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邓稼先》同步试题9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基础巩固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宰割( ) 筹划( ) 彷徨( )( ) 仰慕( ) 鲜为人知( ) 殷红( ) 挚友( ) 妇孺皆知( ) 鞠躬尽瘁( )

2.写出下列形近字的读音并组词。

瘁( ) 聘( ) 震( ) 暗( ) 悴( ) 骋( ) 振( ) 黯( )

挚( ) 联( )

擎( ) 朕( )

3.解词。

①可歌可泣:

②鲜为人知:

③元勋: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⑤当之无愧:

⑥家喻户晓:

⑦锋芒毕露:

4.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 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 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 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 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可歌可泣 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 ②任人宰割 ③家喻户晓 ④鲜为人知 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家喻户晓 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 ②家喻户晓 ③任人宰割 ④鲜为人知 ⑤当之无愧

5.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的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强化提高题

阅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回答文后问题。

6.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写

7.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对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的作风说说你的理由。

8.你认为“他说他觉得没有”一句中“觉得”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9.邓稼先为什么对于“谣言”仍然亲自调查清楚,你认为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2013中考语文备考:《邓稼先》同步试题9

10.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阐释这两句的含义。

11.邓稼先的经历和为人,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课外延伸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节选)

徐焰

①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 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②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③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④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

12.本文写了邓稼先的几件事 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1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4.分析句子“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中“抢”的作用。

15“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们不能 去!”中“权威”应怎样理解 表现了 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16.选文语言朴实自然,请结合本文谈一谈这种语言特色的好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

谢天

①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②刚上小学的我,正在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③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④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劳,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为什么要谢天 我,一个小孩子,混吃混玩,而我为什么不感谢老天爷 ——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个谜。

⑤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又得到一种新的体会。

⑥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尔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尔;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的谦卑的致辞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而与爱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就连《相对论》本文中,爱因斯坦也会突然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⑦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偏不居功 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⑧几年来自己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之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与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⑨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想到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选自《台湾散文名篇欣赏》)

17.第④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18.请用“/”为这篇文章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9.文章的标题是“谢天”,为什么要谢天 请简要回答。.(或摘录原文,或用自己的话)

20.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请用简要的文字予以概括。

21.第⑨段结语是一句很富哲理性的话,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zǎi chóu páng huáng mù xiǎn yǎn zhì rú cuì

2.瘁(cuì)心力交瘁 聘(pìn)招聘震(zhèn)震动 暗(àn)黑暗

悴(cuì)憔悴 骋(chěng)驰骋 振(zhèn)振奋 黯(àn)黯然销魂

挚(zhì)真挚 联(lián)联系

擎(qíng)擎天 朕(zhèn)朕兆

3 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一般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②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③元勋:立大功的人。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瘁,过度劳累。已,停止。⑤当之无愧:指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⑥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喻,明白;晓,知道,明白。⑦锋芒毕露: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4.A

5.D

6.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质,突出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7.喜欢邓稼先,做人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邓稼先的作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喜欢奥本海默,做人应该善于张扬自我,表现自己。

8.不能,去掉就成了肯定,语气变了。

9.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0.前句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后句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中共的理想党员。

11.言之成理即可。

12.招待会上的回答,与同事分享饼干、抢先拿到原子弹检验、带病坚持装雷管、平静地对待病情、坐专车。表现邓稼先热爱祖国、身先士卒、不怕艰险、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品质。

13.议论;承上启下。

14.突出邓稼先为了他人安全而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

15.使人信服的力量。 表现邓稼先舍己为人的品质。

16.提示:没有过多的抒情、议论,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敬仰之情

17.祖父母为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劳累。

1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9.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

20.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告诫人们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贪天功以为己有,个人的力量是有奶的,成功的因素是多种的,要虚怀若谷,不要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21.创业的人深知,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先人的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与到来,”他珍视这所谓“天”的帮助,这正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失败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想自己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他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漠视他人的存在,以为万事皆“出于自己”,其结果往往败家伤身,贻害无穷。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0352.html

更多阅读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讲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作者呈现给我们一幅感人至深,让人扼腕痛惜的

给邓稼先的颁奖词 邓稼先颁奖词100字

又一次教《邓稼先》,我想改改方式,不再拘泥于文章内容或重点语句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写一段颁奖词。这样,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课文,还能练练笔,我觉得还不错。孩子们的笔触还比较稚嫩,但积极性是很高的,选几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反思 两弹元勋邓稼先反思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悟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孩子们只是肤浅的、表面的认识邓稼先的爱国。邓稼先和我们的孩子相差的年代太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否了解,这

关于《邓稼先》电影的影评 电影邓稼先观后感

民族之魂——邓稼先《邓稼先》这部影片是2009年庆祝祖国60岁生日的献礼片,讲述了杰出科学家邓稼先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制造作出的无私贡献,以及他在当时生活条件下那种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精神品质。王冀邢担任导演,巫刚、刘蓓、汤

孙绍振解读杨振宁的《邓稼先》 杨振宁和邓稼先

孙绍振解读杨振宁的《邓稼先》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但一开头却并没有写这个人物,而是铺开了一幅祖国百年的历史年表。对于写人物来说,这样做是很冒险的。一来因为年表缺乏感性,二来照顾的面很广泛,容易变成罗列现象。但是作者匠心独运,

声明:《2013中考语文备考:《邓稼先》同步试题9》为网友森蓝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