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布政使品级 布政使 布政使-官职释义,布政使-地位品级

布政史,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

布政使_布政使 -官职释义

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苏设有两布政使,一在江宁,辖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一在苏州,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

布政使_布政使 -地位品级

从二品,掌一省之政

布政使_布政使 -历代变迁


明太祖洪武初罢元代的行中书省,至宣宗时,除南北两京外,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加强统治,设置总督、巡抚等官、布政使权位乃轻。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司一省财赋及人事,与专司刑名的按察司并称两司。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又改变明代做法,于直隶亦设布政使,江苏则设二员,分驻于江宁与苏州。别称“藩台”、“藩司”。

布政使_布政使 -典籍记载

清朝布政使品级 布政使 布政使-官职释义,布政使-地位品级

《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又“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俱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左、右司为经历司。十三年改布政使,正三品,参政,从三品......宣德三年罢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2561.html

更多阅读

转 风水断诀 大玄空风水秘断要诀

[转] 风水断诀 2011.4.5360docimg_2_360docimg_3_   《秘传形峦断》出文官大小职断主出文官也不同,笔架城门御史公。三重笔架重重案,定产朝廷给事中。金枝玉叶三层统,长吏定在此中生。华盖三台少卿位,土诰木印布政通。前官后鬼员外职,

剧本:黄梅戏《双救主》《女驸马》前身

双 救 主左思和 搜集(录入、整理:东方神通)   [前记]本剧仅流传于潜山、岳西一带,据左思和说,1939年由潜山良友班唱过后,就很少演唱了。  李兆廷之父做天官时,对冯顺清帮助甚多,冯以女素珍许配李兆廷为室。后李父母双亡,又遭火灾,家

清朝官员的官职表及服饰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

清代官员的着装清朝官员的官职表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

历代名人与比干庙:有关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乐頀的史料

按,比干庙大殿前立有著名的“林氏姓源碑”,即河南卫辉府同知裴骞撰写的《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该碑以详尽地记述了林氏被周武王赐姓的经过而闻名天下。此碑立于“于时守巡河北道布政使司左参政临川乐公頀、按察司佥事京山王公

声明:《清朝布政使品级 布政使 布政使-官职释义,布政使-地位品级》为网友半度微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