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苜蓿 苜蓿-简介,苜蓿-形态特征

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俗称金花菜,苜蓿种类繁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3小叶,小叶小,有小齿,叶脉伸入齿端;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小,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萼齿近相等;花冠黄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近无柄,龙骨瓣钝,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短,扁或锥状;荚果旋卷,常呈贝壳状或弯镰状,不开裂,平滑或有刺,有种子1至数颗。可作为食物,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中国产的苜蓿主要有三种。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维他命C、B也相当丰富。

苜蓿_苜蓿 -简介

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广泛栽培,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本属约70余种,分布地中海区域、西南亚、中亚和非洲。中国有13种,1变种。本属多系重要的饲料植物,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

苜蓿_苜蓿 -形态特征


苜蓿苗植株高30~90公分(1~3尺),主根长,分枝多,从部分埋于土壤表层的根颈处生出。植株生长时许多茎从根颈芽生出,通常直立,茎上有多数具三小叶的复叶,近无毛。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圆,中肋稍凸出,上半部叶有锯齿,基部狭楔形;托叶狭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紫色。荚果螺旋形,无刺,顶端有尖曝咀,含2~8枚乃至更多的种子。花果期5-6月。花小。在阳光充足,热量中等,气候干燥,有传粉昆虫的地区生长繁盛。

苜蓿_苜蓿 -种类及特点

苜蓿种类繁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国的苜蓿品种主要有三种∶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原产伊朗,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约123万公顷。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性喜干燥、温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气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最适气温25~30℃;年降雨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超过1000毫米则生长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夏季多雨湿热天气最为不利。紫花苜蓿蒸腾系数高,生长需水量多。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苜蓿的寿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喜中性土壤。PH值6-7.5为宜,6.7-7.0最好。成株高达1-1.5米。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由于其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黄花苜蓿

黄花苜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抗寒性极强,抗干旱、耐盐碱,在解决我国面临的蛋白质饲料缺乏、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5月中旬萌发,7月初至中旬现蕾,7月至8月中


黄花苜蓿旬开花,8月至9月中旬果实渐熟。黄花苜蓿为多年生轴根牧草。一般多呈开展的株丛,但也有直立的。主根发达。据观察,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上,主根可伸入土中2~3米;在盐碱土上,虽可生长,但根系入土不深,发育不良。分枝能力极强,每一株丛常可自根颈处萌生枝条20~50个。再生能力尚强,但远不及紫苜蓿,每年可刈割1~2次。黄花苜蓿喜稍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耐寒、耐风沙与干旱,其耐寒性比紫花苜蓿为强,在一般紫花苜蓿不能越冬的地方,本种皆可越冬生长。属于耐寒的旱中生植物。适应于年积温1700~2000℃及降水量350~45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多见于平原、河滩、沟谷、丘陵间低地等低湿生境的草甸中,稀进入森林边缘。
黄花苜蓿为优良饲用植物。青鲜状态各种家畜,如羊、牛、马最喜食。牧民谓其对产乳畜有增加产乳量;对幼畜有促进发育的功效,还认为是一种具有催肥作用的牧草。种子成熟后的植株,家畜仍喜食。冬季虽叶多脱落,但残株保存尚好,适口性并未见显著降低。制成干草时,也为家畜所喜食。利用时间较长,产量也较高,野生的亩产鲜草可达150~250千克,栽种可达600千克。黄花苜蓿具有优良的营养价值,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但在结实之后,粗蛋白质含量下降较明显。黄花苜蓿用作放牧或割草均可,但其茎多为斜升或平卧,对刈割调制干草很不方便,可选择直立型的进行驯化栽培。世界各先进国家早已引入栽培并选育出许多品种或杂交种。

野苜蓿

异名俗名草头,又名金花菜,镰荚苜蓿,豆豆苗,连花生,为豆科植物黄花苜蓿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茎直立或匍匐,稍有毛,多分枝。三出复叶,小叶长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2~4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齿;托叶大,尖而长。生于草原或丘陵间低地以及沟边。分布于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野苜蓿有宽中下气,健脾补虚,利尿的功效。还可以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浮肿。中国长江下游有野生和栽植作为食用的。

苜蓿_苜蓿 -毒性

苜蓿芽(alfalfasprouts,紫色苜蓿的芽)虽然很有营养,但含天然有毒成分,是刀豆氨基酸(L-Canavaninesulfate),即有毒碱性氨基酸,可能引起哺乳动物的自体免疫疾病,使具免疫系统丧失调节机能,误将自己体内的细胞当成抗原,而产生抗体来对抗,毁坏自己身体产生疾病。猴子长期误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种子后,会发生类似全身性红斑性狼疮(SLE)的血液学及血清学变化。

可能与苜蓿芽所含刀豆氨基酸有关。刀豆氨基酸可能引起身体内免疫T细胞的异常作用,导致一连串的免疫异常反应,发生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的病变。因此,正常人长期大量生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种子,要留心是否红斑性狼疮病变的症状出现。红斑性狼疮的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苜蓿芽。苜蓿可使猴子发病,也可能使SLE病人的病情恶化。摄食苜蓿芽大量后,可能会破坏人类各种血球细胞,减少各种血球数,如贫血或自血球稀少、血小板稀少。病患因此容易感染,且易出血等症状。有些可能有关节痛、光敏感的反应该。幸好停止食用后,即可复员。

苜蓿_苜蓿 -栽培技术

耕作技术

(一)选地

人工种植苜蓿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结合选地和整地预防草害 选择杂草少的地块种植苜蓿,如果是杂草繁多的生茬地,最好先种玉米等作物2~3年,经除草净地后再种植苜蓿。
播种前预先深翻整地。深翻可将表层土壤中的大部分杂草籽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另一方面,预先深翻、整地后,让地表杂草种子提前发芽。对土壤墒情好、多年生杂草占有比例大的地块,如果在苜蓿播种前再浅耕一次,可消灭已发芽的杂草。通过深翻和浅耕还可去除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减轻多年生杂草的危害。
用腐熟后的农家肥作基肥,防止过腹草籽成活。

(二)整地
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 播种深度与覆土 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是保苗的关健。一般土壤播种深度2~3厘米,在干旱条件下,则应深开沟,浅覆土,在水分不足的土壤以覆土0.5~1厘米为宜,在水分适宜时以0.3~0.5厘米为宜。注意镇压保墒,力求一次播种保全苗。

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关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人。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茎叶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m1/亩)喷入土中,结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

播种

(一)选种
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目前国内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l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苜l号耐盐苜蓿等。国外引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叶和北若叶苜蓿。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结合种子生产、选种和播种控制草害
建立种子基地,生产纯净种子。播种前精选种子,去除混有杂草的种子,或者与禾本科牧草轮作,可降低感染率。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苜蓿品种。因为适应性强的品种出苗后生长旺盛,在同杂草的竞争中可居于生长优势地位。
调整播种期。①夏秋季适期晚播。7月下旬播种,使一同发芽的杂草在幼苗或幼株时期即被冻死,不能开花结实。这样就大大减少田间杂草的种子量,翌年杂草危害轻。②顶凌播种。苜蓿出苗早,地温6~10℃就可发芽出苗。而早春仅有野燕麦和蓼等少数早春型杂草可以发芽出土,大部分晚春型杂草发芽时,苜蓿已长高,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轻杂草危害。③避开雨季播种。少雨对苜蓿苗期生长有利,多雨则对杂草生长有利。避开雨季播种可以减少杂草危害。苜蓿条播,便于人工除草。

(二)种子处理
中国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证,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


苜蓿发芽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行。播前种子最好进行丸衣化处理。按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进行,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苜蓿种子硬实率约占10%~20%,新收的种子硬实率达25%~65%,经过秋冬贮藏后可以大为减少,随贮藏年限硬实率也逐渐减低,种子发芽力可维持10年以上。硬实种子的种皮细胞致密,不透水,直接播种不易吸水,发芽率很低,所以除晒种外,在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掺入1/6左右细沙,其沙粒与种子大小接近,在碾子上碾磨,擦伤种皮,促进种子吸水发芽。也可采用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在50℃~60℃的温水中浸泡15~16分钟,然后晾干播种。(三)播种时间
苜蓿的播种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很难一致。在土层薄、降雨少、无霜期短的干旱地区应在早春顶凌播种,即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佳,最迟不要超过6月上旬,否则不能安全越冬。有灌溉条件时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较好。种冬小麦的地区,苜蓿与冬小麦可同时播种。秋播苜蓿杂草危害小,但当年不能受益。北方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四)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主要分为条播、穴播、撒播3种。条播又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根据栽培目的、播种农具与地形条件等,选择不同方式。窄行条播,主要以产草为目的,多采用机械播种,一般行距15~20厘米,此法播种青草产量高,但产籽量低;宽行播种,一般采用畜力播种,行距40~50厘米,留种田或干旱地区多采用此种方式;穴播,种子少或以采种为目的时采用此法,让每个植株很充分发育、开花结荚、种子饱满、产籽量高;撒播,主要用于人工改良牧场、沟壑、河滩及公路两旁,其播种量一般比条播大2~3倍。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lkg/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cm。

田间管理

(一)除草
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中耕除草,在生产实践中,播种当年的苜蓿田杂草危害最重。因为苜蓿出苗后有4周左右时间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这段时间正是杂草大量发芽出土阶段,出土后在充分的光照和营养条件下,得以迅速生长,在田内很快占据了优势地位。其次是越冬苜蓿第一茬草收割后,苜蓿分枝缓苗阶段正值6月上旬左右,稗草、马唐、藜、苋、蓼等杂草已出齐苗,水热同步,杂草生长迅速。所以在苜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农时,搞好中耕除草,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进行两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出苗后15天左右进行,下锄不宜过深。第二次在出苗后30天左右,下锄稍深些。苗眼中的草要用手拔除。每次锄草后要中耕培土。第一次宜浅,第二次宜深些。第二年返青后最好也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防除杂草效果好,而且还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苜蓿生长发育。

(二)灌水与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lkg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会死亡。

(三)病虫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用杀螟松、乐果、氰戊菊酯等喷雾,防治害虫、如发生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收割

(一)收割时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开花达到1/10时开始收割,最晚不能超过盛花期。


苜蓿的种植(二)收割次数及留茬高度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cm为宜。苜蓿一般在开花初期,即开花率达10%~30%时收割为适宜,此时产量高、草质好。收割太早产量低,过迟茎秆木质化和落叶降低品质。苜蓿播种当年一般可收割1~2次,二年后每年可收割3~4次。干旱地区播种当年生长量小,一般不能收割。
(三)适时收割
加强管理在杂草开花结实前适时收割,对阔叶杂草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对生长速度快的禾本科杂草,刈割后在杂草2~3片叶时,用禾本科除草剂喷洒,效果很好。

在杂草结籽前及早清除田边地头及沟、渠、壕边的杂草,减少田间杂草种源。严格控制氮肥的施入量,氮、磷、钾的配比为1:5:5。过多使用氮肥可造成苜蓿的营养比例失调,降低竞争力。同时氮肥可促进杂草生长。外调种子时严格进行植物检疫,防止杂草种子传入非发生区。

苜蓿每一根细茎上面,有叶三齿,如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叶的表面呈浓绿色,茎梗极短,吃的时候,以叶为主,在江浙两省生产特多,每逢上市季节,家家户户都把它当作家常蔬菜。

古人吃苜蓿的记载,在群芳谱中记载尤多,简直是不胜备录。唐孟说食疗本草论苜蓿谓∶「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热毒。

有机种植

1.栽培季节:主要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以秋季栽培为多。秋季栽培从7月下旬至9月下旬分批播种,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陆续采收上市。春季栽培从2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播种,4月上旬至7月下旬采收。

2.整地播种:有机菜苜蓿为浅根性作物,通常耕深15cm左右,结合耕翻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尿(有机肥)1000kg作底肥,并做成20cm高畦,畦宽1.5m,以利于排水,然后整平畦面,就可播种。有机菜苜蓿多行撒播。667平方米播种量应随季节而定,一般早秋、晚春播种时,气温较高,土壤干旱,出苗率低,667平方米播种量要多,每667平方米用种40~50kg;晚秋、早春播种,每667平方米用15kg。

为避免出苗不整齐的现象,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减少荚果中的瘪籽和坏籽。选种方法,用55~60℃的温水浸种5分钟,淘汰水上的浮籽。一般在撒播后用齿耙将畦面耙平,再用脚踏实畦面。

为克服早秋、晚春出苗迟和出苗率低的困难,通常在播种前行催芽处理。将已选好的种子放于麻袋内,于夜间浸于井水或河水中10个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置于阴凉处2~3天,每隔3~4小时用喷壶浇凉水一次,然后播种。

3.肥水管理:播种后,应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保持土壤足够的湿度。特别是早秋、晚春播种时,在出苗前要不断水,播后4~5天出苗,出苗后每天都要浇水1次,6~7天后可停止浇水。当出现2片真叶时进行追肥,以后每收割1次,在收后第2天施稀薄腐熟人类尿,若立即追肥易引起腐烂。大雨之后及春季雨水多时,要注意排涝。

4.病虫害防治:苜蓿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虫害有蚜虫和小地虎。病毒病多于7~9月发生,苜蓿受害后,叶小而皱缩,生长弱而差。9月后,气候转凉,该病消失。蚜虫在4~5月和10~11月为害,要注意防治。种植苜蓿的田块,小地老虎最多,但不易察觉,通常不加防治,主要是后茬不能安排春季茄果类等,否则缺苗根多、补苗困难。

5.采收:割收有机菜苜蓿时,留茬要短而整齐,特别是第一次收割,一定要掌握低和平的原则,使以后采收容易,产量提高。

早秋播种,约25天后就开始收割,可采收4次;晚秋播种,只采收3次;早春播种,采收3次;晚春播种,在7月初至7月下旬采收,采收2次。

6.留种:留种管理与栽培管理基本相同,但要掌握迟播、稀播、不收割和开沟排水等几个主要环节。

留种田于9月上、中旬播种,667平方米播种量5~7.5kg。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开春后深挖排水沟,并注意清沟排水,使田内不积水。植株于3月下旬开花,6月下旬种子成熟。每667平方米可采收种荚80~100kg。

苜蓿_苜蓿 -各类用途

形态特征 苜蓿 苜蓿-简介,苜蓿-形态特征

医疗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新药每用维他命K,认为是有凝结血管功能的疗法。其实维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来作为预防出血症候,实验的结果认为收效很高,对各种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都能获得预防的效果。

食用

苜蓿的嫩叶,是我们理想的蔬菜,因为极富营养,在绿叶蔬菜中,它的维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别是维他命A含量和胡萝卜相差极微,维他命C超过白萝卜二三倍以上,这些营养成分都超过菠菜。

苜蓿的吃法,当然以新鲜为最佳,而且味亦隽美,因为新鲜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节,亦有出产,不过由於气候和土地的关系,有时产品极嫩,有时极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盐渍制的“腌金花菜”,功效相等。

食用功效

苜蓿清内热: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著,更胜於西洋菜。

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乾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

家庭食用法

1、将苜蓿拣去老梗黄叶洗净后,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极鲜嫩。

2、上海菜馆有生煸草头供应,是摘除茎梗,完全用苜蓿叶炒成的,所以特别鲜嫩,售价稍昂。

3、苜蓿冷吃,别有风味,草头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凉可口。

营养价值


苜蓿每100克苜蓿嫩茎叶含蛋白质5.0克,脂肪0.4克,粗纤维2.4克,糖类8克,胡萝卜素3.28毫克,维生素B2为0.36毫克,维生素C92毫克,钙103毫克,磷50毫克,铁2.4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K、苜蓿酚、苜蓿素、大豆黄酮等成分。苜蓿具有清热利尿、舒筋活络、疏利肠道、排石、补血止喘等功效。
(1)止咳平喘。现代药理发现,苜蓿中含苜蓿素和苜蓿酚等物质,有止咳平喘作用,对支气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2)补血止血。苜蓿中含有较多量的铁元素,因而可作为治疗贫血的辅助食品,苜蓿中所含的维生素B12成分,可治疗恶性贫血;此外,苜蓿还含有止血作用的维生素K,民间常用治胃或痔、肠出血。
(3)通便排毒。苜蓿中含有粗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及毒素的排泄,防治大便秘结和肠癌。
(4)综合作用。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素能抑制肠道收缩,增加血中甲状腺素的含量,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和抗癌作用;苜蓿中所含的大豆黄酮、苜蓿酚均具有雌激素的生物活性。

苜蓿_苜蓿 -市场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牧草之王”的苜蓿,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紫花苜蓿生产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省(区)农村经济中的新型支柱产业。苜蓿营养价值高。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其营养价值相当于豆类作物。苜蓿市场潜力大。

国外发达国家都把苜蓿列为配合饲料的原料,国际市场上苜蓿的交易量很大。在中国,苜蓿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无论从节约粮食,还是从提高配合饲料营养成份、降低生产成本考虑,生产优质紫花苜蓿均是未来饲料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据分析,现阶段中国紫花苜蓿的产量仅占未来需求总量的5%,如此巨大的市场容量存在着无限商机。

苜蓿_苜蓿 -花语

苜蓿的花语:幸运。

苜蓿_苜蓿 -传说

关于三叶草的传说由来已久,有说它是亚当、夏娃从伊甸园带到人间的礼物;也有说幸运草之名是源自拿破伦,一次他行军路过一片草原时,发现一株四叶草,感到非常奇特,俯身摘下时,刚好避过向他射来的子弹,逃过一劫,从此三叶草便被成为幸运的象征。现在四叶的三叶草已经被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

三叶草的传说在英国、爱尔兰最为盛行,并成为爱尔兰的国花。时至今日,它已变成西方国家的民间传统。小朋友会以在草原上找寻四叶草为乐,而每年三月在纽约举行的圣比德日(Stpartick’sDay),人们都会穿上绿色衣物,带上吉祥物――四叶的三叶草饰物来游行。至于在日本不少商铺用四叶草做店名,又或以它作为漫画书的背景。甚至连台湾的名作家琼瑶曾出了《幸运草》的小说。由此可见关于幸运草的故事已广为流传,而且有很久的历史背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5203.html

更多阅读

云南蒲桃 云南蒲桃-简介,云南蒲桃-形态特征

云南蒲桃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是一种中国极危濒危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红枝蒲桃_云南蒲桃 -简介云南蒲桃(学名:Syzygium yunnanense)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

形态特征 海蜇 海蜇-简介,海蜇-形态特征

海蜇(seajelly),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

形态特征 香榧子 香榧子-简介,香榧子-形态特征

香榧子:榧子,又称香榧、赤果、玉山果、玉榧、野极子等,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香榧子和其他

形态特征 鳜 鳜-简介,鳜-形态特征

鳜(学名:Siniperca chuatsi)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腹部灰白,背部隆起,口较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鱼鳞细小、呈

形态特征 油橄榄 油橄榄-简介,油橄榄-形态特征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油橄榄鲜果直接冷榨而成的天然食用植物油,营养丰富、抗氧化油橄榄性较强,为著名

声明:《形态特征 苜蓿 苜蓿-简介,苜蓿-形态特征》为网友活宝无人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