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 热钱 热钱-定义,热钱-成因

热钱(Hot Money),也称流资或游资(Refugee Capital),是指寻求短期回报的流动资金。这些资金流动速度极快,一旦投资者(通常是机构投资者)寻求到短线投资机会,热钱就会涌入,而投资者一旦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投资机会已经过去,这些资本又会迅速流走。热钱的形成,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等原因。热钱的目的是纯粹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2011年10月新增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海外热钱撤离中国。

热钱_热钱 -定义


热钱热钱又称游资,是投机性短期资金,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红豆、绿豆、大蒜。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
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热钱的定义是: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增加量-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贸易顺差金额=热钱
商业词典(Business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迅速移向能提供更好回报的任何国家的流动性极高的短期资本。”又如:“由于投机活动在国际货币市场间迅速移动的大额资金。”再如:“经常在金融市场流动以寻求最高利率的资金。”又再如:“从一地移到另一地以寻求快利的短期资本。”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上海证券报》2008年6月26日)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热钱主要指国际短期资本,但是在讨论我国热钱问题时应该将热钱的界定结合我国国情做某些调整。依据国际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把所有制度外流入的、以追求价差收益为目的的国际资本都看作热钱,其中既包括国际短期资本,也包括中长期资本。
甄别热钱以及确定热钱的金额大小并非易事,因为热钱的性质并非一成不变,一些长期资本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可以转化为热钱,关键在于经济和金融环境是否会导致资金从投资走向投机,从投机走向逃离。中国现行的实际上固定的汇率制度和美元持续贬值的外部金融环境,造就了热钱进出的套利机会。
“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中国的股市、楼市进行投机

热钱_热钱 -成因


热钱热钱的产生与扩大,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对资本流入、流出国境的限制,使热钱的形成成为可能。其次,新技术革命加速了金融信息在全世界的传播,极大地降低了资金在国际间的调拨成本,提高了资本流动速度。再次,以远期外汇、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浮动利率债券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为热钱提供了新的投资品种和渠道。这些因素加速了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使全球国际资本流动总量大幅增加,热钱的规模和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

热钱的形成,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等原因。很多资金充裕的国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长线投资外,还保留部分流动资金寻找短期投资的机会

,以寻求高回报率。再加上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有了好的投资机会,全球的投资者都会发现,蜂拥而入,大量的流动资本就会进入当地市场。这些资本有时可到百亿元,会对当地市场的汇率、利率产生很大影响。

热钱_热钱 -特点

热钱具有以下“四高”特征:

高收益性与风险性

热钱与股市、楼市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此市场赚而在彼市场亏、或在此时赚钱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高信息化与敏感性

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高流动性与短期性

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

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热钱_热钱 -流入渠道


以总量对冲措施应对入境“热钱”

热钱进入渠道多达十余种,主要渠道有:

虚假贸易

在这一渠道中,中国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可联手通过虚高报价、预收货款、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把境外的资金引入。

增资扩股

既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原有注册资金基础上,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项目”等理由申请增资,资金进来后实则游走他处套利;在结汇套利以后要撤出时,只需另寻借口撤消原项目合同,这样热钱的进出都很容易。

货币流转与转换

市场有段顺口溜可说明这一热钱流入方式:“港币不可兑换,人民币可兑换,两地一流窜,一样可兑换”。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通过这样货币转换和跨地区操作的办法,也使得大量热钱“自由进出”。

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是外资进出最为快捷的方式。很多地下钱庄运作是这样的:假设你在香港或者境外某地把钱打到当地某一个指定的账户,被确认后,内地的地下钱庄自然就会帮你开个户,把你的外币转成人民币了。根本就不需要有外币进来。


地下钱庄货柜车夹带现金

这种做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来料加工企业。企业以发员工工资等名义,通过货柜车夹带港币进出粤港两地。如果一个企业有十部八部货柜车的很多,一部车跑一两趟很普遍,每趟夹带50万港元,即便被海关查上也很好解释。2006年以来,随着资金进出需求增多,一些类似的企业慢慢地就拓展业务成了变相的“地下钱庄”,大批量帮别人夹带现金。

赡家款

海外华侨对国内亲属汇款被称之为赡家款,这几年这个数字大幅增加。此间真正用于“赡家”用途的款项堪疑,相当多的热钱是通过这种渠道进来炒股、买房。

热钱_热钱 -经济影响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热钱一般来说,热钱流人的过程是缓慢和连续的,无论是投资性还是投机性,对经济的影响也是缓慢和连续的。1993年,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境外热钱伺机混人套取利差、汇差。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资本外逃,截留外汇存于境外行为大量出现,导致当年资本项目出现多年未见的逆差。2003年以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呈现升值预期,加之美元利率持续走低,企业、个人和机构纷纷将境外资产调回,部分境外投机资金借各种正常和非正常渠道,采取分散、渗透的方式流人。2003―2009年,中国外汇收支呈持续大额顺差趋势,平均每年新增外汇储备超过2800亿美元。在极端条件下,热钱大规模撤离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从流动性过剩在短时间内转变成流动性短缺,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影响较大。
热钱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热钱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热钱流入与货币政策方向和目标往往不一致,当中央银行为抑制货币膨胀提高利率时,热钱会大量涌人,迫使央行被动增加货币投放。当央行为刺激经济增长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时,热钱便会转换成外币迅速撤离。热钱流人不仅形成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基础货币被迫投放过多、加速流动性过剩、银行放款冲动指数上升、央行被动对冲成本增加等问题,而且对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由于目前我国仍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热钱需要寻求经常项目渠道流入,从而对宏观经济调控、货币政策预期效果以及可持续性带来影响。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A股市场与国际股市联动密切,证明有大量热钱在我国股市上活动。2007年一季度股市上涨时期,我国外汇储备减贸易顺差的值与上证指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由于热钱进出频繁,放大了股市的震荡幅度和投资风险,不利于证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问不长,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境外热钱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容易刺激房价增长过快,受其影响境内居民往往跟风人市,与热钱汇集将房价越炒越高,与真实价格脱离,出现房地产泡沫。尤其是热钱主要投资于高端市场、高档住宅及其他豪华地产等,而我国境内居民需求则以普通和经济适用房为主。因此,加剧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发供应结构不合理,使大量资金过渡追逐房地产,造成银行房贷规模快速扩张,贷款风险向银行转移,房地产价格泡沫指数上升。

热钱_热钱 -应对措施


热钱流出

1、进一步发展衍生产品市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重新显现,发展外汇衍生产品可以进行风险管理。

2、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中国境外投资产业指引和国际收支状况,适时推出相关政策调整措施,促进境内企业“走出去”。

3、放开境内个人对外投资的限制。从2007年出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到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及近期出台的《境内机构境外投资办法》,都没有对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具体操作的法规依据尚处空白。

4、加强对热钱的研究和监测。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需从总体和长期的角度把握,应标本兼治。首先,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改革确保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使“短钱”(热钱)变成“长钱”,增强中国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其次,构建多任务集成、多部门参与、信息实时共享、便于查询的热钱监测系统,将反洗钱监测中心掌握的信息数据与工商、银行、海关及税务等部门进行核对,有效跟踪热钱的流向、途径和规模,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5、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中国现有人民币汇率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中国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适时放大汇率浮动区间,吸引更多合格的外汇交易做市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而不是刚性单边升值,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少投机资本流人。二是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加强对贸易、个人、外商投资等交易主体的外汇监管,加大对出口骗退税、虚假外资和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从而有效化解热钱带来的风险隐患,确保金融经济的安全。

热钱_热钱 -管理方法

对于与“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跨境流动行为有关的机构和个人,外汇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除责令其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将对其处以涉案金额30%以下的利得财富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处以涉案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对于查实存在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机关还可责令其停止经营相关业务,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和行政罚款。

热钱 热钱 热钱-定义,热钱-成因

热钱_热钱 -对我国影响


热钱1降低了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首选,国际热钱流入增加了外汇储备,造成了大量流动性过剩。此外,在开放经济中,存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目标存在不可能同时实现的矛盾。我国目前选择的是稳定的汇率制度,当前国际资本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流动,这必然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制约。
2限制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我国主要通过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措施,如果反应不当,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3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一方面热钱流向股市、房市等市场,可能推动资产市场的泡沫膨胀,另一方面,央行再贷款的减少会压缩投入到实际经济部门中的货币供给,使企业资金不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2790.html

更多阅读

警惕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后患无穷 后患无穷的支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1940亿美元,大大超过第一季度479亿美元,超过第二季度72亿美元。至此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64万亿美元的规模,出现高幅增长的局面。具体分析外汇储备高额增长

国际热钱全面做空中国倒计时? 热钱流入

国际热钱全面做空中国倒计时?人民币升值的最危险方式张庭宾中国人民币汇率正呈现出“违反市场规律”的怪现象。10月外汇占款日前被公布,仅新增216.25亿元,环比少增近1100亿元,这一数据让不少分析人士大跌眼镜——因出现了两种截然悖

声明:《热钱 热钱 热钱-定义,热钱-成因》为网友让寂寞远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