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定义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概况,国际收支-定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会改变国际收支,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其他影响。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概况


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

1、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2、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定义

IMF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规定:国际收支(BO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它包括:一、一个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交易;二、一个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所有权的变动和其他变动,以及这个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的变化;三、无偿转移以及在会计上需要对上述不能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化加以平衡的对应记录。
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注:在国际收支的统计中,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家庭及其内个人和法人或社会团体。
以美国为例,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市场干预时,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国际储备会发生增加或减少。为什么美联储(或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要持有国际储备或者哪些因素可以解释其储备持有量的大小呢?
国际储备交易是美国与其它国家间的几大资本流动之一。为了理解美联储如何积累国际储备及其可以用于外汇市场干预的储备数量,我们必须考虑美国与外国间的更广泛的资金流动。我们可以利用国际收支账户来理解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账户(balance-of-paymentsaccount)度量了本国(本例中的美国)与所有其它国家之间的所有的私人和政府的资金流动。
美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类似于家庭或企业可以用于记录收入和支出的簿记过程。在国际收支中,从外国人到美国的资金流入是收入,被记录为正的数字。收入包括由于购买美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美国的出口)、获取美国的资产(资本流入)以及美国居民收到的馈赠(单边转移)所带来的资金流入。
从美国到外国人的资金流出是支出,支出用负号记录。支出包括:
(1)、购买外国的商品和服务(进口);
(2)、美国家庭或企业购买外国资产的货币支出(资本流出);
(3)、对外国人的馈赠,包括对外援助(单边转移)。国际收支账户的主要组成部分概况了与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销售有关的交易(经常账户余额,包括了贸易余额)以及与国际借贷有关的资金流动(金融账户余额,包括了官方结算)。
每一笔国际交易代表了商品、服务或资产在家庭、企业或政府之间的交换。因此,交换的双方必须总是平衡的。换言之,国际收支账户的收入和支出必须等于0,或者说,经常帐户余额+金融帐户余额=0。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分类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二、关于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1999年至2006年外商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适当政策。

1、弹性论

又称为弹性分析法,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该理论研究收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不考虑国际资本的流动,将商品和劳务收支作为国际收支。

其基本原理: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商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该理论假定: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数量随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升;而本国进口数量随进口需求减少而减少,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的本币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该理论认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这是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该理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是不符和实际的,实际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化后进出口的实际变化还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映程度。

长期内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短期内,贬值后的一段时期内,贬值前签定的合同需要执行,生产的调整也要一定的时间,人们的预期进一步贬值而加速订货。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

2、吸收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其代表人物为亚德历・亚历山大,该理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帐户可表示为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

可变换为:

X-M=Y-(C+I)

设 X-M=B 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

A=C+I A表示国内总支出

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反之,国际收支为顺差。吸收论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基于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出现逆差时,表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吸收超过总收入,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的需;但同时也会降低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总收入,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紧缩性政策的不利影响。

3、货币论

其创始者为英国的哈里・约翰逊及他的学生。该理论建立在货币学说的基础上,从货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货币论的假定有:

(1)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当函数。

(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3)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看,一国的价格水平是和利率水平接近于世界市场物价水平。

货币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货币需求供给方程式:

Md=Pf(y,i) Md表示货币需求,P国内价格水平,f表示函数关系,i是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

Ms=D+R Ms表示货币供给,D指国内通过银行体系的贷款,R是通过国际收支获得赢余储备。该式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受两个机制的影响,一个是国内信贷,一个是国际收支顺差。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有

Ms=Md Md=D+R

这个方程式包含的基本原理:

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是由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之间的均衡状况决定的;国内收支顺差表明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过度的货币需求由国际储备来满足;国内收支逆差,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问题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所反映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想一致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货币论的政策主张有:

a、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

b、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给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减小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小逆差。

c、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制、关税等贸易和金融政策,只有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但若伴随国内通货膨胀,则国际收支不一定改善。

4、结构论

其代表人物为保尔・史蒂芬等。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是长期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引起长期逆差的结构性因素有: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

结构论认为调节政策应主要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面,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供给。其主要手段有增加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胜利地从传统部门流向新兴行业。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调节政策的措施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当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利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这种方法可以融通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赤字。该政策受到储备规模的影响,只适于规模较小的短期的国际收支赤字。

2、财政货币政策,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该政策可以降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而降低进口;调整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的价格比,促进出口;提高国内利率,改善资本帐户的状况。其局限性:改善国际收支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3、汇率政策,利用汇率变动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

(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2)本国是否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利用,以便增加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

(3)贬值带来的本国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优势能否维持一段时间,汇率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能否为
社会接受。

(4)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管制,管制是否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定义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概况,国际收支-定义

2006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了一国对外全部经济交易,不仅包括纯粹经济交易引起的货币收支,还包括政治、文化、军事引起的货币收支。

一般采取复式计帐法,支出计入借方,收入计入贷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帐户、储备结算项目、错误与遗漏。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


(一)国际收支与国民帐户

(二)要素收入同宏观经济帐户的关系

(三)国际收支同国内货币流通的关系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中国国际收支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

双顺差

近年来,中国总储蓄率居高不下,储蓄与投资差额进一步扩大,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货物贸易顺差增加;由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较大规模。这些是决定当前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基本因素。

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增幅较大。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同比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经常项目顺差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在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为64%;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在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为36%。

货物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上半年,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贸易平衡,但国内储蓄率高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投资增长带来产能过剩和进口替代能力增强,加上部分企业在出口退税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

2007年上半年中国证券投资逆差下降明显,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中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报告称,境内机构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对境外证券投资规模大幅减少,是证券投资逆差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政府和企业在上半年减持很多境外资产,可能部分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的考虑,不过这种证券投资逆差下降的现象不必过分夸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继续增加。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中国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

截至2007年6月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达到13326亿美元。从进口支付情况看,2007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17个月的进口额;从债务偿付能力看,中国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为720.85%,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00%的警戒线。

针对仍然十分突出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外汇管理部门将紧紧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中心目标,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放宽资本流出限制,严格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强化跨境资金协调监管,大力发展外汇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具体措施

一、继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研究推进核销制度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

二、加强对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入结汇管理。研究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银行
等金融机构有序结汇,重点加强外债流入和结汇管理。

三、积极推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研究拓宽个人对外投资渠道,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支持力度。

四、研究放宽境外机构在境内筹集人民币资金的限制,适时允许所筹集资金购汇汇出。

五、加快外汇市场建设。继续扩大外汇市场主体,完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进一步放宽银行挂牌汇价管
理,研究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满足市场主体避险需要。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监管协调,完善外债统计监测,加大外汇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账户关系

原则上,经常账户余额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等于零。实际上,度量问题使得这一关系无法准确地成立。对度量误差和统计不一致的调整是在国际收支账户的金融账户部分报告的。2009年,这一调整等于1625亿美元(资本流入)。很多分析家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巨大的统计不一致反映了与非法活动、避税或政治风险导致的资本外逃有关的隐秘的资本流动。总结一下,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影响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为了结清一国国际收支的国际交易,该国中央银行和外国中央银行从事会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官方储备交易。[1]资本账户是国际收支的第三个且不太重要的部分。资本账户记录了相对较少的交易,如债务减免、移民的转移(包括了当人们进出一国时所携带的商品和金融资产)以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买卖。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是版权、专利、商标或自然资源开采权。金融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定义经常被误解,因为1999年之前的资本账户记录了现在既包括在金融账户又包括在资本账户的所有交易。换言之,资本账户交易从国际收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变为一个相对不重要的部分。由于现在所称的资本账户的余额是如此之小,为简单起见,我们在这里将其与金融账户合并在一起。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调节理论

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适当政策。1.弹性论又称为弹性分析法,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该理论研究收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不考虑国际资本的流动,将商品和劳务收支作为国际收支。其基本原理: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商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该理论假定: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数量随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升;而本国进口数量随进口需求减少而减少,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的本币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该理论认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这是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该理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是不符和实际的,实际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化后进出口的实际变化还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映程度。2.吸收论其代表人物为亚德历・亚历山大,该理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帐户可表示为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可变换为:X-M=Y-(C+I)设 X-M=B 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A=C+I A表示国内总支出B=Y-A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反之,国际收支为顺差。吸收论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基于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出现逆差时,表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收入超过总吸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的需求;但同时也会降低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总收入,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紧缩性政策的不利影响。3.货币论其创始者为英国的哈里・约翰逊及他的学生。该理论建立在货币学说的基础上,从货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货币论的假定有:(1)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当函数。(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3)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看,一国的价格水平是和利率水平接近于世界市场物价水平。货币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货币需求供给方程式:Md=Pf(y,i)`Md表示货币需求,P国内价格水平,f表示函数关系,i是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Ms=D+RMs表示货币供给,D指国内通过银行体系的贷款,R是通过国际收支获得赢余储备。该式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受两个机制的影响,一个是国内信贷,一个是国际收支顺差。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有Ms=MdMd=D+R这个方程式包含的基本原理: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是由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之间的均衡状况决定的;国内收支顺差表明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过度的货币需求由国际储备来满足;国内收支逆差,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问题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所反映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想一致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4.结构论其代表人物为保尔・史蒂芬等。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是长期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引起长期逆差的结构性因素有: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结构论认为调节政策应主要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面,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供给。其主要手段有增加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胜利地从传统部门流向新兴行业。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产生发展

(一)国际收支概念的产生国际收支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活动而引起的。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从而在国际间产生了货币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在一定日期内进行清算与结算,从而产生了国际间的货币收支。国际间的货币收支及其他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共同构成了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二)国际收支概念的发展国际收支的概念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对外贸易,因而早期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差额。金本位货币制度崩溃后,演化为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二战后,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就发展为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外汇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调节政策

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会改变国际收支,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其他影响。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1.财政政策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政府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2.货币政策宏观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和金融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般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变动可以改变利率、物价和国民收入,所以货币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实行货币贬值(Devaluation)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当一国长期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升值(Revaluation)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为了保证国际间汇率相对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规定各会员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基本不平衡时才能够调整汇率。4.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上述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都有较明显的间接性,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发挥调节作用。直接管制可分为外汇管制、财政管制和贸易管制。5.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都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它们采取的调节措施都可能对别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并使其他国家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正常秩序,战后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1)通过各种国际经济协定确定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关贸总协定规定了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禁止倾销和限制出口贴补原则、磋商调解原则等。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多边结算原则、消除外汇管制和制止竞争性货币贬值原则等。这些原则以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核心,通过限制各国采取损人利己的调节政策来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2)建立国际经济组织或通过国际协定向逆差国家提供资金融通,以缓解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发放多种贷款用于解决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并创设特别提款权用于补充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借款总安排和互换货币协定要求有关国家承诺提供一笔资金,由逆差国在一定条件下动用以缓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和稳定汇率。(3)建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以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收支调节。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主要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共同体等类型。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欧盟。它已经实现了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的自由化,制定了共同农业政策,统一了货币。(4)建立原料输出国组织以改善原料输出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等价交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的重要原因。为了反抗原料消费国垄断集团对原料价格的操纵,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原料出口国建立了许多原料输出国组织,如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铜矿业出口政府联合委员会、可可生产者联盟等。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限产提价等斗争手段,显著地提高了石油价格,对扭转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起到了极大的作用。(5)通过各种国际会议协调多种经济政策,以提高经济政策特别是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效力。各国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影响,有可能使其作用相互抵消。各国领导人通过国际会议进行政策协调,可以提高政策的效力。例如,西方七国首脑定期举行最高级会议,对财政、货币、汇率等多种政策进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们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的效力。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经济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2、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2、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3、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其他:国际收支大量逆差的影响:1.使本国对外负债超过支付能力,引发债务危机2.耗尽本国外汇储备,金融实力减弱,本币汇率下降,损害该国的国际信誉3.由于出口收汇主要用于还本付息,因而无力进口本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影响国民经济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的影响:1.大量的出口意味着本国经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2.央行需拿出大量本币购买外汇,基础货币供给增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3.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长期顺差容易发生贸易摩擦。

国际收支_国际收支 -其他信息

中国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关系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主要还是跟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关,因为人民币汇率浮动,不针对单一的一个货币,对美元浮动,对欧元浮动,对日元也浮动,因此如果说其他一些主要货币不稳定,不管是升还是降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更需要人民币浮动机制灵活一些,这样,才能应对其他货币的变化。全球经济不平衡,包括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着所谓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校正的过程也不会是很短的时期,好象能有个非常明确的界限,忽然到哪天就结束了,事情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当然,最主要的大家还是要通过分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看这个趋势的变化。而关于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央行是否会进一步采取市场干预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也是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根据一定的规律对市场的供求采取某种干预。总的来讲,人民币汇率越是接近均衡点,市场供求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允许和鼓励市场供求关系起到更大的作用,中央银行在市场中的参与和干预的程度会有序地减弱,这样可以更加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2486.html

更多阅读

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经济的良好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许多良好的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会导致外汇的供给平衡,财政收支平衡,商品的供给平衡,货币的供给平衡,贸易的进出口量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会使得经济处于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状态。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网上申报培训相关内容 国际收支网上申报

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基本操作说明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是指办理涉外收入款及境内收汇业务的企业可通过登陆网站(http://asone.safesvc.gov.cn/asone/)来进行涉外收入及境内收汇的国际收支信息和核销信息的申报。目录1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构成 201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上面的公式指出,经常项目平衡受国内经济平衡的影响;这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是不全面的;经常项目平衡同时还受到国内经济情况的影响。因此,可以说,经常化项目是一国国民经济内外情况的综合反映。此外,一国除了与国外发生产品交换关系外,还要发生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

国际金融系列帖(08)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对编表国家来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是⑴能正确、及时反映本国的国际收支情况,顺

声明:《国际收支定义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概况,国际收支-定义》为网友丑的想整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