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简介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简介,景山公园-公园历史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绮望楼坐落于南门内,依山而筑,楼阁三楹,建造华美。此处原是清代乾隆年间办官学时,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该楼东南侧,清代时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今已无存。

景山_景山公园 -简介


景山公园景山地处北京城中轴线最高点、故宫北侧,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红墙环绕,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古树参天,登高远眺,可俯瞰全城。该园1928年辟为公园。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经・商颂・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

景山_景山公园 -公园历史


景山公园景山公园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元代前为荒郊野地。金大地年间在附近建太宁宫,凿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堆成小丘。13世纪中叶,元世组忽必烈建大都,此地正处城内中心,辟为专供皇帝赏乐的"后苑"。苑内有熟地8万平方米,元代皇帝曾在此耕耘,以昭示天下,时将原有小丘称"青山"。

元代皇帝忽必烈将景山园林划为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园称为“后苑”,山称“青山”。修建了集祥阁、兴庆阁。在山上植松柏、建绿亭。到了明代,景山园林已是“林木藏翳,周多植奇果,名百果园。”山称“万岁山”。皇帝在山后修筑了奉先殿,用以祭祀祖先;建筑了观德殿,用以演武和观察儿臣德行,同时建永思殿、护国忠义庙等;又植百果,栽牡丹,修观花殿等以游春赏月。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清顺治八年,万岁山改称为景山。乾隆年间在山前修建了绮望楼,依山就势在山上建筑五方佛亭。中心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辑芳亭和富览亭。在山后重修寿皇殿建筑群。并设景山东坡崇祯皇帝自缢处,立下马碑。乾隆年间景山的建筑达到最辉煌、繁盛的阶段,由于景山园林自元代起划为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所有建筑都按照皇宫规制建造,等级之高,形态之异,原貌保持之完整,确为少见。1928年开辟为公园。


景山公园明洪武初年,工部郎中萧洵参与拆毁元故宫,曾亲览后苑景色和金殿、翠殿、花亭、毡阁等建筑。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大规模的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根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说法,紫禁城之北是玄武的位置,当有山,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成为大内"镇山",称"万岁山"。因山下堆放过煤,又称"煤山"。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又称北果园)。在山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亭楼馆,供皇帝登高、饮宴、射箭、赏花。园东北面的观德殿原是明代帝王"射箭之所"山下豢养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登高远眺,以求长寿万岁。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时思宗朱由检缢死在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

清军入关后,为招降明廷官吏,称这棵槐树为罪槐,用铁链加锁,并规定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原树向南倾斜,已枯死,后补栽。树边有一石碑,刻"明思宗殉国处"。清顺治十二年(1655)将万岁山改称景山。

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经・商颂・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

清乾隆十四年(1749)移建寿皇殿至景山正北面。清帝逊位后,景山一度荒芜,并经常驻扎军队。

1928年开始对外开放。1949年后。进行修理和全面修建,辟为景山公园。先后建成银杏园、海棠园、牡丹园、桃园、苹果园、葡萄园、柿子林。全员坐北朝南,红墙黄瓦围墙,占地23万平方米。山高43米,周长1015米。园内花卉草坪占地1100 平方米,有树木近万株。主要建筑有园门、绮望楼、峰亭、寿皇殿建筑群、兴庆阁、永思殿、吉祥阁、观德殿等。

景山_景山公园 -景点介绍

景山的主要建筑有:三座园门(景山门、山左里门、山右里门);祭祀孔子的绮望楼;五座峰亭(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景山山后的寿皇殿;东侧的永思殿和观德殿以及关帝庙。

园门
景山公园有3座园门。①景山门。位于北京故城垣中轴线上,是公园的南门和正门。其南为故宫北门(神武门),其北为园内绮望楼。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②山左里门。公园的东门,坐西朝东。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1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③山右里门。公园的西门,坐东朝西。形制与山左里门相同。

绮望楼
位于景山北面南北中轴线上。原为皇帝供奉孔子牌位处。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面阔5间,进深3间。上檐单昂三踩斗拱,明间悬匾额用满汉文书"绮望楼";下檐单昂五踩斗拱,前带廊,有丁头拱雀替,旋子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


景山公园 绮望楼

峰亭
共有5座,自东向西依次为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5座亭中原有5尊佛像,通称五味神,均无存。①观妙亭。位于最东侧山峰上。直径10米,蓝琉璃筒瓦重檐圆攒尖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两槽柱子,内外各8根。亭内正中有一石须弥座,1米高,2米见方。其上原有1 尊铜佛,被八国联军掠走。②周赏亭。位于东起第二座山峰上。直径10.4米,每边4米。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两槽柱子,内外各8根。亭内正中有一石须弥座。③万寸春亭。位于山正中最高峰,是北京故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和最高点。黄琉璃筒瓦顶,绿琉璃筒瓦剪边,四角攒尖式,三层檐。一层檐重昂七踩斗拱,二层檐和三层檐重昂五踩斗拱。,两槽柱子,外层每面6根,共20根;内层每层4根,共12 跟根。亭内正中原有木质漆金毗卢佛像1尊,带莲座背光,高约3米。莲座下为木须弥座,再下下为右须弥座,束腰、雕漆珍八宝。佛像被八国联军毁坏,现仅存石座。④富览亭。建在东起第四座山峰上,形制与周赏亭相同。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另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崇祯自缢处。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这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

寿皇殿
位于景山正北面的一组建筑,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楼木牌坊3 座,分东、南、西三面,均为琉璃筒瓦庑殿顶。通面阔16.2米,均带斗拱,门前正中有牌楼式拱券门3座。黄琉璃瓦庑殿顶,琉璃重昂五踩斗拱。通面阔20 米,通进深4.2米。两侧各有旁门1座,黄琉璃筒瓦庑殿顶,琉璃单昂单翘五踩斗拱。南墙门内为寿皇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八级踏步,中间带御路,寿皇门两旁有侧门,均为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单昂单翘五踩斗拱单昂。寿皇门左右各有配亭1座,黄琉璃筒瓦顶,每面宽6.1米,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下有石围栏。寿皇门东西有配殿各5间,进深1间,黄琉璃筒瓦悬山顶调大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寿皇殿位于寿皇门正北面,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民国年间古物陈列所将所有"御容"收储。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面阔9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左、右各有12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衍庆殿、绵禧殿为寿皇殿的东西朵殿,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调大脊,面阔3间,进深1间,前后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拦。寿皇殿左右各有1座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八角攒尖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四周有石护拦。寿皇殿有东西配殿各5间,进深1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四周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南面各有1座琉璃燎炉,均为黄琉璃砖瓦仿木结构。寿皇殿全部建筑仿照太庙形式,布局严谨,庄肃堂皇,自成一体。寿皇殿西有兴庆阁,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楼四角攒尖顶,面阔3间,进深3间,四周带回廊。底楼为砖石结构,南北侧均有石券门。1954年寿皇殿辟为北京市少年宫。


景山公园

永思殿
位于寿皇殿东面,是历代皇帝后停灵的处所,自成一院,坐北朝南。前为永思门,面阔3间,进深1间,通宽13.8,通进深8.1米,绿琉璃筒瓦歇山顶黄剪边单昂三踩斗拱。永思门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箍头脊。永思殿面阔5间,进深3间,现已无存。永思殿东西配殿各3间,悬山顶箍头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永思殿东面有吉祥阁,坐北朝南,形制兴庆阁同。

观德殿
位于吉祥阁南侧。在南墙正中有大门1间,琉璃砖瓦仿木结构,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两侧各开随墙门1座。前为观德门5间,黄琉璃筒瓦硬山调大脊,一斗三升斗拱,前后出廊,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各3间,黄琉璃筒瓦硬山顶,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后殿3间,筒瓦硬山箍头脊。后殿耳房各三间,筒瓦硬山元宝顶,前出廊,旋子彩画。现为少年儿童图书馆。

景山除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之外,这里还是京城内最大的牡丹观赏园,形成了独特的花季景观,每年5月全园200个品种的2万株牡丹竞相怒放,蔚为壮观。景山的牡丹以其花大、色艳、株高、龄长而名冠京华,品种上既有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荷泽牡丹。其中,花王“姚黄”、花后“魏紫”、黑牡丹“青龙卧墨池”、绿牡丹“豆绿”、白牡丹“玉板白”更是稀有珍奇,姹紫嫣红,将古老的景山公园装扮得分外娇娆。

每逢夏季,南门广场的清韵景区内,红蕖摇曳,荷香弥漫,与池塘边姹紫嫣红的串红、福禄考、美女樱、凤仙、茵陈、小丽花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尽显清溢宁静之古韵。

近年来,景山公园曾先后举办“牡丹艺术展”、“荷花精品艺术展”等多种活动。今日之景山,以它绚丽多姿的古园新貌,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景山_景山公园 -最佳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春季园内百花盛开,秋季天高气爽,适合远眺。

冬夏两季景色也佳,尤其冬季雪后在景山顶端看故宫,白雪皑皑,威严尽显。

景山_景山公园 -卫星照片

一位专家冲洗卫星照片时偶然发现,俯瞰北京中轴线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整体建筑落群,酷似一尊坐着的人像。

公园的寿皇殿建筑群为“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面带微笑。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巧合呢?发现者和专家为此作了细致的研究考证。 2004年5月,在北京景山公园的绮望楼大殿中举办了一个特别的摄影展。其中有一幅作品在现场引起了众人关注。这是一幅景山公园的俯拍照,看到这张照片,你会发现一个秘密。


景山公园卫星照片

惊奇发现

景山公园的园林景观特别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的人像。

1978年2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间暗室里,夔中羽正在冲洗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底片。夔中羽急切想看个究竟,于是没等底片晾干就把照片放在桌上看。由天安门往北看,沿着中轴线,在紫禁城以北展现出一个神奇的图像,四周是方正的镜框,中间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夔中羽十分震惊。于是他连忙招呼同伴过来观看,确实有一个近似的人像处于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位置上。

经过仔细辨认,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积是0.23平方公里,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那它将是世界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

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景山园林的建筑除了按照皇宫相同规制建造以外,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这里有明代崇祯皇帝自缢处,景山万春亭也是欣赏古都风貌最佳位置。

明清两代,先后对景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使景山逐步形成了优美而独特的园林景观,今天的景山基本上保持着乾隆盛世时的园林风貌,故称景山为皇宫屏障、都市中的山林。

夔中羽试图从不多的拍摄资料中揭开景山坐像之谜,1983年北京要进行一次全城拍摄,也选用了夔中羽设计的照相底片,结果拍回来以后发现,那幅图像竟成了一张带有笑容的相片了。夔中羽把景山公园这部分做成一张图,经过辨认,发现景山山体组成人盘坐的身体,寿皇殿建筑群组成了人的头部,两只眼睛是内宫墙,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夔中羽经过多年调查后认为,景山坐像的构成是与人为因素有关。景山的植被非常茂密,其中古树就达900多棵,古树胸径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这些树木对景观的构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围墙与树木是否构成人像,在景山公园工作多年的沈方园长认为:寿皇殿的东偏门,门口就有一棵600多年的古树,按常理说,古人不可能把这个树种门口,这也说明树在先,建筑在后。

寻找线索

景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什么人?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夔中羽的脑海当中。

钦安殿是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许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那里供奉着被称作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玄”意为黑色,“武”古人解释为乌龟壳。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打开沉重的大门,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内饰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

夔中羽把钦安殿里的玄武神与景山人像作一对照,确实有些相像。但有的学者认为,玄武神是披散着头发,身穿着黑袍,手持宝剑,这个形象和景山的这幅图像来对比并不相符。景山坐像之谜还困惑着另外一个人,这就是在景山公园工作了20多年的张富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景山坐像的文章后想到,景山坐像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不能过早下定论,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

证据就是要找到能反映古代景山整体建筑格局的宫城图纸。几翻周折,张富强找到了一张康熙十八年间的宫城卫戍图。他惊奇地发现,景山的寿皇殿和今天的位置也不一样,而是偏东了十几米。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张工程图并不十分清楚,于是他按照原图比例进行放大,重新绘制了一张寿皇殿的建筑平面图。

经过对照历史资料,一个想法在张富强头脑中产生,景山当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整体格局,那就是说明在清乾隆以前,使用着的一直是明代的寿皇殿。从构图的角度上,如果说在古代的时候,就把寿皇殿建筑群设计成古代人像的一个脸型,那么从康熙十八年这张图上并没有显现出来。

历史记载乾隆十四年,寿皇殿建筑群曾经进行过改造,那么这次改造将寿皇殿搬到中轴线上,会不会有这样一种记载,说寿皇殿建筑群改造与人的造像有什么关系,如果有的话,它会记在哪呢?

碑亭秘密

寿皇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但碑文到底什么内容却很少有人提到。

北京市园林局园林文化专家耿刘同曾说,“中国人的历史感责任感是很强的,做一件事都会向后人有交代。比如古人搞一个建筑,什么时候建的,由谁建的,花多少钱,哪年重修,在工程完成后都会有记载。”

2003年下半年正好对寿皇殿两侧碑亭进行维修,作为景山的一名管理人员张富强找机会进了碑亭,而且仔细地阅读了碑文,并做了记录。经过分析,碑文只记述了建寿皇殿的目的和意义,并没有涉及任何关于将寿皇殿做成人形图像的内容。

实际上,古建筑中也有按照人的意愿实现建筑格局的,比如颐和园的前身是清逸园,清逸园在万寿山的东部的山顶上,也就是现在景福阁的那个位置上,原来宗教建筑叫昙花阁,乾隆那个时候就是建昙花阁供佛,这个昙花阁的平面是一朵六瓣的花的形状,那时候明确讲是仿造的。

景山公园简介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简介,景山公园-公园历史

夔中羽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曾经写信给溥杰先生和他的亲属,询问景山建筑是否与人像有关的事,回信结果是他们这些亲属当时在清宫中,没有议论过这样的事。这说明整个清朝对景山是否有这张像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这张图纸故意隐藏呢?可惜的是,这样的依据一直没找到。

对于景山人像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看法,并且到景山公园实地考察。罗哲文先生是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60余年。他认为,现在关键是古人当初设计或改建景山园林时,是不是有意识地把它做成一个人像。目前仍找不到原始设计图纸,从许多文献上也查不到,罗老说这就是谜之所在。

景山_景山公园 -旅游指南

门票:10元(平时无展览)
交通:公交5路景山西街下车,58、60、111路景山东街下车,111、819路景山下车,101、103、103快、109、812、814路故宫下车
地址:西城区文津街1号 邮编:100034
电话:010-64044071

景山_景山公园 -参考资料

同城旅游网:http://www.17u.com/destination/s_detail_3510.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3433.html

更多阅读

到彭州丹景山看牡丹花

彭州丹景山一年一度的牡丹花又开了,昨天看到天气还不错,就又去爬了一趟山,既锻炼身体,又可赏花拍点儿片片。天气热,人潮也热,虽不是周末,但山上山下的游人还真不少。下图,门票30元,凭老年证可免票进入景区。尽管不是周末,但因游人多,车子又只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附近住宿

北海公园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

天景山仙人洞 乳源旅游

天景山仙人桥地处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境内,距县城38公里,是往大峡谷景区的必经之地。景区内自然生态原始,景色迷人——集山水岩溶地貌、仙踪奇迹、道教文化、仙人桥于一体。主景区仙人桥高约138米,内拱106米,宽53米,长156米,秀、

声明:《景山公园简介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简介,景山公园-公园历史》为网友不良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