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概念定义,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能科学定位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科学定位的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确实改变了经济规律 。知识经济 (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概念定义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知识经济

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只有运

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能科学定位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科学定位的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确实改变了经济规律。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概念起缘

知识经济曾经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大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关。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把知识积累看作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人力资本上。他认为,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这些研究,使人们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产生了全新的认识。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其中所述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份报告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发展宣言――人类的发展将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

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投资模式方面,信息、教育、通讯等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的巨大产出和展现出的骤然增长的就业前景,将导致对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将越来越知识化;再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将以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创新为前提,在变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将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特征。在增长方式方面,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并实现报酬递增,使经济增长方式可能走出依赖资源的模式。这不仅使长期经济增长成为可能,还使经济活动都伴随着学习,教育溶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同时,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身学习成为必要,受教育和学习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知识经济的时代。

内涵发展

“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

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反过来,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就是说,信息革命,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国际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往往还同时使用。

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一个已经拓展的概念。它包括:

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等。

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以便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理论发展

197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概念,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概念,1986年英国的《福米斯特在犒技术社会》中提出了“高技术经济”的说法。到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地把未来的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知识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在这里,知识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知识,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1983年提出了一种“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率,而这又可反过来增进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法以及产生新的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而实现上述目的。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1996年发表的一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文章,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杂志简介

经济学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概念定义,

知识经济》月刊,由重庆市科协主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原文收录期刊,2007年7月后全新改版,以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为主,致力于反映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诸方面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成果。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平台,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主要栏目

管理纵横、法治在线、社会发展、金融经济、工程技术、商业研究、企业论坛、教育时空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期刊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原文收录期刊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论文以2200―42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3.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本刊欢迎网上投稿

4.来稿的基本要素要齐全,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结语、参考文献等

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5.文章发表后报社寄样刊1本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标志特征

资源利用智力化

从资源配置来划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劳力资源经济、自然资源经济、智力资源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节约并更合理地利用已开发的现有自然资源,通过 智力资源去开发富有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资源。

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无形资产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超过50% 。无形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知识利用产业化

知识形成产业化经济,即所谓技术创造了新经济 。

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即利用知识、信息、智力开发的知识产品所载有的知识财富,将大大超过传统的技术创造的物质财富,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高科技产业支柱化

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彻底消失。

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采取的是可持续化的、从长远观点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全球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缩小了空间、时间的距离,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创造物质条件。

全球经济的概念不仅指有形商品、资本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知识、信息的流通。

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为主要形式的无形商品贸易大大发展。

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人才、知识、信息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全球化的经济与知 权产权保护密切联为一体。

企业发展虚拟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关键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通过许可 、转让方式 ,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或合作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厂房、设备 职工来实现的。

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这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而言,是知识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这也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掌握第一流知识和信息,占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性、紧迫性所在之处。

时代意义

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

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

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结论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

其他补充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是指区别于以往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是新事物,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盖茨的主要产品是软盘及软盘中包含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这些表明,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唯物史观,其要义则是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导言》中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从唯物史观来看,社会主义的基础应该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以信息转化为主,以电脑、网络与人脑形成智能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等。产品是以知识为主,其运转过程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流。知识经济,克服了工业经济的各种弊端。知识经济靠每个人的智力创造财富,不需要剥削剩余价值。知识经济产品,不具有工业品的排他性,故用不着“按钱分配”,而可“按需分配”。人不再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而成为物质财富的主人。一切造成人类不平等的各种差异,如贫富、工农、城乡、脑体、男女、特权等,皆可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消失。生态环境得以真正保护,循环经济得以真正实现,资源匮缺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是指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工业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更注重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向勇指出,文化产业是以知识的生产、传递和运用为特征的大产业,正在迅速崛起的文化产业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主导地位。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分类

1.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2.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什么是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研究对象

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种。

1财富说。

财富说是一种年代最早、历史最长,持有人数最多的经济学对象理论。^A古希腊罗马学者的经济思想.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多数经济学家都有这种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色诺芬的着作‘经济论),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财富及其增长问胚。重商主义者对研究财富的热情,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他们以财富为中心研究了财富的形式(金银)、产生(流通领域)和增长途径(开采金银和对外贸易)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也多为财富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着作中,把如何增加国家税收,如何增加国家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赋税论)中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及财富增长之道的。大卫-李嘉图遵循斯密的财富对象理论,但特别重视财富的分配问题,他把财富的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也指出,政治经挤学是“阐明财富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据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大部分加以论述,创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

2、历史或制度说。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反对者,在经济研究中始终将历史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并且坚持以民族国家为中心来建立经崭学。十九世纪初亚当・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有两重目的:既求个人利益的极大满足,又使整个民族大家庭得以加强,并且后者是主要的。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学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他认为国家经济学是代表经济落后国家利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落后国家的富强之道。世界主义经济学是代表经济上先进国家的利益的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历史学派创始人罗雪尔指出,国民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应与法律、国家、宗教等学科密切相关,并以他们为基础。希尔德布兰德声称,经济学应该产生一种文化史的经济史,并与历史的其他分支和统计学密切相关。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进一步区分了国民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组织结构及其经济职能。美国制度学派把制度当作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以注重制度研究为根本特征。美国制度学者凡勃仑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的起源、演变对相应社会经济关系的作用。康芒斯则直接把自己的着作取名为(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经济学是一种关于集体行动(风俗、家庭、公司、国家等)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

3、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说。

西斯蒙第和罗雪尔都曾提到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但他们所讲的人的概念比较含糊。

主观经济学派的先驱者马斯夏在(经济和谐)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并解释说,“欲望、努力、满足,这就是经济观点中的人”。奥地利的门格尔则明确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他把经济学分为应用经济学、历史统计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庞巴维克和维塞尔依然都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杰文斯也指出,经济学为人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

4、人与财富综合说。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是财富科学的说法遭到异议,研究人的定义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综合了各种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经济学一方面是一种研究财富的科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部分。

5、人类选择行为说。

1932年,罗宾斯总结许多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概念的共同实质,在中,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 门研究目的与具有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少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科学”。这就说明了,经济学的产生就在于人类无尽的欲望与物品稀少性的矛盾。希克斯的中,也更为明确地显示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选择的科学。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也写道,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的科学。

6、宏观经济行为说。

宏观经济行为说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凯恩斯革命以前的经济学多是分析微观经济行为.如研究单个消费品、个别市场或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经济行为,多属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而凯恩斯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从微观经济行为分析转向宏观经济行为分析凯恩斯强调的是国民收入、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总量研究,着重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如何使该体系中之全部资源达到最适度就业”。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7、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研究合流说。

为弥补凯恩斯经济学只着重宏观经济分析,忽视微观经济分析的缺陷,当代一些经济学家,把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他们以稀缺法则为起点.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微观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要对稀缺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以资源利用为研究对象,因为在资源配置中会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对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国家干预。而资源配置和利用又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模式和方式,这就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当代不少经济学者主张建立混合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自由市场经济,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控制的经济。综上所述,经济学的定义应该是研究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该定义涉及四个问题:一是稀缺资源,这是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二是资源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资源利用,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是经济体制,因为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

8、广义对象说。

广义对象论有两种观点:(1)横向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2)纵横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六个方面,即渊源、流派、理论、方法、问题、政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6294.html

更多阅读

《知识经济》期刊征稿启事 知识窗 征稿启事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期刊级别:省级周期: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ISSN:1007-3825国际标准刊号:CN:50-1058/F主办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单位:重 庆市科协《知识经济》杂志简介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Economy),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知识时代特点

什么是知识经济?1990年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了明确 的定义,认为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我要学习16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教育和学习就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

会计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体系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内容,传统的经济形态逐步被知识经济所取代。知识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结构体系适用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其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创新理念等都符合现如

煤炭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煤炭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

     自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已经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性转变。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已经成型。在当今时代,市场不但是企业的出发点,也是企业的落脚点[1]。为此,企业需要寻求新的

声明:《经济学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概念定义,》为网友霸劍皇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