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青铜器] 马踏飞燕[青铜器]-发现,马踏飞燕[青铜器]-形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发现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墓主的身份,依考据马俑胸前的铭文记载,应为“守张掖长张君”陆墓,赙赠者为“左骑千人张掖长”。


马踏飞燕

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计231件,其中有三颗铸有“将军”字样的银印,另可贵的是其中有一雄伟壮观的仪仗队,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就是马踏飞燕。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形状外观

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力学分析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艺术鉴赏

马踏飞燕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重大事件


马踏飞燕

1971年,经郭沫若举荐,铜奔马运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学界极大震动。

1973年,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轰动世界。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

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1999年9月,铜奔马出土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布什总统来华访问,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原大仿制24K镀金青铜仿制品“马踏飞燕”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2002年,为了加强中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的安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铜奔马即“马踏飞燕”便是其中的一件。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修复

出土时的铜奔马已残缺不全:马的颈部有1厘米平面大小的洞孔数个,马头及尾巴的几绺鬃毛掉下,奔马的三个马蹄心空着,等等。

修复时,将马头和尾巴掉下的鬃毛清洗后茬口见新,用锡焊方法连接焊结实。把马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严实;把缝隙填补好,磨平。有的纹饰修复时对不上了,使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通顺。修补后,用传统的作旧方法,作出地子和锈。修复的作旧处,做的与原物上的其他地子和锈完全一致,没有一点修复的痕迹,更不失当初的风格。马蹄心用胶调合土,对上些章丹红,好似铸模泥土一样填满。

具体步骤

1、焊接鬃毛和马尾。首先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其次将折断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碴口对严,开始焊接。焊接工具是用焊古代青铜器的烙铁。用长铁钳夹着烙铁,烙刃朝上放在火炉里烧炼,待烙铁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夹出,先沾松香,再沾六成锡(俗名焊铜锡),烙铁刃已变为白色(行话叫“杠烙铁”)。这时在鬃毛和马尾碴口缝隙处涂上熟盐酸,即可焊接(用生盐酸不行,容易把铜器咬黑)。焊接时先跳焊,断件与原器摆放合适后再焊牢,并用锉和刻刀将焊锡锉刻平,再用砂纸磨光。

2、补配马颈上的孔洞。首先用钢锉将孔洞边缘锉亮露出新碴,用烙铁沾六成锡沿孔洞边缘补洞,直到补严为止,最后再用锉和刻刀将补配的锡面锉刻平,用砂纸磨光。

3、咬旧。亦称咬黑。用毛笔沾咬旧液涂抹在马鬃、马尾焊缝及补配的孔洞上,不要等干燥,即用清水浸泡刷洗干净、晾干,这时焊缝及补配的孔洞就变成旧色了。

4、填缝。先将立德粉、细黄土在磁钵里磨研成粉,再加入漆皮汁,搅拌均匀,调合成色泥。用小刀或小铲抠色泥在焊缝及补块的边缘、凹陷处抹平,重复二三次,不得凸起,干后用刻刀、细砂布碾平磨细。最后以加好颜料的稀漆皮汁涂刷二次。干后,再用最细的砂布擦磨细平。

5、做地子。将砂绿、立德粉、石黄、章丹红、群青、黑烟子、红土子、朱砂等矿石颜料,还有细黄土粉放在磁钵里,用钵锤研磨,再倒入漆皮汁调成色汤。铜奔马的地子比较少,差不多都是较浅的蓝、绿、土等颜色。在焊接处及补块上全部抹上色汤,做上原器色地子,晾干。

6、做锈。首先是喷泥。在小盘内放入细黄土,兑入清水调成浆至稠泥状,用牙刷沾泥喷泼在地子上。锈色多的地方少喷,少的地方则多喷,喷后晾干。然后喷锈。在漆皮汁内加入砂绿,放少许石黄、立德粉,加一些细黄土粉,配合均匀,调成与原器即铜奔马一样的锈色漆皮汁色泥。

喷锈时,一手拿牙刷沾色泥,一手拿小刀拨动牙刷毛,使色泥从牙刷上弹飞喷射到已晾干的泥点上。再用牙刷先沾一点漆皮汁色泥,细黄土粉,在补块上按压,做些积土的样子。以上工作完了,再找找细,按按色,直至完全干透。最后,用干净的牙刷刷洗,把开始喷的细黄土洗刷冲掉,但喷的漆皮汁锈色冲刷不掉。用毛笔沾漆皮汁色泥随随边沿,使喷射的锈色与铜奔马体上的锈色浑为一体。

7、补填空马蹄。修复时,用在漆皮汁内兑入黄土、章丹红调合成的稠色泥填满,经修饰与原铜奔马足内铸范泥子一样了。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名称争议


马踏飞燕

铜奔马

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因而,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马踏飞燕

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

青铜器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青铜器] 马踏飞燕[青铜器]-发现,马踏飞燕[青铜器]-形

马踏龙雀

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飞燕骝

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天马

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书・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象。

马神――天驷

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亦称“马祖神”。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武威汉墓主人张姓将军生前率骑戍边,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当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解释,就墓主人的官职和职业特征来说,都是合理的,“天驷”者犹言驷马行空,以足踏飞燕来说明“天驷”和象征其所处的空间位置。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意义

马踏飞燕不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外的综合表现与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艺术杰作。无论如何这批沉睡大墓底下,默默保疆卫土、护卫主人的铜奔马仪仗队,都使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赞叹。“马踏飞燕”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它那勃发的雄姿千年不变,给观赏过它的每一个现代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国家旅游局标志


中国旅游标志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其涵义是:(1)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2)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国尽兴旅游;(3)马超龙雀的表铜制品,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河南鹤壁市雕像


河南鹤壁市雕像
网友漫画

河南鹤壁市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雕像“马踏飞燕”和地球的组合被戏称是“立马滚蛋”。

还有网友作画图解这一说法的由来:一匹站立的马不断移步,踏着蛋形石头向前翻滚。

对于这一“神作”,网友爆笑过后反应不一。

有网友感慨“这种解读很形象传神”,也有网友认为这是“糟蹋了经典性雕塑”。

铜奔马_马踏飞燕[青铜器] -艺术赏析

回顾以往,经典的作品在体材上往往是选用我们最常见的,马踏飞燕,一马一燕,本不相干的事物,在作者的手里竟如此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既突出了奔马矫健的雄姿,又表现出了飞燕轻巧,灵动的个性,夸张的定格了骏马奔腾的瞬间,造型逼真,生动,令人在脑海中浮现这一幕,虽每个人的场景都不同,但赞赏的表情却是相同的,奇作者,高技师,这样的作品,真好!
赋诗一首:骏马奔驰疾如风,脚下飞燕回首惊。匪夷所思画面生,巧夺天工物已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1446.html

更多阅读

鲅鱼也叫马鲛鱼 马鲛鱼与鲅鱼的区别

鲅鱼鲅鱼也叫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鲭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蓝点马鲛,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长可达1米,重

马踏匈奴 汉武帝茂陵之谜 汉武帝陵墓之谜

马踏匈奴 汉武帝茂陵之谜  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是茂陵,象征着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国力和汉武帝好大喜功的本性。高大的封土下,埋藏了无数汉代人民创造的金银财宝。茂陵边上的陪葬墓,外形如祁连山的霍去病墓最为著名,墓前以“马踏匈奴”

来到聚龙山庄 珠海聚龙溪山庄

(2011-11-23 11:09:33)来到聚龙山庄,大门外一幅对联映入眼帘山道蜿蜒九龙岗畔寻旧梦庄门敞开八方贵宾踏新青何谓九龙岗?在忻州无人不晓。九龙岗是忻州城西的黄土岗,即眼前的黄土高坡。他巍峨高耸,逶迤广袤【mao】蔚为壮观。相传昔日忻州

西汉武帝刘彻之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

卫子夫百科名片 卫子夫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为戾太子刘据,女为卫长、诸邑、石邑三位公主。卫子夫建元二

香掉渣肉松酥饼 ——千层酥饼巧制作 千层酥饼的做法

最近写稿写得焦头烂额,望着窗外繁花争春的热闹景色,内心火急火燎。想着去年春日泛舟江南的细润滋味,想再次出走的冲动无比高涨。v爸提议,说带我们就近去北京走走,权当踏个青。瞬间心花怒放,要知道,北京是小v同学向往已久的地方呀。我俩都是

声明:《青铜器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青铜器] 马踏飞燕[青铜器]-发现,马踏飞燕[青铜器]-形》为网友江南过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