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生平经历 闻一多 闻一多-生平经历,闻一多-人生转折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生于湖北黄冈浠水。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3年9月7日,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1946年7月15日,中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说,随即在昆明街头被暗杀。

闻一多简介_闻一多 -生平经历


闻一多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下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5年7月4日发表《七子之歌》,写出中国被列强掳掠的七片土地的声音。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杀害。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闻一多简介_闻一多 -人生转折

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闻一多的家庭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 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 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

闻一多简介_闻一多 -个人荣誉

闻一多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 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

闻一多简介_闻一多 -人物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诗集《红烛》及后来的《死水》出版,成为现代诗坛上的经典之作,闻一多也成为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

闻一多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者。自从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诗》、《周易》、古代神话、《庄子》、楚辞、金石、甲骨文以及唐诗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并著有《天问疏证》、《九歌・九章解诂》、《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书。他对《周易》、《诗经》、《庄子》及楚辞的研究,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简介_闻一多 -文学年表

1899出生於湖北省浠水

闻一多生平经历 闻一多 闻一多-生平经历,闻一多-人生转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3249.html

更多阅读

赵成子 赵成子-简介,赵成子-生平经历

赵成子(?~前622):嬴姓,赵氏,名衰(通“崔”),字子余,谥号为成季,故史称赵成子,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赵衰_赵成子 -简介赵成子赵成子,原名赵衰(?―前622年晋襄公六年),嬴姓,赵氏,名衰(作“崔”),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曰成季,故史称赵成子。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

凯文・斯佩西 凯文・斯佩西-生平经历,凯文・斯佩西-琐事纪录

凯文・斯佩西,美国电影演员。生在美国新泽西,在南加州长大。因为《美国美人》,他成了众矢之的。凯文・斯佩西的奥斯卡作业《美国美人》感染了别人,也发行了自己。在此之前他作恶的欲望一直旺盛,并从不给自己定什么规矩。一般情况下,他会带

刘祥道 刘祥道-人物简介,刘祥道-生平经历

刘祥道,596年生,魏州观城(今山东莘县)人。唐朝宰相。龙朔三年拜右相,转司礼太常伯,进爵广平郡公。刘祥_刘祥道 -人物简介刘祥道(596―666),字同寿,魏州观城(今山东莘县)人。唐朝宰相。少袭爵乐平县男,累迁黄门侍郎,进封阳城县侯刑部尚书。龙朔三

余雅颎 余雅梨 余雅梨-生平经历,余雅梨-退役生活

余雅梨,1978年出生,毕业于中山市体育学校,中国前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代表中国出战,与队友们在女子曲棍球比赛中取得第五名的成绩.余雅_余雅梨 -生平经历从小爱好体育,正规训练从篮球开始余雅梨与她的篮球启蒙教练

默多克资产 默多克 默多克-生平经历,默多克-拥有资产

默多克( Keith 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后加入美国国籍。默多克所创建的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默多克的个人财产已超过120亿美元。2011年7

声明:《闻一多生平经历 闻一多 闻一多-生平经历,闻一多-人生转折》为网友对着太阳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