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万维网 万维网-起源,万维网-基本术语

WWW是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亦作“Web”、“WWW”、“'W3'”,英文全称为“World Wide 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万维_万维网 -起源


World Wide Web

最早的网络构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内核思想,甚至还包括一些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构想。

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ENQUIRE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要一个网络工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4]: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万维_万维网 -基本术语


万维网超文本(Hypertext)是由一个叫做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的程序显示。网页浏览器从网页服务器取回称为“文档”或“网页”的信息并显示。通常是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人可以跟随网页上的超链接(Hyperlink),再取回文件,甚至也可以送出数据给服务器。顺着超链接走的行为又叫浏览网页。相关的数据通常排成一群网页,又叫网站。

英文名称

英文短语“surfing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即浏览网络,首先由一个叫简・阿莫尔・泡利(Jean Armour Polly)的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网上冲浪》使这个概念被大众接受。这本书由威尔逊出版社在1992年6月正式出版。她可能是独立提出这个概念的,但在更早的1991年到1992年间在Usenet就有人使用了。有人记得在这两年之前就有一些黑客使用这个词了。泡利在互联网领域有时被称作“网络妈妈”(NetMom)。

尽管英文单词worldwide通常被写为一个词(没有空格或者连字符),全称World Wide Web 和其简称WWW现在在一些正规的英文中也被广泛使用。最早的文献谈到万维网称其为WorldWideWeb(这正是一个编程序的人喜欢连词字,即把几个词连在一起成一个新词,的绝佳例子)或者World-Wide Web(加了连字符,这样这个版本的名字最接近正式的英语用法)。

中文名称

1994年6月,北美的中国新闻计算机网络(China News Digest),即CND,在其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上将 World Wide Web 称为“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万维网 万维网-起源,万维网-基本术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2089.html

更多阅读

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规划设计收费标准2015

发布:2008-9-18 16:23:19规划设计收费标准一、收费依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全文附后)。二、区综合经济园区项目比照上述文件标准减半计收。附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

声明:《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万维网 万维网-起源,万维网-基本术语》为网友灬坏侽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