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目录编排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编排方式,百科全书-书本轶事

百科全书(Encyclopedia)是介绍人类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工具书。往往按照辞典形式编排(以条目为基本单元),收集各知识领域的名词、熟语、地名、事件、人物、着作等,但不收录词语,故不同于语文辞典。百科全书可以是综合性的,包含所有领域的相关内容(例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是一部著名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也可以是专业性的百科全书。也有一些从某种特定文化或国家观点来讨论广泛议题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被视为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标志。

百科全书_百科全书 -编排方式

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母顺序编排。注重检索功能的话,一般采用小条目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的方式。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

百科全书中常见的一些编排方式:

字顺编排

分类编排

大类编排,条目按字顺编排

条目划分

百科全书的条目包括标题、正文内容和图表等。在百科全书的编纂中,条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应该便于检索,有学者认为条目应该都是独立的主题,应以方便读者的检索为准则。另外,条目的主题应该是客观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拟定的。例如海湾战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狗的神话”则是人为拟定的主题。

条目的命名应该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难界定“新型”的划分。

主体原则

独立主体原则:主体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就像我们去一个公司办事,我们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称、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个部门。

客观形成原则:这个主题应该是人们在了解,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形成,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为拟定的。如创世神话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神话题材类型,但是狗的神话就是一个人为概括的主题。因此缺少公认的规范性和确定性。

单一主题原则:如时间和空间是两个主题,应该分设。

准确性原则:条目的名称应该准确的表明条目的主题。

通用性原则:应该使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名称。

名词性原则:条目名称应该是名词性的,静止的。如“解放海南岛”应该改成“海南岛战役”。

简要性原则:如使用唐诗,而不用唐代诗歌。

非研究原则:百科全书不是研究论文。

非应用原则:百科全书不是为了指导具体的应用。

(注:以上内容主要参考文献2)

百科全书的分类结构以及不断更新的特点使它非常适合在线或断线的电脑格式。最近几年,大多数主要的百科全书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电子化。基于磁盘(特别是CD-ROM)的出版物拥有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同时,电子百科全书还可以包含各种传统媒体无法承载的多媒体格式,例如动画、音像或视像。概念有关联的文章之间的相互动态链接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在线的百科全书则拥有动态的优点:新的信息几乎可以立即被呈现,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

百科全书_百科全书 -书本轶事

全书杂谈

古代的百科全书有过各种奇特的书名,如“乐园”、“锦簇书”、“万花集”和“珠玑”之类。严肃认真的学者爱用“宝鉴”之类的书名。“鉴”就是镜子,人们立身处世、治学着述均可借鉴,倒也贴切。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称为类书。类书最正统的书名是“皇览”、“御览”、“大典”之类,直到19世纪末才有“百科全书”一词由西方传入,那是经日本转口的,又与中国传统书名“全书”一词相结合。

人们一提到百科全书,立刻就会联想到一个“大”字:大百科全书。我想,最初可能是受“大英百科全书”这个旧译名的影响。这个“大”字,其实说的不是书的部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初版时才3卷,而且是小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称“大”,是为了与《苏联小百科全书》(11卷)相区别。《中国大百科全书》当初定名时,原也有要区别大、小百科全书的考虑,但它的第一版达74卷,也堪称“大”了。

百科全书在书名上冠以“小”字而称“小百科”,可能有三种含义:开本很小的袖珍本百科全书;开本不太小的单卷本案头百科全书;为小读者编的部头不一定很小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最长的书名

如果英国人也要找一位自己的“百科全书之父”,那就非伊弗雷姆・钱伯斯莫属。钱伯斯百科全书在英国先后出了7版,自1728年的第1版到1752年的第7版,前后持续了24年,而且在意大利出了9卷本的意大利文版。它还差一点在法国出了法文版。法国雄心勃勃的出版家布雷顿在1745年就已取得出版钱伯斯百科全书法文版的版权,而且在法国报端发布了消息,甚至连法文版的书名都公布了。如果说,英国的钱伯斯百科全书的书名长得出奇,那么布雷顿拟就的法文版书名就长得不可卒读了。书名长,是当时西方出版界的一种时尚,可能因为那时广告业还不甚发达,出版家必须赋予书名以广告的效应,恨不得把书的内容及其诱人处都塞进书名里。钱伯斯百科全书的法文版如果实现,那么世界百科全书出版史就会保有一个书名之最的记录。这个书名大致如下:

“百科全书,或包含神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技术名词术语和事物解说,并对各种器物、制品品类和性状加以描述,以及对各种天然和人工产物的作用的说明,对神学、哲学、数学、医学、考古学等诸学科体系、学派、观点,并介绍古今学术名着、史籍、词典、报刊、回忆录等之综合词典”(这个书名实在太累赘蹩脚,这里可能译得不十分准确)。

法国读者始终未见到这部书名冗长的百科全书,那是因为布雷顿与钱伯斯百科全书订的出版协议被取消了,而且他请的主编狄德罗也不甘心于拿来主义,于是才有了现代百科全书奠基之作的狄德罗的法国《百科全书》。

造假案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版(1929~1977)曾遭遇过一次权威性方面的尴尬。那是考古学界一次学术作假丑闻暴露带来的。1953年,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经过持续40年的学术争论,终于取得共识,辟尔唐人颅骨和颚骨化石是人工伪造的。辟尔唐人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英国东南部萨塞克斯郡有个业余地质学家叫道森。他于1912年在那个郡的辟尔唐地方一处砾石层发现远古直立人颅骨和颚骨碎片化石,其生存时代大约在300多万年前。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界,成为人类学和考古学上的重大事件。辟尔唐人还被以发现者之名命名为“道森氏曙人”。道森因此而大大出名,他甚至还想借此成果跻身于英国皇家学会。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学家经过反复仔细研究,发现这些史前人类化石竟然是伪造的。辟尔唐人不过是4~5万年前人的颅骨碎片,经过人工巧妙加工伪造而成。碎片是用化学方法染了色的,而颚骨和牙竟是猩猩的,被人工打磨,冒充人牙磨损的形状。有人故意把这些古人类赝品埋入地下砾石层中。道森把他“发现”的东西送到大英博物馆,,竟还骗过了大英博物馆古生物学家伍德沃德的眼。后来人们发现,参与这一学术造假案的还有法国古生物学家夏尔丹。他曾陪同道森去发掘辟尔唐人,并作为这一“非凡发现”的见证人。

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自然被写进了《不列颠百科全书》,而造伪案被揭露后编辑部十分被动,手忙脚乱,除了“辟尔唐人”的条目要作反面改写外,还要通过全书索引检查与此相关的条目,如“人类学”、“考古学”、“人类”等,也都要作适当的修订。《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版暂停再版制(大约每10年再版一次)而始创连续修订制(每年修订10%的条目),可能与此番尴尬不无关系。

“羊毛”的定义

百科全书条目的释文一般从定义开始,先要下个定义,再说别的。但“一般”不是“一定”,不看需要与否,一定要求每个条目都有个定义,这使那些见词明义和顾名思义的条目的撰稿人大感困惑。我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时碰到一个典型的例子:“羊毛”条目怎么下定义?这篇稿件写得很好,但因开章缺个定义而通不过,怎么办?于是大家冥思苦索创造出一个来:“生长在羊体表面上的纤维状复盖物。”按照逻辑定义的规则,这够科学了。只是,这一来把个无人不晓的简单事物给弄复杂了,而且有点可笑。

书本目录编排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编排方式,百科全书-书本轶事

在一次编辑业务学习会上,我讲了这个例子。一位青年编辑建议,既然“羊毛”是无人不晓的简单事物,百科全书就不应收入这个条目。不对了!这是把百科全书同语文词典的性质弄混淆了。作为语言中的词,“羊毛”确实无须释义,所以以词为对象的《辞海》就未收这个词目,否则便须释义为“羊的毛”了,可是,“羊毛”作为知识主题,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人类驯养羊和利用羊毛的历史、羊毛的类型和品种、羊毛的资源分布、羊毛纤维的结构(有表皮层、皮质层、髓质层等)与性能、羊毛的质量评定,等等。这就是词典中词目与百科全书中条目的区别所在。前者以词立目,为词释义;后者以知识主题设条,介绍这个主题的全面知识。

“爱情”和“原子弹”

百科全书不是语文词典,也不是生活指南。百科全书是知识工具书,它的条目应该是具有百科内容的知识主题。查百科全书查不到一般语词的释义,也查不到无百科知识内容的词语。


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百科全书编纂史上有这样一个洋例子,颇能说明百科全书的这种性质。一二百年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前译作《大英百科全书》)在最初几版,曾收有“爱情”的条目,并且用了5-6页的篇幅来“解说”爱情。关于爱情,人们心中自然都有说不尽的甜蜜感情,但一般都不在公众场合絮絮不休,只有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

作品里,关于爱情的描写才蔚为大观。可是,百科全书对于爱情能说些什么呢?早期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这个条目颇重感情,真还有说的,讲到恋爱的人们如何柔情脉脉,花前月下;情人之间怎样情意绵绵,倾诉衷肠;表达爱意的情书应该怎样书写,等等。但是,第14版以后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可能感到这样的内容不大像百科知识,于是便撤掉了“爱情”条目。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在书中新增“原子弹”条目,而且占了相当原来“爱情”条目的篇幅。

这一百科意识的深化,未能立即为人们所理解。有一位读者甚至为此大为愤慨,致书编辑部表示抗议,指责编辑部藐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而热衷于宣扬杀人武器。总编辑约斯特回答得幽默:“对于爱情,读百科全书不如去亲身体验;而对于原子弹,则以读读书本为好。”

影响过名人的书

《大英百科全书》影响过许多名人志士,这方面有着不少逸闻趣事。

美国亿万富翁、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9岁前即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将其认为最佳的工具书。据盖茨个人透露,他不喜欢交际,情愿看书;他所谓的娱乐就是啃《大英百科全书》,有时啃得如醉如痴。他喜欢边啃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问父母亲或向其他人请教,从不轻易放过。1973年,盖茨考进哈佛大学之前,他已多次通读了这套百科全书。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揭示微软成功秘密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屡次提到《大英百科全书》。而没有念完大学的盖茨视其为一生的知识伴侣和智慧的指路明灯;他甚至宣称“是《大英百科全书》令我获得了一切有用的知识”。由此可见这套百科全书对盖茨影响之大。

美国著名编辑及作家艾尔・雅各布斯自2002年起花费一年多时间读完整套多达33000页的《大英百科全书》来度过其中年危机,并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无所不知者:一个想成为世界上最聪明之人的谦恭探索》。这本书副书名很长,似乎也有点自负,但却也显示《大英百科全书》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否则怎会是能够知道一切,又能成为世界上最聪明之人呢?有趣的是,《纽约时报》有一篇书评称“《无所不知者》太棒了,因为它比《大英百科全书》要短,而且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如果它从书架上掉下来砸到你头上的话,你不会受伤。”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后,雅各布斯曾参加过不少类似“百万大富翁”(Millionaire Tycoon)和“门萨”(Mensa)智力测验的活动,都有不错的成绩。最近几年,他还出版了《像圣经一样生活》、《小白鼠日记:我的生活就是一场实验》等多本畅销书。他在接受英国《书商》杂志采访时说:“《大英百科全书》给了我知识和智慧。”

王云五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小学徒出身,受正式学校教育不过五年;他没有文凭,其学问全是通过自学获得。20岁时,王云五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第10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他每日阅读两三个小时,孜孜不倦;三年后付清书款时,他已经把全书通读一遍了;他可谓“博览群书,无师自通”。正是这套百科全书为王云五日后从事出版及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著名学者胡适在日记中写道:“王云五是一个完全自学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胡还赞扬他是“有脚的百科全书”。由于王云五学问广博,他到台湾后成为那里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在台享有“博士之父”的称号。而王自己也在82岁那年获得了生平第一个方帽子,即韩国建国大学赠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他在致授仪式上说:“是《大英百科全书》让我受益一生。”

著名作家钱钟书年轻时即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视之为资料宝典和知识源泉,后来这套百科全书的中文简明版在中国出版,他对此给予了相当关注和支持。钱钟书有着过目不忘的超凡本领;著名画家黄永玉也有过多次相关经历。上世纪80年代,钱钟书虽年事已高,但仍帮了黄永玉一个大忙:黄向他求教关于“凤凰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5031.html

更多阅读

小泉纯一郎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泉纯一郎[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小泉純一郎)跳转至: 导航、 搜索小泉纯一郎第87、88、8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任期2001年4月26日-2006年9月26日君主今上天皇(明仁)前任森喜朗继任安倍晋三选区神奈川县第11选区日本自由民主

Portal:动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味人生维基百科全书

Portal:动漫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Portal:動漫)[编辑]维基娘:欢迎来到动漫主题首页快捷方式:P:AC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通常理解为ACG(Anime、Comic、Game)的统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中文里一般均把两者在一起称呼为

声明:《书本目录编排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编排方式,百科全书-书本轶事》为网友白馒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