考让路”的氛围?

4、高考确实不同于一般考试,需要特殊对待,但凡事有度,否则过犹不及。须知,高考需要的是温情而不是煽情,考生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溺爱。

5、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数字显示,北京高考统招录取率将达到创纪录的84.6%,提高近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有极大的几率进入大学。在这种语境中,实在没有必要再人为制造如此紧张的气氛。

6、曾有人总结道,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60后”高考生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参加高考;“70后”高考生是一边帮家里做家务一边备考;“80后”高考生是一心一意扑在高考上;“90后”高考生则由老师陪着、家长护着、整个社会宠着参加高考,这种具有讽刺意味的割裂,昭示了一种非正常现象。

要想真正让考生轻松,社会就得先轻松;要想让考生保持平常心,社会就得先保持平常心。如果社会惊慌失措,考生又怎能心如止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4964.html

更多阅读

微表情分析法——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微表情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

武侯祠 陕西 武侯祠 陕西 -基本介绍,武侯祠 陕西 -简介

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念mian三声)水)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

异地开基本户 异地票 异地票-基本介绍,异地票-购买方法

异地票,异地火车票的一种,是指车票发售站与票面乘车站不在同一城市的车票。例:在郑州站购买北京至上海的火车票。在全国电子计算机联网售票车站均可购买异地票。 旅客可直接到火车站售票窗口购买全国所有始发车站车票,也可到市内代售票

声明:《心理学名词 溺爱 溺爱-基本介绍,溺爱-心理学名词》为网友遇弱则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